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再談快和慢

我自己在碩士論文時做的是 online game,十分明白到今天的遊戲設計者最希望做到的就是人人對遊戲愛不惜手。而作為一位父母,我卻覺得電子遊戲對於人的好處就是 kill time 和訓練到一些反射神經,而最近的電子遊戲加入了運動原素,使人人可以在家中打機打到出哂汗,好似都幾好。

作為一位教練,我會明白到重復對於運動員十分重要,但卻由於這種重復,卻同時又對運動員做成很大的傷害。例如你很想練跳高,而不停地重復跳躍的動作幾百次,若沒有適當的休息和足夠的基本身體質素,你便會很容易受傷,包括筋骨的勞損,出現筋鍵炎。

打具運動性質的電子遊戲機是類同的一個問題,大部份手部用力過多,沒有兼顧全身。玩樂器也是類近,我有一位朋友便因此而長期傷痛。

專業教練的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能夠兼顧長遠的需要,設計能夠使學員全面平衡發展的訓練系統,所以專業的教練教的東西其實可能比一個無知的教練來得慢,因為教練要求的是平衡的發展。

香港人,或全世界的人,大多都會認為快就是好,但快其實是壞。

我看過一篇體育運動文章,題為:"沉默的紀錄" -- 內容是講述有兩項中國田徑運動的紀錄被保持了23年,一直到文章出版時(2004) 仍未被打破。作者的分析認為並不是23年來國內運動員水平下降了,而是因為運動員很快便有比賽,沒有像以往一樣有足夠時間打好根基,做好身體的基礎訓練。

在我打球的年代,比賽並不多,我們一天都晚都只是練波,自己和同學對打,沒有什麼正式比賽可言,但練習總是固定的。現時比賽多了,練習反而少了,更嚴重的是有些球隊變成沒有比賽便不練習,本和末倒置了。

再者,當比賽多了,大家的目光都在看如何可以爭勝,對於那些要花多時間去做的,沒有"即時"效益的練習就不做了,這些抱括練基本功,心肺耐力,結果水平就越練越低,原因是耐力不足以應付40分鐘的比賽,而長遠去看,基本功因為沒有在年輕時掌握好,長大了便更難有所為。

看香港的籃球發展,自己的球隊發展,其實全都在走下波,原因不是沒有人提醒,而是社會或世界都被一種急功近利的文化所壟斷。香港的政府,商人,老師校長,無不在追求快。

最終我們因快得慢。

我還發現的一個情況是香港的學生的飲食有嚴重問題,不是過肥便是過瘦,掌上壓有的連一下也做不到,這種身體質素,練什麼會練出一個成績來呢﹖小學的時候身體沒有搞好,上到中學時就難有大成。這背後的原因是我們的教育局看問題只像那些不專業教練一樣,只要求成績,結果現在香港的年青人全都變了爛蘋果。

希望大家記住:Good things take time, 當有人叫你要快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慢工出細貨。"

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大懶妹多謝大家的短片

有錢和無錢,快和慢


較早前我看了一些籃球的影帶,當中有教導用"繩梯"去做訓練。

換轉是過去的我,毫不猶豫便會買一副來,因為價錢只是二三百,但今次我沒有,因為我想省錢,也覺得這是一個學習過程,我做得好的話,我的學生都可以做得好。所以便花了一些時間做。

我在家中找到一個約五元的線卷,用了個火機和尺便做好了這個繩梯,但整整花了差不多4小時,因為過程中不斷地測試和改良。

繩梯做好了,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作,但因為是自己手做的東西,就有一種意欲想去用,想去試,結果我又花了好些時間用它來自己練習。這些時間相當不容易得來,因為家中有個兩歲的女兒在,是要自己努力去爭取的。

最後我更拿它到我教的學校中,用它來訓練我的學生。學生們在天雨不能上籃球場上訓練的時候,精神已不大集中,但看見了這個新玩意,加上我在" NBA Conditioning "這書中學的一些訓練方法,這個兩小時的訓練便變得將眨眼一樣快過去。

較早時我在思想什麼叫快,什麼叫慢,方便是否真的好呢﹖今天我又重新思想這些問題,我看見我手做的繩梯,雖然沒有牌子,沒有好美麗的包裝和印刷,但我卻會花許多時用它,原因是因為那是我自己努力做的。

香港是一個很方便的地方,好的產品四處都是,你有一二百塊便可以買到很多好的東西,但這些東西用錢買的,你對物件的愛惜和感情都很淺。好像手提電話,還沒有弄清手上電話的功能,便有人會推銷或送你新型號的,其實是真正的浪費。

在年輕的時候會追求外表和潮流,希望擁有最新的產品,但年紀大了後,若有可能的話我會選擇自己用自己的手去創做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些東西無論樣子和功能如何,只要是自己親手所做的,就會珍惜,如果做得不大好,過程中自己也有所體會和學習不斷改良,其實是對大腦的訓練,對自己都有極大的好處。

有錢的人可以很快買到東西,但卻不會珍惜和好好地利用這些東西,一個窮人,要花很多努力才能夠得到一些東西,但他卻會珍惜和好好地利用。

所以窮的家庭很多時會出現好學生,相反物質充欲的家庭卻出二世祖。

上帝做人很公平,無論有錢無錢,其實機會都是均等的。好快好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會珍惜,要花好多時間,用好多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其實才有價值。

香港自己花了多年興建和改良的海洋公園,到今天還是全世界罕有和知名的景點,相反,用錢買回來的迪士尼,雖然好快出現,但其實又有什麼好呢﹖道理也是一樣。

不過這個道理在今天的年青人心中,可有誰會明白呢﹖



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發夢的聯想

今天早上作了一個夢,夢見和中學的同學一起在沙灘玩,情景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夏天,我跑去將同學的內褲除了,使他不能出水,同學被我和另一位朋友整蠱,大家看著水中的同學的尷尬而哈哈大笑。

夢中的故事其實是廿多年前的回憶,夢中的友人和自己還有六塊復肌,但今天已經"六神合體",朋友的肚腩已經和懷孕四個月的產婦一樣。轉眼間自己已經四十歲了,身傍還有一個大病初癒的兩歲半女兒躺在傍呼呼大睡,枱頭櫃都滿是奶樽,藥水和尿片。

昨天去醫院途中聽了電台烽煙節目,是梁國雄被訪問,討論的是唐英年對於議員暴力語言的投訴,認為這是不尊重立會。有人提到關於立會的功能組別,有一意見認為整個立法會的重組,使民選議員沒有權力,比起語言暴力更暴力。我聽了後覺得言之有理,我聯想起在緬甸軍政府統治下在籌組的民主選舉,根本是假的。香港現時的立法會架構,根本是廢的,難得的是有人仍願意參與,為巿民發聲。最可悲的是那些有識之士誤以為制度下仍然可以有所作為,繼續接受不公平制度,並在其下爭取公平公義。

我投訴香港籃球總會換來一封律師信,我接觸康文署就知他們廢,若我繼續去信這些垃圾機構作出投訴,就是在現存問題機制下尋求改變, 會成功嗎﹖

我沒有梁國雄的堅韌,但我欣賞他沒有放棄"唔玩",繼續為那不可能的夢想而努力。

香港的醫療事故,香港的家傭問題,教育問題,政策問題,全都是千瘡百孔。原因何在呢﹖

我看見世人都急功近利,興建迪士尼,西九文化區,全都是一些靠硬件去帶動而忘記了內在軟件操作的重要性。情景就像一架馬車,但車在前,而馬在後,無論點樣,車都不會移動向前。

以副學士制度的出現為例,一個好老師不會因為政府加撥資源而出現,突然出現許多專上教育工作者的空缺,並且制度馬上開始,便做成良莠不齊,這並不是設立監管制度便可以解決問題的。沒有好的老師,就是沒有。

我不明白為什麼政府沒有人講出這些事實,套用蘋果日報的讀者的意見:"有什麼讀者,就有什麼報紙" (批評蘋果日報的頭條經常是八掛新聞),而對香港而言:"有什麼人民,就有什麼政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在的政府,只做救火。軟件人材需要多年去培育,但我們的政策已經不再長遠,什麼數碼港,中藥港,全都忘得一乾二凈。

當人全都見利忘義,追求短線利益,忘記了生命的本質,忘記了世界運行的定律,忘了上帝的戒命,社會就變成現在的模樣。

我卻認為生命並不是為了享受,而是一種尋求。

我問年輕人他們有夢想嗎﹖他們總是說希望有份工,最緊要有錢。

回想起我所發的夢,其實很無聊,但卻使我很開心,因為童年時的回憶使我記起快樂可以好簡單,其實只要去去沙灘,除掉了朋友的內褲,已經好開心。

今我能在不合理制度迫害下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物,為到自己的夢想而奮鬥,我覺得仍然好開心,好快樂。我現在仍然在尋找合適的地方做的自己的籃球訓練。

希望每一位香港人都能夠有勇氣,用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物極必反,希望更多香港人醒覺,不再做急功近利的事。

梁國雄加油!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我好快好番架啦! 各位哥哥姊姊唔好擔心啦!


多謝大家問候和關心我,我今天痾了大舊屎,肚仔也無咁痛啦,醫生叔叔話我晚上可以出院啦,大家唔好擔心我。 - 囡囡Lois

囡囡今天有番食欲,又有去大便,也可以站起身,又有興趣去玩,仲係笑住同影相,所以大家唔好擔心啦,謝謝你們的禱告和支持。

要去番工啦!- Lois 爸字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女兒全身抽筋再入醫院了

我相信沒有多少人試過手抱一個兩歲大的小朋友,看著她的口突然打開,歪曲,然後雙手僵直,雙腳蹬直,我嘗試舉高她,發現竟然和僵屍一樣的直挺挺,同一時間小朋友的面色突然變白,看著一個扭曲了的面孔在爭扎,呼吸也像突然停止了。

這便是今天早上我的經歷。

可幸的是在這個過程維持了只是約一分鐘,女兒便雙手垂下,回覆一個軟弱的軀體,軟軟地躺在我的懷抱中。她雙眼合什,但仍然看見微弱的呼吸,只是在這一分鐘的超強力運動中用盡了精力。

簡單的講,女兒像是被按了電腦的reset掣,在那一剎那間出現"關機",但隨即又"重新啟動"了。

當時我和嫲嫲在女兒的身傍,事發時只我立即叫嫲嫲打九九九,嫲嫲嚇到傻,當九九九接線員問我的手提時,她竟連電話都忘記了,講了一個我和媽媽電話號碼中各抽四個數字再加埋的電話!

我望著女兒,我都不懂得擔心和驚,只能呆呆的看著女兒。慶幸的是女兒並沒有停止呼吸。

約十分鐘不到救護車的醫護人員便來到我家,並立即幫女兒度了血壓和體溫,只是血壓略低,之後我們要求送去私家醫院因為已經睇過,過程中女兒都是正常的,只是略為疲倦。

到達醫院後女兒便回覆正常 - 只是較攰,沒有笑容,不大說話等。

嫲嫲不久便說今天好彩我不用上班,否則她一個人不知點算好!

但當我在醫院寫這個網誌的時候,突然收到學校老師打電話給我,問我是否忘記了今天要上堂,原來有三十個小孩子今天要上新的籃球課! 但我不是忘記了,而是因為我誤以為這一班是下星期才上的。

媽媽在公司工作,心急如焚,但又不能離開工作崗位。

保險公司又有許多特別的要求,例如我們不可以用回我們較早前的兒科醫生,而要用保險公司的指定醫生,還包括許多文件上的要求。

當我靜下來的時候,我同嫲嫲講,如果女兒突然死了,其實也是無辦法,我們只能夠盡力照顧孩子,但若上天要拿去女兒,也是沒辦法。

你問我有沒有擔心女兒,我會說沒有,因為能做的都做了。反而我沒有去上籃球課,卻心中有點內疚,因為有三十個孩子在期待我的出現,又為到學校老師加了許多麻煩。

但願上帝憐憫每個香港忙碌工作的父母,保守每一位父母的兒女。

p.s. 今天晚上八時醫院派來第二位醫生,他和第一位醫生的斷症有點不同,因為這位醫生說抽筋是輪狀病毒的病徵之一。所以總算叫做知道為什麼女兒會出現這種狀況,內心也安心了一點。(但奇怪的是為什麼第一位醫生不知道呢﹖)

順道想多謝我的學生的家長們,因為我今天晚上收到幾位母親短訊問候我,告訴我他們都幫我的女兒禱告。

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謝謝大家 - 女兒生病記二


在網誌上寫了關於女兒的病況,許多好朋友都留了言又或個別致電給我問候,實在十分感謝各位。

現在女兒的情況已經穩定下來,雖然時有肚瀉,但已經可以正常飲食,所以大家不用掛念。

我四十年來都是活得健健康康,一次醫院也沒有住過,所以對於病人的理解實在不多,今次也嘗到了父母眠乾睡濕的滋味。(孩子尿床了,妈妈把干的地方让给孩子,自己睡在湿的地方。比喻含辛茹苦。 )

囡囡自出院後雖然可以吃流質食物,但排便的過程往往出現許多液態的便便,我每次都要在床上處理這些液態便。首先要拿尿片墊,除了囡囡的褲和片後要單手將她的雙腳拉高,否則腿便會佔到便便,然後單手去拿濕紙巾,單手抹乾淨,再要將汚糟的濕紙巾放在舊片上,過程中不能有偏差,否則液態便便會沾到其它地方,還要檢查是否抹得乾淨,取後要單手將新片片放回,這才大功告成。(之後又要用滴露清潔地方)

這個過程我描述得簡單,但實情好似做大手術咁,如果工具放得遠了,又或一不小心,就會出事。嫲嫲有一次不小心兩腿抬得太高,液態便竟然流到上身的衣服中,幸好我在家中,想了一會便決定用剪刀將上衣剪爛,否則要除掉上衣的話便會沾到頭和面,最後我連那墊在床上的大毛巾也一拼掉了。之後女兒立即要去沖涼,又是一另場大戰。慶幸的是我當天不用上班,嫲嫲和我兩人可以一起合力照顧。

那時候我爭扎過的問題是:"這樣很不環保。"因為大毛巾只沾了小小屎,但最終自私決定了結局。

女兒在病的時候不斷嗌要"吃糖糖",我們如何解釋她都不理,又大喊,那種鬥爭情景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還有我們會為女兒記錄所有飲食,排尿,大便和體溫,以便知道女兒的進展,這些功夫一個雙職父母永遠都做唔到,因為你點樣叫工人去做呢﹖佢又唔識寫字。

最後不可不提的是我和爸爸的大戰,因為對女兒的病況有不同的詮釋,出院後女兒便開始肚瀉,爸爸說要送回醫院睇,我則認為這是正常。由於腸病毒仍然存在肚中,在醫院因為吊鹽水而不用使用腸胃,所以在出院後會出現瀉的現象。爸爸卻因為看見因為女兒比出院後的情況差,堅持要帶女兒再睇醫生。我和爸爸嗌到面紅耳赤,傷身又傷心。

作為父母的對女兒又豈會不擔心,但輪狀病毒和諾沃克都是靠自己身體的抵抗力去打的,並無抗生素或藥物可以治療,所以到醫院只是吊鹽水,保持身體水份和養料。爸爸對這些並不明白,我結果印了衛生署對這兩種病的介紹給爸看,但一貫要面的老爸當然不會承認有問題,他還堅持醫生會有藥醫。而經過兩天的抗爭,現在女兒已經明顯慢慢康服起來。但當女兒有病,和自己的恩親的衝突,又是另一個世界大戰。

打仗的時候,不要打死敵人,原因是一個傷兵要兩個士兵抬。我的女兒病了後,嫲嫲也發現自己的有肚瀉,她立時食了正露丸,而我在捱了兩晚後,也發現自己有些唔妥,媽媽今早亦發現有腸痛。

我認識的一些年青人都在想要不要小朋友,有些在看了我的網誌後更加會有擔憂。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要建立互相幫助和互相照顧的習慣 (不是齋去玩)。沒有一個人可以做所有的事,反而要珍惜身邊的每個親人和朋友,因為能夠照顧好兒女並不是看你有沒有錢,而是看你人生中有多少人是願意幫助別人的好朋友。

我也向我認識的年輕人講,如果你地生小朋友,我會幫你們的!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女兒入院了


當整個社會在議論人的道德價值何在,(美國的AIG花紅事件),我卻躱了在醫院裏頭換片,望著自己女兒,在適當時候遞上一口"暖水"。

第一次嘔的時候是周五晚上8:00,那時還在嫲嫲家中,妹妹將所有晚餐的東西都嘔到地上,那時我正在罵她為什麼不執拾好玩具。初時我還以為是妹妹因為我罵而鬧別扭,所以故意嘔出來。

後來我們回到家中,給她一點水喝,和她在家中大床一起看電影,她竟然嘔在床上,媽媽大叫在廚房洗奶樽的我,因為床上弄汚了被和床單。初時我以為是食物中毒,又想會不會是早上看醫生時拿回的感冒藥有問題,是不是又"發霉",還是對藥物有敏感﹖又會不會是在PLAYGROUP 吃茶點時的食物有問題﹖

我們又致電友人,因為她的兒子也是上同一個PLAYGROUP 的,但朋友的兒子沒有事。

在不知道什麼原因下,我不敢再給她吃感冒藥,只給她水渴,但不到五分鐘,女兒又嘔出來。如果沒有渴水便好一些,不會嘔,但我又擔心女兒因而缺水,但飲水又嘔。

最後我們嘗試減少飲水的份量,看看情況會如何,結果是不飲水不嘔,一飲水就會嘔,我、媽媽、嫲嫲就由8:00 一直開始看著女兒,一直到晚上凌晨3:30 。

到3:30 我們發現她額頭微熱,竟發起微燒來,我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食物中毒,所以立時駕車和女兒去私家醫院的通宵門診。

門診醫生初步看了後問我們想不想留院,因為理論上較安全,若否他可以開一些生理鹽水給她,讓她補充一下,但不能肯定女兒能否吸收。入院則可以在有需要時立即"吊鹽水"。

當時我心中仍在想周六已報了名的課程,因為我報了名參加一個一天"易經入門",這是一個很難得的老師所講的課程。心中猶豫,因為若入院的話,很大可能便無法參加,因為太太不方便照顧女兒,而我也是推了些工作才安排到時間上課的。

結果在女兒健康第一和考慮到住院費用有保險的考慮下決定留院。其實能夠到私家醫院求診,這已是絕大的恩典。我深深相信天下的父母不是個個有這個"福氣",也同時為到其它雙職父母而擔憂,因為我明白工作是奴隸制度的延伸。

女兒在醫院門診後我又給了她一點水渴,結果又嘔在醫院的梳化上。女兒也開始由好精靈,變得"慢"起來,但能夠入到醫院,我和媽媽嫲嫲都安心了一點。

入院時已是零晨4時,醫院又找了兒科的主管醫生來,告訴我們女兒似是中了落沃克病毒,可能是上PLAYGROUP時惹到的。結果今天化驗糞便認正"原兇"是輪狀病毒。(但女兒較早前已打了輪狀病毒的疫苗。)

在未確認什麼問題前,我們一直在討論是什麼食物出了問題。嫲嫲是負責女兒飲食的,她告訴我們自己煮了個兩天前煮好的粟米給女兒吃,吃前在用微波爐番熱過,沒有大滾,不知是不是粟米的問題。

媽媽面色微瘟,嫲嫲卻已很內疚。我則在傍"客觀分析",希望媽媽能夠在不正常孕婦何爾蒙下控制情緒。若果煮食的不是嫲嫲,我相信已經上演一場"審死官"!

還有可幸的是女兒病發在周五晚,周六日都是假期。作為父母,若要上班而不能看顧自己的女兒,那種擔心和憂慮,相信不是人人都能明白。

現時女兒的情況已經好起來了,醫生說明天早上可以出院,這個時候我便是在醫院的房間寫網誌的,女兒就在身傍。而到底如何惹來病毒,醫生說可能性很多,基本上任何有小朋友的地方都可能有帶"菌"者,最重要能做的事是讓女兒"勤洗手"。

在醫院中有許多的事情可以記錄,但我真係冇時間。例如為女兒打"點滴"用的針口過程,如何執"屎"去發驗,隔離床孩子的"豪哭",私家醫院的豪華設備,例如免費 WIFI,私人電視機,當中還有線體育台,搞到我成日好"唔得閒"。

在這兩天,我望著女兒,世界大事彷彿與我無關,能夠這樣"抽離",其實是一種辛福,當我回頭看籃總的問題,香港的問題,世界的問題,我發現只要我選擇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眼中只要有自己的女兒,親人,其實世界的問題會變得矇糊。

特別是當你有能力選擇私家醫院的時候 -- 忘記世界的創痛似乎一點不難。

但這是正確的做人處世方法嗎﹖

p.s By the way, 想講一講,如果兒女不能"吊鹽水",兒童最大的危險是缺水,所以各位家長最緊要留意不要讓女兒缺水,(嘔都要俾佢飲),可以的話可以買"寶礦力"等飲料幫助女兒補充因嘔而失去的礦物質,但千萬不要自己在水中加鹽給兒女飲! 當然,可以送入醫院絕對係最好的方法,因為若兒女不能渴水就會嚴重缺水,而"吊鹽水"只有醫院可以做到。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22-3-09 5:28pm 補充:醫生剛剛來電我家,告訴我妹妹原來連中兩炮,糞便中再找到諾沃克病毒!!!!!! (醫生都幾好喎!) 醫生話如果唔係我打左疫苗,咁可能會好大劑,阿女都算幾強壯,大家千其唔好省錢不打疫苗呀!

附加結連

輪狀病毒在香港的實況

諾沃克病毒

輪狀病毒感染

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

"唔方便"的好處

知道用增值電話咭的好處嗎﹖就是不用被電話公司在信用咭戶多扣了錢,甚麼免費資訊等等。

沒有提款咭的好處是不會遺失,又不怕被賊人打劫時迫自己講出密碼,引致傷亡慘重,更不用怕被人盜用,又不用遲交費被銀行收 late charge 。

有位教授叫我不要用八達通,原因是它雖然方便,但很容易被人扣錯錢而不自知,更有機會俾警方知道你的行踪。

當每次都要在自己的銀包中拿錢出來付款的時候,你會發現每次你都會留心銀碼,不會輕易地被人"搶"了你的錢還不自覺。

當呢個世界人人都主張"方便快捷"的時候,我卻希望鼓勵大家要好好享受"唔方便"的好處。

我經常有一些人客突然打電話來想我教籃球。本來我可以去康文署一次過book 一個月的戶外場地,但我選擇了遂次去 book 。因為我不想"霸住"個場,影響左其它人利用場地。後來我去得多,結果我識左負責在門口做 reception 的姨姨,大家分享交流湊子女心得,她仲介紹我去睇左場精彩又免費的舞蹈表演。

每次阿女要返嫲嫲家瞓時都會叫我送她去嫲嫲家。嫲嫲次次叫我不用送。我雖然一天要來來回回好多次,但我卻相信這些接送上的麻煩是值得的,因為我相信阿女會因此而知道我錫佢。

今天銀行打電話來說送我什麼免費 upgrade,可以不用排隊去銀行counter ,又有獎券什麼的,我推了她,因為我說我就係鐘意排隊的人。

因為在排隊的時候我可以慢慢看和慢慢想一下香港人每天面對的困難。前面一位存散銀的人使我想起存毫子到銀行要付手續費的事實,我想起那些在街上行乞的婆婆,到底她們的硬幣會不會存銀行呢﹖要不要付手續費呢﹖

打籃球要打得好也是要重覆又重覆地去做一事"唔放便"的動作,直到一天你已不再覺得"唔放便"。那你便成為"高手"。

當以前你要花許多功夫,例如買報紙睇下邊間戲院有得上,又去睇下影評,再去排隊買票才能和自己的愛人看到一套電影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得那個時候特別深刻呢﹖

當你能夠在家中放一個70寸大投影銀幕電影的時候,其實那套戲是什麼已不大記得,身邊的人也許亦不會記得。(因為在家中睇電影,之後很可能會是"真人表現",結果這些"真人"也 -- 天天在變。)

當我每天都重覆又重覆這些唔方便的時候,我會覺得我自己是在生活。

"唔方便"使我覺得快樂不是必然,明白成功需苦幹。

"唔方便"實在太多好處,數之不盡,用之不歇。

但願你由今天起開始"享受"那些"唔放便",成為真正的"高人"。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參觀本土私人籃球聯賽後感

昨晚去睇波,因為我教會的年青人有份打,所以去看了一場本土籃球私人聯賽的四強賽。

兩隊波的平均身高約有5尺10 和6尺,平均體重亦有160磅或以上,屬高水平球隊。平均年齡一隊是廿多,另一隊應有三十頭。論實力和基本技術年輕一隊佔優,但經驗上卻是年老隊較佳。

比賽相當緊湊,比數未嘗大幅拋離,最後15秒還是2分之差。在臨完場前15秒我的學生犯下一個大錯,在領先2分並有控球權的情況下,竟因對手壓力而出現球回後場違例,慶幸對方最後一擊的3分投籃不中,否則便會成為千古罪人。

作為觀眾這場波已是"值回票價"(免費),因為雙方將士用命,旗鼓相當,技術各有特色。

雙方的戰術均是2-1-2 聯防,釘人防守只出現在第四節末段。從傍觀者去看,我看不出在雙方對戰有什麼特別戰略和組職,換人方面的原則我不大能掌握。雙方都是以傳球去拉開空位,再以一對一個人能力取分。球賽中亦間有快攻,但整體上打的是陣地戰,快攻並非主要戰略。除個別年輕球員速度佳外,大部份時間兩隊的進攻節奏都屬稍慢。勝方的傳球次數約有5次,負方的傳球次數曾較少,反映合作默契有待改進。

雙方內線防守出色認真,能利用身材去做對抗,所以內線中鋒角力基本拉成均勢。其中一位球員動作出手變化多端,往往在多人夾擊下仍能一人鏟籃得手,是勝方重要得分功臣。

負方一隊似是成軍不久,雖然平均個人技術身高較佳,但卻似04年的美國奧運隊,操練合作不足,最終以2分敗走。

觀看本土私人聯賽之四強大戰,我相信能夠反映現時香港籃球的水平。

以下為個人一點觀察:

1. 球員年齡偏高-- 由於私人聯賽參賽費用達到約七千,所以年輕球員未必能負擔,故球隊年齡較高是難免。我與其中一位聯賽搞手兼球隊領班熟諗,知道個別年輕球員是球隊資助之免費球員。他亦坦誠搞私人聯賽是為興趣,也希望培育一些年輕人。我的球員便是他們資助 的球員之一,他告訴我球隊的資深球員次次都會請他食飯,又會駕車送他去比賽,更和他分析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就像社工一般。另一個事實是該位班主,自己出 場才5分鐘,餘下大部份時間都是在幕後指揮,而當中有許多隊友都只是出場幾分鐘便換入,大家亦毫無怨言。

2. 球隊的戰術和換人問題 - 由於球員大多只參加比賽而缺乏教練,常規訓練,所以比賽的戰術變化不多,暫停的應用少。我的學生告訴我,就算有訓練其實亦只是鬥波。

3. 觀眾寥落 - 這場是四強賽,頭場是另外兩強,戲碼不弱,但觀眾除了球隊本身的隊員,及一些上一場的球員外,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觀眾。除此以外,頭場的另外兩強,戰至第四節時竟然出現5人對4人的情況,原因是原來那隊波只有五人出席,其中一人犯滿離場,便餘下四人應戰。四強的隊伍不是應該是一些較有組織的球隊嗎﹖為什麼結果只能有5人應戰呢﹖要花這麼多錢參加的聯賽還只能有5人出席,背後又反映了什麼社會問題呢﹖

香港的籃球發展,就如所有的體育發展一般,最初是由場地缺乏開始,總會爭取足球的訓練場地,然後進行大量專業訓練,加上辦比賽,提高競賽水平。

現時香港的籃球場絕對不缺,行過兩條街便有一個籃球場,每間大中小學均不只一個籃球場。過去每年的具規模賽事只有香港籃球總會所辦的文康盃,公商盃,到現在百花齊放地有多個私人聯賽,還有大中小學學界比賽,精英賽,先進運動會,商業機構比賽,比賽也似乎不大缺乏。那為什麼整體技術和水平卻沒有提升,反而在國際賽事成績中下降呢﹖

作為教練我相信教練質和量會是其中一個問題。

另外一些問題是香港環境因素所造成的。

這包括學業壓力封殺了所有非學科活動之可訓練時間。籃球是一種需要長期穩定訓練和規律作息才能進步的活動,現時要學生固定地參加一星期一次的訓練活動都有困難。父母亦都未必容許兒女花這許多時間在籃球上,加上打機上網成為主流消閒活動,進一步減少有潛質運動員的數目。還有政府官僚文化,任由機構小圈子運作,香港籃球要有出頭天相信可能不大。

大家若稍加留意,現時甲一組的一些新進球星,其實都是早期在國內居住,後來才移居香港的。

總觀各種問題,香港的本土教育問題,才是現時香港籃球發展的最大死結。

-------------------------------------------------------------------------

後記:我的學生跟我練籃球是免費的,教會提供室內場,教練訓練,而私人聯賽的朋友提供了免費比賽的機會,他一星期可以有兩晚參加有球証的比賽,所以這兩年來他的技術提升了許多。然而他在比賽後卻說:"今天自己出場太少了! 我都唔明教練點解唔出我。" 另一位隊友就話:"好似你係免費打喎,你隊波有俾錢的都好似有好多人無出過喎!"

其實香港的問題不是機會少,而是機會太多,青少年今天已不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好像我的學生,水平不錯,但已經有三四支球會有興趣找他打波。

作為一位教練,隨後的飯局中我道出他不懂得"謙虛感恩"的問題,我相信若今天他能學懂這個大道理,三年內甲一組你會見到我的學生。

最後我想多謝 HKBALLERS 的朋友們,因為要去培育一個人,其實需要的並不是競爭,而是合作,多謝你們一直幫助培育這位年青人。

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

香港趙高吳文華 (特首狗up)

所謂讀萬里書不如行萬里路。

百聞不如一見。(附圖)

呢位吳文華女士係立法會秘書處秘書長,負責將立法會的一言一字記錄在香港歷史中。

較早前曾生的"狗口翕",在"做好呢份工"的指引下已經變成"鬥口翕"。

如果大家認為我太過”道聽途說”,咁就自己睇下:

仲係唔清楚﹖大家不妨自己再聽真d:





香港的垃圾會,有粗口特首,有掟蕉馬騮(毓民),又有北京猿人(長毛),仲有古人趙高x代單傳吳文華,真係駛乜去馬戲團。

但係猿人同馬騮卻有靈性,反而人卻似獸。

呢d叫國際大都會﹖

香港已死。

誠意邀請大家去睇以下我完全唔識的人的言論和網誌,以了解本土文化特產:

蕭若元的公開信 - 五粒星之作,內容非常有文化,必看!!!


香港趙高指狗為鳩

久up 必down

官方資料:

立法會秘書署新聞公告

總結:

有無人可以答下我:我仲要繼續接受呢個政府到幾時﹖幾時主耶穌先派摩西救我地﹖

基督徒瞓醒未﹖那幾千個未拜巴力的去了那裏﹖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學習的態度

每天我都教籃球,每天我都和小孩子接觸,每天都感到很多的無奈。

今天有一位學生又觸動了我的神經,事緣我叫他執波,他慢慢行,我和全班同學都在等他,我望他兩眼,他還是施施然地慢慢行,我火都來! 本來叫了他執埋書包離開,後來又心軟,因為他才第三次上我堂,還是再給機會吧。

我問毫不天真的學生:今天香港有什麼比中國好﹖同學想了許久都想不出來。

如果籃球是大家喜歡的東西,但大家都不認真,那學其它沒有興趣的科目,大家會認真嗎﹖

我告訴同學香港的前景不樂觀,原因就是大家的態度出了問題。

我現在教籃球,除了技術外,我會強調學生需要"自我要求",成功的基礎便是正確的學習態度。我希望學生明白自己若對自己沒有要求,沒有時刻努力,其實無論那一位教練教你,你都不會有出色。

部份新參與的同學初時很喜歡投訴別的同學偷懶。當其它人因為偷懶而沒有達到要求,例如跑圈時數少了圈數,同學便會向我反映,一般我會反問他兩個問題:

1) 你指出別人的問題對自己有什麼幫助或好處沒有﹖
2) 那一位偷懶的同學有沒有影響你的訓練呢﹖

若然投訴別人對自己沒有幫助,那偷懶的人又不影響你的訓練,為什麼要"關心"他呢﹖

事實上同學投訴是出於一個心態:"如果可以偷懶,又或人人都偷懶,為什麼我要這麼認真呢﹖我認真豈不是"蝕底"了嗎﹖我要他和我一樣咁辛苦才公平!"

我的回應是:同學偷懶的問題,是該同學的問題。而處理與否是老師的職責,不是同學的責任。

自小我們的學生便被訓練成為一個滿足家長父母學校期望的人,而忘記了求學的根本就是為了自己。香港的學生去上學,是因為政府父母強迫,但大部份均未有真正明白求學的原因。

昨天我問我的女兒:"妳粒糖咁好食,不如我幫妳食啦﹖"

女兒眼仔望望,諗左一諗,然後話:"唔駛。"

能夠讀書,能夠在球場上跑,能夠打籃球,其實就好似我個女有得食糖咁,係一種得益,而不是懲罰。

打籃球都係一樣,如果認為付出較少努力便是"著數"了,這其實已經是大錯特錯。

昨天看到蘋果日報報導,香港的青年籃球隊參加國內高中聯賽三戰全敗,出局。若然我沒有記錯,代表香港的應是去屆香港最高水平的青少年籃球聯賽 Nike League 的冠軍隊伍。

香港的籃球愛好者若沒有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那香港甲組聯賽最多的"精彩"表演將會是:垃圾時間。

多謝欣賞我的 "垃圾話"/" Trash Talk"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我也來談匯控供股

首先開宗明義講,我無買匯控,也不是金融財經專家,而是一個藉藉無聞的教練。

首先問大家知唔知為什麼匯控供股唔係2供1而係12供5呢﹖好麻煩喎,12 供 5﹖同2 供 1 差唔多啫﹖

今天蘋果日報的回應中有一轉載blog 文,內容解釋此舉會制造許多碎股,而碎股要買賣就要折價,簡而言之小股民必定因而會相較大戶不利。

這類文章我個人非常之欣賞,因為文章深入淺出,對匯控的深入分析或指控亦有根有據。大部份這些言論之總結謂匯控管理層已失了過去的誠信,對小股民不誠實,沒有良心,包庇大戶等,建議小股民不宜供股。

我卻有不同看法,因為我認為無商不奸,因為盈利是機構成立的目標,而利用"精明"的方法去盈利,是慣常的做法。

現時以盈利為目標的商業機構,奸和精明其實分別不大,甚致可能是必須,因為顧全大客戶,忽略小戶,這是20/80 原則,管理界常識。意思是公司主要收入來自20%客戶,若能照顧好這20%人,公司便穩賺。

例子是銀行開設特快專櫃給過百萬存戶,窮人則慢慢排隊。還有,當銀行向存款不足的窮人收取手續費,趕走或者趕絕窮人,作為商業機構,似乎理所當然。

若認為一個商業機構要有良心,那股民應該在匯豐帶頭向小額存款窮人收取手續費的時候出來抗爭。然而,股民未有咁做,因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但當自己成為這些"窮人"的時候,卻要大罵匯豐奸,管理層"出術"云云。

錯誤的期望是希望一個商業機構會有良心。更無知的想法以利字當頭的世界中是散戶/窮人可以鬥羸大鱷。

"法律之下 (證監制度),人人平等",這只是給仁義之士追求的夢想。傻強一句:"我唔知有迷債"足證之。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才是真理。

眼見梁展文事件,雷曼迷債,電盈私有化,香港教改,體育界小圈子無王管,期望香港政府的管治可以有效保護小民,無疑痴人說夢。

香港政府高官不願減薪,與港巿民共渡時艱,已明證其虛偽。

要在商界中生存,就要學蠱惑偽善,要保盈利,就要裁員減薪。

如果期望商業機構有良心,首先要做的是股民自己要能不貪。

若股民不貪,匯控無需維持派息,無需投資新巿場,也無風險,也無豐厚盈利,若無盈利,也就無需買股票,也無股民。

個人認為最實際的是學耶穌,行公義好憐憫,去為社會的不公平事站出來,又或最少學他做一個木匠,因為"鬥"木,起碼你會見到做左件有用的東西出來。

又或者學效社民連三子,遇到有不公平的時候便站出來,我相信如果多d人係咁,以色列人都唔會經歷種族清洗,89亦唔會有民運,特首亦唔會係百人選出來,財政報告唔會咁垃圾,官商亦唔會咁勾結。

供唔供股,還是留番俾你慢慢諗,我就要去諗下點教好d波先。

有機會七一遊行見。

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

新傢俬記



昨天替女兒換新床床,因為女兒已漸大,之前睡在梳代床上已不大方便,故斥巨資訂造了碌架床,拆走之前所造的掀床。並為女兒加了個書枱和櫃,客廳又放上了偌大的一個新的"玩具"櫃,用來放那些"遍滿全地"的玩具。

訂造家俱並不簡單,因為先要自己去諗,家俬公司只會按你的 idea 去設計,因為我們不是什麼大豪宅,請不起那些專業設計司。所以什麼都得自己一腳踢。

廳中的櫃是我想出來的,中間加了個位可以用來用來叉電,右邊則放了個架,將來放女兒的小手工。還有一個好大好深的櫃桶,用來放大件玩具。

房間的家俬設計則很一般,就是碌架床,再加上一個拉出來的床,合共可以睡上三個人。這個設計是爺爺考慮到女兒病了的時候可以睡在床邊照料她,上層則是給工人的睡的。




這些設計都有圖紙的,是傢俱公司造出來的,經過一輪的審視,包括給爺爺嫲嫲看過,這樣才全家拍板去做。但最後做出來還是百物一疏,因為女兒看見樓梯便爬了上去,上得唔落得。結果我用了十五分鐘教她又上又落後,希望她不會跌死。

老婆見到女兒爬梯之後就不斷咁話好擔心,最好笑係佢話好驚女兒變左跌左落黎之後變左駝背,佢仲話:"好似泰迪羅賓 (前歌影視名星)咁就慘!" 我就好唔明點解跌黎唔係撞穿頭變左低能兒童而係駝背佬!

不過孕婦的大腦係不斷受Hormone 影響,所以她的大腦已經屬不正常。特別係她已經習慣了坐在床上指揮一個奴隸 -- 我的時候。

我的教育理念是讓孩子接受最多的刺激,不逃避問題,所以我會不斷咁教女兒爬上爬落,希望佢能夠將一件危險的活動變成一件輕鬆的活動。大家睇馬戲班表演的兒童都係咁上下原理訓練出來。但與此同時,我會去搞搞個梯,例如加返個蓋,使女兒暫時不能用到。教育就是兩手準備,不逃避,不卸責,嘗試給最好的下一代。


整個過程中我看見自己的家中又多一件自己親手"泡制"的鬼五馬六的東西,雖然唔係好靚,但係都係自己花心思去做的。一個家有多少情味,其實就端看自己放了多少心思在家中。許多人或許會希望找到最靚最好的設計,但我希望的只是每一件東西都是自己有感情的。

快樂源自於有擁有自己"親手"所做的東西,或所創造的環境,而不是擁有最好的。

p.s. 今日講左俾大家知我家有喜事,之前一直唔敢講,因為怕bb唔穩,現在都有兩個月,希望好d。每天太太嘔三四次,都好辛苦,所以請大家代禱,紀念太太懷中bb的健康,因為都係"高齡產婦"啦。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無需求神問卜,金融風暴下做應做的事

最近去了一個講座,主題是老子管理學,主講人是彭泓基先生。

當中講述的老子的思想,並解釋如何在管理中應用,我獲益不淺。

這位老師閱歷甚豐,為人謙厚,使人敬仰。

這許多年來,接觸的人多屬浮誇之輩,包括在下,能夠認識各路高人,自己也得以自省,實在感恩。

彭先生提到的管理哲學中有一道理,他認為管理人不應只為金錢,當人有權力和地位時,自己處身若不同時提昇,並不能好好管理公司。

這就是修身的意思吧。而自身的修養,自身的提昇,其實就是道的所在。

世界變化萬千,人要活在世上,需要的是學習"審時度勢"。舉例像諸葛孔明,若非適合的時機,他也只是草盧內的一位莽夫。所以時勢造英雄,是天理,是自然,是道之所在。

這是我過去所不識的。

所以我去投訴籃總,沒有結果,但不是我不應做,只是時不與我,當然我的方法未必屬最好。

道之所在要顧及仁義,仁者無敵,項羽烏江自盡,敗於小人劉邦手中,但仍是英雄。這同樣是基督精神。

老子或道家主張"無為",意思是若明白參透世界,自然也"無所不為"。因為明白世界是怎樣後,你就明白要做什麼要付什麼代價,明白什麼時間應做什麼,也明白有些事是無論什麼代價也要做,明白金錢不是萬物,明白世界運行有其原則和軌道,萬物皆不能偏離。

今天有惡者,其軌偏離正道,物極必反,世界自必反之,若然未報,時晨未到也。

我常問自己在金融風暴下除了自保外可以做什麼﹖其實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其實就如基督所告訴我們,繼續執善固執,做一個行道者,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行公義,好憐憫,繼續在世上作光作鹽,無論時與勢,仍然堅持真道也。

這個講座要收多少錢﹖

用道家的講法:無價

用現實人的講法:$0.-也 (免費)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可上他的網站中華智慧管理學會一看。

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明報的"明"在那裏﹖

今天看到獨立媒體的電子報,其中一篇題為:"暴力"的明報,內容講到有關明報社論上對社民連三子的意見。

我不是什麼社會問題專家,但該作者提出事實証明了明報的一些做法,的確值得香港所有人深思。

香港人買報紙,付上六元希望獲得的是不偏不倚的資訊,但現在的現實是所有報章背後並無公義,又或公義面對食飯時,遭遇到的困難,可想以知。

過去我曾電郵明報論壇編輯反映體育界的問題,但他們並不處理。他們的編緝的回應大意是我提到的問題不算嚴重,所以不作報導。

一個體育總會每年受政府資助700萬卻做出如同壟斷的事,這算是小事﹖﹖這種壟斷情況並非單一事件,各個體育總會均時常有這些荒謬事情發生。

兩年前我的投訴獲得處理,現今的投訴不獲處理,背後的原因未必瀕及明報立場問題,但在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明報"的"明"在那裏呢﹖我絕對有權失望。

其實報章背後都有許多不同的財團,這些財團的背景我沒有去考究,但作為"醜陋的中國人",我相信權力操控者要穩定地管治一個地方,最重要的便是緃控傳媒,這種淺思謀略,不會不知道吧。 (可參考澳門人的網誌:荒膠的香港)

何者是正何者是反﹖只單看表面而無法得悉。

我非常"直覺"地"斷估"又"肯定"地告訴大家,泛民中人必有無間道。

看報已不簡單,因為它什麼會沒有報導才是最關鍵。

今天香港人有多少會一天買超過一份報章的﹖

所以今天的愚民多的事。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香港,有多少人贊同社民連三子的做法,某程度上反映了香港人的水平。我慶幸現在為止,香港有不少高水平的人,或者我身邊有不少這些聰明人。

最後給大家個建議,睇任何報章都要自己分析,切勿照單全收。

我訂閱獨立媒體網的電子報一段時間,值得看,費用全免。

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制度的問題

當世界沒有現在的先進時,人做每一件事都較容易看到後果,但當世界變得充滿制度,但各種制度又缺乏更新 Update 的能力,制度便變成對進步的一種阻礙。

舉個例,當叮噹和大雄能夠在一幅空地上踢波、踏單車、玩搖控模型,這代表當中人可以不靠制度而進行溝通和互相的協作,使到一個地方能夠"活化",讓許多活動能夠進行。

雖然這代表意外會發生,但卻同時孕育了創意和許多新的可能。

但去到現今的高水平管理,條例上是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小朋友玩圓形的球的。當小朋友在籃球場上玩波,大人會叫他走,因為籃球場是給大人的,美其名是為小朋友好,怕傷害到小朋友。小朋友拿個球在平台上玩,踢來踢去,很容易傷害到在通道上的行人,當中有可能是公公和婆婆。所以條例上平台是禁止踢球的。

所以只要拿出條例或制度,許多東西就能合法地被禁止。而後果是我們的小孩子下一代只能手拿電子遊戲機,坐在椅子上玩。結果身體機能差,也失去了任何創造和進行需要肢體活動的遊戲空間。

我是教籃球的,我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其它的籃球隊,而是學校本身的學科和其它的活動。

所有學校明白教育局殺校的 marking scheme 主要是看成績和收生率。所以增加知名度,提升校內學術成績便成為眾老師校長的共同目標,而其它課外活動,遇上的困難是收生問題上的權力鬥爭。

然而虛偽的是,學校卻又同時會標榜自己是多元學習的,校內推行音樂、跳舞、球類、朗誦、武術等等各種活動,標榜全人教育,求學不是求分數。

這是香港教育制度帶來的虛偽。

籃球教練理應努力研究如何教好學生,但現實是如果沒有學生就不用教,所以對教練來說最重要的是拉到人。現時大部份籃球訓練活動較強的學校,主要是因為籃球可以為校爭光,以拿牌為主。

但要使球類活動獲獎,就要找出最具天份的同學加入球隊,並放棄水平一般的學生。

大部份全職教練都明白:"不能獲獎的同學,天份不高的同學,教他們是浪費時間。"

俾心機教波,其實無用的,選材,爭取在校內有最先選材權,爭取尖子轉校才是對前途的保障。

術科老師都同樣面對這個問題,所以較早時有老師上了報章,原因是老師放貼士讓學生可以考好成績,但這其實不是新聞,而是教育界上上下下,人人都在做的事。

老師都要做數,否則學生取不到好成績,自己飯碗都不保呀!

這種制度,培育什麼人材﹖有沒有人可以答下我﹖

不去挑戰制度,依附在它身上,還能搞出什麼新意思呢﹖

政壇上出現一些激進份子,實在合情又合理。

2009年3月5日星期四

物極必反﹖

昨晚和一眾朋友食飯,其中一位是長輩,年紀不輕,身份不低。

在討論和評論香港政治局勢時,問了一個問題:俾你揀過,你會揀曾生定係揀董生做特首﹖

一個有心無力,另一個無心更無力。

你俾我揀,我會揀董伯伯。

後來討論到未來特首,如果唐唐或曾俊華做了特首,那又是另一個"跌巿"了。

另一位朋友提出建議,由京人治港,又或派員在新特首隔離"垂簾聽政"。

這個建議有建設性,因為許多京人都是有水平的人,若有能者來主治香港,未嘗會比港人治港來得差。起埋可以聽多d古人的諺語吧!

另一朋友提到自己希望從政,他也是基督徒,原因是希望為香港人做一點事。我聽了後趕忙伸手和朋友握一握,因為勇氣可嘉。

這位朋友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暫未清楚,但敢入地獄的人肯定不多,此子年紀輕輕,卻胸懷大志。

這種基督徒在世還有多少﹖

但切實地談,一個在基督教文化下長大的年青人,到底有多少能耐﹖可以在混世魔王中改變世界﹖我相信是零。

朋友說不要對香港太悲觀,香港經濟持續向下,物極必反。

亂世出英雄,局勢始終會有所改變,因為掌政者必然會由傭者居之變為能者居之。

他的理論言之有理。

但我卻不能認同,因為能者何來也﹖

香港教育問題之嚴重,多年以來只培育為利視圖者,仁義之士何處尋﹖

我較為了解的緬甸,在軍人嚴格控制下,人民根本無法改變當權局勢。

儘管出現了數萬僧人上街遊行,最後都是肝腦塗地。

香港在英國值民統治下的"洗腦",使人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中國在避免民主改革的主流思想下,香港教育將會繼續"填鴨"。

教育商業化下,老師校長齊齊做數,利用學生盈利生存,

在這種制度環境下,人才何處來﹖

物極必反﹖我看未必。可能低處未算低。

不過最後也要補充一句,我全力支持朋友參政,因為只要不抱過份期望,嘗試改革總比坐以待斃好。

基督徒不是一早被呼召去死的嗎﹖耶穌不是做了榜樣嗎﹖

朋友,加油!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唔該刷黑板先!

進步和成長是不是必然的呢﹖

每年我都教不少學生打籃球,當中有一些初時進步很快,但後來就停止進步。在云云眾生中,能夠有不斷進步的人絕對是少數。

以投籃為一個比喻,如何投籃,投籃的練習方法,理論,其實都已經並非什麼新事物,就像今天中學教的英文一樣,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也有既定的練習方法和模式。那些能夠成功訓練出許多神射手的方法,當換了在香港的學生身上,卻不能成功,原因是什麼呢﹖

我覺得原因是我們沒有幫我們的學生刷黑板,又或刷得不夠乾凈。

香港有的籃球文化是街球文化,很少人會付費去學打籃球,香港的年青人多從電視,互聯網上,Youtube 等渠道上看了專業球員的動作,然後便自行練習,由於對動作的觀察不夠深入,也不了解動作背後所需要的基楚訓練,加上急功近利心態,結果進行了許多錯誤的訓練。而後果是傷患,並形成很難修正的錯誤。

最近我接手教一位初中學生,是單對單的訓練,我要花時間去做的不是教正確的東西,而是改變他的壞習慣。另一位大學生,他用了大半小時,卻不能做到一個普通人花五分鐘便可以做到的投籃撥腕動作。

不單籃球技術如此,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樣如是。

其實大部份的教育時間都是浪費掉的,因為那黑板沒有刷,而我們做老師的卻不斷寫字在那已白花花的黑白板上。

有時候我回看自己的人生,我也是有許多"舊我"的。

從教會和社會中習慣了對人對事的畏縮,看見有事發生先問自己的安危。多年來教會教的都是叫人順服和"聽話",抗爭便是不屬靈,守法便等於是好人等這些謬論。這些錯誤的東西已深深印在腦海中了。

今天的教育,希望的是去幫助年青人成長,但我們只顧不斷灌輸,以為識背等於明白,而沒有了解和看見學生的"人生黑板",其實一早已被垃圾填得滿滿。任我們如何努力去灌輸,那裏已經沒有空間承載了。所以我們在做教育的人,看不見什麼成長,淪落成為灰心喪志,又或戲謔教育應是不問收獲,只問耕耘。

做事做人都要有方法,我相信要教好學生便要學懂刷黑板,否則不如找一張未寫過的黑板好些。

如何可以刷黑板呢﹖我想先要讓學生有表達的機會,還有,不要追趕教學進度,容讓學生按適合他自己的時間表去成長。

這對香港的所有老師已是一個 mission impossible 了,但在我的籃球訓練中卻還是可以的。

關於香港教育,也是給友人的回應

今天讀了友人的文章,覺好無獨有偶,我在信報月刊再讀到一個奇異的故事,

下面是今期三月信報月刊遊漢明教授的文章中<何處有仁,何處有義>讀者來函的部份節錄:

游教授 ,

........我的友人的友人 A 君 , 是立法局議員 , A太是教署退休高官。兒子在校讀書 , 與老師關係惡劣 , 被趕出學校。學校當局還通知其他學校不要接收這個學生 ,A 君將兒子送往美國就讀。現在於名牌大學科科取 A。



他說自己的孫兒 , 被學校定為學習有問題。幾乎連遲鈍學校都拒收。但他到了美國就讀後 , 證實是天才兒童 , 也是科科A。


他另一個孫女 , 在學校也有些不愉快 , 學校千方 百計阻撓她會考報自修生考英國文學 , 但結果她的會考成績是6 優 4 良 , 英國文學是A , 現被港大收為拔尖生 , 讀雙學位 , 獲五年全數獎學金。


他說現在的教署是外行領導內行﹒一塌糊塗 , 有些老師以欺凌學生為樂 , 整個行業無藥可救。



由此看來﹒王應秋欲取回公道 , 看來機會渺茫。



學校內的害群之馬 , 比黑社會還惡搞 , 當年我在防止自殺會當義工 , 遇有求助者被者被黑社會滋援逼 害 ,我 透過某些渠道 , 找到對方的「大佬」 打個招呼 , 求他們放某人一馬 , 對方多數都會俾面。 我亦試過找大耳窿代求助者出頭講數 , 對方都會減息及寬限還款期 , 想不到林湘雲校長出頭, 都無面俾。 老師為什麼舍不喜歡資優生 , 歸根究祇 , 就是他們自己無料, 怕被人抽秤。 看來, 受害學生若有一個黑社會父親 , 處境可能會好得多。



三十年前 , 我也曾與一個類似個案的受害學生出頭, 那學生也是資優生, 小學會考前, 家長替她選了某官中為第一志顧, 被校方迫令改回原校為第一志願,該生果然考獲頭五百名 , 但因第一志願是原校升讀, 故此失了入官中的機會, 他們不是不愛原校, 只是由於家貧 , 希望讀官中可以慳錢。怎知在原校升讀後, 不斷受師長的這害 , 家長親往學校多次道歉亦無改善 , 他們向我會求助, 剛好那校的修女校長是我兒時非常要好的玩伴, 我與她全家都稔熟, 她的兄弟亦與我友好, 我以為找她說情, 該有所獲 , 但結果也是無功而回 , 我估那副校長不是絕情的人, 但當那個怪 獸機器運作時, 一般人是無阻擋其吞噬力。


我曾考慮找司徒華先生 , 但他已一把年紀 , 又是教師的領袖 , 我不想給一個退休的長者添煩 , 希望你們能找到解決之道﹒當蘋果爛至某一階段, 神仙也難救 , 盡力而為吧。




祝好

黃先生

--------------------------------------------------

到底是香港的資優教育是爛蘋果,還是整個香港教育是爛蘋果﹖還是上文的作者亂作一通﹖

講開又講,香港有乜係唔爛的﹖

體育界爛,教會爛,教育爛,金融爛,家庭爛,傳媒爛,政府爛..... 爛字似乎乜都啱用喎。

請停止對學生的瘧待

今天打帶了一場籃球賽,寫了一篇感想,有空去看看。

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當民主黨和民建聯在反對社民連的時候.......

請看下文:

我的母親生在柏林,僥倖逃過猶太人的大屠殺。今年母親節,我請她去看場電影。這部影片非常賣座,故事好像與非洲的黑人有關。排隊買票的行列很長。有一 個年輕白人在行列間來往發散傳單,勸大家不要買票,因為這部片子是南非製作的。排隊的人大概都想的和我一樣:“看不看由我自己決定,不用你來告訴我。”所 以沒人理他。

  入場之後,燈黑了電影正要開始,前座的兩個年輕女孩突然站起來面對觀眾,大聲地演講,解釋這部影片如何地蔑視南非黑人的慘境,希望大家抵 制。觀眾中噓聲四起,有人不耐煩地大叫:“這裏是美國;你要抗議到外面去!”也有生氣的聲音喊著:“我們付了五塊錢電影票,讓我們自己決定愛看不看!”偶 爾有個微弱的聲音說:“聽聽她們說什麼也好!”但是群眾的喊聲愈來愈大:“出去!出去!出去!”

  坐在我身邊的母親顯得很難過,她轉身對我說:“這兩個年輕女孩竟然願意花十塊錢買票進入一個人人喊打的地方來——或許她們真有點道理也說不定。”

  在大家的鼓掌聲中,戲院的工作人員很粗暴地把那兩個女生架走了。燈又黑下來,但是沒幾分鐘,一個年輕人,帶著濃厚的英國腔,站起來說:“這是 一部充滿種族歧視的影片——”憤怒的觀眾打斷了他的話,有人在叫員警,但這個青年毫無懼色,繼續大聲說:“你們不讓我把話說完,我是不會走的!”群眾喊 著:“滾蛋!滾蛋!”好不客易,來了兩個員警,笑容滿面地把那傢伙給請了出去。

  觀眾情緒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一個廿來歲、一臉鬍子的小夥子在後排突然站了起來,說:“不不,我跟他們不是一道的;我跟你們一樣買了票純粹 來看戲的。我只是想到,或許對於這樣一個影響千萬人一生的問題,我們應該有個堅定的道德立場,而不只是追求消遣而已。如果五十年前的人也像剛剛這幾個人這 樣對被迫害的猶太人執著的話,我的祖父也許可以活到今天,不至於死在德國的煤氣房裏。”然後我就聽到一個非常熟悉沙啞的聲音突然響起:“他說的一點不錯; 你可別想叫我閉嘴!”我發覺我六十四歲的老母親站了起來,面對著整個戲院;她全身在顫抖。

作者:龍應台       原載一九八五年九月三日《中國時報·人間》
----------------------------------------------------------------

當耶穌去教會掃場的時候,或者真係有咁o既需要。

希望大家會想深一點。想看全文請到此。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為什麼會活得唔開心﹖會想死﹖

有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我會唔開心,所以我想寫個分析給自己,幫助自己看問題。

1. 危機的出現

當突然失業,生活不足夠糊口,子女要吃,要供樓,冬天要加衣,壓力當然好大。危機一旦出現,要解決問題的時間卻不多,所以承受壓力最大。失業是一個最大的危機。

香港有綜援制度,最多是食差d,住差d,總唔死得。 但係好多人困難都不會去申領綜援,原因或出於不知如何申請,又或出於手續太麻煩,又或遠水不能救火,但最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出於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申領綜援的"形象",或者不能面對"自已"。

但要清楚一個事實:危機是不是可以解決,取決於自己如何去睇問題,有沒有自我限制了"解決方法",要 think out of the box。籃總告我的這個危機,我的擔憂其實是出於我的無知,因為投訴是不可能被告以毁謗的,否則沒有人會去投訴。同時間,這使我認識到香港的體育小圈子文化已到狂妄自大的階段,也明白立法局議員的無能。這種文化雖然有問題,但卻同時給有能力者創造了無限的生存空間。因為好的教練少之又少,我要糊口真是談何容易。

若能 think out of the box ,你便能同時看見危險中的機遇。

2. 自我形象

家人朋友對自己有所要求,自己也對人生有所要求,但當自己未能達到這個要求,便會萌生自殺的念頭。有時候未必會想到死,但當長期面對這種壓力而不能尋得解決辦法,便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也會失去繼續爭扎的動力。

這是最難處理的,因為自我形象之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在香港的社會中,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你沒有錢或賺不夠多,便是賤民,沒有學歷,便是沒有能力。以經濟創富能力為主的社會價值觀下,笑貧不笑娼的思想下,許多人都是不快樂的。

這是錯誤的觀念,一個人的價值,自我形象,和財富完全無關。

古人孟子雖有學問,但最終不被王所重用,只能告老做一個教育家。但他的王道政治,卻在世上流傳千古,他沒有創富能力﹖錯。只是他不以創富為己任吧了。

沙士時期,香港有一位名醫鐘尚志選擇離開香港到巴布亞新畿內亞這個窮國當醫生,他也是一個好例子。

3. 生活乏味

當沒有精彩的生活,沒有了生活的意義,沒有了生活的目標,沒有了興趣,沒有了朋友,那人就會變得消極。我經歷過一些早上醒來不知為什麼的日子,覺得社會不再需要我,感到自己再沒有什麼想做。我為自己制造了許多"死也無妨"的理由,加上有人壽保險,死了倒能"造福"別人,又或自己不用"獻世"。

我在此特別想講不要再被那些EQ謬論去傷害自己了,人要及時行樂,沒有現在就沒有將來。只要你想做的不是傷害別人的,現在就去做吧。有時候買一件自己心愛的玩具,送給自己心愛的人一份小禮物,便能夠延點自己繼續生存的燭光。人要活在當下,不要活在"未來"。

要緊記保持一些自己的興趣,洗錢又如何呢﹖你的一包煙,我的一枝魚杆,或許就是使我們能找到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教會教人:傳福音便是那生活的目的。我不在這裏否定教會的說法,但這個"層次"的思想並不能使活在香港當下困難的我繼續有存活的動力,也幫不到任何信徒或非信徒。

我現在更喜歡的是孟子的生活真理,人活著是要做個"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只是一位"老師",推動的是"仁義"的政治思想,但卻做到了我認為的豐盛人生。

一位大學教授朋友提醒我,聖經上所說,人生的意義或許就是: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 彌迦書


緊記:生活意義由來不是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