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

給所有我的籃球學生的臨別贈言


今天我是我移民前最後一天教小學的籃球課。我教了八年的學校為我因此而開了一個小小的歡送會,讓一些舊同學、老師、家長都一起參與,大家一起拍拍照。我更在今天收了許多小禮物和大禮物。但由於在球場上的關係,所以沒有機會和同學家長說什麼話,其實我心中也有些東西想和同學分享,希望這些同學都能夠找得著快樂。


其實我只想講一個小故事,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天小麻雀在天空中飛翔時看見小魚在水中暢游,不禁問水底既世界會有多美麗﹖


麻雀仔感到自己單單懂得飛翔不大足夠,心中產生了一種空虛和對海底世界美景的渴求。

小魚兒在水中暢游,看到松鼠可以爬樹,不禁猜想樹頂的美景會有多美好。
小魚兒感到自己單單懂得游泳不大足夠,心中產生了一種空虛和對樹頂的良晨美景的渴求。

小松鼠整天在樹上爬,看見小麻雀佢可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漸漸地感到有點不快,開始渴望能夠像小麻雀一般在天空飛翔。

這個時候有一隻帶眼鏡的貓頭鷹剛剛聽見大家的抱怨,就想了個辦法。他說:"你地唔好唔開心,我諗到一個好辦法,就係你地可以互相學習。"

松鼠你就教魚爬樹,魚就教雀仔游水,雀仔就教松鼠飛 。

大家就叫呢個地方做學校。大家聽到這個計劃後都表現出莫名的興奮,並決定第二天便到學校受訓。松鼠你就教魚爬樹,魚就教雀仔游水,雀仔就教松鼠游水。

最初的時候,大家都好興奮,但過了不久,貓頭鷹發現:




松鼠則從樹頂嘗試飛下,但卻慘被摔跌在地上

魚在地上辛苦地爬,好像呼吸不了;

 
小麻雀則不斷渴下海水,差點透不過氣

大家努力了大半天直至日落西山。

三隻小動物因要互相學習,而弄至五勞七傷

這個時候貓頭鷹還自封為總負責人,嚴厲地責罵大家不夠努力。

可憐的是這三個學生都因為在學校內不斷學習而從此變得無精打彩,患了心理病,終日悶悶不樂。每天還要上學,被貓頭鷹罵過不停。



< 完 >

其實快樂十分簡單,只要明白上天給我們的材能在那裏,好好發揮自己有的,不用羨慕傍人。上帝肯定賦予了每一個生命足夠的能力,讓他們都能夠找得著快樂。



故事還有另一個結局:


三隻小動物經過一些挫折和努力後終於明白自己的能力在什麼地方,決心不再羨慕別人,而決定多欣賞自己的能力,小麻雀努力鍛練,已能飛得更高;小魚也可以游去大海,看見深海的美麗,而小松鼠就學識了從一棵樹上跳到第二棵樹上,雖然不能飛,但也很”帥”!
三隻小動物從此開心快樂地成長。
但願所有我的學生都能夠開心快樂地成長。


也在這裏特別多謝支持我的老師、家長、還有我的可愛學生。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因為教你們實在太傷腦筋了!

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Farewell party 後感

一個人要離開自己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這個問題相信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人而異。

自己現時最想的是自己一個人靜下,執下屋,食下工人煮的飯,和太太去一下自己熟識的地方拍一張照片留念。至於朋友,其實有點逃避,唔想傷感。

最近開的 farewell party 中最大感受的不是那些別緒,而是憤怒。

夫婦都是港人,去到廣華醫院預約床位,被拒絕不是問題,但卻沒有告訴朋友下一步可以如何。大肚婆一個人在等等等、漫無方向四處撲床位,有誰會明白呢﹖  向醫護人院發問,回應冷漠,身份證用完後被"掟"番俾你,但又不敢投訴,這些感受會好受嗎﹖ 還好千幸萬幸的是最後 QE  收佢。 

朋友結果要去私家醫生做定期產檢,因為醫院不提供服務,但當要求開懷孕証明書時卻被私家醫生拒絕,理由是"你不是我們接生,要搞你搵番醫院搞。" 這些醫生看一鑊的診金是$1000.- 且每月要睇一鑊。 香港的小夫妻,日捱夜捱,還沒有一個家,但眼看小生命快要誕下,一切都得忍耐。

這個時候應該停一停,俾個位爆下粗...........

我是凡人,雖是基督徒,但也經常爆粗,雖然我明白粗口不好,但看見不公義,卻又無可作為,看見邪惡,卻無法對抗,難道這個時候講句粗口也不可以﹖ 

我想做的只是和朋友一起爆粗。

面對樓價高企,小夫妻蓄錢買樓的希望是越儲越唔夠錢買,因為樓價升幅更快於財富的積存,作為教會導師或長輩,其實有乜可以幫到手﹖ 在香港已不可能再叫人"腳踏實地",因為只有越踏越不著地。 現時只能同朋友講,你有福在天國,地上耶穌也是乞丐,要別人鄰憫。

不滿歸不滿,小生命還是要吃要住,日子還是要過,還得天天帶著盼望去過,否則小朋友吸收了父母的怨氣就不好。換了你可以如何回應﹖  難道這個時候講一下"千金難買少年窮"的故事? 還是 advise 朋友小朋友一出世便要去拿幼稚園的入學申請書?  

我只能選擇沉默。

記得以前聽過一個故事,說某某中年婦人很渴望讀書,她身邊的朋友輪流幫她照顧子女,結果這位婦人得以如願以償。 我看著一大班人的反應,大部份都只有沉默。就像看見中國的許多恐怖故事一樣,你能回應嗎﹖

活在一個身邊看似很多人,但卻無一人能給什麼支持幫助的時候,感覺不好。

派對上的朋友多是年青人,我觀察到的是大家都對未來沒有什麼把握,大家都活在"現時",卻不敢去憧憬將來。這其實是一種悲哀。

離開這個地方,卻沒有斬斷和這裏的人的關係,這是一個結,我永遠都解不開。有時候我會安慰自己,上帝會賞賜那信祂的人,我又何必杞人憂天? 

這其實是無能者的自嘲。

沒有什麼回應,因為沒有能力回應。

香港我可以說再見,但香港的朋友的困難只能 never forget。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短和長,乖和好

有時候快和慢都有各自各的相對好處,好像香港,什麼都快,但許多事物的根基都打不好。今天在想寫網誌時,心中又有想過不如在fb 寫東西,但fb 的版面設計方便的是短訊式的表達,對於長篇大論的文章,基本上不會歡迎。

這種短的文化事實上已經入侵了香港大部份人的生活,我已經很少看到什麼好的網誌,能寫的人都或許被fb吸走了,一天到晚發生十萬樣事,每一件事都可以看為有趣,也可以放上fb,還有插圖,那麼怎會有空間和時間去寫較長的文章呢﹖ 這種短勝於長的處事方式,某程度上在破壞我們的思考習慣。較長的文章是需要更多的組織和思考的,所以對大腦的訓練也更多。

若大家去留意報章的論壇版,篇幅是越來越短的,但這是不是好現象﹖ 區區數百字,能對社會問題的探討能夠有多深入呢﹖ 或許大家沒時間看長文,但有時候真理卻只能長篇大論才能表達出來。我們去"長"補"短",結果只是將真理掩埋。

因為快要離開香港,我最近出來和朋友食飯多了,發現年紀輕的多沒有什麼話說。一班年青人坐下來,問大家有什麼分享,大家都只是你眼望我眼,我的感覺是有情也不能飲水飽呀? 我們總得要找點話題分享下好。作為一個長輩,我已努力穿針引線,引發大家的話題,而自己也盡量將自己能夠和他們明白的東西分享出來。

年青人沒經歷不足為奇,但卻也沒有夢想。我問大家有什麼希望時,有反應的大都是在談如何畢業後找到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沒有人談理想,沒有人談政治,大家的生活彷彿只是在"維生",但求有一碗飯食便夠。我心中有點無奈,心中想,那去坐監都有飯食呀!

我不是在責怪年青人,因為他們只是我們教育出來的結果,我們現在的制度在教他們的是什麼呢﹖ 簡單的說法就是"謀生",而非活一個精彩豐盛的人生,或不是希望發達,只是希望能糊口。想發達和想糊口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包含更多的努力,更多的追求,後者卻只是要求達到合格。所以想發達其實也是一個"夢想"。

"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雖然這是廣告的宣傳語,但人若沒有追求或夢想,又如何能達到精英求精,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呢﹖  所以夢想可以說是區別出人和動物的其中一種特徵。如果說一個國家是發展中的國家,我相信這個地方的人就要有夢想。如果你說香港是已發展的國家,原因不是因為我們已很先進,而是我們的年青人已喪失夢想的能力。

我自己有一個五歲和三歲的小朋友,我看見他們是很有動力的,很多時他們總是會選擇面對挑戰和嘗試新事物,無畏無懼。但當我比較一些小學生時,我叫他們出來做試範,他們卻總是退縮或好像是被罰的感覺。我不知道今天的學校教什麼﹖ 但我明顯的感覺到他們的自信心在減少,大人對於小朋友的不斷責罵、過份要求紀律、沒有任何空間給小朋友,這些都在做成兒童失去主動學習,自發學習,勇於嘗試的能力。

我將問題放大一點,或許,這些過份的管教,就是造成今天許多年青人沒有了夢想的原因,因為他們自少被教導:"不聽老師言,吃虧在眼前。"

凡事要有標準答案,凡事默默接受,凡事有疑問但不發問,凡事退縮或行先死先,這些的心態和做法,我在今天的年青人身上看得太多。

或許,我們的年青人今天是"乖"的一群,但在我眼中卻一點不"好"。

其實若果你覺得香港不太好,不妨給自己一個不容易達到的理想:去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