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韓片的啟發


今天看了一套是韓國的片子,名叫建築學概論

韓國的愛是很含蓄的,起碼片中的人物是,但卻給我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因為這正是我的愛情觀的一個縮影。由於我是來自男校的,年輕時缺乏和異性溝通的經驗,所以許多時候都像片中的男生一般撞上大板,然而我卻十分欣賞這種含蓄的愛,因為這種戀愛觀沒從來不會以作主導,而是愛去主導。這看去很高級,很人性。

從這條片中去看韓國的發展,我看見的是腳踏實地卻仍然充滿夢想的韓國人。這也使我想起香港的電影發展。過去的香港是一個只比荷理活差一點點的電影城巿,但如今卻已步入衰退的階段。現時我們香港的電影創作,好像加入了荷理活的電影原素,但卻失去了一種能教人有夢想的能力。

為什麼我這樣說呢﹖因為我看見的韓國片從製作的規模來說絕對比許多中港合資的大片細,但卻仍然能夠拍得很細致用心,特別是在愛情文藝片的操作中,雖然已經多不勝數,但卻仍然能夠有其獨特的個性。好像這套建築學概論,利用的就是一個設計師建屋的背景來說故事,我覺得還挺新鮮,我看到末段還掉了眼淚呢 !

香港片中我印象較深或能吸引我去看的只有桃姐。這個片子描寫的是一個很灰的香港縮影。

美國的愛情片又如何呢﹖好像 PRETTY WOMAN 這些可以給人有強烈感覺又有新鮮感的愛情片,可以說已經不再復見。在性和愛同等重要的美國文化中,我感到他們的愛情片很公式化,也拍不出像韓國片中的內心世界,更不能引起我這香港人的共鳴。

由於韓國的愛情電影,電視劇 (大長金),我的確對這個地方產生出一種濃厚的興趣。加上現在韓國的電話,好像三星,HTC等品牌,我感到韓國是一個很努力的地方,這裏的創作可以有空間,做出來的片子給人有一種希望。

為什麼韓國人能拍出這些好片呢﹖我猜是他們活得快樂。我猜是他們活得有盼望。我猜是他們很努力。

相反,香港卻在自己曾經顯赫的多種工業中不斷走下坡,這些都是和管治者的管治方式有關吧? 為什麼在前的變得在後呢﹖ 當我們還在討論那一位官員比那一位官員較少潛建的時候,其實只是在一箱爛蘋果中找較好的,無論如何選擇,結果都不會好的。去遊行示威是好的,是必須的,但遊行後卻看不見政府回應,人就只有變得更灰,這種悲觀能給我們創作出充滿愛和夢想的電影嗎﹖

我但願香港的電影能夠復甦,然而制度上的限制,人材的匱乏,創作空間的萎縮,這可能嗎﹖真希望梁振英可以有空去看看電影,或許這比去中聯辦更能幫到香港人。

香港人需要的不是什麼支持,而是一個能給我們盼望的空間。

珍惜和小朋友一起成長的日子


最近和一位五十多歲的朋友傾談,她有一句說話我印象深刻,這位朋友是從美國回流香港,她說在香港十多年,現在人沒有了以前的陽光。她告訴我自己的快樂陽光性格都是在美國生活的日子培養出來的,若有選擇的話會希望回到美國工作。

其實我也不是那種陽光型的男孩子,或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在香港長大。我的家庭很嚴格,爸爸是一個工作為主的父親,很少和我們一起玩,兒時的日子就只是讀書,自己玩或和朋友玩。

所以和父母的關係不是很親蜜,爸爸並非不愛我們,只是工作佔去大部份時間,也不懂得和小朋友玩耍。我爸很遺憾的不是那種能和你做朋友的爸爸,媽媽也只是煮飯洗衫,但兩老克盡父母養育之責,是傳統的中國父母,很顧家但卻少和子女溝通,一切都交給學校。

爸媽很少我什麼,或和我一起玩。這是我一生的遺憾。所以能夠離開香港去到澳洲,其實我最希望的是能夠和自己的子女有一個親蜜的關係,能夠和孩子成為朋友,能夠相互分享。

我有不少當了父親的男性朋友,有時候我看見他們都會有點感觸。他們盡管事業有成,但卻很少有和子女經常一同玩耍和會和兒女玩的,他們做爸爸的主要功能就是管教,而很少和子女一同分享。有時候我看見朋友的子女漸長,子女要和父母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也就越難,所以有時候會感到稀虛,因為朋友的機會正慢慢地溜走。

有時候在香港生活得很荒謬,因為我們不斷努力賺錢,供樓養家,但卻忽略了自己和子女的關係。太多人以為賺多些錢自己子女就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父母的主要職責就只是賺錢養家,其實這是超錯。金錢能夠買到很多玩具和物質,但卻不是建立親蜜關係的最主要因素。關係是需要愛和時間,心機和努力才能夠培育出來的。 其實和追女仔分別不大,兩者都需要許多心思和時間。

另一個情況是有些人可以和自己的子女經常在一起,他們卻在不停想辦法要找更多的工作或賺更多的錢,而不會珍惜自己和子女的日子。這其實當惜,但在日港經濟壓力下,這似乎無可厚非,也是現實香港父母的一個寫照。

我有一位很特別的朋友告訴我她會和自己的子女單獨去拍拖,我也希望更多做爸爸的可以約一次女兒出街拍拖,約一次仔仔去”BEER BEER ,我希望見到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間能夠有更多親蜜的關係而不是住更好的物質生活。

我其實不是一個什麼專業的父親,我也和許多人一樣厭惡小孩子的玩意,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學習,希望尋找和子女的共通點,以致自己能夠和他們建立關係。然而,我卻不會勉強自己去和小孩子玩飛行棋、畫畫等,因為我太老了,自己太有自己的個性

記得有一次我對五歲的女兒說不如玩一些大家都可以一齊玩的東西啦,女兒說玩飛行棋,我的回應是:那是你一個人鐘意的東西呀! 爸爸並不喜歡。女兒便想了一想,然後和媽媽及細佬一起玩。我希望的是女兒能夠漸漸地明白人是有不同的個性,和別人交往不只是順著己意。結果我因為攰而躺在他們身邊打呵欠地陪著看著他們玩飛行棋。其實若女兒叫我去游水、打波、釣魚,我就一定會精神奕奕。

我和快三歲的小弟弟就更無聊,一般的日子都只是攬著他他笑。有時候他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吮手指,我便和他一起吮。有時候他喜歡玩車車,我便和他一起車車,(”的意思是手在做車行的動作,口則發出胡胡的引擎聲)。但由於這個玩意我不是太有興趣,我也只是兩下便拿起電話玩 whatsapp! 更多時候我會選擇和仔仔去游水、行公園,這樣起碼可以多些運動,對小朋友的食欲和睡眠質素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從不能夠向朋友誇我的仔識什麼英文字,因為我從來沒有給他什麼閃咭或補習班上,但我卻覺得我的仔仔卻經常被誇語言能力強。

有一次工人和仔仔出街接姊姊放學,仔仔竟脫開工人的手跑出大馬路。工人被嚇個半死。我回家後經常告訴仔仔不要再跑出馬路,有一次我仔仔竟然認真地說:爸爸,我應承你我不會再咁。我嚇了一跳他怎麼會識應承這個字呢﹖

可能自己和仔女玩得最多的其實是講說話。因為我經常會有睇法,有意見,有要求。還有我不理會仔仔有沒有完全明白我的說話,我都會不斷努力嘗試和他溝通或教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另一件我做得不錯的事是當仔仔做錯或講錯的時候,我會告訴仔仔正確的做法或說法,但他哭鬧時,我卻絕不會順從他,除非他能用語言講出他的需要。例如我會說:你講我想要車車啦,否則爸爸唔會俾你。我希望漸漸地他能夠棄扭計和哭鬧而使用語言去通。而事實上到今天我的仔仔的確算是很明白事理,情緒也十分穩定,有時我都不禁暗暗歡喜有這樣伶俐的仔仔。

我現在的夢想是可以有一個像林書豪的家庭:有好的信仰,有時間和仔女去打波,可以有機會支持子女做他們喜歡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成為子女的好朋友。其實這些比拿什麼獎、成為資優兒、或入什麼名校都重要得太多了。

請珍惜和小朋友一起成長的機會和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