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另一種生活的態度
最近到書局看到一本書,名字是:"127 hr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作者是Aron Ralston 一位熱愛戶外運動的美國人,他因為在狹谷中獨行時被石頭壓著右手,最後竟然把自己的手切斷了。這故事是真人真事。
作為一位喜愛運動的人,我對於那些行冰山,以挑戰自己為目標的人一直很感興趣,因為這些人並非為別人而去做那些事,也不為名為利,他們做的只是為了戰勝自己,挑戰自己生命的極限。特別是那些以 solo walk 為主的人,他們每次都只是獨自一人面對挑戰,往往以自己的生命作賭注。
在未買這書之先,我試想自己若陷在同一處境又會如何面對呢﹖雖然有兒有女,但我相信我很可能會選擇靜靜地死去也不會切斷自己的手,原因是我對生命缺乏了那種熱切的追求。在香港這個冷酷的環境中生活多年,我對自己所希望和追求的東西都有種無力感,一切似乎無從入手,非自己的能力所及。所以若生命突然面對衝擊,相信自己不會有書中作者的那種強烈求生的意志。
我喜歡釣魚,原因之一是自己面對著大自然,看著大海比看著社會上許多已腐朽的制度在殘害人快樂得多。面對目前的局勢,自己能做的實在極之有限,加上害怕 被奸人加害,自己對自己也有點睇不起。這種生活得沒有專嚴的日子,如何能使自己擁有一份對生命的熱誠呢﹖
這本書給了香港人的我一個新的角度去思考人生。這位作者文中有過一段說話,意思是一個人情可做一個窮人但卻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更勝過一位有錢人卻過著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我自己選擇了做籃球教練,雖然面對許多困難,也沒有多少錢,但畢竟也算是在追求自己喜歡的夢想,他的說話鼓勵了我。
這位作者是一位大學畢業的工程師,也曾在 Intel 電腦公司工作了六年便選擇離開,他最後自己選擇了不再做工程師,而在體育用品公司工作,繼續追求自己的理想(利用公司的假期),做一個有夢想的窮人。我有時候會想,其實為什麼在香港不能像他呢﹖為什麼香港人人都要賺許多錢呢﹖這樣活得快樂嗎﹖
美國這個地方我不熟識,但我看見美國卻能擁有這種熱愛生命,有夢想的人,我心理的確羨慕。香港這個地方太狹隘了,我從小便被教育要做一個賺錢為人生目標的人,事實是自己從來沒有什麼選擇。我們有的所謂"夢想",只是比別人可以多買一些物質商品,但對人內在生命的提升卻沒有追求。
這位美國人沒有什麼金錢,沒有什麼"成就",但內在生命的豐富卻較我看見的所有人更豐盛。當他在埋怨自己的不幸時,他會反問自己:"這不是我自己所一切追尋的生命挑戰嗎﹖" 他在被困的時候深刻地反省自己,承認自己現時的處境其實是自己所做成的。當他明白到今天的處境其實是他自己的"追求"時,他不再埋怨,獲得真正的平安和釋放。
我回想自己也曾被人無理控訴,但若要問自己,其實這不都是自己的天性和自己的手所"創造"的嗎﹖若上帝要你是一個這樣的人,那也只是在實踐自己的使命呀! 何需怨懟呢﹖
這又使我想起"海豚灣"中 Rick O Barry 為了拯救海豚而被拉入獄,昂山素姬的十年軟禁,劉曉波的牢獄生涯,這一些人其實都從不後恢,因為這是他們的生命中要完成的使命。
當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感到自己有一份力量從心中釋放,因為我明白我不是在犧牲,而是在奉獻自己的生命,在完成上帝要自己生存的目標。
Aron Ralston 的這本書還有一個啟發給我,就是在生命的重要關頭,你願意壯士斷臂嗎﹖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海濶天空,但卻並非每一個人都願意放下生命中"次要"的東西。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理想。
p.s. 這本書是2003 年出版的,今年已被美國電影公司拍成電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