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一些活動是很"無聊"的,例如女兒拉著我要我和她玩砌積木,兒子又拉著我要我和他跳舞。作為一個大人,面對這些需要"解難"的問題時,我總無耐地選擇了順著她們陪他們玩耍,因為我心中知道這些日子無多,因為子女很快就會長大,他們很快地會有許多其它的活動,那時候老爸便自然地會被"打入冷宮"。
昨天是下大雨的日子,周六待在家中是太太最不情願的事。因為平日上班都以夠"室內"了,假日總希望可以去外面和子女一起玩,游下水,去下郊外行山,總好過呆在家中,但無奈天公不做美,我們惟有待在家中,這個時候媽媽竟然有"神來之筆" -- 決定和女兒一起做蛋糕。我這個"高層"就選擇在另一邊冷眼旁觀,不褻參與這些"女人野",但其實也是在"暗中幫助"兩母女,因為我得培著我的小兒子和他一起玩,好讓他們能專心做糕。
和小兒子玩什麼呢﹖我選擇了暴旋陀螺,因為其實我自己都鐘意玩。這些陀螺真的很cool,因為有不同的戰鬥力,可以自行更換套件,加強它的攻擊力。兒子還小,還不懂得拉陀螺,但就會在一傍看和參與,陀螺跑了出去他便會幫我執,有時就會把陀螺掉入去打停我在轉的陀螺,有時又會用陀螺鏈打我的陀螺,我們就這樣玩了大半小時。後來女兒在媽媽焗蛋糕時也跑來參與,和我鬥過,而小兒子就幫手做公証,講:"1..2..3",其實是我們講,他才跟住講,但我們總會盡量讓他參與。
除此以外,小兒子和我最多玩的就是打筋斗,我會捉著他雙腳幫他做頭手倒立,又會要他做以手當足,學做"手推車",還有他最喜歡的"打千秋"。有時候我就會爬在地上,他便會騎到我背部幫我揼骨,有時又會攤在我肚子上食手指。
這些活動便成為了我一天的主要活動,晚上就和女兒一起看了"冰河世紀",兒子一邊在看時一邊會叫嚷,看見打鬥場面時還會講:"打交",見到那個戲中的動物照顧bb時又會講:"哥哥",這個兩歲童彷彿也看得明白。女兒還不時會尖叫,看到嚇人的場面會攬著爸爸,我就會講:"爸爸係度唔駛驚!"
電影播了一半兒子便和工人入房睡了,他沒有嚷著要繼續看,姐姐抱他入房睡覺時還和媽媽我和女兒"拜拜"和給我們飛吻。我都感到安慰非常,因為兒子好平靜,一點不像一個頑童。而女兒呢﹖在看完電視後也乖乖的上床睡覺了。
這些活動看似平平無奇,但其實卻包含了許多重要的兒童成長要素。
媽媽教女兒做蛋糕就讓女兒看見媽媽的"利害",因為平常女兒無法見到媽媽工作,不明白媽媽的辛勞,也無法"敬仰"媽媽,只知道別人說要"聽媽媽話"。當美味又美麗的蛋糕做好後,女兒就明白了媽媽完來好"叻",建立了媽女子間的微妙關係。
而我和兒子玩"打千秋"、"番筋斗",其實刺激了兒子的小腦 (cerebellum),使兒子得到良好的腦部發育,當然也建立了親子關係。兒子現在一聽歌就會拉著我手要跳舞,訓練的是兒子的身體控制力,他跳舞時會拍手,雙腳會踏步,還會模仿大人的動作。這些對兩歲小朋友都是最重要的成長元素! 當我玩陀螺時,他在一傍"參與",講1,2,3,其實也是"積極參與",什麼時候做觀眾,遊戲規則是什麼﹖這些都是潛而默化的學習。而這些遊戲最重要的是通通都是互動的 (interactive),大人和小朋友需要溝通,而非像看電視一味的被動。
什麼東西是好的﹖那要看你的價值觀。玩電腦和 iphone﹖還是無聊遊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