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Talking to Strangers - Malcolm Gladwell

每一天我們到巿場買菜,去銀行提款,或光顧餐聽,每一天都在和陌生人 (stranger) 溝通。有時候我們會誤信這些陌生人,相信香薫可以治絕症;  減肥可以靠一部機器按摩肚腩; 遇有倫敦金, 龐氏騙局等等。有時候因為對陌生人的不信任而使我們發生麻煩,我個人便有一次誤以為第一次幫親的牙醫在欺騙我而發生不愉快事情,其實只是牙醫沒有和我以往的牙醫一樣解釋清楚收費吧。"陌生人"其實並不"陌生",因為天天都在我們身邊。 

英國首相誤信希特拉不會發動戰爭因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古巴間碟滲透美國國家情報部門多年,CIA為何竟然沒有察覺?; 警察執行交通規例而截停司機竟引至司機自殺身亡。  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世界上與陌生人相交而發生的嚴重事件,每件事背後原委並不如表面所想簡單。

最近香港報界黎智英被告,為到他應否獲保釋去到終審庭。到底法官應以什麼標準去判訂一個疑犯應否獲保釋呢? (這些人對法官來說都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 在美國很多法官一天便需要處理很多保釋與否的案件, 大部份都只有一到兩頁的個人資料和案件簡介, 這些法官到底能否準確地作出判斷呢? 有大學研究 人工智能若擁有相同的資料, 竟比有十年經驗的法官更能準確地作出判斷! 到底法官或專業執法者, 偵探或警察是否比一般人更懂得分別真假, 好人或壞人呢? 今天我們的制度是否有著嚴重的缺點呢?

有一位名叫 Amanda Knox 的女孩被判謀殺, 但多年後始被發現是誤判。 到底專業的執法者因為什麼而作出誤判呢? 由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研究人類如何判斷表情,再關聯到這位女孩的誤判, 作者講述了行為或表情的詮譯的不一致性。而這種不一致性也成為我們誤判陌生人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有些人我們會相信,有些人我們卻不信任?這位銷售人員是在騙我嗎? 的士司機在騙我嗎?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給予陌生人不應該的信任呢(如對龐氏騙局中Madoff本人的信任)? 為什麼有些人在講真話, 但我們卻不相信呢?  如果我們能夠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相信我們自己人生中也能減少許多障礙吧! 

作為一位香港人,我也會問為何香港的警察可以毒打香港的年青人而無任何悔意。我也會問香港為什麼有許多"藍絲",到底他們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又或許為什麼年輕人是黃,年長的多是藍呢?世界上有許多問題並不可以一兩句說話便能解答,這本書的作者的努力去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一些現象,其實極為值得我們去學習。希望將來能看見有社會學家去研究這些兩極化的現象,讓世界更加和皆。





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

Elon Musk

 Elon Musk 截至今天是全球首富,他擁有 Tesla ,  Space X ,而網上銀行 PayPal 的創辦也是他有份的,他對於推動太陽能發展也有極大貢獻。


每一位做爸爸的都會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所以我也不例外。在書店上看見 Elon Musk 的傳記,所以也買了一本來看。三百多頁的書,很久已沒有看過,但這本書竟能看完,所以我也強力推介給大家。

我的兒子算是個聽話的孩子,但從學業、體育上來說,他卻只是中間或以下,作為爸爸只能說他是個好孩子便很好,但在心底又有誰不望子成龍,希望他可以做個醫生律師工程師呢?但多年以來對成功人士的觀察和理解,我知道很多時子女的成就並不可以強求,自己試過不同的方法希望子女能夠在我熟識的運動-- 籃球上得到成功,但結果卻強差人意。

Elon Musk 生於 1971 年的南非,當時南非實行種族隔離主義,黑人和白人經常發生衝突。那個年代很崇常 masculinity ,人人都崇常強壯的身體和運動能力強的人。然而他並不是這一類人,甚或是時代中的相反: 內向,不善運動,像個怪人。

Elon 的祖父母是個冒險家,經常坐私人飛機到不同的地方歷險,最後也是因為一次意外而身亡,但祖父母的大冒險,如何組裝自己的飛機,如何在飛機飛行故障時安全著陸,這些祖父母的事跡經常在家中流傳。

Elon 的媽媽說他經常發白日夢,他在思想的時候會忘卻身邊所有的東西,叫他很多次也聽不到,而他的這種性格也便他在學校成為一個" nerdy" 。

另一個 Elon小時的特色是他經常閱讀,他在放學校會去圖書館自己看書,經常一天看十小時的書。當家人去旅行時會發現 elon 不見了,原來他去了當地的書店看書。他在小學四年班的時候便已看畢大英百科全書,所以他的家人若有什麼問題便會說:"去問天才 Elon 吧!" 由於他經常會在圖書館看書,他甚致試過在圖書館看完了所有書,要向管理員提出買新書給他看!

由於 Elon 比同齡的小朋友知得更多,他經常修正別人的說話,所以他在同輩中並不受歡迎,朋友會因為他的批評而說:"我以後都不和你玩了。" Elon 的姊弟都會帶朋友回家玩,但 elon 從來沒有。而當媽媽叫姊姊帶 Elon  一起時去玩時,姊會說: "but he is not fun!" Elon 對於朋友的情感也不是很敏銳,當朋友害怕黑夜時,他會說:"黑暗只是沒有光,不需要害怕。" 當然,這幫不了正在害怕的朋友。

在大約9 歲時 Elon 父母便離婚,媽媽和爸爸分開居住,初時媽媽照顧所有子女,但由於 Elon 覺得對爸爸不公平,Elon 和 哥哥後來去了和爸爸一起生活。 他爸爸是一位頗成功的工程師,能夠提供他們生活所需,可以讓 Elon 買電腦和讀他想讀的書,有時候也會帶兩個兒子一起去旅行,但他父親也會 hard on the boys, 會連續教訓他們2-3小時,他們是坐著不能回應的。當 Elon 向爸爸提出想到美國的時候,爸爸就因此而罰他要做全家的家務,讓他明白"美國人"的生活。當問及他爸爸時,Elon 說: He is an odd duck. 而 Elon自己也坦誠他有一個不快樂的童年。

看了 Elon Musk 後,只是強化了自己的認知,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子女能看一下,讓他們都明白成功的代價和要付出的努力有多少。(其實當知道他要一天工作20小時和他面對公司過千員工沒有糧出,公司要面臨倒閉時的壓力,你我都不會想做他!)而我能做的,是有機會將書中 elon musk的故事分享給子女們。

Elon 提到他看見子女花很多時間在玩一個叫 cookie 的遊戲,但因為這個遊戲實在太無聊了,他無法忍受子女玩這些低能遊戲而把它刪除了,他叫他們玩另一個 golf 的遊戲,他說起碼有小許物理常識!

似乎 Elon Musk 都會限制子女玩電子遊戲! We are not alone! 我知道這個"事實"後便立即告訴了我兒子!叫他玩遊戲也揀些"無咁無聊"的!

Elon 現在也育有5個小孩子。他也是一位爸爸,同樣地也面對著今天我們會碰到的問題。他在書中提到他也為到今天孩子太順境而擔憂,他說困苦能令孩子多一份能量和決心。這對今天只求給子女順境的父母其實是一大提醒。


2019年4月30日星期二

Life will find its way (香港家長的出路)

上一回講到要談討如何面對變態的香港教育,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便需要先問一個問題。

到底我們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又或者怎樣的子女才是我們想見到的呢?

惟有先設定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才能解答如何去栽培子女才是正確的方法。

以我自己為例,由於我曾是個籃球教練,我明白香港對體育運動的發展的許多限制,所以我移民到澳洲後最希望子女能夠做的就是成為一個精英籃球運動員,讓別人看見我的子女都是籃球高手,間接證明我是個好勁的教練!當然能成為繼林書豪後另一位 NBA 球星就最理想了。

所以我對於子女是否努力讀書,又或者有沒有成績優異的關心絕對不及我對他們籃球水準的關心多。早幾年我是每天都要女兒練籃球的,而個子矮細的女兒也因此成為當時惟一的亞矞孩子獲邀參加籃球代表隊。

我又見過新加坡的父母對子女的要求是每一科都要拿到 High Distiniction ,子女失手拿了一個B便很憂心父母的責罰。

不同的父母會對子女有不同的期望,所以子女的成長到底如何才是最理想也理應因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而異。

香港的小朋友現時的學習情況就像是所有香港父母都在希望子女學業成績都要拿 High Distinction,沒有父母會希望子女成為音樂家、運動員、藝術家,又或其它非學業成績為主的行業。(可能是一種職業歧視)另一個情況是,父母對子女沒有特別期望,但在整個現行教育制度下無耐地被迫要子女在學業上投放所有資源,大部份家長也只能被不正常的教育制度牽著鼻子走。

古語有云,令為雞口,莫為牛後。如果子女能避免在一些"名校"中就讀,那種"變態"的競爭便會減少許多。要在名校就讀,當然經常感到很大的學業壓力,要在非名校,甚致band 2 以下的學校就讀,壓力便明顯會較細。

讀 banding 較低的學校可以讓子女的壓力減輕,在兩害取其輕下,我覺得這可能是惟一的方法。然而在社會中有多少人認為小孩子的童真是重要?又有多少人會洞察到現時的學業壓力如何在"傷害"小孩呢?

作為一位籃球教練,我不會教小學生投3分球,原因是他們的肌肉未有足夠的發展,根本無法子在3分距離下作出一個良好姿勢的投籃,若強而為之,小孩子的動作便會因此而被"搞壞",俗語是"學壞手勢",那將來的發展便會被阻礙了。但現在香港所有學校都在拔苗助長,其實傷害比幫助更大。我很詑異所有曾讀"教育"的人都應明白的道理,今天竟人人在反其道而行。

我將現時的教育模式和上帝的"教育"模式作個簡單的比較,我發現上帝沒讓每一位小朋友都有相同的特質,相反上帝創造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的教育卻像工廠做手機一樣,要求每一件都100%精確,最可悲的是在這個制度下,規格外品便被掉棄,被當成"無用"。

大家都知道愛恩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小時便是個學障兒童。他曾經被學校要求退學,但她母親回家後卻對兒子說:"老師說你很獨特 (special) ,要找一所更能讓你發揮的學校才能好好發展你的才華。"結果兒子轉了校,他在畢業後並沒有立即成功,反而是他在工作時偷偷自行研究科學理論(他的工作很悠閒),最終他的研究獲得其它人認同,獲邀成為大學教授,成為我們所認識的天才。如果愛恩斯坦被放到香港教育中,我相信今天可能不會再有愛恩斯坦。所以最好的教育其實是對子女不離不棄,無論子女能力怎樣都疼錫,都充滿希望和信心的愛。

將來的世界需要什麼人呢?今天有那一位專家可以百分百肯定呢?今天的教育,有那一科肯定是有用的?我中學時念的電腦程式  BASIC,到我還未念完大學已經過時,根本豪無用處。我曾在香港的名校就讀,當年"學業不成"的同學,今天成為富商,比學業有成的人生活得更優哉悠哉。明天的世界還有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機械人,律師、記者、會計,甚至連建造業工人都有可能被完全取代,我們還在迫自己的子女讀書?會不會有點"傻"?

我朋友分享了一則有趣的故事。話說他就讀小學三年班的兒子參加乒乓球比賽,他的兒子本來可一球也不輸地贏比賽,但卻選擇了讓對手拿到一分。朋友在場立即問兒子為什麼要輸那不該輸的一分,他兒子說:"人地輸波已經好慘,俾一分人地拿等佢無咁慘啦!"對方的家長聽到後很感動地說,你仔真係好,如果第日我請人都一定請好似你仔咁既人!"

雖然我是個籃球教練,但我兒子卻沒有那種"進取心"(aggressiveness),他輸了球不會因此而努力,雖然被我責備時流淚痛哭,又被我迫寫"悔過書" (reflection),但第二朝醒來他又忘記一切,不會自己去練球,打了幾年籃球都仍然是隊中最低水平的一位。我做爸的雖然心痛,但我也安慰自己:如果世界上多些有我兒子這樣的人,戰爭應該不會發生!

其實什麼才是"人才"?或許這些會關心人,使世界和平的人比那些會發明核子彈的科學家更重要!

Jurrasic Park 第一集有一句說話我很喜歡的,就是:" Life will find its way!" (所有生物都能夠自己找出自己生存之道的。)我認為做父母的最重要便是和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擔心屬於子女自己的人生。今天我已快到知天命之年,其實最擔心的不是孩子能否出人頭地,最擔心的是將來我叫他過黎同我食飯時他說:"老豆,我好忙呀!下次先啦!"








想整死香港人的香港教育

復活節假期我回去香港探親,有機會和親友分享,聽到了一些很使我感到擔憂的現象,那便是香港的教育問題。

朋友的兒子才K2,測驗拿了96分 (滿分100)竟然收到老師給朋友的來電,大意是他的兒子成績比平常低了幾分,著朋友要加緊看顧兒子的學習。小朋友拿96分不是被讚賞而是被評為不夠好,咩世界?

就讀九龍區名校的一位小五學生,每天有十多項家課,每晚要做功課到晚上11 時才可以睡覺。早上6時30分便要起床,平日是沒有電視時間的。在復活節的學校假日由早上便要開始去補習,補完中文補英文及數學,就連"視藝"也要補習,因為呈分試正要到臨。學校假期間因父母都要工作,小朋友更要自行搭乘地鐵往返不同的補習社,直到爸爸下班。幼齡兒童要這麼獨立,在澳洲人來看真是匪疑所思。

做家長的朋友零晨一時會收到兒子班主任的 whatsapp,提醒家長要為兒子預備的東西。家長又會有兒子同班家長的 chat group ,在做 Project時又會收到其它家長的"提醒",指名道姓地要求朋友務必要限時跟進兒子負責的部份,否則會影響整組人的"成績"。做父母的朋友真的感到很大壓力。

一位朋友的女兒去年剛升上去一所港島區的名校就讀中一。她小六時在非名校的小學就讀,成績名列前茅,但去到中學時卻發現自己成為班中的中下游,課業的要求和過去的有很大的分別,小女孩經常擔憂自己的成績比不上其它人而流淚。父母感到女兒有情緒病。我也看見小朋友由過去的天真瀾漫變、傻傻的樣子,變成今天的沉靜,在放假出來玩的同時也好像肩頭有著千斤重擔。

剛念K3 的小朋友已要開始背剩數表,為了讓子女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不養成吃電子奶咀的習慣,父母已明言周一到周五無論任何人都不得開電視,IPAD 或任何遊戲機。所以要上班的父母回家後基本上即立時進入坐牢狀態,但為了兒子的將來,也沒有什麼法子。

我兒子現在已小學四年班年,剩數表未識背,中文唔識,除左睇英文故事書外我都唔知佢識啲乜,(佢仲識打機),因為老師無搵我傾偈,我就當一切ok。兒子的成績表係無分數,又無排名既,只有是否達標,或者是否"超標",意思係佢超越最同年的標準。我女兒的英文超左一個年級,兒子則剛剛達標,有啲科目好似仲唔達標,不過我都無擔心過,因為人人唔同嘛!我女小學已畢業,我多年來未花個一小時同佢"溫書",所以我最大的問題係我真係唔知個女學業情況如何,當俾朋友"審"時我好似唔係一個好老豆!

簡短總結幾句,香港繼續咁樣樣既教育真係想整死香港人。香港大部份工作忙已經差唔多係一定,如果父母都要天天花時間"跟功課",真係唔過勞唔得。除此以外,小朋友大腦都未成熟就要日背夜背,對小朋友的心理同生理都會有嚴重影響,相信長遠產生精神病或者抑鬱的機會會好大。

今篇文越太長,下一篇我會嘗試同大家傾下點樣樣面對呢個變態既教育。

2019年3月16日星期六

學習放手的難

最近我對兒子和女兒的籃球"事業"都扯了白旗。

女兒是個天性不喜歡勤奮的人,要她做什麼辛苦的東西都是難,所以在澳洲的代表隊中她的表現平平,對於母親的勸告也沒有認真看待,但在"我不是最差的"想法下,女兒也沒有什麼動力去努力。我看在眼中只能無奈地看著,能說的我也說了,現在學習的是人生是女兒自己的,做父母的能夠做的也很有限,總不能代她上場打波或揸住隻手寫字吧。

兒子打球也好幾年了,他的頭腦不夠別的同齡孩子成長得快,在球場上也不懂得如何去應變,而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他在場上會"驚"。他身型是全隊第二高大的,但卻不知為什麼一上場便會"荒"。這種心理問題我千方百計去處理,但到今天還是沒有什麼改善。我現在已經接受一個事實,便是我的孩子打球不會很好,也正在遂漸接受這個事實。

作為一位籃球教練,當然會對自己的子女有期望,但我也因此而去思想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其實人生是小朋友的,做父母的不應該將自己的想法或期望放在孩子身上,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在這樣的思想帶領下,我現在已經"習慣"了看見子女的籃球打得不好,也接受了他們可以打得不好,接受了籃球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興趣。

我記得自己問自己,為什麼我一定要子女打籃球呢?上帝會要每一個人打球好嗎?我的子女不是那種有強烈爭勝心的孩子,反而是那種比較和平的小朋友,我告訴自己世界上有多些agressive 的人好還是多些 gentle 的人好?肯定的是多些gentle 的人會世界和平。

貼在餐枱上的標語
看著子女對籃球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我這個老爸的心境也漸漸由憤怒變成無奈再變得要接受事實。現在我的人生是無為而治,希望的只是教懂孩子做個有道德品格的人,籃球水平,技術,其實也再不重要。

這種對自己孩子的生命的接納會給自己一種無力感,也會使自己的生命像失去了意義,因為自己不能夠"影響"或幫助自己的孩子,其實很無奈。但我也在學習和接受。

我每次見自己的孩子表現不好,我就先告訴自己籃球不是世界中最重要的東西,打不好也不是罪。我要控制自己不去"罵"小朋友,因為過去我曾做錯過,孩子罵哭了,也沒有因此而使孩子成長,反而做成他對籃球的恐懼,又會使家庭不和階。

有一個問題我經常去問孩子,便是他有沒有盡力,每次我的孩子都會答有,但我在場上看見的是他絕對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我可以無止境地要求孩子去改進,但這也使得籃球變成比工作更可怕。所以我選擇了閉嘴,學習去接受自己己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去改變他。

我的想法在這個家庭不是貫徹的,媽媽仍然很著緊子女的籃球,每次去比賽都會要求子女去練習投籃,有時候我看在眼中,為了籃球而使到家庭不和階,子女和父母有許多的爭拗,這些衝突其實有意思嗎?

其中一個父母可以因為教子女籃球而得益的事便是自己的價值。當自己發現自己"幫"到子女進步,感覺是自己人生有價值,有意義。所以很多父母死執不放也許是這個原因 ,因為工作始終是糊口,子女卻像自己的生命。所以如果喪失了"教"子女的機會,父母也會感到沮喪。

所以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挑戰,以子女為人生價值的人,會以子女的成就為自己的成功指標。

我覺得這是錯的,但要接受和改變,例如不教子女,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自己的人生還有什麼價值呢?特別是中國人社會,對子女是特別緊張,要放手真是談何容易。


2019年1月30日星期三

暑假終於完了!

明天子女終於要上學了!2019年我兒子已4年班,女兒則上中學了。



這個假期特別漫長,由18年12月22日到19年1月30日,子女放了足足一個月有多!

但這個假期我的子女又做了些什麼,學了些什麼?有什麼成長沒有呢?



這年我已改變了自己,由往昔十分希望子女能夠打好籃球,經常 push 子女打球到這個假期的"無為而治"。

做 Minecraft 立體公仔
和弟弟一起做 Minecraft 公仔

渡假屋
女兒再也沒有每天練球,兒子也沒有。我只是給他們一個原則,便是每天要做三件事,讀書、運動和玩 ( have fun) 。 所以今個暑假我和子女的關係也沒有過去的緊張。特別是女兒,避免了過去因練球而產生的許多磨擦。

攀石呀!
國粹!
Ugly face!


水戰快要開打!

繩網陣

Gardening!


新電話的人象矇景效果
女兒的水平也自然地下降,我也接受了這是她的天性。我明白我如何強迫她也只能有短暫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化左",其實打籃球根本不重要,世界有很多重要的東西,為什麼我一定要女兒打球打得好呢?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一定要勝利,世界不是很恐怖嗎? 

我自己醒悟後決定還是由她自然地發展。

我也明白我女兒並不是那種自少便立下宏願,又有決心去做的人。她和一個普通的小朋友完全沒兩樣,性喜玩樂,害怕刻苦訓練。所以我很難迫她成為一個真正的籃球精英也是事實。




現在她的水平還不算太差,當然離最好肯定差好遠,我也沒有再去看她打球,(假期女兒要打 tournament 四天打六場比賽,拿了亞軍。留意這只是第三組別的比賽,上面第一組和第二組別都比她們強。)以免自己職業病發作,又因為女兒的表現而沮喪或發火。

兒子是較為窩心的一個,但因為女兒的關係,我也慢慢放手讓他自己去成長。雖然我心底仍是希望他打好籃球,但他也是個小孩子,和姊姊沒有兩樣。當姊姊在玩時,他也想玩。我也沒有強迫他要打籃球,所以這個假期兒子也沒有花多少時間練習,但卻仍然有做運動,例如跑步和一些身體重量的健體運動。

現在兒子也還是挺大件的,也很有力。不過他對籃球並不是那種有空便會想去打的人。他最喜歡的是玩 ipad 上的電腦遊戲,例如  Minecraft,Roblex 等。盡管我心中不太想他們玩,但我己明白未來的世界不是我所能預料的。

我還是讓他們自由發展。我現在做的只是限制他們玩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小時)

除此以外,我們也一起去了 wild camp ,去了攀石,又一家去了三天的渡假屋,又去了看澳洲網球公開賽,還有去泳池消暑等。


要說成長的東西,就是我教了女兒煮一次飯,兒子也會洗米開電飯煲。孩子們也在我落 order 時會幫忙做家務,例如拿衣服去洗衣機洗,又會䁁衣服。最大的進步便是這些 house  chore 都不需要我用九牛二虎之力去叫他們做。





所以他們也算是有點成長。

每個人的天份都不一,成熟發展的時間也不一,我可以要求他們去"學"什麼什麼,但回想我自己的人生,其實許多東西到底有用還是無用,也是無法在當年可百分百肯定。如其扮先知的角色去強迫子女,不如讓他們自由發展。

另一個要提的是兒子現在開始大,也開始極度頑皮,一天到晚要"搞"我,有時坐到我大腿,又時會在我耳邊突然大叫,有時又會打我(鬧著玩),最慘是我睡覺時他經常會搞醒我,真係精神崩遺!累到不得了!間中我都會燥火大罵兒子,雖然知道他不是惡意。但照顧孩子真的很累很累!






而我自己呢?最開心的是在 charity shop 花了澳元35買了三個喇叭回家,又花了$45買了個 amplifer (又是在二手店買),我在家中自行安裝 ,發覺這些舊東西的音響效果好到不得了。(當然我的水平不是很高的)。現在我每每都會在家開著這些音響,聽著音樂做家務,真是一大樂趣。(雖然以前也可以用一些很普通的器材聽歌,但這套音響確實和過去的有很大的不同,效果好太多了!)我上網查過我的喇叭,單一隻便要賣過百澳元,雖然是舊的,所以我猜真的是不錯的音響。




除此以外,我又修理了自家的風扇的轉動罩,還有那彈不出來的DVD機。雖然不是什麼大成就,也沒有賺一分錢,但總算為地球減少點廢物,也給自己一點成功感。我還幫子女的二手電腦加了 RAM 又換了開機的硬碟為SSD硬碟,現在開機運作都快了很多!



這個暑假我給自己100分!

2019年1月5日星期六

澳洲的wild camp -煮食篇


今天去到McCathr Mt Eccles 的營地。由我們的住所要駕小時車才到達。這是我一家人第一次在澳洲去露營,也是我太太第一次的露營。





現在我就坐在一個郊野的 bench 上寫文章,椅子則是自己帶的 camping chair !很舒服的。


這次活動主要是由一對很熱愛野外露營的基督徒夫婦負責的,他們是韓國人,太太也是教會工作的。由於我們女兒和她的女兒自小便是同班,所以我們來了澳洲這幾年都一直有一起活動。



首先第一個挑戰是我們要負責第一晚的煮食,由於有5個家庭一起,總人數就有23人,我也是頭一次預備這麼多人的食物,所以也籌算了很久。

最早的想法是煮粥,但因為在營地煮粥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後來我又想過煎牛扒。在我籌算時我一直考慮到用的爐灶的火力,如果我用一個可以盛20人份量的粥,要用那小小的石油氣爐頭去煮絕對需要極長的時間。所以我想到要買一個用石油氣的爐頭。結果我買了一個 two ring burner ,有雙環的石油氣煮食爐。


後來和朋友討論,他說我可以在家先煮好,再放入冰箱冷藏,然後帶到營地再加熱。結果我改變了我的原初想法,我改為烹煮一大煲的玉米肉粒飯。

幸好我家中有一個很大的湯煲,我以五倍平常煮這菜色供一家四口吃的份量去計算給23人的份量,買了2 kg 的豬頸肉,又買了 4 盒每盒250g  mushroom,十二個小洋蔥,5罐雞湯,一盃牛奶,10隻雞蛋。






在家炒香和弄熟各種食品後再放入大湯鍋內煮。單要等這鍋東西凍便要一天時間。解凍後又要再放進冰箱內急凍。這又要安排所有上格的食物移位。因為我家的冰箱平常都是放得滿滿的,要驣出空間來放整個大鍋進去也是個大工程。
本來我有想過將湯冷卻入盒,然後再急凍,再放入冰箱,但最後為了省點時間和避免入盒,(家中也沒有足夠的盒),我決定將整鍋湯汁都放進上格。

在整個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便是我誤以為家中的冰箱可以將下格(4度)改為上格,害我差點整個結冰過程失誤了。其實我家的冰箱只可以將上格-13度改為下格 4度)。

幸好我發現得早,結果立時又改回正常,將放在下格的大鍋子放回上格,第二天早上拿出來,也只是70% 結了冰,而不是全個都結了冰。 但幸好在四小時的車程中整鍋湯仍然是個冷卻狀態,沒有完全解凍了。所以當我在營地用我的  two ring burner  翻熱時也就剛剛好。

那飯呢?

平常要燒飯都是用電飯煲的,但在營地並沒有電,所以電飯煲是免問的了。要用明火煮飯其實很不容易,而要煮熟20人的飯量更是不簡單。因為近底的飯易蕉,在面上的又會未熟,也要不斷人手搞拌,但飯又容易變爛。結果我想了個法子。

便是用我家的鑽石飯鍋做了五次飯,將所有飯入盒,再放進冰箱。然後再用一個很大的平底蒸鍋去蒸熱飯。我這個蒸鍋是較早前在香港買的,可以一次蒸約十人的飯量,所以我只要做兩次便能夠搞定期20人的白飯,算是很方便快捷。

整個過程除了小朋友幫忙切洋蔥外,差不多全都是我一手搞定。都挺不容易。

洋䓤 wonder 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