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4日星期六

也談國民教育

我不知什麼是國民教育,只知道大概是教授國家民族的知識吧,而其目的主要也是希望我們能夠愛國吧。

當教育局提到要加入國民教育,最值得欣慰的是這可以肯定現在原有的通識教育並沒有相同的目標和意向,(或還沒有達到國民教育的目標)。

最近我聽到一些電台節目中的校長說增加的國民教育並不會使原來的德育課減少,這又代表是一種百上加斤的措施,而其成效必然性的會被受質疑,因為我並不相信現在的老師還有空間可以"百上加斤"。要搞好教育或許是讓老師有多點陪伴家人和學生的時間,而非增加工作量。

看到這種荒謬的教育改革,我不得不為現在的老師感到無奈,因為這些對教育有熱誠的老師就像坐上了一條駛往汪洋漫無目標的大船,船長是一個沒有自己信念的人,只要"老闆"告訴他什麼什麼使會轉軚的人。老師是這艘船的水手,學生則是乘客,他們兩者都無奈又無奈。

如果愛國只是懂得背誦國歌,只懂得不同的地方名字,城巿,又或盲目地去誦揚國家的政策,這就必然性的是在摧毀一個國家和地方的未來,而這艘船亦將會最終觸礁而沉沒。

我問自己是否也愛香港呢﹖住在這個地方的人似乎不該說不愛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否則便會被評彈,給人一種"叛逆"的感覺。容許我說說這個家給我的記憶。

我出生時居住的地方有很多戶人,一梯就有十多伙人,那時候自家門口外有一common area是和鄰居共同擁有的,外面還有一個共用的大閘,我們將單車等大件玩具都放在那 common area 。那時候我們和鄰居關係親密,經常守望相助的,我們會和他們的小朋友玩,但現在我連隔離的鄰居姓什麼也不知曉。

當年那老久的大廈,早早已退回給公司了,自己又搬了兩次,住了私樓。我的"家"的感覺很模糊,因為我就像遊牧民族,不斷地遷移,也從未有過"祖屋"。有時我希望帶自己的女兒去看看自己出生時的地方,但這已是不可能。

我的小學現在也搬遷了,原址已不再有我的小學。我最有感情的地方應是中學校,因為那個地方我當了六年的籃球隊隊長,為學校打過不少球賽,也拿過獎牌。而最值得慶幸的是我的母校仍在,並沒有因殺校而消失。但我相信不少香港青年人,他們的母校已經消失。

香港就像是一個沒有"永恆"的地方,我們不斷地搬遷,我們擁有回憶的地方不斷地"消失",我十分懷疑我們能有多少事物留下給我們懷愐,我們能懷愐的只餘下相片和那些和自己似近還遠的博物館。

在一個沒有值得懷念的地方,我們能有多少愛國情愫呢﹖

老實一句:你會愛上旅行時的酒店嗎﹖

事實是我們的"家"很"為利是圖",又或很"進取"。我們的特首可以經濟發展為理由而忘記六四事件,我們的國家可以捉拿義務找出死難孩子名字的人而無所不用其極,將法治制度間接廢棄,並無視國際壓力。我只可以慨嘆這很"出位",很"大國",就像報章中奇聞版的荒誕新聞,但我卻無法為此而感到驕傲,並因此而愛之。

愛國這個名詞離我很遠,因為我就像知道自己的生父母是個殺人放火的罪犯,雖然我生於斯長於斯,我希望叫父母放下手中的屠刀,但卻無能為力。納粹德軍可以屠殺本族以外的以色列人,但我們卻善於用最卑鄙的手段傷害愛自己最深最深的人。

那些因愛國而發聲的人被"靜止"了。

如果只是本著血濃於水而盲目愛自己殺人放火的父母,任由父母繼續惡行,這種愛是真正的愛嗎﹖活到這個年紀,我心中看見的香港只盡是"頽垣敗瓦",外表風光,內裏枯乾。

國民教育嗎﹖唔該實際D,不談也吧。

2 則留言:

Zoe Chow 說...

C sir,

看你寫的文章, 總是充滿淡淡的無奈? 無論如何, 中國已經比以前進步, 這仍是可喜的, 雖然還有太多的改進空間. 但這就像我們看待孩子的成長, 就算不甚令人滿意, 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啊! 積極正面的面對現實, 起碼自己會開心一些呢!

第四版已經印好了, 我最近少上出版社, 遲些去了, 取到樣書再寄一本給你.

Keep your smile!

Zoe

C sir Blog 說...

首先謝謝你的鼓勵,有時候自己也想學別人樂觀起來,但卻不能。什麼是快樂的人﹖我看香港許多快樂的人就是無所知的人。不看報章,其實就不知世事,似乎會快樂許多。但不看又有問題,因為世上太多欺騙的事情,不看又會墮入陷阱。

國家和小朋友不同,小朋友是一張白紙,樂於受教。國家則是由一群人操作,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但無論如何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