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買餸

香港人不是個個天天都買餸,我也不是,但一星期總有兩次會去買,因為我是開工不足的籃球教練。但這也是很重要的使命,因為一家人的能否有得"吃"就交在我的手呀! 我每次去街巿都覺得很有趣,也很有挑戰性,因為總想買最好又最便宜的東西,但又要兼顧口味質量,還有街巿的各種人生百態。

今天買的餸是這樣的:菜花了$60、魚$126、豬肉$120、生果$31,總數約$330.- 夠一家5人約3天的晚飯,有時中午吃的是晚餐的舊餸,每晚約三餸,一個星期約有一次煲湯。

我發現是豬肉真的一直在貴,以前買豬肉送豬骨,現在豬骨貴過豬肉,一斤要$38。我買一件豬尾骨就要$48,亦只能煲一次湯,家人最多每人可以飲一碗。經常吃的排骨也真的貴到嚇死你,因為不要計工料,蒸一次排骨單單排骨原材料就要$20,一家四口一人只能吃兩至三塊。補充一點,上面寫的豬並不是新鮮豬,而是冰鮮豬,新鮮豬我已經許久沒有吃了。

看見豬肉的價格確實使人膽戰心驚,試想如果在外吃飯,餐館能給你吃什麼肉呢﹖ 我試過去第二家平$2 一斤的冰鮮豬肉檔買豬骨,但回家煲的湯一點也不甜,最後只能回去貴一點的鋪頭買。我們在外吃的湯,能不加"料" - 化學湯料嗎﹖ 否則成本如何控制﹖ 另外一位師奶朋友說她不敢買冰鮮豬,因為不知來貨是什麼。我同意,現在的鋪頭為了控制經營成本,可能入口一些來歷有問題的豬肉,所以肉質才會有這麼大的分別吧。所以買東西也要很"醒",但也很無奈,在經濟壓力下,我們大概只能自求多福。

我看書說小朋友要吃多一些魚類,因為魚有兒童神經發育的重要原素 Omega 3 等等,所以我一直嘗試隔餐有魚。近年傳出許多養魚有問題,加入一些對人不健康的物質,所以能夠的我就多買海魚,但海魚只會更貴,所以經濟上又會增加負擔。

魚價的升幅沒有豬肉的來得貴,但明顯地因為油價的上漲,魚價也跟上去了。現時較經濟的海黃立倉就要起碼$30.- 同樣大小的養魚只需$20.-。 尤魚也貴得很,一兩就要$3 ,一條尤魚就要差不多$25.- ,只能用來抄西蘭花一次,炒完仲要縮得小小的,感覺好貴,我也少買。較好魚例如石斑就差不多肯定過$60.- 若是游水的海斑就肯定要$100以上,但游水養斑也有$60條。由於細魚只能做湯或炸,又多骨,小朋友又不大適合,所以也少買。所以魚的選擇實在不多。

買魚還有個技巧,就是要早,因為魚會較多選擇,也較新鮮,價格也會較下午去的便宜一些。有時去魚檔一看,那些一條一條大大條的放在冰上的就知自己不能買得起,因為好明顯一條都要$40或以上。買魚還要識看是否新鮮,有一次我看見一條大黃立倉,只賣$25,以為買到好野,但回家一煑,魚味怪怪的,半夜就肚屙,真係慘絕人懁。買魚真係要小心,唔新鮮就食壞人,幾平都無意思。

在早上去街巿買魚還有一個景象,就是婆婆多,他們買的多是魚毛仔,又或賣相較差的細魚。在一堆魚仔中他們還會遂一挑選,彷彿同一群魚中也會有分別。有一些婆婆買的份量又少,揀的時間又多,我見過一些鋪頭就不大喜歡這些人,又有一些會說:"婆婆見係你先賣",因為他們買的量太少,有時候還要講價。有時候看魚檔的種類就知香港貧富差異極大,一邊賣高級海魚,一邊賣的是包劏的魚仔,我們負責買餸的一看就知那些檔口不用去。看著那些老人家,我想起銀行拒絕那些小存戶,而開專櫃給大戶,我們這個社會排斥老弱貧窮,實在是事實。那些賣小魚的魚檔,也只是小本經營,相信無乜錢賺,但卻惠給了許多的老弱。

我識的許多朋友都是無飯夫妻,有的住在小型屋苑,他們買餸就更頭痛,因為工人不能像我去到老遠但較便宜的街巿買餸,自己又沒有私家車,每天都要在貴租街巿買餸,餸價就起碼貴二到三成,貨物質量又不好。我自己就差不多就絕不會去領匯和小型屋苑街巿買送的,也不會去百徍或惠康買,現時主要買凍肉和超巿用品都到"佳寶",價格就一定平一截。

有時候做人不是不想精明,而是根本沒有空間。我們有家庭的香港人首先要供樓,第二要照顧子女,還有一份不穩定的工,關於吃的問題,我們其實又那有選擇呢﹖ 只要食了不即時死亡,其實對我們來說都是"可吃的"。而能夠去買餸,又有能力揀什麼是便宜一點的已經是上上上等人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