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短和長,乖和好

有時候快和慢都有各自各的相對好處,好像香港,什麼都快,但許多事物的根基都打不好。今天在想寫網誌時,心中又有想過不如在fb 寫東西,但fb 的版面設計方便的是短訊式的表達,對於長篇大論的文章,基本上不會歡迎。

這種短的文化事實上已經入侵了香港大部份人的生活,我已經很少看到什麼好的網誌,能寫的人都或許被fb吸走了,一天到晚發生十萬樣事,每一件事都可以看為有趣,也可以放上fb,還有插圖,那麼怎會有空間和時間去寫較長的文章呢﹖ 這種短勝於長的處事方式,某程度上在破壞我們的思考習慣。較長的文章是需要更多的組織和思考的,所以對大腦的訓練也更多。

若大家去留意報章的論壇版,篇幅是越來越短的,但這是不是好現象﹖ 區區數百字,能對社會問題的探討能夠有多深入呢﹖ 或許大家沒時間看長文,但有時候真理卻只能長篇大論才能表達出來。我們去"長"補"短",結果只是將真理掩埋。

因為快要離開香港,我最近出來和朋友食飯多了,發現年紀輕的多沒有什麼話說。一班年青人坐下來,問大家有什麼分享,大家都只是你眼望我眼,我的感覺是有情也不能飲水飽呀? 我們總得要找點話題分享下好。作為一個長輩,我已努力穿針引線,引發大家的話題,而自己也盡量將自己能夠和他們明白的東西分享出來。

年青人沒經歷不足為奇,但卻也沒有夢想。我問大家有什麼希望時,有反應的大都是在談如何畢業後找到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沒有人談理想,沒有人談政治,大家的生活彷彿只是在"維生",但求有一碗飯食便夠。我心中有點無奈,心中想,那去坐監都有飯食呀!

我不是在責怪年青人,因為他們只是我們教育出來的結果,我們現在的制度在教他們的是什麼呢﹖ 簡單的說法就是"謀生",而非活一個精彩豐盛的人生,或不是希望發達,只是希望能糊口。想發達和想糊口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包含更多的努力,更多的追求,後者卻只是要求達到合格。所以想發達其實也是一個"夢想"。

"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雖然這是廣告的宣傳語,但人若沒有追求或夢想,又如何能達到精英求精,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呢﹖  所以夢想可以說是區別出人和動物的其中一種特徵。如果說一個國家是發展中的國家,我相信這個地方的人就要有夢想。如果你說香港是已發展的國家,原因不是因為我們已很先進,而是我們的年青人已喪失夢想的能力。

我自己有一個五歲和三歲的小朋友,我看見他們是很有動力的,很多時他們總是會選擇面對挑戰和嘗試新事物,無畏無懼。但當我比較一些小學生時,我叫他們出來做試範,他們卻總是退縮或好像是被罰的感覺。我不知道今天的學校教什麼﹖ 但我明顯的感覺到他們的自信心在減少,大人對於小朋友的不斷責罵、過份要求紀律、沒有任何空間給小朋友,這些都在做成兒童失去主動學習,自發學習,勇於嘗試的能力。

我將問題放大一點,或許,這些過份的管教,就是造成今天許多年青人沒有了夢想的原因,因為他們自少被教導:"不聽老師言,吃虧在眼前。"

凡事要有標準答案,凡事默默接受,凡事有疑問但不發問,凡事退縮或行先死先,這些的心態和做法,我在今天的年青人身上看得太多。

或許,我們的年青人今天是"乖"的一群,但在我眼中卻一點不"好"。

其實若果你覺得香港不太好,不妨給自己一個不容易達到的理想:去外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