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Farewell party 後感

一個人要離開自己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這個問題相信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人而異。

自己現時最想的是自己一個人靜下,執下屋,食下工人煮的飯,和太太去一下自己熟識的地方拍一張照片留念。至於朋友,其實有點逃避,唔想傷感。

最近開的 farewell party 中最大感受的不是那些別緒,而是憤怒。

夫婦都是港人,去到廣華醫院預約床位,被拒絕不是問題,但卻沒有告訴朋友下一步可以如何。大肚婆一個人在等等等、漫無方向四處撲床位,有誰會明白呢﹖  向醫護人院發問,回應冷漠,身份證用完後被"掟"番俾你,但又不敢投訴,這些感受會好受嗎﹖ 還好千幸萬幸的是最後 QE  收佢。 

朋友結果要去私家醫生做定期產檢,因為醫院不提供服務,但當要求開懷孕証明書時卻被私家醫生拒絕,理由是"你不是我們接生,要搞你搵番醫院搞。" 這些醫生看一鑊的診金是$1000.- 且每月要睇一鑊。 香港的小夫妻,日捱夜捱,還沒有一個家,但眼看小生命快要誕下,一切都得忍耐。

這個時候應該停一停,俾個位爆下粗...........

我是凡人,雖是基督徒,但也經常爆粗,雖然我明白粗口不好,但看見不公義,卻又無可作為,看見邪惡,卻無法對抗,難道這個時候講句粗口也不可以﹖ 

我想做的只是和朋友一起爆粗。

面對樓價高企,小夫妻蓄錢買樓的希望是越儲越唔夠錢買,因為樓價升幅更快於財富的積存,作為教會導師或長輩,其實有乜可以幫到手﹖ 在香港已不可能再叫人"腳踏實地",因為只有越踏越不著地。 現時只能同朋友講,你有福在天國,地上耶穌也是乞丐,要別人鄰憫。

不滿歸不滿,小生命還是要吃要住,日子還是要過,還得天天帶著盼望去過,否則小朋友吸收了父母的怨氣就不好。換了你可以如何回應﹖  難道這個時候講一下"千金難買少年窮"的故事? 還是 advise 朋友小朋友一出世便要去拿幼稚園的入學申請書?  

我只能選擇沉默。

記得以前聽過一個故事,說某某中年婦人很渴望讀書,她身邊的朋友輪流幫她照顧子女,結果這位婦人得以如願以償。 我看著一大班人的反應,大部份都只有沉默。就像看見中國的許多恐怖故事一樣,你能回應嗎﹖

活在一個身邊看似很多人,但卻無一人能給什麼支持幫助的時候,感覺不好。

派對上的朋友多是年青人,我觀察到的是大家都對未來沒有什麼把握,大家都活在"現時",卻不敢去憧憬將來。這其實是一種悲哀。

離開這個地方,卻沒有斬斷和這裏的人的關係,這是一個結,我永遠都解不開。有時候我會安慰自己,上帝會賞賜那信祂的人,我又何必杞人憂天? 

這其實是無能者的自嘲。

沒有什麼回應,因為沒有能力回應。

香港我可以說再見,但香港的朋友的困難只能 never forge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