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

我們都是有病的

在香港和現代社會中,教小朋友的確比起已前困難很多。

在我小時候,生活不富裕,那時候媽媽買給我一個乒乓球拍,我要求她求了很久才買到,對於那小小的球拍是多麼的珍惜。那個時候我會用拍自己獨個人打球,試下連續打幾百下,又高又低,由細力到大力,後來又會將自己家中的飯枱當作小型球枱,和哥哥打個不亦樂乎;若哥沒有空,自己便將飯枱對到牆邊,利用牆的反彈回枱和自己打。這些都是不用花多少錢的。

除此以外我也打羽毛球,放學後和自己住家附近的鄰居同學在馬路上打羽毛球,一隻膠的羽毛球打到天黑。我最記得的是媽媽是不讓我下街自己打球的,我往往要"求"很久才有得去打。除了球拍外,這些也是不要錢的,那時候我記得球拍還是用木做的,我的第一枝金钃拍是讀書有進步爸爸才買給我的。

那個年頭我們不會有什麼玩具,(又或者我忘記了),我只記得爸媽只會每年一次或兩次,學期完畢時若全班名次有進步便會獎禮物給我和哥哥姊姊,平日是不會買什麼玩具的。自己的另一個"玩具"是媽媽在金魚店買的蝌蚪和蠶蟲,或那些小小的金魚。我還記得自己可以站在金魚店看魚看半小時的。

相反,我看今天我女兒的生活,當有生日會就會收到十多份生日禮物,大部份都是玩具。除此以外,當爺爺每當他看見一些小玩意是適合女兒的就會買給她,女兒的鞋是一大櫃的,女兒的玩具是"數之不盡"的,若果要用膠箱放下女兒的玩具,我相信若十個就差不多了。還有那些衣服鞋襪,圖書等等,女兒自己是絕不會發現自己的玩具少了的。最可悲的是玩具的"生命"十分短暫,除了拆開的一剎,女兒的玩具大部份都只是玩了一或兩次便"冬眠"的。

我記得有一次超巿可以用印花來換 Snoopy 行針的真手錶,她帶了一個下午便當廢物般放在一傍了,隔天我便見到那錶四圍亂放 -- 毫不珍惜。有時候當家中沒有某些東西時,她的想法便是"去買",從來沒有想過這是否應該,原因是一家人都覺得小小錢的東西就讓女兒買吧。當我罵家人不應隨意買東西送女兒的時候,家人都會覺得我何苦為小小錢嘈。(例如買益力多或汽水)

許多時當女兒不吃飯時,嫲嫲便會主動要喂她,我便立即喝止,我告訴女兒你若不吃的就連晚飯也不吃好了。這時候爺爺還抬出"我自己細個時都有工人照顧喂食,現在我不是很好嗎﹖" 我立即說:"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我有我的方法教我的女兒,請你不要管。" 其實自己覺得很無奈,爺爺好歹是自己的爸爸,你能幹捨﹖

最近我讓女兒學琴,半小時便要$150.- 女兒回家後我們問她學了什麼,她講都講不出來,有時候我諗我係咪太錯呢﹖讓子女早接觸一些她根本不會主動追求的東西,是不是更讓女兒覺得所有東西都是很容易有的呢﹖ 更加不會珍惜呢﹖

在香港要教兒女,其實真的好難,我記得我帶女兒去過行山、釣魚、但她都沒有太大興趣,我相信若我兒時爸爸會帶我行山釣魚,我相信我會把爸爸當成偶象。

香港這個社會是以物質為核心,人的內在品質卻不大重視。當父母時常認為自己的"職責"便是給子女最好的物質,我相信其實都已經在"毒害"今天的小朋友。

在我心中有印象的乖小孩,反而是幾年前我在東涌探訪的一些綜援家庭的子女,我記得有一位小女孩獲增一部二手電腦,她開機時還小心奕奕的,又用套"密封",反映出她有多重視這電腦。當我們要送東西給那女孩時,女孩都會問媽媽的睇法,也不會要求我們給她些什麼,她給我的感覺是她是一個會珍惜身邊一切事物的好女孩。而我的即時感受時:如果我有個女如此生性,真是無憾了。

昨天爺爺買了一個紙飛機給女兒,它一次也沒有飛過便被坐爛了,我告訴女兒它爛了,女兒一點遺憾也沒有。

我沒有什麼總結,沒有什麼警世箴言,只希望自己的女兒學懂珍惜身邊的人和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