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資訊,是關於水銀的問題,水銀是一種毒素,相信大部份人都知道,但香港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又有多少人知道水銀是如何進入我們的身體呢﹖而水銀又對我們的生活有著什麼嚴重影響呢﹖更大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不知道。
我相信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今天吃的魚,全都含水銀,只是多或少的問題。
官方的說法是這些水銀的含量都不足以影響健康,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吃。而我在網上找到較合理的專業意見是:"沒有毒素是會是合格的,有可能就一點也不吃。" (含1 ppm 的毒就可以吃嗎﹖)
一個大人可以承受的水銀和一個初生嬰兒的接受情度會是一樣的嗎﹖一個懷孕婦人可以吃多少水銀﹖什麼叫做不會影響人的健康﹖沒有人會告訴你一個答案,你只有自己去想。
今天不是要討論水銀毒如何已經入侵世界 (雖然也很值得討論),而是你會發現一個事實,就是當資訊暴棚時,由於你和傳媒的"容量"有限,所以當你已有一大堆資訊的時候,你根本無法作出正確的選擇,無法判斷什麼是有用的資訊,什麼是沒有用的,所以結果"真相"就會被"隱藏"了。
另一個例子是政府會選擇在一些有"大新聞"的時候打壓異見者,這就是利用了這個"死穴"去"隱藏"一些不想大眾去關心的新聞。
最近有人用"選擇性執法"去批評政府利用海關去打壓社民連賣民建聯T-SHIRT,我有一位朋友告訴我海關並沒有"選擇性執法",因為海關的運作就是當有版權持有人去投訴時才會作出行動,所以整個程序都很"合理和合法"。
我提這一單新聞是想告訴大家我自己的盲點,因為我一看見新聞的時候就會用"有色"眼鏡去看政府,其實這只是出於我自己的無知和突顯了自己的偏見。
另一個觀察是報章已經毫不中立,今天在香港已經找不到可以生存的中性報章,讓你可以看見"真相"。所以我們香港人,其實一直都被傳媒在控制著。(我不是指傳媒受某人操縱,而是說由於編輯和記者的個人取向,他們的"個性"或"偏見",都在"控制"著我們。
今天有時間每天看報章的人有少呢﹖能夠看兩份不同立場的報章的人又有多少呢﹖要看三份報章,再比較找出誰是中立,又或嘗試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的人又有多少﹖(除了學者或失業人士吧!)
其實結論是無論資訊有多發達,寬頻有足100M,人都可以是極度無知。
回頭說說水銀毒的問題。
部份朋友或許都會有聽過吧,可能你現在會很聰明地已經不吃魚,或少吃魚,又或不讓自己的孩子吃魚,但有沒有聽過魚類有 DHA 這種物質呢﹖這種物質能影響神經的發育,而且主要是透過魚類吸收的,所以不吃魚就難以吸受到這種物質,大腦發育也會受影響的。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如何選擇呢﹖有什麼專家你會信得過,又能真正幫到手﹖你可以上互聯網,但保証你找足一天,也未必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初生嬰兒打的疫苗在早其年前大多使用了水銀(Thimerosal)作為防腐劑(Preservative) 。(美國藥物局對 Thimerosal 的簡介),有個說法是這至使現代兒童患上自閉症激增。美國有家長告上法院,2008年有一個案例是法院判家長勝訴,但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是敗訴的。
事實是現在有一些國家已建議使用不含水銀的疫苗用在嬰兒身上。
但今天的香港用 Thimerosal 的疫苗仍是合法的。最使我感到驚奇的是香港的醫生卻並不知道,也沒有留意。(因為我曾打電話問過我的兒科醫生,他也是因為我問才去查。) 我看過紐西蘭的相關網站,它們已經建議用沒有 Thimerosal 的疫苗給嬰孩,香港仍未跟進。
以上的資料是我看了四小時網站找到的資訊,我結果只能告訴家長們,我建議你要求醫生給你的嬰兒打沒有水銀的疫苗。 (但我在網上看的文章中也有列出有些藥廠就算有用這種成份,它也不會列在自己的藥物說明書中的,所以就算你問醫生,我相信他也只能給你一些疫苗說明書中沒有列出水銀的疫苗。
另一個資訊是我從澳洲葛蘭素藥廠網頁找到的,他們有開列出兩種疫苗:一種是Preservative free,另一種是含 Preservative 的,但香港的葛蘭素藥廠網頁卻沒有這兩種表列。
要尋找真理,要保護自己或家人,在這個資訊爆棚的社會真的很不容易。
p.s 如果有醫學專家看了本文,請給我指正當中的錯誤。
(另一個台灣網站在2007 年有一篇分享,也是關於疫苗水銀毒的。)
2010年3月6日星期六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何處是"吾家"﹖
許久沒有寫網誌了,國內的朋友告訴我的網站在國內又開通了,還問我是否被"統戰"了。我猜我太久沒有寫東西了,所以也再沒有影響力了,又或可能國內的大氣候改變了,所以我便被"放過"了。無論如何,這個世界一直都在變,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不變,民主如是,權力操控者也如是。
最近留意的一些大新聞是豐田的汽車回收事件,(由於煞車系統出現嚴重問題而引致多宗致命車禍),對我來說是有點兒震撼的,因為我看的一本書正正在談豐田如何的成功,書中如是說:它們的任何一個基層工人都可以"叫停"整個生產線,所有的改變都不是大改變,而是小改變,這樣使到豐田的生產流程成為一個不容易犯"錯"的文化系統。"
成功是一種累績的習慣、文化和系統,這也是我自己所認同的,所以當豐田出事了的時候,我除了慶幸自己駕的車不是回收系列之內的車種外,對於這種所謂成功文化、成功的產業、成功企業的優勢,也開始有了疑惑。
問題是:為什麼豐田會產生這種"低級"錯誤呢﹖
在電視的新聞片段中我看見豐田主席的回應是:我們為了想加快發展而忽略了細小的問題。
當然這些細小的問題在日績月累下漸漸變成了極大的問題。
這使我回想起自己被籃總出律師信告我的事件 -- 當一個半官方機構可以隨意地發律師信給表達意見反映問題的籃球教練時,我深深相信這個行業都而行到了"死路"了。或許有人還天真地回應說為什麼他們還"迄立不倒"呢﹖
答案是廷難簡單回應的。
問題有點像像政府的存款保障政策保護了穩健的銀行同時也保護了有嚴重問題的投資銀行一樣,當整體經濟復甦後,這些問題銀行沒有被糾正,只是在等另一次的爆發。
另一本我剛完成了的書是 NBA 球証 Tim Donaghy 所寫的 "Personal Foul"。這本書的書介是:一本NBA聯盟最不想你看的書。
這位資深的 NBA 球証在書中講出了 NBA 球賽的問題 -- 球証執法不公,目的是為聯盟制造最佳的收視和利益。他只要手拿著被委派執法的球証名單便能夠預測球賽結果。美國的電視節目 60分鐘時事雜誌也邀請過他上台訪問,簡而言之,他所說的並不是謊言。他亦因為參加睹波而被判入獄15個月,名譽家庭事業盡毁。
Watch CBS News Videos Online
但我昨天在 Google 搜索一下這件2007 年發生的新聞對現今聯盟的收視影響時,我看見的是"毫無影響"。當我問身邊的球友他們可知道這件事﹖他們全都是 "I don't know."
這又代表什麼呢﹖到底是資訊的不流通呢﹖還是人太忙而無時間關心呢﹖(在香港必然是後者)
當世界上最具規模的籃球聯盟都出現有人操控賽,而且証據確鑿,球但球迷卻無任何"減少",聯盟亦沒有什麼大改革的時候,你可以想像在香港打假波,有權力者繼續"欺凌"弱少,其實又會有什麼後果呢﹖
另一件使我想提出來的舊聞是關於銀行的有毒債券。這些衍生產品其實都是由極高地位,學識的"專業"人士所泡制出來的,而這些人今天也並沒有受到什麼"制裁",反而全球的政府都在補貼金錢去救他們。
無論體育總會、豐田、NBA、教育、銀行金融、政府、教會,其實都可以找到無數例証去印證邪惡已經漫延全世界。
假若你是一個直正的人,我相信你會問的一個問題是:"何處是吾家﹖"
今天無論你在那一個行業,其實只要你"浸"得夠耐,或願意打開雙眼,你就會看見那些黑暗面。
若生存是生物最重要的一件事,為什麼我們還要教下一代道德呢﹖
當國家推廣孔子而其掌政者卻反其道而行,我們的盼望在那裏呢﹖
我生存的盼望只剩那末後的公義審判。
還有...... 差點忘了,可幸的是豐田還願意回收他們產出的爛車。
最近留意的一些大新聞是豐田的汽車回收事件,(由於煞車系統出現嚴重問題而引致多宗致命車禍),對我來說是有點兒震撼的,因為我看的一本書正正在談豐田如何的成功,書中如是說:它們的任何一個基層工人都可以"叫停"整個生產線,所有的改變都不是大改變,而是小改變,這樣使到豐田的生產流程成為一個不容易犯"錯"的文化系統。"
成功是一種累績的習慣、文化和系統,這也是我自己所認同的,所以當豐田出事了的時候,我除了慶幸自己駕的車不是回收系列之內的車種外,對於這種所謂成功文化、成功的產業、成功企業的優勢,也開始有了疑惑。
問題是:為什麼豐田會產生這種"低級"錯誤呢﹖
在電視的新聞片段中我看見豐田主席的回應是:我們為了想加快發展而忽略了細小的問題。
當然這些細小的問題在日績月累下漸漸變成了極大的問題。
這使我回想起自己被籃總出律師信告我的事件 -- 當一個半官方機構可以隨意地發律師信給表達意見反映問題的籃球教練時,我深深相信這個行業都而行到了"死路"了。或許有人還天真地回應說為什麼他們還"迄立不倒"呢﹖
答案是廷難簡單回應的。
問題有點像像政府的存款保障政策保護了穩健的銀行同時也保護了有嚴重問題的投資銀行一樣,當整體經濟復甦後,這些問題銀行沒有被糾正,只是在等另一次的爆發。
另一本我剛完成了的書是 NBA 球証 Tim Donaghy 所寫的 "Personal Foul"。這本書的書介是:一本NBA聯盟最不想你看的書。
這位資深的 NBA 球証在書中講出了 NBA 球賽的問題 -- 球証執法不公,目的是為聯盟制造最佳的收視和利益。他只要手拿著被委派執法的球証名單便能夠預測球賽結果。美國的電視節目 60分鐘時事雜誌也邀請過他上台訪問,簡而言之,他所說的並不是謊言。他亦因為參加睹波而被判入獄15個月,名譽家庭事業盡毁。
Watch CBS News Videos Online
但我昨天在 Google 搜索一下這件2007 年發生的新聞對現今聯盟的收視影響時,我看見的是"毫無影響"。當我問身邊的球友他們可知道這件事﹖他們全都是 "I don't know."
這又代表什麼呢﹖到底是資訊的不流通呢﹖還是人太忙而無時間關心呢﹖(在香港必然是後者)
當世界上最具規模的籃球聯盟都出現有人操控賽,而且証據確鑿,球但球迷卻無任何"減少",聯盟亦沒有什麼大改革的時候,你可以想像在香港打假波,有權力者繼續"欺凌"弱少,其實又會有什麼後果呢﹖
另一件使我想提出來的舊聞是關於銀行的有毒債券。這些衍生產品其實都是由極高地位,學識的"專業"人士所泡制出來的,而這些人今天也並沒有受到什麼"制裁",反而全球的政府都在補貼金錢去救他們。
無論體育總會、豐田、NBA、教育、銀行金融、政府、教會,其實都可以找到無數例証去印證邪惡已經漫延全世界。
假若你是一個直正的人,我相信你會問的一個問題是:"何處是吾家﹖"
今天無論你在那一個行業,其實只要你"浸"得夠耐,或願意打開雙眼,你就會看見那些黑暗面。
若生存是生物最重要的一件事,為什麼我們還要教下一代道德呢﹖
當國家推廣孔子而其掌政者卻反其道而行,我們的盼望在那裏呢﹖
我生存的盼望只剩那末後的公義審判。
還有...... 差點忘了,可幸的是豐田還願意回收他們產出的爛車。
2010年2月15日星期一
對"老"朋友的虧欠
"老"朋友,我指的是我這七十後的長輩朋友,他們或許是我的上司,也可能是任何一位我生命中出現過,但比我年長的人。
這天去探了一位"老"朋友,他都差不多六十歲了,他和太太兩個人獨自在香港生活和工作,自己的兒女則回到外國讀書了,每年我都會在新年去探望他們,因為他是一位值得我敬重的長輩。
記得往年他們的女兒都會出來和我們見一見面,然後便會退回房間,但今年卻不見了兩位年青人的踪影,老朋友說現在是"空巢" - 家中沒有兒女,只有兩老。
我一年沒有見他們,他們總會和我們談談近況,發覺老朋友的太太較早前入了醫院,染上嚴重的病,又發現患上了糖尿。
最使我覺得慚愧的是作為朋友的我竟然懵然不知,直到今天才知道朋友經歷了這許多。
我沒有怪朋友怎麼不找我,因為我們只是朋友,找我也是沒有什麼實質東西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也深明香港人的忙碌,所以不通知我是正常的事。
雖然現在老朋友和太太都安好,但兩位老人家,自己的子女又在外,在香港人人都忙,到底有多少人會有空關心他們﹖我不能肯定,但我自己卻反省到自己的確是"不夠朋友",因為我只知每年去探望他們,卻絕少在平日找找老朋友。
如果朋友有什麼事,我相信我真的會有一生遺憾的感覺。
有時候我會"埋怨","不滿"自己的工作沒有別人的充實,只能當個"散工",但我若能在朋友有事時幫幫忙接送,到醫院送個飯,我相信我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其實我還有一些"老"朋友,有時候因為他們多是我的長輩,大家不會一起打波,興趣也不同,在平日我就少和他們聯絡。經過今天,我相信我要改變自己,起碼一兩星期都要找找這些老朋友,就算是打通電話也好過一年見那麼一次。
遠親不如近鄰,其實香港有許多長輩都需要年青一代人的關心,有時候關心不一定是買什麼補品燕窩,或許只是去探望一下他們,看見你願意來喝一杯清茶,聽他們講一些故事,相信就已足夠。
我新年的願望就是,希望我身邊的"老"朋友都健健康康,不嫌我煩,因為我不太懂得如何去對他們表達一份愛 -- 就像今天我竟隨意地買了一盒"金莎"給他們一樣。(老人家甚少會吃朱古力的!)
這天去探了一位"老"朋友,他都差不多六十歲了,他和太太兩個人獨自在香港生活和工作,自己的兒女則回到外國讀書了,每年我都會在新年去探望他們,因為他是一位值得我敬重的長輩。
記得往年他們的女兒都會出來和我們見一見面,然後便會退回房間,但今年卻不見了兩位年青人的踪影,老朋友說現在是"空巢" - 家中沒有兒女,只有兩老。
我一年沒有見他們,他們總會和我們談談近況,發覺老朋友的太太較早前入了醫院,染上嚴重的病,又發現患上了糖尿。
最使我覺得慚愧的是作為朋友的我竟然懵然不知,直到今天才知道朋友經歷了這許多。
我沒有怪朋友怎麼不找我,因為我們只是朋友,找我也是沒有什麼實質東西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也深明香港人的忙碌,所以不通知我是正常的事。
雖然現在老朋友和太太都安好,但兩位老人家,自己的子女又在外,在香港人人都忙,到底有多少人會有空關心他們﹖我不能肯定,但我自己卻反省到自己的確是"不夠朋友",因為我只知每年去探望他們,卻絕少在平日找找老朋友。
如果朋友有什麼事,我相信我真的會有一生遺憾的感覺。
有時候我會"埋怨","不滿"自己的工作沒有別人的充實,只能當個"散工",但我若能在朋友有事時幫幫忙接送,到醫院送個飯,我相信我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其實我還有一些"老"朋友,有時候因為他們多是我的長輩,大家不會一起打波,興趣也不同,在平日我就少和他們聯絡。經過今天,我相信我要改變自己,起碼一兩星期都要找找這些老朋友,就算是打通電話也好過一年見那麼一次。
遠親不如近鄰,其實香港有許多長輩都需要年青一代人的關心,有時候關心不一定是買什麼補品燕窩,或許只是去探望一下他們,看見你願意來喝一杯清茶,聽他們講一些故事,相信就已足夠。
我新年的願望就是,希望我身邊的"老"朋友都健健康康,不嫌我煩,因為我不太懂得如何去對他們表達一份愛 -- 就像今天我竟隨意地買了一盒"金莎"給他們一樣。(老人家甚少會吃朱古力的!)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釣魚與籃球運動的環境因素
昨天終於放假,約了友人一起釣魚,和友人一起談論世情,有值得分享的地方。
釣魚是一項你必須要關注時間、地點、天氣、水流、魚的季節性、魚的特性(吃食的習慣),你可以用上百種方法去釣魚,沒有一種可以說是錯,也沒有一種是絕對的對,因為有時候有傻魚會吃餌 (但當然不多)。
籃球是一項環境相對固定,除了下雨較難打外 (也是能打的),可以說沒有太大的環境因素在影響籃球活動。籃球活動餘下的就是你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而你付出的努力也基本可以說是和你的"收獲"(成績或水平) 成正比例的,言思是:"打多d,就會叻d"。
但釣魚若沒有考慮環境因素,你站足一天八小時等魚上釣,也可以一無所獲。相反,若你去馬爾代夫群島,完全沒有釣魚經驗也可以釣到一斤以上的大魚。
喜歡打籃球或生活在香港的人容易忽略環境因素,因為籃球好像不太受環境影響。
香港多年以來的發展都算是理想,失業率也偏低,或與其它國家相比較偏低,然而這個"事實"其實已經在早幾年前開始轉變,不過我們沒有察覺。
我們的政府利用了教育去"控制"失業的數字,使待業的人變成"在學"的人。
在十年前我會相信努力是可以使自己在香港成功的,因為香港有公平公正公開的文化。我們有廉正公署、我們有消費者委員會、我們有會發反對聲音的傳媒,我們還有一個"相對地"願意解決問題的政府。
以上或許是我的錯覺。我發覺現在的社會已非處處機會,反而是處處危機和陷阱。
在香港你可以在街上無故被漒水彈擊中,在商場會有人拋自己的女兒落街,每天可以有十通八通電話向你推售商品,還有名正言順欺騙你的電訊公司,其它如寶藥黨、星探騙子和連鎖推銷更不在話下。
我們這個"人民政府"的教育政策,害得我們的學生早早"強迫"變成奴隸,一天讀十二個鐘還要感到"很大壓力"和"沒有將來",還要兼顧什麼 OLE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做許多 Project ,美其名就是全人教育,卻忘了人要睡覺、休息、拉屎或打打機、打打籃球、釣釣魚。
當然這些"強迫"的政策都是為我們人民好的,但我卻認識畢業的學生仍然失業,努力多年的學生變成隱蔽青年,他們偶然會有一些人選擇了自殺,但這些人都只被界定為"個別事件",政府只會"不便評論",也唔關她事。
有人妄想政府會解決問題,實際上政府就是問題的原產地。
昨天我和朋友釣到很多魚,全都是泥孟魚仔,加埋都有一斤半吧,密食多三餐,起碼釣魚者唔會悶。
有時候希望找一份長工,不如經常打下散工。(這根本是今天許多基層人士的生存之道。可憐有些因交通費昂貴,就連散工都無得做)
籃球運動在香港是不是很大發展呢﹖有不知此道者會認為香港許多人喜歡打籃球,所以在香港有巿場。
這就像你看見大海咁大,裏面就一定有許多魚一樣無知。
在教育政策"打壓"下,所有正常的香港學生都已經再沒有多少時間打籃球了,作為一位籃球教練,我知道這個"環境"沒有多少魚了,因為整個自然生態平衡被破壞。
有沒有想過最破壞大海的人是誰﹖
就是漁民自己,那些用拖網捕魚和不顧生態平衡濫捕的人。
香港籃球的生態環境是誰在破壞呢﹖除了教育政策外,我相信就是香港的籃球"漁民",那些以籃球"搵食"的人。(香港運動的小圈子文化你不會未聽聞過吧﹖)
香港的自然環境就算未變,但人為因素使香港的優良文化和價值承傳已經不斷被破壞,香港還有多少好日子呢﹖我還能在香港釣到大魚嗎﹖
今天許多想釣大魚的人都會出去擔桿島,又或者去南海油田釣,要留在維多利亞港釣大魚的人,要不就是高手,要不就是白痴。
其實大魚唔一定好食,泥孟是自己釣的,無偷無搶,最緊要過到自己良心,自足者貧亦樂。
釣魚是一項你必須要關注時間、地點、天氣、水流、魚的季節性、魚的特性(吃食的習慣),你可以用上百種方法去釣魚,沒有一種可以說是錯,也沒有一種是絕對的對,因為有時候有傻魚會吃餌 (但當然不多)。
籃球是一項環境相對固定,除了下雨較難打外 (也是能打的),可以說沒有太大的環境因素在影響籃球活動。籃球活動餘下的就是你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而你付出的努力也基本可以說是和你的"收獲"(成績或水平) 成正比例的,言思是:"打多d,就會叻d"。
但釣魚若沒有考慮環境因素,你站足一天八小時等魚上釣,也可以一無所獲。相反,若你去馬爾代夫群島,完全沒有釣魚經驗也可以釣到一斤以上的大魚。
喜歡打籃球或生活在香港的人容易忽略環境因素,因為籃球好像不太受環境影響。
香港多年以來的發展都算是理想,失業率也偏低,或與其它國家相比較偏低,然而這個"事實"其實已經在早幾年前開始轉變,不過我們沒有察覺。
我們的政府利用了教育去"控制"失業的數字,使待業的人變成"在學"的人。
在十年前我會相信努力是可以使自己在香港成功的,因為香港有公平公正公開的文化。我們有廉正公署、我們有消費者委員會、我們有會發反對聲音的傳媒,我們還有一個"相對地"願意解決問題的政府。
以上或許是我的錯覺。我發覺現在的社會已非處處機會,反而是處處危機和陷阱。
在香港你可以在街上無故被漒水彈擊中,在商場會有人拋自己的女兒落街,每天可以有十通八通電話向你推售商品,還有名正言順欺騙你的電訊公司,其它如寶藥黨、星探騙子和連鎖推銷更不在話下。
我們這個"人民政府"的教育政策,害得我們的學生早早"強迫"變成奴隸,一天讀十二個鐘還要感到"很大壓力"和"沒有將來",還要兼顧什麼 OLE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做許多 Project ,美其名就是全人教育,卻忘了人要睡覺、休息、拉屎或打打機、打打籃球、釣釣魚。
當然這些"強迫"的政策都是為我們人民好的,但我卻認識畢業的學生仍然失業,努力多年的學生變成隱蔽青年,他們偶然會有一些人選擇了自殺,但這些人都只被界定為"個別事件",政府只會"不便評論",也唔關她事。
有人妄想政府會解決問題,實際上政府就是問題的原產地。
昨天我和朋友釣到很多魚,全都是泥孟魚仔,加埋都有一斤半吧,密食多三餐,起碼釣魚者唔會悶。
有時候希望找一份長工,不如經常打下散工。(這根本是今天許多基層人士的生存之道。可憐有些因交通費昂貴,就連散工都無得做)
籃球運動在香港是不是很大發展呢﹖有不知此道者會認為香港許多人喜歡打籃球,所以在香港有巿場。
這就像你看見大海咁大,裏面就一定有許多魚一樣無知。
在教育政策"打壓"下,所有正常的香港學生都已經再沒有多少時間打籃球了,作為一位籃球教練,我知道這個"環境"沒有多少魚了,因為整個自然生態平衡被破壞。
有沒有想過最破壞大海的人是誰﹖
就是漁民自己,那些用拖網捕魚和不顧生態平衡濫捕的人。
香港籃球的生態環境是誰在破壞呢﹖除了教育政策外,我相信就是香港的籃球"漁民",那些以籃球"搵食"的人。(香港運動的小圈子文化你不會未聽聞過吧﹖)
香港的自然環境就算未變,但人為因素使香港的優良文化和價值承傳已經不斷被破壞,香港還有多少好日子呢﹖我還能在香港釣到大魚嗎﹖
今天許多想釣大魚的人都會出去擔桿島,又或者去南海油田釣,要留在維多利亞港釣大魚的人,要不就是高手,要不就是白痴。
其實大魚唔一定好食,泥孟是自己釣的,無偷無搶,最緊要過到自己良心,自足者貧亦樂。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我們(教練)的前景在那裏﹖
最近參加學界的籃球比賽,發現總參加隊數比以前少了,一些較為出名的學校都沒有派隊參賽。
這一個現象反映的事實是香港的籃球運動的基礎發展工作正在走下波。
如果現在小學選擇了不參加比賽,十年後香港有可能培育出更好的籃球員嗎﹖
假如我們的圈中人願意面對現實,這個問題起碼可以獲得關注,能否解決是另一個問題。
但若大家嘗試看香港體育總會的年報,相信不難發現那些"參加數字"每年都是在上升的。由於數字的上升,政府的資助就算不加,也必然不會下調,我們的體育總會就是這樣的繼續運作著。
問題也從未被正視過。
或許多大人都會像駝鳥一樣埋在地下,不願面對事實,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當這個"江"或這個"湖"在縮細下,這些在江湖中飲水的"教練"、體育從業員,難道仍然可以有前景﹖有將來﹖
結果是有能力者會選擇離開,有機會加入港隊的年青人會選擇不加入,香港的籃球運動就會進一步倒退。
當申請教練的學校開始減少,最首當其衝的便是教練,總會並非不想幫你,只是整個體育圈在萎縮。
罪魁禍首,我認為原因是社會"急功近利",放棄"公義"和"自由"的普世價值。
當社會有許多問題出現,但人人都只顧自己現時是否有飯開,沒有"擇善固執",沒有伸張公義,沒有開放言論,鼓勵創新,結果最終就會摧毀自己的未來。
還記得許多年前香港的電影業是如何的興旺嗎﹖但當我們為了貪快而選擇了"抄"外國電影而放棄原創,結果我們沒有培育自己的創作人,間接"摧毀"了許多本地編劇的生存空間,最後香港電影業當然無法不式微。
反觀韓國一直重視人材培訓,給與苗子最好的土壤去成長,讓他們可以"犯錯",可以成長,今天我們看見的是韓片的風行,港片的末落,這又是誰之過呢﹖
香港的體育發展不是在"買"球員回來代表香港嗎﹖這是什麼體育發展政策﹖
事實上,香港大部份的行業也在重覆上面的歷史錯誤,原因是我們要現利,不要將來。
其實我們的前景,我們的未來是建立在我們今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上,不論你願意與否,你我都得承擔。
這一個現象反映的事實是香港的籃球運動的基礎發展工作正在走下波。
如果現在小學選擇了不參加比賽,十年後香港有可能培育出更好的籃球員嗎﹖
假如我們的圈中人願意面對現實,這個問題起碼可以獲得關注,能否解決是另一個問題。
但若大家嘗試看香港體育總會的年報,相信不難發現那些"參加數字"每年都是在上升的。由於數字的上升,政府的資助就算不加,也必然不會下調,我們的體育總會就是這樣的繼續運作著。
問題也從未被正視過。
或許多大人都會像駝鳥一樣埋在地下,不願面對事實,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當這個"江"或這個"湖"在縮細下,這些在江湖中飲水的"教練"、體育從業員,難道仍然可以有前景﹖有將來﹖
結果是有能力者會選擇離開,有機會加入港隊的年青人會選擇不加入,香港的籃球運動就會進一步倒退。
當申請教練的學校開始減少,最首當其衝的便是教練,總會並非不想幫你,只是整個體育圈在萎縮。
罪魁禍首,我認為原因是社會"急功近利",放棄"公義"和"自由"的普世價值。
當社會有許多問題出現,但人人都只顧自己現時是否有飯開,沒有"擇善固執",沒有伸張公義,沒有開放言論,鼓勵創新,結果最終就會摧毀自己的未來。
還記得許多年前香港的電影業是如何的興旺嗎﹖但當我們為了貪快而選擇了"抄"外國電影而放棄原創,結果我們沒有培育自己的創作人,間接"摧毀"了許多本地編劇的生存空間,最後香港電影業當然無法不式微。
反觀韓國一直重視人材培訓,給與苗子最好的土壤去成長,讓他們可以"犯錯",可以成長,今天我們看見的是韓片的風行,港片的末落,這又是誰之過呢﹖
香港的體育發展不是在"買"球員回來代表香港嗎﹖這是什麼體育發展政策﹖
事實上,香港大部份的行業也在重覆上面的歷史錯誤,原因是我們要現利,不要將來。
其實我們的前景,我們的未來是建立在我們今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上,不論你願意與否,你我都得承擔。
2010年2月7日星期日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毛澤東
記得我去立法局反高鐵撥款的那一天碰上了一位基督教機構的高層,我初時以為朋友是來支持反高鐵的,心中都幾開心,因為這些機構都要依靠政府撥款,敢來"撐"都好不容易呀!
但後來我問了一問後才知道朋友原來是來了解80後青少年的,並不是支持反高鐵。
這位高層已屬開放的老一輩,所以盡管不是直接支持,但起碼願意來了解,也是好的。
我的籃球學生中有一位也來了,他是我見的年青人中少有的"高層次",因為他不是因為有人"吹雞"而來,而是自己放工後來的。
我認識的年青人中就只有這一位來支持反高鐵。
有時候我會覺得很無望,失落,因為我看見的年青人大多是關心手機有多新款,什麼好玩,或者邊到有波打,點樣考高分一d,而絕不會關心人或社會。
我的失望是因為我知到世界的將來是年青人的,如果我們的年青人沒有思想,沒有獨立思考,沒有關心社會,我相信將來便沒有希望。
"支持反高鐵就係關心社會嗎﹖C sir 你有沒有問題﹖"
其實我並不介意有年青人支持起高鐵,但最使人遺憾的是他們"不理"、"不想知"、"怕事"、"唔想惹麻煩","嘈都無用",等的態度去看問題。
每一個問題都不會容易解決的,最重要的不是一定要成功,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盡力。
輸波有乜所謂,只要盡力就ok。
今天的掌權者能執權多久﹖
難道沒有下一代能有將來嗎﹖
難道漠視下一代我們會有將來嗎﹖
當一個政府看見年青人下跪仍然無動於中時,其實已經有足夠的"事實"去告訴巿民一個政府對人民的態度是怎樣。
還記得八九民運時趙紫陽去關心學生嗎﹖
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我不要做殺人民的總理。" 他情願放棄權勢,結果終生成為國家的囚徒。
有時候我會想到底我們的高官有沒有兒女呢﹖
到底他們如何回應兒女的問題呢﹖我真的想知道。
答案可能是簡單而明顯的,因為他們根本漠視兒女的感受。(我相信在香港做精神病或輔導是大有巿場的。)
今天我偶然地看了港台的鏗鏘集-"反叛有理",節目訪問了80後的一些想法,我相信值得所有青少年工作者、老師、父母和老餅看一看。相信有助親子溝通。
如果你關心香港社會,有空都應去看一看。
如果你是高官,國安從業員,既得利益者,你更加要看,因為可以了解一下如何可以"打壓"他們。(我的建議是給這些80後的反叛青年一份高薪厚職,看看他們可會見利忘義,也可以同時考驗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如何地成功。)
最後提提你: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年青人)的。
將來到底會點,並不是由別人去決定的,是自己去決定的。
順帶回應一下網友的提問:我沒有諗過加入社民連,因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但後來我問了一問後才知道朋友原來是來了解80後青少年的,並不是支持反高鐵。
這位高層已屬開放的老一輩,所以盡管不是直接支持,但起碼願意來了解,也是好的。
我的籃球學生中有一位也來了,他是我見的年青人中少有的"高層次",因為他不是因為有人"吹雞"而來,而是自己放工後來的。
我認識的年青人中就只有這一位來支持反高鐵。
有時候我會覺得很無望,失落,因為我看見的年青人大多是關心手機有多新款,什麼好玩,或者邊到有波打,點樣考高分一d,而絕不會關心人或社會。
我的失望是因為我知到世界的將來是年青人的,如果我們的年青人沒有思想,沒有獨立思考,沒有關心社會,我相信將來便沒有希望。
"支持反高鐵就係關心社會嗎﹖C sir 你有沒有問題﹖"
其實我並不介意有年青人支持起高鐵,但最使人遺憾的是他們"不理"、"不想知"、"怕事"、"唔想惹麻煩","嘈都無用",等的態度去看問題。
每一個問題都不會容易解決的,最重要的不是一定要成功,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盡力。
輸波有乜所謂,只要盡力就ok。
今天的掌權者能執權多久﹖
難道沒有下一代能有將來嗎﹖
難道漠視下一代我們會有將來嗎﹖
當一個政府看見年青人下跪仍然無動於中時,其實已經有足夠的"事實"去告訴巿民一個政府對人民的態度是怎樣。
還記得八九民運時趙紫陽去關心學生嗎﹖
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我不要做殺人民的總理。" 他情願放棄權勢,結果終生成為國家的囚徒。
有時候我會想到底我們的高官有沒有兒女呢﹖
到底他們如何回應兒女的問題呢﹖我真的想知道。
答案可能是簡單而明顯的,因為他們根本漠視兒女的感受。(我相信在香港做精神病或輔導是大有巿場的。)
今天我偶然地看了港台的鏗鏘集-"反叛有理",節目訪問了80後的一些想法,我相信值得所有青少年工作者、老師、父母和老餅看一看。相信有助親子溝通。
如果你關心香港社會,有空都應去看一看。
如果你是高官,國安從業員,既得利益者,你更加要看,因為可以了解一下如何可以"打壓"他們。(我的建議是給這些80後的反叛青年一份高薪厚職,看看他們可會見利忘義,也可以同時考驗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如何地成功。)
最後提提你: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年青人)的。
將來到底會點,並不是由別人去決定的,是自己去決定的。
順帶回應一下網友的提問:我沒有諗過加入社民連,因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2010年2月4日星期四
海豚灣的啟發
這條片有九十分鐘,是真人真事,沒有空就不要看。
這條片有一個特色,就是不用解釋,不用說明。
因為如果你沒有感覺和感想的話,我相信你已經不是人。
許多地方的人都不是人了。
那位將海洋劇場帶到世界的人,他花了三十五年時間去恢改,他是真正的偉大。
盼望我們的"父母官",也有像他的一天。
這條片有一個特色,就是不用解釋,不用說明。
因為如果你沒有感覺和感想的話,我相信你已經不是人。
許多地方的人都不是人了。
那位將海洋劇場帶到世界的人,他花了三十五年時間去恢改,他是真正的偉大。
盼望我們的"父母官",也有像他的一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