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高等生物

自從信教,自從做人,我便認為人是平等的,無論那一個人都應擁有合理的權利,無論那人有錢或窮,做經理或是清潔工人都值得尊重。但最近我在思考這是對的嗎﹖

當你看見有些人是甘於接受現實,逆來順受,最重要的是有飯可吃,別人的死活不理,其實這些人是否仍然是人﹖

許多時人活著像狗,記得我在籃總不停拖糧下仍然默默承受,我其實是一條狗。悲涼的是自己在小朋友學生面前卻扮作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一條狗還向小朋友們講人生道理!

我記得在海豚灣這套紀錄片中Ric o Barry 的轉變是因為有一條海豚在他手中自殺,它自己選擇不再呼吸,最後在Ric 的手中死去,那時候Ric 便因此而醒覺,由一位創造海豚表演的先驅者變成為拯救釋放海豚的先驅。

而海豚的自殺代表了它是一種有高度智慧的動物。

有時候我在想,到底什麼才是有高等智慧呢﹖當我們每天都在為"食"而忘記仁義道德,我們毫不介意別人死而只關心自己是否活,我們人這種生物其實比海豚不是更低等嗎﹖

我記得當我看見一些不公義的事情的時候,我往往發現身邊許多人都沉默起來,有些提醒我要小心,不要多事。這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簡單的:有奶便是娘,關心的都只是自己的利益,沒有人會做為別人而犧牲的事。社會也是如此變得冷酷的。

海豚不愁衣食,每天有工作人員喂食,但尚且因失去自由而選擇死亡,我們"人"算什麼呢﹖

世界為什麼會被人以霸權統治,為什麼好人往往受屈,究其原因便是由於我們選擇了以飯食為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自己選擇了做狗。禽獸互相吃食,又有什麼稀奇﹖

我認識的許多年青人都以參加紀律部隊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原因只是為了一口飯食。當你知道你在工作崗位的要求是要選擇不能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判斷自己的行為,但仍然選擇去做,這是進化還是倒退﹖香港的教育或環境能培育多少有原則的人﹖當你在通識科支持六四學生的時候,你還能拿高分嗎﹖

今天的香港還有多少鼠竊狗偷﹖有的都是官商勾結、商業罪案、這些都非警方能做什麼的,但香港的警力的不斷增加是為什麼﹖就是要防止"刁民"示威遊行。

若要選擇不行仁義,不理世界的秩序,只求爭取自己的最大的利益,其實死又何妨﹖因為活在一個內充滿野獸的世界,活著有何意義﹖

富士康的工廠工人會選擇跳樓,其實也是不甘於成為一個機器,向建制作出最後的無聲反抗。

相反,若在一個仁德的社會中,老弱互相扶持,有能力者幫助無能力者,盡管窮,但卻窮得開心。

當上帝給人的使命是管理世界,但人卻不理行其天職,我相信末日也必臨近。

我羨慕那些海洋和自然科學家,因為他們的工作是對著大自然的生物,不需要對著看似高等,但卻是低等的生物 - 人。

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

有屁得放就需放

你知我國最害怕的是什麼嗎﹖是群眾,而非個人。

我們每天都會放屁的,但若一個人放,那屁還不算臭,除非你在密閉空間中放。我們每天人人都放臭屁,政府是不會來管你放什麼樣的屁的,所以若你是一個人放屁,你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放個屁的。

在香港生活是需要很高智慧的,因為你無法知道什麼是王道。

好像我們有電監局,有消委會,但也有最多算錯帳的帳單,這應該可以打入全球錯誤帳單密度最高的健力士世界紀錄 (中譯金氏世界紀錄),也可以給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夢想實業家明白將來他們不需要做好服務,要增加毛利率就快的方案便是弄一個錯出來。(但當然你要先壟斷巿場,這點你早已知道了吧!)

所以錯誤是有"代價"要付的,不過是我付不是產出"錯誤"的公司付吧。

你要找一個優質電訊公司,我在香港還找不到有一個人有這樣的智慧,因為我們的根本沒有選擇。現在的真智慧是怎樣可以被欺負得較少,而這個方法消委會都教了我們,就是多看帳單,只是我們太忙,錯在我們自己。

其它諸如超巿選擇法,看了上文大家應該有所領會明白,我就不再在次重覆。

另一個更困難的選擇是選學校,第一這還不是巿場控制的,價格並不能反映質量,第二是學校並不是一種服務。

這種特別消費的模式基本上有點不具體,好像你上健身院是看地方大不大,器材是否先進而決定是否入會的,但教育卻並不是這樣的。或若你會以為最重要的是看老師的質素,看他們有沒有教學的資格,但這你就大錯特錯了。

要選好學校就要看該校的學生質素,和老師的質量基本無關。

我自己是皇仁書院,一所香港名校畢業的,但我並不知道老師到底好不好,我知道的是身邊的同學不上課都能拿A。我身邊的同學在中學時期已讀相對論,且不是老師強迫的,而是主動自發自己去圖書館借的。

由於同學的質素是優質的,我這種劣質的學生在"環境所迫"之下會考還能拿廿多分。所以我建議教育局可以取消所有視學的活動,只要將該校所收的學生的IQ列出來,那學校的水準就清楚了,而負責教學的老師壓力也沒有了,因為你沒有可能叫老師將智障的人教成拿諾貝爾獎嘛,那才是真正的"強人所難"。若能按我所說的去辦學,相信老師自殺的數字也會一并減低或消失。

在現今教育制度下,若老師教不出合格的學生,除了學生要負責任外,老師也是要負責任的。所以現在很流行的做法是放貼士。做違背良心的事是那位老師都不想的,但若不放貼士讓學生通過考核,學生可能便要退學或留班,若學生流失,這樣老師就可能失去合約,因為現在老師都是合約工了。老師失業的話,老師的家庭就可能會破碎了,在你死我亡的情況下,老師只能選擇做這些自己不會被抓(暫免刑責),讓學生即時快感 (通過考試),但長遠必定摧毀未來社會的"必殺技"。

所以做家長的若有一個IQ低的子女,可以有心理準備是將來日子一定不會好過的。

曾任權不代表香港人,GDP 增長並不代表社會進步,當每個人都要忙於搵食,其實制度的腐朽是必然的,我們若只忍著不放屁,世界的確不會臭,但自己最終還是會"憋死",若自己都死了,世界還會存在嗎﹖

最後有一個健康提醒:有屁請放。

有屁得放就需放
莫待無屁空腐朽

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

寫文與不寫文

很久沒有寫文了,因為找不著寫文的衝勁,寫了世界又不會因你而改變。你看劉XX做了個作文,命題做什麼憲章的,拿了諾貝爾獎,但最後自己的家也變成流動監獄,連自己的老婆也搞慘了,最使人害怕的是就連這個消息也是被全國媒體"新聞合作"掉了,我們中國在這方面的"功夫"確實練到家了。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份子,這套"功夫"自然要遲早追上祖國或超越的。

還有我的文寫不好無人理會,更沒稿費,寫好了恐怕連澳門境也入不了,所以好歹寫和不寫也沒多分別,寫的好處只是自己消消氣,老時可以讓兒女回顧自己年輕時的"衝動",留個名叫做有"風骨"吧,那時人卻可能在獄中。

所以要寫還是不寫,端的不是自由意志所能控制這麼簡單,因為好歹自己不是孤身一人了,還有兒有女。

大雞唔食細米,我的無聊小文也實在不值一哂,但不要忘記我們香港有專權壟斷的體育總會,(其它官商合作社自不多說),自己領教過當然要學得識趣點。

提提大家行文時必須要小心使用"香港籃球總會"這敏感詞,(若歌功頌德則另當別論)。小人讀報得知近來他們搞的比賽虧了本,搞不好說成是我的影響力把我拿來開刀,我便又要上訪或電1083到政付熱線投訴就不好了。不過今時不同往日,投訴結果絕對會是正不能勝邪,官商合作,又或"維和"吧了。(維持和平)

說來說去,到頭來為什麼又寫呢﹖主因在於我的釣魚事業因香港漁民勤力,我好幾個良晨美景的釣魚大好日子都因漁民網魚而打了龜回家。

而我的籃球訓練工作則因為香港大搞教育改革,將所有運動精英打造成肥施大隻,又或變成樹枝數枝,跑兩下也搖搖欲墮,還有當要練球時不是說要拔尖就是要補底,結果每次都無法準時人齊,到人齊的時候就已日落西山,大家都趕收工,否則影響學生課業就可能學校要冒被殺之嫌 (殺校之危)。

所以每次教波時我都有一種自己將被時代洪流淘汰的心態,當你看不見自己的工作有前景,又如何叫自己鼓勵更多年輕人努力打球呢﹖其實我相信不單教波者有如此心態,其實今天的老師又何嘗不是﹖我還算是兼職,那負責體育的老師們,他們的心豈不比我更傷更絕望嗎﹖絕望的老師能教出充滿希望的年青人嗎﹖別要耍我。

香港什麼時候變成一個悲情城巿﹖是不是我個人搞抑鬱,為賦新詞強說愁﹖若是我一廂情願倒好,那至少你還可以幸福快樂。

有天我教球,中三的同學告訴我籃球沒有氣,我望了一望那同學,我問他你告訴我是不是要我幫你打氣﹖那邊有一袋波,自己去換一個不成﹖(這人不是新人,來了很多次。)

我教左手上籃,有同學練了十分鐘還是維持用右手,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左手無力,所以用右手。我問他BB仔點解會識行﹖點解唔一世在地上爬﹖

以前的同學打球很"獨食",現在我教的球隊卻是人人只懂傳球,在關鍵或輸波時刻卻無人敢起手投籃。我的解讀是:"輸波不要緊,不要輸在我身上就好了。"

寫文是好的,只要拉去坐牢的不是我。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運動不適合香港

朋友告訴我看世界的事物很灰,在這個網誌中寫的東西太悲觀。我同意和承認但卻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我記得有看過一些人給想自殺的人留言,他們說:"你是老師都諗自殺,咁害人害物,做乜老師。"我覺得好可悲,因為當一個人要諗到自殺,當然是行到自己的末路,那時候還被人叫他要考慮別人的感受,正確的做法是去關懷這位想自殺的老師,而不是叫他先想別人的感受。

香港是一個講速度的地方,你行慢一些也會有人在後面罵你或推你。我們不能有情。今天我們經常接聽一些推銷電話,你若講情和他講多兩句,你會發覺你要接的電話更多。

當街上有人向你推銷產品,或慕捐,只能夠轉頭走,不能夠解釋一下你的立場,因為大部份人不會聽,人的腦袋彷彿長在自己的屁股上,他只能在保住工作職位上思考。

有時候香港傳福音真係好難,要人真心相信,口裏承認似乎有點不切實際,若用人海壓力,疲勞轟炸,在數字上要達標容易許多。我是教籃球的,曾經有人聯絡我想用籃球傳福音,當我解釋教會唔會長線投資在十多個年青人身上,在運作上的困難後,我知道傳道人會選擇"福音講道",一次聚會搞點幾百或幾十人。

香港搞亞運會當然係好重要,因為現在體育界一池死水,如果政府唔幫下手,咁班體育界大佬點開飯﹖如果無基建,咁班承辦商點搵食﹖好多人會家破人亡喎! 香港就連小學生都知運動無前途,否則學校點會 cut 體育堂,阿媽又點會叫佢唔好打咁多波。如果見到東亞運足球拿牌就去踼波,那個人兄都真係白痴。

最近睇報紙知道香港主辦的籃球比賽要蝕大本,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好似縮班殺校咁,小學生都唔做運動,長遠只會越來越差。還不要談體育界的壟斷文化,去信投訴總會的人會收總會發的律師信,呢個權力機制有多腐敗可想而知。最慘係總會並不納入政府機構,現時並無任何機制可以對衡這些總會。

香港的運動員質素只會下降,不會提升,盲人都摸到。作為一位私人的籃球教練,我只是知道許多人找我教波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好,而是因為巿場上根本沒有任何籃球訓練給成人。

若果要多一些人打籃球,提高體育在學校中的重要性,提供一些具彈性上堂時間的基礎籃球課程和進修課程相信會是一些方向。但這些"肺話"都是無意思的,因為運動是需要長時間的鍛練才會有成績的,香港的生態只能容許有即時高回報的投資,運動業界己死。

2010年9月19日星期日

學打波的態度問題

最近教一位學生學籃球,是一對一的訓練,學生願意付出$300學一小時,相信其熱誠絕對不小。我約了他早上八時練習,結果八時我收到電話說會遲十五分鐘,後來八時半才出現。

我嘗試問他有沒有什麼特別想學,他說沒有,樣樣都想學。我嘗試教他投籃,教了不多久,他還未掌握到準確的動作時,(由於我會要求他重覆動作直至達到要求),他便說他可以照著我講的回去練習,他想請我教別的項目。

我並不詫異他的回應,因為我和你都是活在香港的。我們會計算自己所作的每一分錢的投資回報是否合理。可是由於運動並不是那種認知上的知識,並不是是非題,並不是知道便等同已經學到,而是需要將頭腦上知道的東西透過身體的動作去體現出來才等於"學到了"。

我教同學運球,示範一些基本的球感訓練,當我示範時他說他在網上看過了,意思是希望我教別的。事實上教籃球就和教英語一樣,基本內容不會因時間而有變異,最重要的是教練或老師能指出同學動作上的偏差和用什麼方法可以使同學做得更好。然而這種缺乏"耐性",或認為見過便學了,其實已經封鎖了自己成長的空間。

其實我想問他,當姚明回國家隊受訓時,會不會因為看見國家隊的訓練落後而叫教練不要訓練呢﹖現實是我順應了同學的要求教一些他"未見過"的東西,因為我相信我沒有能力改變一位成人的人生態度。

這位同學需要的其實不是教練而是一本書或錄影帶。

我教籃球多年,發現最大的困難不在於教什麼,最大的困難是改變人的學習態度。要做一位好的教練,能否使學生明白學習的正確態度,將會是香港教籃球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為香港大部份人都在香港的垃圾教育下被教壞了。

中國武術中重視修養,日本劍道有打座訓練。若沒有重視態度,培育出來的只是一位"寸"的運動員。而從另一角度來看,不能謙虛的球員,其技術水平也只會有限。

香港人還有一個特性,就是沒有恆心。人有一種傭懶的天性,當考試在即,工作要加班,女朋友要陪,兒女要照顧,還有天雨和場地困難等等,人會將自己最喜愛的運動放下。而這種停停打打的訓練節奏是永遠無法練出嫻熟的技術和強健的體能的。

一項技術要長進便要重覆該動作上百次,但許多時我們只會鬥波。若打全場鬥波一小時,相信投球的次數不會多於20次,這有限度的20次投籃,難道就能使你變成射手﹖

現在的香港比以前多了許多私人聯賽,理論上機會確是多了許多,但我個人的觀察中,技術水平卻並沒有提升,因為我們並沒有培育出運動員正確的訓練態度,更遺憾的是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都不會看見這個問題有什麼改善。

愚民是我

最近去釣魚和朋友買了魚竿,他買了的一枝是十八尺長的,我的只有十五尺,因為妒忌心和不輸於人,我後來又買了一枝十八尺的,但發覺十八和十五尺的魚竿其實也沒有什麼分別,反而十八尺的竿更重,釣久了手會攰。

事實上竿長多三尺並不多表會有更多魚,因為海中魚的分佈並不是離岸遠便越多的 。相反,短竿釣魚可能更好,因為岸邊有石,有魚可棲息的地方。但人性卻總是追更長、更大、或是"貴",卻忘記了現實中真正的需要。

今天人的需要其實多建立在比較中,以前我一個人釣魚,沒有比較,自己就安於用十五尺的竿,但多了釣友多了比較,人便更不易滿足。許多問題也是由此而來。

我去魚店挑魚竿時,看見有許多許多選擇,有國貨、台灣貨、日本貨,一枝竿由幾十元到過千元也有,到底這些竿有什麼分別,其實自己是無知,盡管你可以在網上找到上千條關於魚竿的討論,但我猜有多少人真正可以花上足夠的時間去比較和分析這些資料。

所有現今社會出現的一個大問題是資訊太多,分析能力和速度遠追不上資料的產量,由於無法選擇正確的資訊作出分析,我們因而作出不少錯誤的決定。現時有一些五毛黨,他們的功能非常"重要",因為這些人使到我們的資訊更混亂,更加無法判定誰是誰非,更枉論去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香港地產曾經出現一些"排隊黨",其實也是為了做出一個假像,使人對巿場解讀出錯,加快商品的銷售。

在網上還有一些資料是商人自行創作的"廣告",要判定何者是好就變得更困難。

所以在我購買魚竿時,我的選擇是挑最便宜的,反正我是那種技術水平未到達能分辨好壞的低水平"漁民"。

除了在資訊中加入虛假訊息,還有一種更霸道的方法 -- 封鎖消息。不要以為只是中國大陸才有這種手斷,香港其實一直也在進行另類的"封鎖"。

早前報章上刊出有關警方有限性發佈突發性新聞的消息,原來100踪突發新聞中只有3宗會公佈給傳媒。過去由於報章記者"偷線",所以他們能在揭露許多新聞,但現在由於通訊加密數碼化,媒體已經不能偷線而獲悉在城巿中發生的事故。

所以活在香港,在報章上能看到的"新聞"已經是少之又少,許多的新聞只是"炒作",將一些小事放大。當我們看不見大新聞時,以為很安全的時候,事實上卻可能已經活在一個危險地方卻仍然不知。

我們成為另一個"愚民"。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友人的詩兩首

最近去了澳洲,友人寫了兩首詩,也與大家分享。

一. 遊達靈港

達靈港岸秋風起 七月吹加九月衣
狼狽一時因落帽 鷺鷗飛處暫忘機
瑤車馳客晨橋壯 米幟揚星午浪嬉
漫步野生園內看 世間動物盡稀奇

*達靈港 Darling Harbour, Sydney, Australia

二. 漁人碼頭魚巿場傍晚與鷗共小食

脈脈斜暉躍水雲 漁人渡口客紛紛
海鮮有鳥來同享 世上奇緣桌上珍

*漁人碼頭魚巿場 Fisherman's Market at the pier



友人年長,心境清明,與我不盡相同,願我他日也有同一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