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星期六

如果你發現無藥可救的傳染病, 你會點樣﹖

如果發現無藥可救的傳染病, 你會點樣﹖

答案當然是逃跑,因為既無藥可救,那不跑又作什麼﹖但若你是醫護人員,你的立場又可能不一樣,因為你的天職就是去為別人的生命作出支援。但若果你是普通人一個,你會如何﹖逃跑相信是必然的。

若然你有朋友親人,那麼你必然會告訴他們這個事實,希望他們和你一樣可以逃離這個危險的地方。你絕不會像香港警察一般,知道將軍澳出現"盲斬人"連環事件還不通報公眾吧!

若你是做教育的人,或自命自己立在道德高地之上,你的想法可能更上一層樓,寫封信給電台和報館,要讓公眾知道事件發生,因為希望能多救一些人吧。

當發現無藥可救的傳染病,其實給任何一個人,他都會"吹雞"吧! 分別只是你會告訴多少人。

然而我的感受是無奈的,因為就像聖經上的先知,許多真實的說話朋友不想聽,因為我發現的"真理"並不是主流的想法。我的說話就像一個末日預言,帶著悲觀和絕望。所以近年我和朋友都不談正事,只風花說月。

我做了教練多年,自己親眼看見小朋友的變化,看見這些孩子的變化,水平每況愈下,自己的感覺是希望去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們。最初的時候我會感恩,因為我能夠看見自己努力的果效,看見小朋友由頑劣變成乖巧,由不懂打球到打得好。

近幾年自己卻有感到很大的變化,因為小朋友變成"教唔到"又或要花極大的氣力去改變。而隨著學業壓力的有增無減,我這個籃球教練的"效能"就越來越不濟。我亦開始尋找原因,嘗試去問:"我有什麼能夠做得好一些﹖"

這個情景就像你在一個湖釣魚,發現沒有魚上釣,自己不斷去改善釣技,買工具,多花時間去釣,希望能夠最終釣到魚。

但經過許多努力後,發現仍然沒有魚上釣。盡管我加培的努力,我發現小朋友並沒有什麼改變,一年又一年的觀察後,我感覺到有一些我努力以外的因素正在影響著小朋友的成長。這個時候我還不能肯定我的觀察,於是呼便去問問別人。

這時候你就去問一些隔鄰的魚友,問問他們有沒有釣到魚上來。問了一個說沒有,問十個都沒有,這時候你就不禁懷疑是不是這個湖沒有魚。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同行了解,我的發現是這個湖不是沒有魚,而是魚量減少了許多,而且漁獲的數目走勢正繼續下降。

香港的小朋友不是個個都有問題,但整體的智能發展明顯走下坡,盡管上學的時間不斷增長。這個時候我已經毫無疑問香港的小朋友有問題,因為坊間已經出現一連串的"港孩"書籍。間接直接地支持了我的觀點。然而,這些書籍討論的多是現象,又或將問題歸類到家長的問題,卻少有人將問題尋根究底,指向學校,或整個教育制度。

大部份家長仍然是抱有一個信念,只要入到名校,我的孩子便能夠"獨善其身"。又或覺得只要我的"家教"好,便能夠出汚泥而不染。而結果往往是家長發現小朋友出現嚴重問題,例如抑鬱、自閉、隱敝、自殘,或其它精神問題才醒覺。而這些家長要忙於處理的是"善後"的問題,沒多少人還會去"問責"吧﹖因為問題太廣太深,根本沒有單一的團體可以負責任,更沒有任何賠償。

少有家長會花精神時間去面對整個教育的結構性問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結構性問題實在太大了,有誰會希望去碰它呢﹖

然而入讀名校的人數有多少呢﹖佔全香港的在學人數有多少呢﹖我相信不到3%。而97%的學生都會成為制度下的犧牲品/實驗品。

這個問題的好處就是:做就了不少的商機。就像六合彩一樣,馬會出一百萬獎金而能夠使集得一千萬或以上的收入。今天的課後教育 -- 補習,相信絕對是個價值千億的內粍"產業",使香港人變得更"白痴"。

我不想鼓勵別人離開香港,但為了孩子,還有選擇嗎﹖但若沒有錢,能離開嗎﹖既然沒有選擇,
只能在這個"很少魚"的湖釣魚,那我還是收口比較好,免得惹人憎厭。

不過我又過唔到自己。矛盾! 無奈。


3 則留言:

pkwan251 說...

現今的教育有冇問題,我不懂分析。我出生於70後,以前的教育同現在比較,可能是現在好些。校舍,設施一地比以前好,老師學歷比以前高,班人數比以前少,學校政策比以前透明...好像現在比前好,但家長怒氣比以前多,不知點解??以前選小學,我不知道以前的制度,但應該不用interview,應該阿媽沒有現在那麼緊張,爲何?因為以前我的同學媽媽,爸爸都不是高學歷的人,就算有少少學歷,都不會好像現在的父母跟得那麼貼。以前所有功課都是自己做,溫習靠自己,其他求生技能,如食飯,我都不記得他們有冇教我,就會自己食。以前的名校,父母都想你考到就入,但考不到他們又不緊張(可能緊張我不知道),考不上大學,出來做事,就是這麼簡單。
今天的70後成爲父母,學歷一定比以前父母高,但心態,修養不比她們高。原來以前教育,是教出那麼多公利的人,追求名,$$。真的不知道再下一代會怎樣。

看過這樣的文章,想分享:

從華德福教育(好像用遊戲方式教的,沒有考試)出身的人在社會上一樣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的總裁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從事教育、學術、藝術界得非常多。所以會玩的孩子不一定就不會唸書,學校的教育中多給予玩耍的時間,也不一定會 減低孩子們的學科成績。家長與老師的心理尤其要重建,因為輸在起跑點不一定到不了終點,也不一定會輸;慢飛的鳥不一定笨,先跑的兔子也不一定快;生命的追 求絕對不是分數、名次或名校,而是人類的智慧與終極關懷的傳承。


父母或師長能不能先丟掉本身的虛榮心,能否擺脫內心自利、炫耀的那部份,讓孩子自由的選擇?如果我們有炫耀心、虛榮心,你不可能期待孩子會獨立、自主,清楚自己要什麼。

C sir Blog 說...

謝謝你坦誠的分享。完全同意。但做家長若有子女讀傳統學校,要走自己的路就難得很。

tom lee 說...

你做咩要收口啊!!!還講得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