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最"新"的訓練

記得我在初初做教練時,我會非常在意自己的訓練是否"先進",是否最"新",也十分留意坊間的新事物,希望能夠讓自己的訓練可以達到一個最佳的效果。

但經過許多年的教年生涯後,雖然我仍然留意新的訓練方法,但在香港的訓練環境中,我發現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若用一個較誇張的說法就是:"你怎樣訓練也不大重要。"

若大家明白運動訓練的"用進廢退"特性,就會知道一個人的身體要受到不斷的"刺激",身體才會為發展適應而作出"成長"。以健身為例,若你舉的次數只是三兩下,肌肉是無法受到足夠的刺激而作出成長的,所以一般的情況下,健身教練會要求你做十至十五下,每個項目做兩至三組,目的就是要給予肌肉足夠的刺激。而心臟的肌肉要增強,也要兩至三個月的時間,所以不間斷的訓練是極其重要的。

我自己給自己的一個金句就是:不能連續兩天不運動。

若你現時的射球有60%,兩天不動的話,那這個數字便會下跌,但要重新恢復到60%,卻要花比超過兩天的時間,所以年老如Steve Nash 他們都會天天運動,用以保持自己的狀態。

香港的訓練生態是怎樣的呢﹖放假便會停練波,考試會停練波,下雨停練波,還有........ 凍,也要停練波,我還沒有說到場地上的困難、個人的傷病,而且大部份街場都只能鬥波,要找一個地方自己進行系統訓練,根本毫不容易。

有許多香港人或許會一直追求新的訓練方法,也會以此去量度那些教練的水平,但作為一位行內人,我不能不承認最有效的訓練是那些既悶又不新鮮的訓練項目,例如" 截回跑(suicide)",步法練習,變速練習等。而最好的教練就是那些能夠使學生明白到經歷克苦、沉悶,才是通去光榮大道的教練。

所以一個好的教練最重要的並非他是否買來最新的籃球書藉,也非他能否掌握最新的訓練,而是他能否"動員" Motivate 到隊員去"擁抱"、"接納" accept 那些既悶又重覆的訓練。還有,這並不單指是在指定的學校訓練時段,而是球員要能自己抽時間在假日、考試時間仍然保持適量的訓練。

我的一位較為好波的朋友告訴我他是晚上半夜去練波的,球場沒有燈,他是在街燈的照耀下練習的,那時候一個人也沒有。他說:"好正"

其實在香港搞什麼專業的籃球訓練都是"哂氣",因為學生根本不會有"經常" (一周三次) 的訓練,就是只教,卻沒有練,又或訓練不足,無論訓練是否"新",其實都沒有多大分別。以前我曾經想過舉辦一些專業的籃球訓練,但想到這一點,其實未教之先都已經知道學生不會如何"進步",如其被人話教練:"呃錢"、"得個講字",不如留番啖氣暖肚。

香港的籃球場雖然一街都係,但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壓力,人口密度和體育設施比例,其實都不利體育訓練,但若你是一個聰明人,有毅力,又懂分辨對錯,要在矮子中變高,卻又真的不太難。

努力,朋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