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我的"孟母三遷"

我較早時與一位大學教授分享食飯,我問他:如你要介紹我看一本書,你會介紹我看什麼書呢﹖他想了一想,然後說是孟子。因為孟子是一位有智慧、心地善良、不與惡勢力妥協的人。

我是一個好學生,回家便上網找孟子的資料,也看了一些他的故事,也和大家分享一些體會。

孟子是
孔子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國時代鄒國人,儒家學說的堅持者。他雖然曾經嘗試向當時的君王勸說要實行"仁政"但終其一生並沒有什麼成就,因為當時許多君王只希望窮兵遂鹿,對於仁政並不感興趣。孟子最終告老回鄉,著書立說,只是一名學者,沒有真正幹過一番大事業,也未曾成為什麼王國的要臣。但終其一生未放棄自己的堅持。

本來我是由工人照顧女兒的,工人走了,我將女兒"搬"了去給嫲嫲照顧,這是為第一遷。

嫲嫲太過愛賜女兒,不打不罵,我將女兒接回來,自己親手看顧,這是為第二遷。

香港社會壓力太大,工作環境盡是不公平和欺凌,我希望移民他國,讓女兒有多點家庭時間,若事成,這算是第三遷。

孟母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追求良好教育的故事。孟母為了兒子,不惜搬遷地方,而結果她因此使孟子成為一位偉人學者。

今天的許多教育局高官要員,到底有多少人看見我們香港父母的慘痛,真心想幫助香港人呢﹖若真心,香港的教育為什麼會搞成咁呢 -- 返全日制的學生,個個放學要去補習呢﹖

今天我們的高官,手持外國護照,子女讀的是國際學校,卻叫我們去讀本土學校,是什麼原因呢﹖

每一樣好的事物,背後都有許多的努力甚或犧牲而促成。孟母三遷,教的就是對教育環境的重視。但我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環境教育在教些什麼呢﹖

當財政師說減人工不能幫到什麼時,我相信他已與香港的普羅大眾脫離。

朋友說得好,做人一生最重要對得住自己良心,榮華富貴並非我所求,我看了孟子的故事後,覺得自己若能學孟子,雖然無功無名,但若能將聖經教道堅持不放,也就夠了。

若多些人學孟子,若多些人學孟母,我相信世界都會好d。

----------------------------------------------------------------------------------------


轉載自中華天地

孟母三遷


  孟子是一位有智慧、心地善良、不與惡勢力妥協的人。小時候,他家住在墳場附近,常常看到一些送喪、埋葬的喪儀,便模彷起辦喪事來了,跟別的小朋友一起 嬉戲的時候說:「老伴呀!你死了留下我一個人怎麼辦?」孟子的母親看到孟子這個情形便說:「唉!這裡不是教養我兒子的地方,我要搬家。」
   後來孟母帶著孟子遷居到熱鬧的街市上,孟子天天看著別人做生意,便又學起商人做買賣的樣子來了!「趕快來買哦!趕快來買哦!最好的豬肉在這兒呢!」孟子的 母親看見了又說:「這裡不是教養我兒子的好地方,還是再搬一次家吧!」後來他們搬到學校的附近,孟子天天看學生讀書,耳濡目染,很自然的就學起學生互相禮 讓,認真讀書的模樣。他的母親看見了,很高興的說:「這裡才是我們永久居住的好地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