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再談快和慢

我自己在碩士論文時做的是 online game,十分明白到今天的遊戲設計者最希望做到的就是人人對遊戲愛不惜手。而作為一位父母,我卻覺得電子遊戲對於人的好處就是 kill time 和訓練到一些反射神經,而最近的電子遊戲加入了運動原素,使人人可以在家中打機打到出哂汗,好似都幾好。

作為一位教練,我會明白到重復對於運動員十分重要,但卻由於這種重復,卻同時又對運動員做成很大的傷害。例如你很想練跳高,而不停地重復跳躍的動作幾百次,若沒有適當的休息和足夠的基本身體質素,你便會很容易受傷,包括筋骨的勞損,出現筋鍵炎。

打具運動性質的電子遊戲機是類同的一個問題,大部份手部用力過多,沒有兼顧全身。玩樂器也是類近,我有一位朋友便因此而長期傷痛。

專業教練的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能夠兼顧長遠的需要,設計能夠使學員全面平衡發展的訓練系統,所以專業的教練教的東西其實可能比一個無知的教練來得慢,因為教練要求的是平衡的發展。

香港人,或全世界的人,大多都會認為快就是好,但快其實是壞。

我看過一篇體育運動文章,題為:"沉默的紀錄" -- 內容是講述有兩項中國田徑運動的紀錄被保持了23年,一直到文章出版時(2004) 仍未被打破。作者的分析認為並不是23年來國內運動員水平下降了,而是因為運動員很快便有比賽,沒有像以往一樣有足夠時間打好根基,做好身體的基礎訓練。

在我打球的年代,比賽並不多,我們一天都晚都只是練波,自己和同學對打,沒有什麼正式比賽可言,但練習總是固定的。現時比賽多了,練習反而少了,更嚴重的是有些球隊變成沒有比賽便不練習,本和末倒置了。

再者,當比賽多了,大家的目光都在看如何可以爭勝,對於那些要花多時間去做的,沒有"即時"效益的練習就不做了,這些抱括練基本功,心肺耐力,結果水平就越練越低,原因是耐力不足以應付40分鐘的比賽,而長遠去看,基本功因為沒有在年輕時掌握好,長大了便更難有所為。

看香港的籃球發展,自己的球隊發展,其實全都在走下波,原因不是沒有人提醒,而是社會或世界都被一種急功近利的文化所壟斷。香港的政府,商人,老師校長,無不在追求快。

最終我們因快得慢。

我還發現的一個情況是香港的學生的飲食有嚴重問題,不是過肥便是過瘦,掌上壓有的連一下也做不到,這種身體質素,練什麼會練出一個成績來呢﹖小學的時候身體沒有搞好,上到中學時就難有大成。這背後的原因是我們的教育局看問題只像那些不專業教練一樣,只要求成績,結果現在香港的年青人全都變了爛蘋果。

希望大家記住:Good things take time, 當有人叫你要快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慢工出細貨。"

3 則留言:

Joe 說...

十分贊同, 整個社會都只求快, 完全不顧基礎的重要, 所以今日的香港是虛浮的, 炒炒賣賣成為經濟的支柱, 泡沫製造成為唯一的產品, 沒有獨有的優勢源於沒有長遠的目光, 急攻近利終致一事無成. 香港人何時才醒覺?

匿名 說...

我的大提琴老師說,[快是用慢來做的],就是説,不肯慢慢的仔細練習的話,永遠快不來。我覺得他說的很對!!!

SC

松^^ 說...

好同意呀
因快得慢呢樣野真係好岩
我係玩音樂既,係岩岩學既時候,都覺得快先好!不過去到而家,我先明白,慢先會進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