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問題本身是多餘的,香港的乒乓球孖寶其實也是外援,大家認為有問題嗎﹖對於要名要利的人,這絕對無問題,但對於本地打球的人,或本地球員,肯定不會覺得無問題。如果我是本地球員,而我因為球隊請了外援而沒有份參加比賽,就算勝了球,其實我都會覺得我是無份的,更加不會開心。
所以聘用外援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睇法。對觀眾、班主、對教練、對仍然有得打的主力球員(或和外援球員實力相若的球員),應該覺得沒有問題,反而會成為刺激和助力,而二線球員嗎﹖肯定不會覺得無問題,覺得沒有得打正選或出場機會少了而覺得無所謂的球員是白痴和無用的廢人。
若外援制度是長期和明確的,所有球會都有能力和有機會請外援,而球員在參加球會之前亦知悉外援制度,自己有可能臨時被抽走,那按整體而言,這還算是公平的制度。
問題是大家是不是一早知道這個制度,是不是個個球會有錢和關係可以請到外援球員。
如果考試請槍,那個考試結果還是你的成績嗎﹖香港請了外援拿奧運金牌,同本地李麗珊拿金牌,一唔一樣﹖球隊A 請槍,結果是勝了也給人閒話,保住一年的甲一位,有什麼意思呢﹖上了去還不是停一年明年又降回來嗎﹖
但香港人追求的從來是短線投資,起碼也叫做打過上去甲一。這種狹隘的眼光,香港籃壇有什麼前景﹖
外援先例一出,對於將來參加甲二組的球員,或許在埋班時就會多了一份憂慮,就是球隊會不會在最後決賽時換人,一直的努力卻付之流水,入了四強就變板凳,就算最後勝了冠軍,沒出過場,食慶功宴時會開心嗎﹖
不要忘記香港籃球只是業餘的,若有一定水平,但工作又忙,可以選擇加入甲二或者唔打,當知道球會有可能突然聘用外援,還會一心一意繼續入去俾心機打嗎﹖(但現時都沒有人是一心一意打一隊波的,所以又可能又不存在這個情況,因為香港球球員太"專業",什麼地方有波打就去,從來沒有忠誠二字。)
臨時外援,我個人認為是會破壞團隊精神,但若一開始埋班,全季都會打的外援,個人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做法。
旭暉的教練是圈內資深教練,在籃圈有一定關係網絡,可以羅至一些年青有實力的球員。如果沒有了這個關係網,相信難有今天的成績。
去年旭暉四強不入,而今年可以入四強,變化在那裏呢﹖很明顯不是因為訓練改變了,而是今年換入一些新人,包括一位高大的內線球員和由長風轉投的年輕球員,形勢就產生了變化。
旭暉對長風一役二次落後十分最終只能險勝3分,那一役旭暉沒有了一位主力球員,反映球隊實力不穩定,某種程度上亦反映未能出席的球員在球隊中的重要性。(但另一點我不能否認的是舊球員的水平有一定進步,最後一役亦是舊核心球員配合外援才能有奪標。)
要勝球關鍵就要靠找新人(recruiting), 所以沒有球員網絡的教練就是沒有"實力"。
要網絡到好的球員,就要入到大專、青訓、區隊任教,所以要勝球就要靠關係,這才是香港籃圈的真理。
如果要在籃圈中成為
旭暉今年升班,要教練繼續任教甲一組的旭暉,相信有一定難度,因為任何教練均希望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任何一個教練都不會想帶魚腩部隊。這是為自己的事業所籌謀,合情又合理。
若球會不謀求進取,投放資源大力改革現在的球員,球隊升上甲一後便成為魚腩部隊,任何一位教練都會因此而考慮退下火線,或轉去其它有實力的球會。
旭暉和其它獨立球會的命運就會因為沒有能力network新人而老化,最後又會變成包尾大班而降回甲二組。
這是現時籃圈的遊戲規則,其實亦有意無意中做成維護既得利益者或大球會,使他們成為長勝將軍,結果聯賽只有頭三隊可以有爭標的實力,其它比賽都是相差20分或以上的垃圾時間。以前甲一組思遠拿了幾年冠軍,卻無故退出,會否是因為沒有對手而決定放棄繼續搞籃球﹖ 在街場裏經常贏阿伯,唔通真係好開心﹖
幾年前我曾向細球會的班主講要求開青訓,要有計劃去搞,希望幾年來搞好球隊,有一個 system,梯隊,而不用依賴和籃總的關係。但要建立一個培訓系統要花多少時間金錢﹖大部份班主都是為興趣搞,不會長線投資。所以香港籃壇沒有明天,只有今天。
獨立無背景勢力的球會,沒有長遠計劃,因此也永遠沒有出頭天。
籃圈的問題,既得利益者不會關心,圈外有心人
除此以外,還有外圍因素 - 學業壓力。現時學生都比以前更少時間練習,教練更加難培圳好球員,長風屬青年球員,當中的球員的射術水平低,是少年時期缺乏足夠指導和訓練的原因。香港的小學教練、中學教練水平,實屬中下
要勝球要有能力羅致新球員,要羅致新球員就要成為籃總關係好的教練,這樣才可以教區隊、青訓。
香港籃圈就係咁。要勝球就要靠關係 That's it.
下回講一下籃圈如何可以發展。
C 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