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星期四
自信心
我記得政府和許多人都這樣說:失業時就最好自己充實自己,以裝備自己,使將來有更好的工作。
這一句說話是對的,但前設是你要有一個良好的自信心。
當年我一早交哂學費,也依著時間去上課考試,但在第一次考試時就肥佬了。當時是需要做三個測試的,第一個是視力,第二個是駕車在平地上轉彎,第三個是緊煞車。
嚴格地說我是過了一個測試的,就是視力。
到第二和第三個測試時,我在要轉第一個彎時便撞了車,是整架車撞在堆起的車胎上。
其實這是一個笑話,因為從沒有人連轉彎也不會便去考試的。
而我總結失敗的理由就是太緊張,而為什麼我那麼緊張呢﹖
因為我那個時候失業,沒有了收入,自己想起若考試肥佬,又要付費補考,心中的壓力就很大,結果我到現在也沒有再考,而那些錢也是白白交了。
當然,別人問我的話,有時候我會簡單地答:駕電單好危險,現在有家人,還是不考好。
門面說話吧,實情是自己當時的情緒,感受都使自己成為一個必然失敗的人。
今天許多學校,今天許多的教育,其實都一直在建立人對事物的知識,但卻忽略了人內心一些質素的培育。
我看見大部份的年青人都是沒有自信心的,我告訴他們他可以做得到,做得好,他們都會覺得不相信。
昨天我在家附近的球場上練習,有一位約中二年紀的印巴藉的小孩子在練習,但練習的方法不對,也沒有做好動作,我便"好心"地叫他不如認真練習。
我告訴他要多跑動,不要只是站著投籃,他說這樣會好辛苦,打唔到半小時便無氣。
他說:"我唔想辛苦。"
奇的是但他卻是差不多天天放假都來球場的。
後來我問他,他才說我入唔到考隊,所以要經常來練習。
我又問他為什麼入不到呢﹖他說是因為他矮。
我心中想:"廢話"。
後來,他又挑戰我要和我一打一,但未開波他就說明他明知自己會輸。
我在禁區入了波,他說我撞他。我在外圍射波,他說他矮所以輸。
這種年青人我看見了不是想罵他,而是覺得可憐。
我覺得他的心理有問題,或許他缺乏了自信。
他為什麼會缺乏了自信呢﹖其實許多年青人今天都缺乏自信。
我相信是因為自信這東西是 outside syllabus ,考試不考的。
凡考試不考的,就沒有人教,也不被尊重。
當一個人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多老師只會說:"你要努力D。" (而不是檢查一下他讀書時的方法,了解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是一種 jump to conclusion。也是一種迫害。
我見過無數的年青人一天到晚在自修室,但結果得個桔。
當一個人失去了自信心,就算點努力都唔會成功。
到現在我還沒有再考過電單車,原因不是我怕考不上,主要原因是我不想在回憶起過去的痛楚。
失業其實並不是沒有工作那麼簡單,失業最慘的是使人失去自信心,不再相信自己會成功。
我看過一些關於自信心的書,簡單的說,自信心就是要相信若自己付出努力,就能夠做得好。
今天的香港出現許多問題學生,原因是多年來的教育使他們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進步,那又為什麼要努力呢﹖
今天的香港,有多少環境地方是沒有"小圈子"、"既得利益者"、"特權",而是公平公正地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而爭取到成績的呢﹖
You tell me! 若有的請你告訴我。
那位在球場上的印巴藉孩子,我好希望他可以改變自己。
或許下一次同他再講多D,但他會聽嗎﹖他會逃避嗎﹖
自信心是上帝給多我們的,與生俱來的。一個BB 或小朋友都是會想跳想冒險的,只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摧毁了這寶貴的心靈素質。
自信心一坦消失了,要尋回並不容易。
今天我看見女兒爬高爬低,我不是叫她:"唔好",而是告訴她:"你自己小心D下。"
當然,我會在傍邊睇住她。
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
知道也沒有用
曾幾何時我記得我會很努力地去傳福音,告訴那些未信的人上帝是如何的真,我能夠解答他們許多的問題,但他們卻永遠不信。
我又看見每個星期天都有許多人參加教會,他們每個星期都聽講道,一年兩年三年,但生命卻沒有什麼改變,身邊的社群也沒有改變,整過社會也沒有因為多了人信主而改變。
早幾個月前有線的新聞記者被屈藏毒,在新疆又有香港記者被打,最近有明報記者不準入澳門境,還有昨天在香港境內示威支持劉曉波的愛國人士被"跨境執法",明報記者還被"打劫",搶了回鄉咭!
香港有政府,有消費者委員會,有電訊管理局,但卻管不了那些濫收費用的 SMS公司,對不起,應是濫收費用的大型電訊公司,因為電訊公司收七成的費用。最後只是"警告"和要求電訊公司"自律"。其實香港的巿民,"領野"是必然的事,因為政府只會待我們"中招"後才處理,還要是夠多人"中招",他才會做一點點事。那些未獲報導的"慘案",大家可以幻想一下有多少。
政改方案因為金融風暴而壓後,這個理由真不知所謂,然後給出的一個方案是原地踏步的方案,還要求香港巿民接受。特首和一眾高官不理民意,繼續歌照唱,舞照跳。還有白痴民主黨繼續"支持",用"無用"的方法繼續爭取雙普選。
有時候我真係唔明點解人會相信"進化論",因為最完美的世界應是宇宙的開始,人的出現後世界就不斷被破壞,近幾年的破壞更加嚴重,不論是自然環境或是社會的公平公義,這些年來,虛假的東西處處,我也找不到什麼地方是"樂土"。
Earvin Magic Johnson 是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籃球明星,但因為他染上了愛滋病而突然在自己的黃金歲月被迫退休。他的說話講得很好:今天不是沒有足夠的資訊,而是當人選擇了否認,就算全世界的資訊都被你掌握了,你還是會無動於中。
他年輕的時候不是沒有聽說過愛茲病,只是他沒有選擇去聆聽,相信。
在這裏我希望告訴我的朋友兩個訊息。
第一是香港有問題,世界有問題,我們要站出來,要發聲,否則沒有將來。
第二個是請你性交時使用避孕套。(我知我已不能要求你不進行婚前性行為。)
最後講一個 NBA 的笑話你知,有一位籃球明星在比賽後被一位廿歲的美女邀請到家中性交,這位美女身材和樣貌用英文的一個字去形容是:' gorgeous" 。他自己也想不到會有這樣的美女青睞,而代價只是要一對他簽名的球鞋。在完事後那位女孩子打開了一個大櫃,準備將那對剛到手的球鞋放到櫃中。那位球星卻嚇了一跳,因為她那個鞋櫃中有超過一百對簽名球鞋,而且還是順著英文字母列的。
Good luck! Pal!
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這樣的政府,已經讓人無話可說了
聖誕節是慶祝的日子吧,是耶穌的降生,但在聖誕節的劉曉波卻無罪地被下在牢中。當十多個國家同時聲援這位中國的異見人士,香港幾百萬的中國人卻沒有多少人關心呢﹖
而中國政府對於外國大使要求傍聽也是拒絕的。
這樣的政府,已經讓人無話可說了。
這又豈只是中國政府呢﹖香港的記者不被批準入澳門境,一些民主派的人士被拒入境,同樣也是讓人無話可說,因為這些舉動是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一個地方的管治思路-- 壓制所有反對異見者。
香港的高鐵,長官的意志,小民的家園被毁又算得了什麼,開的口號是為免香港被邊緣化,其實都只是為了讓政策得到實行,打的也只是傳媒戰,而不是根據什麼實際理據。這樣的政府,已經讓人無話可說了。
現在香港的記者已不能入澳門境報導回歸節興,將來香港和澳門會有什麼分別嗎﹖為什麼香港要成為特區﹖香港還是一國兩際嗎﹖言論自由還會有嗎﹖你會鼓勵你的朋友子女當記者嗎﹖當記者的還想活著就要"是是旦旦"吧。
誰會來報導明天的新聞呢﹖
或許是文匯大公的記者吧。
香港籃球總會拖我糧拖幾年,被我投訴還可以出律師信告我毁謗,連立法局議員都置之不理,小至這些體育總會,政府也是任其亂來。
再看香港的民主黨,沒有任何建議,只接受現實,在敵人寫的遊戲規則內去希望改革,十多年來又如何呢﹖雖然民主黨一句粗口不講,但是不是勝過粗口爛舌但有創意有膽色的社民連呢﹖
五區總辭雖然未保證有未來,但起碼將自己的將來壓上,就如劉曉波將自己的生命壓上一樣,義無反顧,死而後已。
作為基督徒,我不敢在教會圈子中講教會問題,因為蘇穎睿認同其同工朱卓慈對在卡位上討論教會問題是行為不正確,是"公開講論"教會問題;浸神孫寶玲在網誌上寫文章反映神學院問題即被轟出局,連神學院的教席也不保。
我在基督徒的圈子中也不敢講劉曉波,因為大家都不感興趣,因為教會教人要"順服在上掌權者",政治和教會是分開的,所以由政策做成的民生疾苦不需理會關心,教會最需要做的服務是等你死時的"床邊關懷",或者差不多餓死時才給你飯食。這還可以叫作"偉大"。
所以我到現在還在想可以和教友傾什麼﹖
這樣的教會,這樣的政府,已經讓人無話可說了。
我只能為劉曉波先生祝禱,為在上掌權的牧師禱告,還有五區總辭站出來投票。
2009年12月22日星期二
我們始終會回到起點 - 談年老
開始時她還有氣有力,她都盡量嘗試跟,而我也會以一個非常慢的速度跑,但10分鐘後她已經不斷叫我要停,她還大聲罵我:"點解我叫爸爸你停你都唔停呀﹖" (呢句說話係平時阿媽用來罵個女在街上亂跑的,估唔到佢用番在我身上。)
為了保持一定的訓練量,我在她坐下休息時仍然繼續跑,只是原地不動地跑,又或在轉圈。休息畢後她也是越跑越慢,又要拖著我的手,又叫我停下來拉筋,所以我跑50米就差不多拉了三次筋。
望著自己的女兒,我心想:"唔知妳幾時會跑得快過爸爸呢﹖"
人會一天一天地老,每一次我告訴女兒爸爸老啦,她便會給一個喊樣我睇,有時候還會流出眼淚水來,因為她不想爸爸老,因為她的太婆便是因為老而死了的。
她也參加過幾個喪禮了,所以她知道人會死。
回想起幾年前我失業的時候,那時候我也會跑步,但一邊跑一邊覺得自己沒有用,因為當時沒有一份工作。
年輕時,想到的就是要與別人爭一日之長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如何可以跑得比別人快,學的和做的都要比別人多。
現在雖然不是很老,但卻開始明白人是會老的,年輕時的爆發力,捱通頂,去玩去泡,能力已經衰落,許多年青的活動而經不再吸引。
由住所跑去沙田新城巿,花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去到新城巿又被女兒捉住,入了去圖書館講故仔書。想去買一些聖誕禮物時,看不到五分鐘女兒便說要大便,又怱怱地搭巴士回家。一個大清早便是這樣度過了。
時間便這樣過去了,若從以往的人生觀,價值觀去看,自己是:一事無成。
現在陪女兒,不是覺得很有成就感,但卻已經沒有了過去經常出現的"無聊"感和"自責",算是進步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年齡和閱歷使我能夠分辨什麼才是對,什麼是錯,而不是人人去做的我便要跟隨。
其實人的生命很有趣,出世時全要靠別人喂養,長大時卻完全獨立,年老時又會變回無助,需要家人子女照料。
神使人有老的時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互相幫助,年輕有力時幫助別人,年老和嬰孩時就被人照顧。
若我和女兒跑步的時候想到的就只是希望自己能完成了更多的學業,更多的工作,賺更多的錢,那麼我只會放棄自己的子女,又或因為自己的不耐煩而被子女"厭惡"。
許多人因著自己對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而摧毀了家庭,也間接摧毀了我們的下一代。
我們再沒有時間關心或與人相交,沒有時間和配偶分享,沒有時間陪伴兒女成長,更不想照顧老人家。
若人人記著自己也會老,自己也都會慢下來,這樣我們便會學識尊重老人,照顧孤寡弱小。
我們的世界或許會變得更好,盡管我們不都賺許多錢。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最"新"的訓練
但經過許多年的教年生涯後,雖然我仍然留意新的訓練方法,但在香港的訓練環境中,我發現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若用一個較誇張的說法就是:"你怎樣訓練也不大重要。"
若大家明白運動訓練的"用進廢退"特性,就會知道一個人的身體要受到不斷的"刺激",身體才會為發展適應而作出"成長"。以健身為例,若你舉的次數只是三兩下,肌肉是無法受到足夠的刺激而作出成長的,所以一般的情況下,健身教練會要求你做十至十五下,每個項目做兩至三組,目的就是要給予肌肉足夠的刺激。而心臟的肌肉要增強,也要兩至三個月的時間,所以不間斷的訓練是極其重要的。
我自己給自己的一個金句就是:不能連續兩天不運動。
若你現時的射球有60%,兩天不動的話,那這個數字便會下跌,但要重新恢復到60%,卻要花比超過兩天的時間,所以年老如Steve Nash 他們都會天天運動,用以保持自己的狀態。
香港的訓練生態是怎樣的呢﹖放假便會停練波,考試會停練波,下雨停練波,還有........ 凍,也要停練波,我還沒有說到場地上的困難、個人的傷病,而且大部份街場都只能鬥波,要找一個地方自己進行系統訓練,根本毫不容易。
有許多香港人或許會一直追求新的訓練方法,也會以此去量度那些教練的水平,但作為一位行內人,我不能不承認最有效的訓練是那些既悶又不新鮮的訓練項目,例如" 截回跑(suicide)",步法練習,變速練習等。而最好的教練就是那些能夠使學生明白到經歷克苦、沉悶,才是通去光榮大道的教練。
所以一個好的教練最重要的並非他是否買來最新的籃球書藉,也非他能否掌握最新的訓練,而是他能否"動員" Motivate 到隊員去"擁抱"、"接納" accept 那些既悶又重覆的訓練。還有,這並不單指是在指定的學校訓練時段,而是球員要能自己抽時間在假日、考試時間仍然保持適量的訓練。
我的一位較為好波的朋友告訴我他是晚上半夜去練波的,球場沒有燈,他是在街燈的照耀下練習的,那時候一個人也沒有。他說:"好正"
其實在香港搞什麼專業的籃球訓練都是"哂氣",因為學生根本不會有"經常" (一周三次) 的訓練,就是只教,卻沒有練,又或訓練不足,無論訓練是否"新",其實都沒有多大分別。以前我曾經想過舉辦一些專業的籃球訓練,但想到這一點,其實未教之先都已經知道學生不會如何"進步",如其被人話教練:"呃錢"、"得個講字",不如留番啖氣暖肚。
香港的籃球場雖然一街都係,但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壓力,人口密度和體育設施比例,其實都不利體育訓練,但若你是一個聰明人,有毅力,又懂分辨對錯,要在矮子中變高,卻又真的不太難。
努力,朋友。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一篇忠實文章:健吾:我們/他們
健吾﹕我們/他們
下面這篇文章是明報今天的文章節錄,寫得好。
內容是你我都有份要俾的660億的高鐵。
...........................
八十後工程師說:「需要是我們製造出來,去證實我們存在的重要生存工具。我們一定有辦法做一個數字出來去 justify(證實)我們的決定。我們做小的,就是要大眾『覺得』我們的上級是對的。至少我們心中是不是這樣想?當然不。總之,你現在見到的所有理由, 其實都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我們只是負責執行方案,只要做大佬的說要這樣起,我們做小的,就得把大佬要面對傳媒的答案好好的寫出來。」
「像高鐵的case(個案),有不少工程師都覺得錦上路方案是好的。因為如果你已經有一條原有的鐵路可以使用,就應該用原有的那一條,而不是再製造一條出來。你知不知道造一條鐵路要花多少資源,要用多少人力物力?這條鐵路的興建和走線本身,就是長官意志。」
那鄭汝樺說的「外國專家報告」說,任何的高速鐵路都要通往市中心,是什麼意思?我真心的問。
「每一個方案,都會有好處和壞處。只要是長官說要那個方案,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做一些理由去支持那個方案。之前專家小組提出的錦上路方案,其實我們 年輕的一些工程師,都說那個方案是不差的。至少西九龍站的建設只是地底車站就需要95億,隧道又要190億。起鐵路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對環境的破壞會很 大。所以,最基本要守的信條,是『有現有鐵路,就用現有鐵路』。錦上路方案可以用到現有的鐵路,起的東西都會少一點,環保一點,工程費又少一點。」
.........很多人也知道政府在睜覑眼睛講大話。如一地兩檢的問題,《南方都市報》報道香港地鐵公 司行政總裁周松崗說:「如果一地兩檢不能在這條鐵路上實行的話,所有從內地去的旅客有可能就要在深圳下車辦通關手續再到香港去。整個快速客運的概念就被打 破了,效果就完全沒有了,可以說花很多錢建了一條高速鐵路是白費工夫。」鄭汝樺在立法會承認:「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專家小組,與內地商討高鐵一地兩檢安排, 並不能低估法律問題的難度,(一地兩檢)於高鐵2015年通車同步實行並不樂觀。」(香港經濟日報,2009年11月17日)
..........................我們沒有資格質疑,長官們認為是對的,整個香港的蟻民就無法反對。政府講大話,我們無辦法。這就是「我們」和「他們」的不同……以上千五字,解釋了為何我不當香港是我的家。
------------------------------------------------------
健吾兄好野。
最後我要加多一句。
"為何我不當香港是我的家。"是健吾的心聲,也是我的,再看今天明報記者又被拒入澳門境,還有那些持外國護照死不願放棄的高官,香港人要到什麼時候才醒覺呢﹖
不過,只要你是"他們",香港就是你的家呀! 對嗎﹖
但我卻是死不恢改,寧死不屈。
請支持五區總辭! 記得叫哂良知未泯的人投票。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普通智商的年青人,你們奮鬥還有用嗎﹖
北上廣是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意思,而逃離的原因是沒有法子捱高昂的租金和沒法子擁有戶口。文中所講的"逃離"雖然有點誇張的手法,但在這些國內的繁榮地區,年青人要靠奮鬥去創造自己的未來是否有點妄想呢﹖
文中提到薪津的升幅永遠不及樓價和租金的升幅,許多年青人,雖然擁有高學歷例如博士學位,但只能"蝸居"於教學大樓,另外有一些人則結婚多年卻亦不能一起居住,原因是買不起房子,還有一位由於戶口問題,自己的子女沒有條件入讀公立學校,自己又未能付擔私校學費,所以在打算遷離"北上廣"。
除此以外,中國的廣電總局狠批正在全國多個地方熱播、引起市民共鳴的電視劇集《蝸居》,使到這個電視劇被收回,禁播。
這些報導和我們香港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和香港的年青人有特別大的關係,原因是香港的年青人正面對樓價高的事實,薪金追不上租金,政府的公屋政策使想結婚的年輕人同樣面對居住問題。
有時候我看見香港的年青人都想告訴他們只要勤奮,只要努力,他們就可以有將來,但我這是不是講大話呢﹖
我看見本來有夢想的年青人為了要儲錢結婚而找一些可以有較多收入的工種 -- 推銷,為的是多賺一些快錢。但當剛畢業,是人生最具夢想的年輕人一離開校園便要求現利,有多少年青人可以"上岸",可以在日後找回自己的夢想呢﹖他們大多只會變成一個"老sell"- 專業推銷員。
然而,他們這種策略也是合理到不得了的,廿歲的年青人,如果月入八千至一萬,他要儲多少年錢才可以夠首期買樓?
若每個月不用負擔家人的生活費,一個月能儲三千塊吧,一年就能有三萬六,那麼五年就會有十八萬的首期,十年就會有約三十六萬的首期。
若畢業後儲錢五年後買樓,十八萬的首期,借九成按揭,就可買一百六十萬的樓。按蘋果十二月十日報導,沙田第一城 ,面積 410平方呎,兩房間隔,成交價為 166萬元。
如果樓價在五年內沒有大幅攀升,看來還有點希望。
以上還未有計算的是:
買賣樓宇的律師費、地產的佣金、房子的裝修費用、傢俬電器。這些全都是需要現金的。
假如你結婚需要搞教會行禮、婚宴、攝錄影、渡蜜月,這些額外的費用開資也需是現金周轉。
所以簡單來說,十八萬是絕對不足夠的。
或許你需要儲十年錢。
但那時候的樓價又是多少呢﹖能追得上嗎﹖
還有,更現實的是自己的女友會等自己十年嗎﹖
又或女友可會願意未有樓就就和自己結婚,又或女友會願意和自己在無名無份下一起儲錢買樓或供首期呢﹖
蘋果日報的同一篇報導中寫出了一個能夠在"北上廣"生存的年輕人,他能夠衣食無憂,原因就是他在大學時便向父母借錢買了第一間房子,隨後他炒樓繼續賺了大錢,現時只有廿一歲。
從這篇報導所看,香港這個社會其實是在告訴那些普通人、貧窮人,請你們離開香港,我們不能讓你們在這裏"安居樂業",但你們若願意一生為奴,為我們的大地產商服務,我們香港還是可以讓你"蝸居"下去的。
附帶介紹一個網上流行用語:
裸婚
•逼於生活壓力,時下 80後結婚時,不買房、不買車、不辦婚禮、不買婚戒、不度蜜月,只與雙方家長見面。
或許這便是你們這一代年青人的出路,這便是努力奮鬥追求人生理想的結果。
上文那位能夠留在"北上廣"的年青人,在鼓勵的是不是投機呢﹖若投機能夠致富,為什麼還要努力呢﹖難道是"努力"投機﹖
還有被廣電總局狠批的電視劇又反映了什麼呢﹖追求理想的創作人,雖然講出真話,但卻受到打壓。這又使我聯想到一句俗言:
修橋補路無屍骸,殺人放火金腰帶。
P.S. 最使人無奈的是,有努力奮鬥的年青人苦無出路,但另一邊廂他的朋友因為"天生麗質"而入了紀律部隊,並可以月入萬八,有錢不知怎樣洗,間中要到大陸的按摩場找美女"扶貧",還預備買新車。
最後給大家一個建議:
不如試下講粗口,睇下心情會唔會好d﹖
還有,教會的牧者,請你們繼續:"順服在上掌權者",欺騙年青人,到大陸起主題公園,還要記得:打壓異見者。
2009年12月9日星期三
OurTV 呻吟透視- 我的訪問和體育總會的問題
Part 1
小弟不材,雖然見識粗淺,又驚青,但總算是行出一小步,如果未悶襯同嚇死大家,不妨看埋第二同第三部份。
Part 2
Part 3
將來,一定會更好 ,因為人要活在盼望中才會快樂
昨天做回自己
當你被欺凌過,你會希望幫助其它人,其它弱者,但我明白當要站出來的時候,你會承受一些風險,傷害或攻擊,還有你的家人和至愛的擔憂。
有時候我希望改變自己,讓自己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而不去有感想,不去有感受;我也嘗試去看看物質能否使自己忘記香港許多人有的痛悲;但我發覺自己無法改變自己。
現在的我也可以算是衣食無憂,有兒又有女,工作上也不會被人迫害,自己可以算是"上岸"了。自己也嘗試告訴自己:那些舊事也可以放下吧。
但或許是上帝真的塑造了我的性格,又或許自己受的傷害太深,潛藏在自己心靈的深處黑暗太多,希望能夠有一天有陽光能照亮這地方,希望能有更多人能明白我所經歷的。
昨天我上了一個網上電台,接受了他們的訪問,談了一些香港體育界的問題。
我是傳理系畢業的,身邊有不少媒界朋友,但礙於家人的憂慮,我對媒體的採訪過去籃總如何打壓我的事我一直有所顧慮,而我沒有為體育苦主大聯盟站台,自己都感到歉意,當他們轉介媒體問我是否會接受採訪時,我終於決定接受採訪。該媒體是 www.ourtv.hk 。
在我的印象中一般的媒體或許只會關心內容是否有"料爆",有什麼秘聞,但該媒體的編導卻會問我有什麼憂慮,有什麼擔心,這一點是令我感動的。
我在去之前不知道採訪的形式,也不知道那個網上電台的規模,但心中的理解上這些電台都必然是小眾文化,但後來我卻發現這個網上電台有許多政壇知名人士接受採訪,最使我驚奇的是主持人是兩位基督徒:快必和林子健。(我曾經看見過他們到全球祈告大會中要求為六四死難者祈禱的短片,覺得非常好。)
形式是以嬉笑怒罵的訪問和回應去帶出一些嚴肅的社會議題,個人認為十分好,適合現代人,而節目中亦多以"傳聞",講笑等方式去討論問題,能間接地保護發言者。
我亦曾經問過該機構的財政來源,據聞是一些熱心社會公民意識的人士自資搞的網上電台節目。我心中閃出的一個想法是,原來社會還有正義的人士,願意出錢出力去幫社會帶出公民意識,讓世界人多一點發聲空間,最重要體會是:"邪惡不是大哂"。另一個盼望是:這個背後支持的人是不是基督徒呢﹖
在節目錄影完後,我覺得自己的表現是很"拘束",因為我心中一直在想家人可能會擔心我,因為香港籃球總會曾因為我投訴到立法局議員而出律師信告我毁謗,這件事最傷害的是我的家人。
而我最開心的是能夠認識兩位基督徒朋友快必和林子健,我們更交換了電話,因為我告訴他我兩年前在街上分享教會的事被人"干擾"的事。
正如光纖之父高錕教大家要堅持到底,對於社會的不公義,教會的問題,只要我一天仍然是基督徒,我到死的那一天仍然會希望為世界做多一點事。
而我站出來的另一個希望是,讓香港其它人都能夠看見:正義的人不會輕易被打敗。
今天許多被壓迫的人都可以擁有的信念是"若然未報,時晨未到。"
若相信上帝的也可以回想約瑟要救本族人也曾被下到監中,被賣為奴。
昨天的另一件奇事是,在我做完錄影後,我又要趕去接受另一個媒題的訪問。這若不是上帝的安排又是什麼呢﹖
下面這個短片並不是我的訪問,而是這個網上電台的一個節目,我覺得很不錯,內容講出了深水步重建的一些弱勢社群的需要。
2009年12月6日星期日
仗義每多屠狗輩
政治和民主是這樣運作的,利用最多的人去做事。
如果你要找一些有識之士去幫你,非常之難,因為他們顧慮之多,足夠使他們考慮十年才會出手。所以政治家要"利用"的,或可以"用"的,可以動員的就只是那些"屠狗輩"。
利用這種說法去推論,社會什麼人可以"上位",就是那些能動員"基層"的人。
政黨搞許多文娛社區會動,送票,旅行,並非為了吸引中產和知識份子的支持,而是希望讓那些"食飯大便人"可以更"充實",使他們可以透過文娛活動去充實自己的人生,改善生活質素。而這些"有奶就是娘"的"食飯大便"人,他們壓根兒不關心誰是誰非,又或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知識水平去發掘真相,他們最關心的只是"飯食"是否好味和"大便"能否暢通。
所以民主派是沒有機會和建制派對抗的,原因是建制派是政府利益輸送的單位,他們絕對性地"控制"了香港大部份"食飯大便"人,因為他們提供了康樂和文娛活動。
最近的網誌中我寫過體育苦主大聯盟的組織,他們搞示威、記者會,但我在報章上看到的消息門可羅雀,少到不得了。他們的指控可以謂證據確鑿,但政府的回應是差不多等於"零"。而那些體育總會亦會繼續"消遙法外"。
這種狀況使我想起在中國國內一直上訪,最後被人拉去關在黑監獄的小民。
仗義每多屠狗輩,當體育苦主大聯盟找我的時候,我心中支持,但看見整個聯盟的姿態,其實只是"煙花"。特別是網站上那一段"免責聲明",謂所有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該平台不負責任。
我就會問一個問題,那為什麼要參與呢﹖作為一位說真話的人,你在這個社會中講真話是不會被保護的,反而會受傷害。作為聯盟的招集人,除了考慮到示威抗義能否有影響力,是否也應該考慮到參與者的"安全"呢﹖
對於香港體育界的問題,其實是政府明利益輸送給建制派的,要總會改革就要破解這個關聯,作為中國的屬土,你等於要推翻共產黨的統治。
事實上現時的所有港隊,相信都明白體育界的遊戲規則,當李麗姍說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的時候,我也曾為此而激動過,但當我看見她為東亞運宣傳的時候,我更希望的是她能夠為香港體育的前途講一句公度話。但當然這是無可能的。
作為一位沒有選擇的小巿民,我只有告戒所有年輕人,運動可以自娛,可以強身健體,可以訓練團隊合作,但千萬別讓運動成為自己的事業,否則你必然是"苦主"。
仗義每多屠狗輩,我作為一位過來人,我只能說我連"屠狗輩"都不如,因為是次聯盟記者會我沒有站出來,自己內心也有忐忑不安。
在這裏謹向那些還擁有有改革夢想的人致歉。
最後補充一點,若我要總會改革的話,我會在康文署或霍老的家門口上吊,當年籃總告我時我就已經準備好,當然,若有需要的,我會多帶一把刀,將那些有關的官員殺了,然後用我的鮮血寫在牆上:"上帝必有審判在末後。"
最後這一段並不是講笑。
2009年11月30日星期一
淺淡體育總會改革
然而,經歷十多廿年的邪惡洗禮,體育總會中仍然留得下來的人,就好像我們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又好像中國的官員,若不是保皇黨,若不是親中,若不是保護既得利益者,其實都已全部出局。
所以政府是很難靠監管去改變總會文化的。
香港政府若要改變現狀,就得由教育去開始,讓所有參加體育的學生都明白壟斷,黑箱作業,裙帶關係,小圈子都只會傷害體育專業的發展,再加以必須讓運動員、教練等人參與行政決策的能力,才有望在長遠的日子改變現在的文化。
我有一些學生,他們畢業後嘗試參與總會的行政工作,其實他們有熱誠,希望發展,但上層管理人員的心態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唔做唔錯,所以亦無得發揮,結果往往在做了一兩年後便會離職,這些人大多發現工作只是做一條聽話的狗,不需要專業和創意。香港的體育事業就是這樣子。
雖然如此,我仍然要鼓勵所有年輕人對世界要有希望,支持苦主大聯盟,但原因不在於世界能否改變,原因只在於我們是一個人。
除此以外,作為體育界的一位年老人士,什麼叫做關愛年青人,就是支持他們的夢想 -- 無論那是如何幼嫩。
這就像每次我看見女兒的塗鴉,我都會說:"話好靚喎!"..............................."呢件係乜黎呀﹖"
香港體育苦主大聯盟
香港只有香港籃球總會是行政完美的,所以凡有人投訴,可以告毁謗也,因為必然是虛構。
這一個真理在籃球圈中混飯吃的人皆知。
最近發現有一班柔道運動員揭竿起義,搞了個香港體育苦主大聯盟,我覺得絕對值得支持。
原因並非我認為這個大聯盟可以改變現狀,但就如香港的民主運動一樣,搞來都係無結果,但仍然應該要搞,原因是我地係人,唔係狗。
做人要有原則,有理想,這才是一個人,或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題外話:本人對民主黨沒有積極參與五區總辭,我100%認為是錯,民主黨不敢利用五區總辭去測試自己是否真的代表人民,那就不應叫"民主"黨啦! 實在極度使人失望,我將來絕對不會投民主黨一票。)
我並沒有時間很詳細地睇這個大聯盟在 Facebook 上的文章,但這個組織搜集了過去許多香港的體育總會新聞,也直接間接地反映了政府的放任,(其實是利益輸送),大家看了可以明白世界的遊戲規則,加強自己參與既得利益體育集團的決心,相信對於為利視圖的香港人是絕對有益有建設性。
除此以外,我相信這個聯盟做到一樣野,引起更多關注,咁樣可能已經係最可行的"改革方案"。
其實做人無需要諗咁遠,因為行唔出第一步,所有計劃都係假大空,你睇香港的民主黨就知,連咁樣的政改方案都唔敢反枱,仲叫乜民主黨呀﹖
大家有時間去八一八,不過要快,因為可能好快俾人告,又或被政府"屏閉"。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207587627424
如果你有與趣參與它們搞的東亞運遊行示威,我相信是極有好處的。
好處是:你會識到許多體育界的有識之士,在那裏找教練,我相信會比較質量同品格保證。
Sorry! 香港籃球總會的委員們,上面的文字都係講下笑啫,唔好咁慶,唔駛出律師信俾我啦,告我唔入架,經濟又未完全復甦,無謂又要夾錢俾律師費啦。
仲有..... 記得阿烈哥 (陳鴻烈)先行左無耐! 小心身體好D。
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我看菜園村與政府的抗爭
作為一個文明人,我讀的書或我受的教育都是叫我以大局為重,救多人重要過救少人。
我的腦袋中充斥著的都是這些看似"偉大"的思想。
其實我是錯了的。發展不一定比不發展好,而人數多與少,也並不是衡量事物的絕對原則。
先不去談到底高鐵對香港能帶來多少利益,讓我們去想一想這個問題。
若有一天美國要求中國讓美國開一條鐵路貫穿中國,中國會不會以經濟發展為由去給美國開放呢﹖這條鐵路甚至不需要中國付任何費用,被迫遷的中國居民還會獲得大量金錢賠償,你又認為是否應該讓美國建這條鐵路呢﹖
作為中國人,我不用想也會截然否定建議,原因是我是中國人,因為這片土地是我的根,不容許外人隨意入侵,不是錢多少的問題,是原則的問題。
菜園村的人是否"阻礙"經濟發展呢﹖
要知道這些居民是用雙手建自己的屋,在五十二年前便在香港生根,每天辛苦耕作才得糊口的農民。這班人在困苦的時候沒有埋怨過政府沒給他們幫助,在香港經濟好起來的時候,他們的農產品卻因為大陸入口加上社會轉型而日漸式微。他們現在只能自耕自足,相信賺不了多少錢,但他們卻也是無怨無悔地生活,更是自力更生。然而到了今天,他們卻被要求要"捨身成仁",放棄自己的家園。
坦白問一句誰是"香港人"呢﹖
是那些基金經理,地產巨人,持外國戶照高官,還是這班菜園村村民呢﹖
若單以經濟發展,不被邊緣化,便要趕絕一班為香港付出了五十年血汗勞力的人,我相信這並不是正確的價值觀。大家還不要忘記,菜園村和一些團體還提出了好些方案和選擇,但我們的政府卻沒有認真回應。
中國人首重孝道,我的女兒和兒子也以"順"字為名,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記得父母的辛勞,做一個不忘本的人。但我看香港政府是首不"不重"孝道。
菜園村使我想起黃毓民為了老人生果金而"掟"蕉。一個有二千億美元外滙儲備的地方也不關心老人家,香港有什麼值得我們留戀呢﹖莫非是那些商場、名店的手袋﹖香港政府是在重覆同一個價值觀 -- 經濟第一。我們愛複制名牌,以期達快的果效,結果我們的迪士尼樂園又如何﹖海洋公園這本地貨不是好一些嗎﹖
經濟第一的意思是一切沒有"經濟增長"實力的人或物,都要被拼棄。
從另一個角度去說就是凡是"老"和"舊"的東西或人都是"阻礙發展"的。
這個地方,你想住嗎﹖到時你沒有了經濟能力,你也只會像菜園村的老公公和婆婆被迫走。
我不希望這是香港政府或任何人的核心價值。
如果你現在沒錢,連食飯也有問題,但有人說只要你斬了自己老父的手出來就會俾一百萬你,你會做嗎﹖
在印度有人斬了自己的小孩子的手腳用以行乞,這樣才有經濟收入,這種事情也是經濟第一吧。
當有人告訴你以大局為重,以不被邊緣化而去消滅一個族群,你會做嗎﹖當我們在保育一些頻臨絕種的生物時,我們卻連這些老人家都不去尊重,我覺得政府實在太過份。或許環評應該當這些村民為"珍稀動物"而予以保育。但可惜這些人在我們的政府眼中看去連動物都不如,只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
若以拆舊立新便為發展的動力,那麼為什麼澳門還保留許多的古老的建築物呢﹖
相反,當社會充斥了全無分別的商場後,又或只是富豪才搭得起的高鐵,社會是否就是好的呢﹖
我們都會老,對不對﹖
屆時以經濟第一為信念的香港容得下我嗎﹖
若以現時菜園村的遭遇為例,我相信不能。
2009年11月10日星期二
港孩
根據觀察,大部份「港孩」均有一個或數個以下特徵:
一、 外表早熟、心智遲熟。
二、 很喜歡玩,但無甚興趣。
三、 對大部份事情最普遍的反應是沒有反應。
四、 擅於「看見」,不擅「閱讀」;擅於「收聽」,但從不「理解」。
五、 渴望被注意,但又沒有面對群眾的信心。
六、 什麼都不在乎不介懷不思考不要求,典型答案是:不知道。
七、 沒有責任感、沒有自理能力,同時也沒什麼好奇心和慾望。
八、 不珍惜學習,不嚮往長大,不怕悶,只怕辛苦。
九、 精於計算結果,毫不享受過程。
十、 本性善良,不吃人間煙火,當然也未經任何苦楚及傷害。
當朋友將這段內容給我後,我的感覺是一個字:"到"
我有兩個港孩在家,我自己也是港孩爸爸,我同樣面對在香港養育孩子的困難,雖然我孩子還只是三歲和兩個月大。
為什麼會有"港孩"呢﹖或許是我們太富裕了。當孩子一出生便擁有最好的東西,那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一切得來的機會都是理所當然,都是不曾付出卻能擁有,我們還有什麼能夠鼓勵及推動孩子呢﹖
上周日晚我和女兒去 IFC 國金軒飲宴,女兒看見鮑魚不食,東星斑咬下去又吐出來,原因是太"韌"。我每天還在要女兒自己食飯而和家人鬥爭,家人擔心女兒食不夠飽要喂,我則堅持不要喂。
這種鬥爭從沒停止過。我在女兒就自己食,我不在嫲嫲便會喂,陽奉陰違,你可以點﹖你冇嫲嫲幫手又唔得呀!
每天早上要花45分鐘去叫、教甚或打女兒,目的只是希望她早上擦牙,還沒有要女兒晚上擦牙。
女兒學校有一個內聯網,每天都有通告要睇,媽媽要緊貼追踪,否則女兒上堂會帶漏東西,責任當然是父母的問題。
還有每周學校會派一些閱讀家課,媽媽要和女兒講,溫習。
昨晚女兒拿了一本"自制相簿"出來,是老師派的,要我幫手將女兒由出世到現在的照片印出來,然後剪栽出適當的大小來貼在簿上,做成一本20板的相簿,還要根年齡順序編排。
老豆如果唔識用電腦就死硬,因為相片要照相簿的大小列印,並不是4r大小。
昨天和朋友食午飯,他說他不能出外工作,因為要教兩個女兒做功課。她的女兒一個幼稚園一個小學一年班。
其實在返學不只是兒女,更加是家長。
"港孩"現象值得我們關注,但作為一個香港家長,你能有其它選擇嗎﹖你能夠不培育出"港孩"嗎﹖
要不培育出"港孩",我覺得最難的是全家人可以有一致的價值觀。
因為香港是以金錢掛帥,凡事的目的只是賺錢,
要子女關心過程多於結果﹖求學不是求分數﹖
你不是孤芳自賞就是叫耶穌基督,可以捨身成仁。
阿媽除了子女,最關心的是"宮心計"和"富貴門",每天要上網追番電視劇。
香港教識人的是:享受生活
還有我自己 -- 阿爸日日有寃無路訴,唔想家嘈屋敝,結果花幾小時寫網誌,掉下個女自己玩。
相信大部份香港父母都是:能夠有"工作",可能比起留在家中看顧女兒 Happy 得多。
還未講香港教育制度給你的牢籠,教育官員"印印腳"咁改革,小巿民家長子女自己"仆街"。
有錢讀國際學校的應該好d,起碼第時你的子女有"人脈",隔離個同學就可能隨時係高官子女。
作為父母,我覺得都應該出本書,名字是:"x你" ,集齊香港父母的辛酸苦痛史,應該唔差得過"天水圍十二師奶",相信會幾賣得。
雖然講粗口於事無補,但起碼條氣順d,如果唔係又會出現"家暴"。
多謝黃明樂敢於出書,讓社會人士多一點關注,多一些人明白香港父母和子女的痛苦。
p.s. 這本書我已經睇完,有一些感想,也順道在此補充一下。
教改是什麼我其實不完全認識,但作者提到教改由中學開始,雖然目的是希望學生不會流於死讀書,但由於多年以來的教育傳統,新高中的教改將會使香港現在的學生"港孩"無法適應。筆者提到為什麼不是由小學開始,這是一個一針見血的意見。
我十分欣賞該書的作者勇於講出自己崗位上看到的"小"問題,許多人看見問題就只是盲從,或默默承擔,這只是"愚忠",幫不了自己,更禍害了自己孩子的未來。這位作者敢於說出自己的睇法,讓更多人關注香港的孩子,實在是在平凡中見不平凡。
然而,由於作者是一位補習老師,接觸面其實多屬於中上的階層,書中並沒有提到那些窮家庭的慘痛經歷。我深深目信教育的問題對於窮困家庭將會是更大的挑戰,不過,今天社會還有誰會關心他們呢﹖作為世界第一貧富懸殊的地方,我們有的只是以金錢掛師的社會。我們的社群中我看不見有多少愛。
願主親自審判那些在上掌權者,又但願那些窮苦人不要默然承受不合理的制度,努力去抗爭堅持。
這本書,絕對值得所有香港人,教育工作者,父母甚或"港孩"自己買來一讀。如果無錢,站在書店中一個小時也差不多可以讀畢。
2009年11月7日星期六
父母的責任
我相信一個人如何能夠活得快樂就是做一些自己有天份和有能力的事,而越早能夠發現她的天份,越早給予培育或機會就是父母的本份。若父母做了要做的事,將來她能不能有所成就,那就是她自己的責任。
我女兒在中秋節時做過一件奇事。今年我屋苑的中秋晚會中,她試過自己走上去台前要求表演唱歌,司儀一次兩次拒絕她,但她退下來後,過一段時間後又自己走上去,最後第三次司儀終於給了她表演的機會,最後還取得了一百大元的百佳禮劵。(那時候我和家人都沒有 push 過她)
她在台上唱的了"揼揼轉,菊花圓...." 但聲似蚊子,我都聽唔到她唱什麼。
但這件事對我來說卻印象深刻,所以昨晚我便和太太討論如何栽培女兒。
女兒的另一項強項就是體育,她跑得很快,反應也很靈活,作為一位教練,我很清楚她的運動天份也是很不錯的。我們在思考到底在那一方面培育女兒,現階段應給予女兒什麼,將來我們希望她在那一方面發展,是體育,音樂還是其它﹖
我自己的睇法是體育在香港是沒有前景的,除非我們移民澳洲,那就又有其它可能。在這裏我要多謝香港籃球總會的委員,因為若不是它出律師信告我,使我明白這個圈子的水平,我便會將女兒栽培成為一位運動員。
有時候大家睇報紙,看見什麼東亞運,圈外人真的會以為體育有前景的,實際上是小圈子遊戲,欺騙小朋友的。
其實做父母的另一個責任就是讓孩子知道現實世界的環境中有什麼是可能有什麼是無可能,或很困難,然後讓孩子去選擇。
後來我們決定先由媽媽嘗試教女兒唱歌,看看她到底有沒有天份,然後再作考慮。
為了讓女兒有更大的動機去學習,我上網找了一些小女孩的唱歌片,希望給女兒一些參考。我自己看了這些片後都好感動,因為看見小朋友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還有她們的父母、觀眾和裁判的眼神。
人人所希望見到的,就是每一個小朋友都能有夢想,能夠將自己的能力天份發揮出來。
在香港大部份人都只會將自己的子女交給學校,以為學校就會培育孩子,我相信這是最大的錯誤。香港的教育只會培育子女成為一個現實功利的人,教育產業化,只會使小朋友成為"o靚模",sales 或任何可以盡早搵快錢為目的地"城巿蟑螂"。
讓大家看看這些片子,或許對人生會多一份盼望,對實現夢想有多一份信心,對人也有多一份愛心。或許你和我都並不孤單。
Somewhere out there 部份歌詞
Somewhere out there if love can see us through
Then we'll be together somewhere out there
Out where dreams come true
2009年11月3日星期二
"我是誰"徵文比賽
他還設計了海報,你看這海報的設計就知他幾有心,要去街到拍照,又要設計,還有自己出錢出力。我睇到都覺得 impressive!
他搞這個比賽的原因是看見社會上許多人迷失,所以希望年青人去多思想自己的身份。
我知道他搞這個徵文比賽後,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宜家邊有年青人會參加作文比賽架!"
但不參加歸不參加,朋友的這種熱誠和對社會的關心已值得支持。所以我就告訴Lok我會將他的徵文比賽推廣給我認識的人。
比賽獎品是 T-shirt 一件,雖然獎品不是很"貴重",但我卻覺得比起什麼都有意思,因為一件要付出努力,才能穿在自己身上的衣服,其實就已經是最特別的禮物。這就好比流過自己汗水才能獲得校隊球衣,甲組波衫,它比起那些能用錢買來的明星球衣就寶貴得多。
當我們在問自己的理想,希望在世界中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前,其實首先要問的就是"我是誰",或者"我是什麼﹖"
一隻狗同一個人的要求是不同的。
狗只是有東西吃便ok ,但人卻有品格道德,不是有飯便會張口吃的。
希望客位看官有興趣都參加這個"一個人"搞的活動,若可以也在大家的網誌推廣一下,支持這位年青人對社會的關懷。記得截止日期是十二月一日呀! 請投稿到 lok.chung@ymail.com
如果看官在 Facebook 或其它壇中有地位,不妨post 上去,支持下!
p.s. Lok 幾年前曾經幫我在東涌教一些南亞的年青人打波,如果大家可以知道這位人兄有幾"堅",可以到這了解他。
2009年10月27日星期二
理想與吃苦
香港的年青人要靠自己。
若要用負面的說話去講就是香港政府沒有關心過年青人,他們是現在社會中最被受忽略的一群人。
但若你回想我們的上一代,那時候也沒有政府幫忙,但他們還是成功了。
原因是我們的上一代沒有什麼可埋怨,能留下繼續生活,再苦也不怕。
上一代沒有什麼成功藍圖,他們要靠自己去摸索,
現代香港社會其實也沒有什麼成功藍圖,有的只是給那一小撮天資聰明的人的,
而不是給那些讀書中下層的人。
所以錯誤的是我們以為跟隨這個藍圖便可以成功,或起碼有一口飯吃。
年青人最多講的一句話是:"阿媽! 我知啦。要讀書o麻!"
他們被教導,誤以為做一個讀書機器就可以換來前景,
但在政府沒有真正關心基層,教育局無事搵事做以免被撒局的情況下,香港的教育已不能夠保證你什麼前景。
你拿到學位或副學士,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做老闆的都明白:香港學生唔掂,張沙紙好多"水份",請人不如請那些要養妻活兒的中年漢,或在國內來港的"專材"。
青少年在迷茫中,最多想到的只是第一步 -- 搵快錢。
許多人會教你搵踏腳石,第一份工乜都唔緊要,最緊要搵到工,
結果這些年青人全都做了 sales ,學到的是搵錢要不擇手段,其它什麼都學不到。
在工作壓力下,這些年青人第二件事想到的就是平衡工作壓力,
他們放工後最想的是和朋友去玩,溝女溝仔,美名為叉電,
結果自己就好像墮入一個連鎖反應中,一沉不起。
沒有多少年青人還有理想,
原因是阿媽唔俾有理想。
如果你想做運動員,任誰都可以告訴你運動員的"短命",然後問你"值得嗎﹖"
如果你想做作家,朋友就會話你知香港沒有多少作家,大部份人都上網看免費文章,作家不能糊口。
如果你想做個跟車送貨,別人就會說你無出色。
結果你能做的只有醫生、律師、工程師、建築師、會計師,
但奈何自己並不是 Top tier ,天份不高,無論如何努力,會考只能拿幾個c ,
結果最後你因為要生存,所以無奈要做 sales ,
結果最後想轉行都無可能。
中國的博客韓寒只有廿多歲,選擇不上大學,結果靠自己努力,現在已而成為暢銷小說作家。
其實最大問題不是理想有多困難,最大問題是我們常常要和人比較,常常要選擇捷徑,常常認為比別人快就是好。
最可悲的事實是捷徑只能通向死路。
我們的年青人,我相信只告訴你要有理想是沒用的,
因為要實現理想就要吃苦,要動腦筋。
要吃多久苦並沒有人知道,端看你的理想有多遠大,
但我相信只要你能吃足夠的苦,沒有理想是不能達成的。
我有一位年青朋友以前想當記者,作家,DJ ,以前他會寫網誌,但現在他已轉行賣生果,
或許他希望到賺夠了錢才當作家吧。
但現在他連網誌都沒有空寫了,
大家都會想像得到,對這位年青人的理想其實已經完結。
這或許叫:"面對現實"。
我們香港大多這種現實青年了,所以香港這地方沒有希望。
p.s. 此網誌是為紀念我的年青朋友treeman 而寫
2009年10月26日星期一
香港的孩子還有得救嗎﹖
香港大部份精英運動員都是在國內的二線運動員中流出來的,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也有少數例外。)
但球類活動更是無前途,因為要在國際賽事中拿獎牌根本不可能。
運動員只能成為香港有錢玩體育人士的"香車美人",用來給那些企業家襯托一下他們的社會熱心 ,這些熱心人士如果還願意準時出糧的已叫有社會良心。
如果你是香港人,做不成老師,希望做個熱血教練,因為你有志於教育,那你就是白痴,和我一樣。
我上星期教小學生打籃球,是小三和小四的同學,第五堂了,我在做什麼呢﹖
開始時同學互相打尖,我調解。
半小時後,相同的兩位同學又打尖,我又調解,並罰了他們坐在角落。
另一位同學在我講解時拍波,我罰他做掌上壓,他說不做。
這同學是有學習障礙的,反應較人慢,你罵他他也好像聽不到,難處理。
這不是惟一的一位學障的兒童,另一位也是。
有一個同學在狂打蚊。
還沒有提技術水平,教了第五堂了,走籃的步法還錯,
有一位同學已參加了三次訓練,超過20課了,但仍然走籃入不了。
學生由於身體質素不足,我每次都叫他們回家做掌上壓,
但沒有多少人做,每周回來是同一個模樣。
他們沒有追求,也不怕罵。(這是我發現的現今年青人的最大轉變。)
然而,我不是一個新教練,我知以前的學生不是這樣的。
我感到自己撞牆了。
就像是跑馬拉松的人因為所有炭水化合物都用盡了,最終一跌不起。
我害怕和憂慮,因為我教籃球是希望看見成長,
當我看見前面的一班學生,我問自己:"我還要對他們幾年呀﹖"
只要我繼續教籃球,我仍然要"教"這些學生。
但我是在"教"他們嗎﹖
昨天周日學校有比賽,是迎東亞運的興祝活動。
我好開心,因為我可以請教負責體育的資深老師,問一問她我應怎麼辦。
她告訴我現在的小朋友是這樣的。
她說有一個學生,他永遠不回家做功課,老師要陪他在校內做,
回家後就什麼都不做,老師不陪就永遠不交功課,
學生的家人也無法子。
這也是我的學生,那一刻我才想起為什麼他總是遲到。
誰人也明白學業壓力對今天的小孩子有多大吧。
我們現在的小孩子不需要學籃球,
他們想要的是 play group ,或許還需要一些心理輔導去建立自信心。
這點我明白。
但我答不了的是:"那我還可以做什麼﹖"
每年還是有那好幾百個年青人付費去學做籃球教練。
因為他們不知道社會已經改變,
或者他們會教得比我好,因為他們無知,有衝勁,
像那些幫政府打壓人民的五毛黨,不去想將來,只知道現下要賺快錢,
我教球不獨看錢,而是真心希望孩子成長,進步,
所以失望也越大。
老師的提醒是對的:"我要降低自己的要求。"
可惜籃球沒有得"做假",球員無論如何差,還得繼續"打"下去。
不說還得說,昨日的比賽男子組我校拿了冠軍 -- 不是我叻,只是告訴大家,周圍都係咁水皮。(除了那些買人回來學校的球隊。)
老師說那獎應該是我拿的,因為我在場上要控制五個在場內的大腦,我不大聲喝他們就不知所措,所以我自己都覺得我應該獲獎 -- 最大聲教練獎。 (回家後我的喉嚨已痛到不得了。)
或許是上帝給我的安慰和鼓勵。
不過真係好辛苦。
忽然想起那慢火煮蛙的科學實驗,你用針扎那快要煮熟的蛙,相信它也是不會跳的。
香港的孩子還有得救嗎﹖
韓寒
這個人有點怪,好好地有復旦大學給他學位讀書,自己卻選擇 say "no",他說是要靠自己,認為要好文學無需要讀大學。(這是我的觀點演釋,非作者原話。)
聽人說不用親眼看不好,教會也教我要看原文才可免被牧師"老點" 。昨日自己上了他的博客,發覺瀏覽他的站要有點耐性,新浪網要 Load 了幾分鐘才出到他的一篇舊網誌,可想點擊量之大實在嚇人。
一個人總不能只在談自己的私事而讓過百萬人都關心想讀他的作品吧﹖(香港除外)
他的文章我只看了一篇,談的是中國的交通局人員如何"屈"普通巿民"非犯載客",要求罰款一萬元。
他寫出了機關人員不出示證件便要求巿民依從。
我想起了有線新聞記者到國內採訪時被入酒店要求調查藏毒但卻不帶證明文件一事。
韓寒對無故截停而不具證件的執法人員有這樣的說法:
我只想告诉大家,以后遇上执法人员的非法执 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暴制暴是唯一的方法,比如说,查车不出示证件就往车里伸手的,可以考虑用窗夹住手以后割下来,当然,割下来以后还是要还给人 家的,否则你就是偷窃了,如果有不愿意表明身份的人对你的车进行了堵截和对车主企图进行伤害的,则应撞死一个算一个,坚决不下车。如果遇到有人倒钩诬陷你 开黑车的,当人扑上来抢钥匙,有刀的则应该一刀捅向对方,天知道你要干嘛,如果有人闯进你的家里掏不出证件的,则应当做抢劫处理,去厨房提菜刀,如果在街 上有人突然把你小摊或者摩托车给抄了,也应该以抢劫论处,当施以围殴和反抢以自卫,如果在围殴过程中对方掏出证件,则应停止殴打,但是对方的医药费要自 理。只有以暴制暴,对非法执法的人员动用一切法律允许的工具进行自卫和反抗,这个国家才有文明执法的希望很可惜的是有線記者沒有了解"國情"而隨意開了門給"無證公安"。
這些人沒有在極權國家中死掉,雖然看似無名無份,但卻對社會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許多人會認為中國沒有得救,希望移民逃難,(包括我自己),但韓寒生於斯長於斯,雖然外地經常邀請他外訪,但他卻鐘情自己的國家,外遊也沒什麼興趣。
我自己也是中國人吧! 對中國也有點感情。
這種人,給了我一個希望。
這種人的存在,告訴了我社會鬥爭還沒有去到強權必勝的地步,
聖經中大衛也可以打倒哥利亞。
"中國猛博"相信必然是中國的禁書。
現在我的網誌已在大陸看不到了,這是一種成就。
現在我要考慮在新浪網上開誌,看看拿不拿到另一個"金紫荊"徽章 -- 被中國政府刪掉-"屏閉"。
除了祈禱外,有沒有基督徒或火星人想一起做做實事呢﹖
基督徒 - 你還是祈禱吧,
你是文盲,不懂寫網誌的。
或許你是"害怕"吧。
還是繼續"鳩"o翕,never walk your talk。
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
中國猛博 - 一本知識份子不能不讀的書
你有沒有一些痛苦的經歷發現社會上無人關心無人理會呢﹖
你有沒有試過向傳媒投訴,消委會投訴,政府投訴但仍然不得要領呢﹖
你有沒有看見一些人以權謀私呢﹖
你有沒有看見社會上有窮人無飯吃,認為香港成為世界第一的"貧富懸殊"是種羞愧呢﹖
如果你有的,你還算是人。
但或許你和我都會講:"我可以點呢﹖根本無人理會。"
中國是世界上言論自由最被封鎖的國家之一,香港記者被屈藏毒,採訪時無故被打,或許大家會認為根本無法動搖這些極權國家的管治理念吧。
但事實上有人成功過。
但最重要的並不是成功與否,而是你有沒有出一分力。
當你認為體制不會改變,不能改變而選擇了默然,
你就是共犯,你就是創造出不公義世界的一份子。
"中國猛博"寫出了福建人民如何透過網絡成功禁止了有毒工廠在當地設廠。
"中國猛博"寫出了那些在比我們香港更困難萬倍的環境中的尋求伸張公義的人的大智慧,
"中國猛博"告訴了我如何去看客觀地去自己和看世界,而不沉溺於自憐和抑鬱中,
最重要的是"中國猛博"使一個人能夠重新相信世界有盼望,使你相信自己的一言一行,仍然能夠改變社會。
"中國猛博"書中的人和物不是富豪子弟,也不是特權份子,甚致不算是知識份子,他們全都是軟弱無力的平民百姓,他們的敢言,並不只是單靠勇氣,更加需要智慧。
他們同樣會害怕,會擔憂,但為了那國家,為了人民,為了一些正確的事物,他們沒有說"放棄",他們甘願冒險,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說出了社會的問題,做了一個人應做的本份。
這本書中的人物比起現在隨街都係的"垃圾基督徒"好得多。
"中國猛博",請你買來看,然後由今天起,開始寫出你身邊周遭的不公義。
記得話我知你的網址!
p.s. 商務印書局原價$110.- 現時有85折優惠。
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教學檢討的Paradox
過去我曾經教校外課程,副學士,這些都會有一些由學生填寫的問卷,作用是評核老師的教學水平。
這產生一個問題,就是由非專業者評核"專業者"
我將"專業者"加上引號代表的是有時老師也並不專業。
現在的學生重視的是什麼呢﹖是成績,是合格率,能否升班。
當老師要面對學生的評核,代表學生就是老師的"老闆",而為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保障,識時務的老師會懂得如何"放水",讓學生考試得到合格。而更聰明的老師呢﹖他們可以將課程設計到成為一個適合現在學生水平的課程,好讓同學上堂時輕輕鬆鬆,師生關係和階融洽。
我也有見這一些"死硬"派的老師、教授,他們可以肥半班同學,但這些教授的後台都很硬的,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有絕對的江湖地位,做人有原則宗旨。
近幾年有許多新的副學士院校,他們請的人都是一些新老師,這些新入職的助教、講師並沒有很硬的後台,而且他們是全職受薪的,所以他們更加明白誰是老闆。
我聽聞過有些學生更會到學校投訴老師,有的同學在問卷中"批評"講師,毫不客氣,嚴然是你的"老闆"。可以慶幸的是大部份副學士院校的行政人員都明白現今學生的"水平",對於那些意見會加以"過濾",而不會以為學生的意見是中肯。
每年我收到學生的意見後,我都氣憤難平,有些學生在問卷中回應:"阿sir 好寸。" 對於這些批評,我初時很在意,但後來自己諗清楚,覺得我只是在執行一位老師應該做的事,惟有自己安慰自己便算了。
後來學校再來一招,要求老師對學生的評語給予回應。那是一版紙的空間要你填上解釋。我看了一看後,其實好想寫出我和該學生之間的矛盾,但這會是一千字的文章,但看見那一版紙的空間,我只能感到無奈和沮喪,後來我只填上:"no comment"。
我想講的並非這些檢討制度上不好,而是想講:今天老師難為。(這些制度也有其好處。)
讓我用教籃球為例,如果你讓學生做一些很辛苦的練習,他們的進步便會快,但他們會覺得悶和辛苦。
如果我的學生要填問卷評核我,而這些評核又會影響我的工作機會,若二者擇其一,我會選擇和學生"河蟹",大家Happy ,做一些你會輕鬆好玩的東西,我也不會罵你,因為這樣會被你誤會我針對你,長遠對我的工作發展不利。
但若我真的愛你,認為能讓你將來成材,先苦後甜才是愛你,那現在我會更大聲罵你,你好辛苦達到目標後我會再給你更高的目標,要你付出更多的辛苦,希望你能將自己最好的發揮出來。
但現實是一個學生遇到辛苦便會選擇放棄,又或投訴老師給了過份的要求。
今天的學生是來學校學習的,還是今天的老師在學校學習"適應"學生﹖
也許你會想到學校的總體成績會影響其校譽,外評可以使學校不會過份"就"學生,這是對的,但外評不會針對"個人",問題是集體負責,而內評卻是針對個人的,聰明的老師當然是自保為上。
當老師要面對現實而將學術要求降低,當大學重視的是論文發表而非教育工作,你會明白香港的年青人為麼越來越差。
歸根究底,是因為現在有許多老師,已經再無原則可言。
香港的社會問題,其實就是缺乏做事做人原則的反映。
但堅持原則的人,多數成為流浪漢 - like me。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
"快"和 "慢"、人情味
回家後我打開利是,心想應是$20.- 吧,但竟然是500大元。 每年這位嬸嬸和我只是農曆新年見一次面,全沒有親屬關係,更絕不是有錢人。我看見利是的銀碼後,心中又不好意思,又感動,因為對於任何一位婆婆來說,$500 都不是少數目。
上星期有一位十多年前我在教會教籃球時認識的舊學生來探望我,我們每年也只是見一到兩次面,平日沒有什麼往來。他和太太帶了一盒白蘭氏冰糖燕窩來,又買了新衫給女兒和兒子,另外還有一袋舊的小朋友衫。他和太太都只是小家庭,自己也有一個女兒要照顧,還給我這些厚禮,我實在好不好意思。他後來還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其中有一些衣服是她女兒的舊衫,怕我不喜歡。其實我看到這些"心意",自己又沒有怎麼關心過朋友,只知漸愧得很,不配受這重禮。
剛過去的中秋節有一位女孩子來探望我,她現在都廿多歲了,其實也不再是孩子,她也在社會自力更生了。她送了幾百元的美心餅劵給我,還有一張冰皮月餅劵,說是沒有時間去換。我去換的時候一問,完來單單一盒月餅就要三百多元。我自己都嚇了一跳,之後我 send 了一個 SMS 再多謝她。這些禮物,使我自己更加愧疚,因為這幾年來,自己都沒有怎麼找過她。
我寫這些東西,不是要告訴大家我有多幸福,不是要"曬命",而是想告訴和提醒自己珍惜身邊的人和物。更深一層的反省是,到底有什麼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呢﹖
我想是"人情"。
香港是一個獨特的社會,雖然人口密集,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疏離得很。我們的工作都要求很高,再加上各有各的家庭,所以朋友之間能夠出來互相傾談的時間少之又少,沒有相交的空間,就沒有"情"。就算出來玩,大多都會是 task oriented ,玩完就各散各的,好少會傾偈,講兩句近況。打籃球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可以每個星期和朋友打兩小時波,但卻不知他家人有事過身,不知道朋友在患難中。
年輕的時候,我只懂衝衝衝,"轉數"慢一點的人我都會嫌棄,覺得不想和這些"慢三拍"的人講多兩句。
現在年紀漸長,對於"快"的東西發覺越來越有問題。因為"快"反而使人不能享受到那種過程,"快"使人失去了記憶,無法真正看到或欣賞到箇中的美麗。就像你坐子彈火車欣賞風景一樣,你永遠沒有法子看真那美好的風光。
有時候要有人情味,要懂得欣賞身邊的人,就要學習"慢"。
在籃球或所有運動訓練中,其實若不先由"慢"開始練,根本就不能"快"。許多現代的運動員的根基沒有上一代的人好,原因不是天資,而是因為他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鍛練基本功課,經常跳級,結果自己的技術永遠遺憾。
記得有人說過柏拉圖一生人讀的字都沒有一份蘋果日報多,但柏拉圖卻是一代的哲學家。今天我們有電子字典,攝錄器材,但無論英語或運動,都沒有上一代人好。所以快那麼一點點,其實並沒有對人有什麼幫助。
有人情味的人,都是一些"慢"的人。這些人多不是社會中的精英,因為精英沒有空間有人情味。
有一天和一位老師傾教育的問題,大家都明白現在教育工作就好像工廠女工,要求老師快快完成指標,教畢要求的課程,但對於那些"慢"的同學,只能選擇性放棄。這些老師不是無知的人,對於制度上的問題雖然是明白的,但卻沒有任何空間去處理,因為他們是被迫得要"快"的人。
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問題,接受現實,繼續在問題的制度中爭扎,但未來卻越來越灰暗。
我自己希望活在一個有人情味的社群中,雖然香港可以隨時買到你想要的東西,但卻永遠找不到可以和你分享的人。
有時候我覺得十分孤單。
我寫網誌是希望更多人能看見我們社區的問題,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明白"慢"和"人情味"的關係,也使許多社會的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下面這段片是較早時一位網友 send 給我的,片中的音樂家是世界知名的,但在熙來攘往的車站中卻沒有人發現,希望大家都能看見身邊寶貴的東西。
環境塑造
昨日帶一場比賽,三天前我的訓練已經針隊了球隊的問題而作出了訓練,但到昨日仍然出人意表地重覆又重覆那些可憐的錯誤:沒有頂位、傳球失誤、無謂犯規等等低級錯誤。
補充一點,那場比賽我們是由頭帶到尾,勝了約十分,所以並不是在極大壓力下而造成的失誤,那些失誤也並不是昨天的比賽才出現,較早一場的賽事也同樣出現相類的犯錯多次。(若相比較犯錯的次數,勉強也可以說是有進步的。)
我不禁問自己今天的年青人到底發生什麼事,他們的腦袋是怎樣運作的 (他們不是大腦未發育的小學生,而是中學乙組)。
這些情景也並不是今年才面對,年年我都會看見同一個問題,只是發生在不同的年青人身上。
或許你會奇怪為什麼我的球隊仍然可以勝出,我自己只能嘆的是:"一蟹不如一蟹。" 其它的球隊更不濟事。
今天你問學生有沒有問題,他們全都會沉默無聲,但當他們在場上比賽,表現就如突然被洗腦,不知所措。
我教的另一支小學球隊,一個星期有三次訓練,但每次的訓練都是不同的學生,所以每一班同學基本上每星期都只是訓練一次。
我的感覺是"拉牛上樹"。(不要忘記一班中有極不同程度的學生。)
無論你如何"鞭策"學生,一星期回來後他們的體能和技術都和一星期前的相類。原因是學生沒有其它時間打籃球,也不會在家中自己做一些體能訓練。(但我有鼓勵他們回家訓練的)
我有幾位小學生,他們在我的訓練中已有兩年,但他們連十下掌上壓也做不了。
今年有一位學生被我"停"了他,我要求的是若他不能減肥十磅,他就不用再參加校隊的訓練。另一位我要求他一個月內要做到十下掌上壓。
我的感覺是:雖然我在教波,雖然我在努力,但學生們在環境的不同影響因素下,我的影響明顯不夠,他們的水平也只能"停滯不前"。但我若再給他們壓力,他們只會" collapse"。
雖然學生明白我的理念,但社會和環境卻不給他時間去鍛練,而在學業與籃球之中學生只能二擇其一,學生雖然喜歡籃球,但卻不能"兼顧",或極少人能"兼顧"。
雖然我體諒我的學生,但我不禁問自己還能教什麼嗎﹖看見學生了無寸進,水平差的同學根本沒有空間努力,水平稍高的也因為水平低的人太多而受不著適當的"刺激",教來教去仍是原地踏步。作為教練的又能再如何"努力"呢﹖
另一個現象是今天的學生已經沒有"吃苦"的精神了,我猜原因是他們每一天都在"吃苦" -- 返學,每一次來到籃球場,他們需要的是尋找快樂,娛樂,而不是要聽老師說"將來的夢想"。
讀書已夠辛苦,打波還要捱苦嗎﹖
這就是香港環境給我的挑戰。
我的女兒已經三歲了,她看見朋友送禮物會高興,但只是一分鐘,之後便沒有什麼了。她連自己有多少玩具也不會記得。
女兒不吃飯,哭的是父母,女兒根本不明白什麼叫"肚餓",更不會珍惜食物。她懂得說:"我要xx ,我唔食xx "
女兒見得到最多的家庭活動應該是 Shopping 購物和睇電視。
香港可以給一個人的就只是物質。
年青人看見的生命意義也只是物質的追求,也不用奇怪有為買名牌手袋的援交女生,因為"他們父母都是這樣看生命的"。
我好希望我可以和女兒坐在田野間一起耕作,讓她明白每一粒白飯都得來不易。
但我相信我未踏出這一步就會聽到:"出面好曬喎,會曬親女兒的,佢會病,等佢大個d先啦。"
如果有人相信香港有體育政策,會培育到有體育運動的人材,那必然是白痴。
不但體育沒有將來,香港人的健康也級級可危。香港要花費在醫療的費用,也將會因為今天香港的教育政策而繼續標升。
只有在失去後人才會珍惜,作為一位籃球教練,我也只有在這裏低聲悲鳴,也不能作什麼。
讓我們接受香港的問題教育政策,接受環境的塑造,一起親手謀殺自己子女的未來。
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談 BOSTON CELTICS 2008 冠軍 - 接受命運和改變命運
每個人都會覺得教練李華士(DOC RIVERS) 勝了 積信教練 (PHI JACKSON) ,欣賞這位黑人教練的部署和調度,但有誰會知道李華士在2005-06 賽季後是球迷聲討並要求撤換的教練呢﹖
2005-2006 年塞爾特人是聯賽中的包尾的最後幾支球隊 (排東岸的第十一),而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新一季的球員選秀中,希望可以抽到第一或第二的選秀權,那他們就有機會"翻盤"。
可惜天意弄人,他們最後抽到的只是第五簽。意思就是他們根本不能抽到一些具即時影響力的球員。這意味著他們的中堅份子皮爾斯(PAUL PIERCE) 也會無心戀戰,甚或要求被交換到其它球隊,使原有的實力再度下跌。
面對著這樣的困局,球隊的管理層原可以嘆時不予我,然後順應天意地"捱"下去。然而球隊的經理人安治 (DANNY AINGE) 卻沒有選擇放棄。他和教練李華士選擇了:"MAKE THINGS HAPPEN"
他們去"找"雷阿倫 (Ray Allen)。
為什麼我括著"找"字呢﹖原因是這種人材並不是你叫他便會來的。在NBA 有32支球隊,每一隊球隊都在籌算自己如何能夠奪冠,好的球員並不是有錢便能找來,而塞爾特人也並不是那種一擇千金的球會。雷阿倫是在聯盟中人所共知的好手,所有其競遂者多不勝數。
安治( AINGE) 要步署請來雷阿倫,他便要將自己現有球隊中的球員交換出去,而這種會是以一換一或以一換幾的手法,端看買賣雙方對自己"球員"的價值而言。對方球會有權對你球隊的人不感興趣,又或要求交換一些你隊中的主力,那些你不想換出的好球員。所以任何一宗交易的完成都極其復雜。
除此以外,若雷阿倫個人沒有興趣,交易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球員若被"強迫"去到一個球會,他會否付出努力打球呢﹖雷阿倫在交易前剛完成了兩個足踝骨刺移除手術,一個老兵 (32歲) 能否完全康復回到往日的水平呢﹖每一項交易是一個投資,也可以是一項睹博。
所以作為一位球隊經理人,他的眼光是對球隊有極大影響力的。由於每一樁交易都影響現時球隊的團隊精神,球員若知自己將會被"沽出",他還會有多少合作精神呢﹖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為何我們可以在 NBA 中看見許多"獨食王",他們只是希望為自己爭取最好的個人數據,最大的談判籌碼吧了,NOTHING WRONG WITH THAT。
塞爾特人第二名追求的球員是 KG (KELVIN GARNETT) 綽號"狼王" 是全聯盟中最頂尖的球員,身高 6'11" ,是全聯盟中最高又最靈活又有技術的球員之一,他是多年的全明星球員,更獲得十次聯盟最佳防守獎項,這種球員是全聯盟都想追遂的球員,要找他加入你的球員,真是"難上加難"。但命運總是幫助那些逆境自強的人,剛巧狼隊的經理人麥希路 (KELVIN MCHALE) 卻是安治在塞隊時的舊隊友,而他又願意和塞爾特人交換自己的主力KG。
有一位記者在交易完成之後講了這樣的一個笑話:"塞爾特人應該將McHale 的球衣再退休一次!" 這位狼隊的經理人作出這個決定使07/08年塞軍能取得冠軍,他就像是塞軍的隊員!
KG 的加入主要原因是看見雷阿倫已經加入了塞軍,他多年在狼隊都沒有什麼成績,已經意興欄柵,但這位高中便入選 NBA 的籃球高手並不是草率的人。雖然他知道有皮爾斯和雷阿倫的幫助,若加上他的加盟,的確有機會拿總冠軍。但這位老兵 (VETERAN) 最先也是拒絕塞軍的。但安治沒有放棄。及後KG諮詢了不同界別的人的意見,也做了許多對球隊教練和球員的研究,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加入塞軍。他的處事實在使我汗顏,因為我搵工和做事都沒有他的認真。
不能不提到的是朗多 (Raja Rondo) 這位NBA 的Rookie 二年生,在西雅圖超音速隊要交易雷阿倫的時候,他們的經理人便提出一定要包括朗多,但安治卻清楚知道朗多的能力和重要性,所以他堅決不移地 say no ,也慶幸後來超音速隊在這個爭議上讓了步,交易才成功。而朗多也在總決賽中表演出驚人的實力,這是許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安治對於一隊冠軍球隊的構成因素和對球員的觀察了解之透徹實在使人佩服。他並不是那些窮人,但在工作上他卻付出了非金錢所能回報的努力。其實一個好的教練也必須如此,否則何來有爭冠的希望﹖
當許多人在嘆身邊的朋友有多幸運時,安治告訴了我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是和報酬無關的。
在找到三巨頭和保住朗多之後,安治並沒有停下來,或覺得自己使命完成了。
他繼續在那些"可有可無"的細節上努力,例如找來了已經退役的 P.J. Brown ,這位三十八歲的中鋒。他在塞爾特人對騎士隊的最後四強賽上的最後1:20 秒投入了關鍵的一球,使到球隊在第七戰中勝了騎士的 Le Bron James 。其它重要的角色人物包括:Leon Pow, Big Baby Glen Davis, Sam Cassell 等等。
在一隊由包尾球隊變成冠軍球隊的過程中,我的確學了許多東西。
當命運再一次向我們 say "No" 時,或許我們可以學效一下 07/08 年的NBA 總軍冠。
p.s 以上的故事都只是節錄了部份這隊冠軍球隊的一小部份成功因素,如果大家想了解這支冠軍球隊的更多故事,可以看"Top of the World" - Peter May。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你知不知道為什麼你們現在的水平是這樣呢﹖
我是教籃球的,我沒有什麼奢侈的空間可以教一些"精英",所有參加的學生都像國內山區的學校一樣,經常是一個老師要教十多個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些球員可以一百米跑十三秒,有一些卻會跑十八九秒,這些差異對我們做教練的來說已是見怪不怪。
全職教籃球八九年,對於現今制度上對體育運動的限制,早已知道是"死症"--制度上沒有改變的空間。但我們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在極大的限制下繼續去教,當然結果是事倍功半。
昨天我教一些中二至中五的同學左手走籃,有一些在五分鐘後便掌握了左手走籃的步法和動作,有一些在十多分鐘的訓練後仍然是未掌握正確步法。情況就好像你告訴他這叫"左"手,那叫"右"手,但他始終左右不分。
有一位速度很快的球員,我相信他可以說是全隊中最快的球員,但他卻在比賽中一分未得,也沒有在比賽中試過用自己的速度,在練習時更多次出現失誤,被速度較他慢許多的球員搶了他的球。他的神情很迷惑。
他是那種典型很努力的球員,只是不識得去分析什麼時候用什麼技術。
有一位球員分享自己在籃球場上的理想和目標,希望做的是NBA 球員,但在全隊人中他卻是接近最低水平的人。我問他你如果在校隊中都不是最出色那個,你怎樣打NBA 呢﹖你知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有沒有想過如何去改善呢﹖有沒有付出努力去改善呢﹖
他不是沒有想過,只是更多的是限制。
我隊中有三個高個子,有一個稍為肥胖的學生問我他不知道自己應打什麼位置,我告訴他:"你可以打任何一個位置,只要你的能力是這個位置中最好的。" 由於我沒有直接答他,我見他一面迷茫。
其實我想他諗諗:你自己有什麼能力呢﹖你有沒有看看隊中的人有什麼能力呢﹖你能否勝過這些隊友呢﹖
還有個"性格巨星",竟在練習比賽時當著所有同學面前講粗口兩次,他了解個練習環境是什麼呢﹖他有自制能力嗎﹖(我的感覺是許多時候年青人是"盲"的。)
在這種 context 下去做籃球訓練,也在觀察了許多同學的表現後,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知不知道為什麼你們現在的水平是這樣呢﹖"
當你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是這樣,你們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沒有想過去改變自己的問題,而以為自己只要繼續訓練便會進步,這是不是太天真太傻呢﹖
香港的學生,給我的感覺是從來不需要用腦。
在我講完上述的東西後,我開始講解傳波技巧,一位水平低的球員仍然沒有留意我的動作,繼續在和朋友傾偈。我望一望他,然後告訴他一個好的控球後位,要清楚知道所有人的水平、狀況,不是隨意將球傳給隊友的。
而作為一位教練,我也看見誰在付出,誰在傾偈。
有時候我不禁問:這些同學到底有沒有在聽﹖點解他會傾偈﹖不過,我知這是他多年來學到的"習慣"。而要改變人的習慣是好難的。
世界上最難的功課並不是學習正確的東西。
最難的是要改變壞習慣,改變了這些習慣,真誠去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然後你才會有"能力"學習正確的事物。
若果今天你有一些東西發現自己不如別人,你要清楚問自己到底為什麼我會差過別人。若不找出這些答案,就算天天上課,其實永遠都是浪費時間。
考第一的人和考包尾的人都一同在上課,考包尾的人可以追到考第一的人嗎﹖
除了自己的天份不及別人外,那些水平中下的人可會有其它"可改變"的個別問題呢﹖
..........................................................
看見今天的學生,我開始明白為什麼現在填鴨式教育這麼受極權統治者所歡迎,原因是這種依賴背誦而不鼓勵自發思考的系統的確可以"有效"地培育出一大堆"惟命是從"的奴材。
今天的學生個個都要補習,但卻從來沒有人質疑香港的教育系統。若學校教的書是有效的,為什麼我要付費補習呢﹖若學校的教學是浪費時間,為什麼不乾脆用日間的時間留在家中溫習,而要上學呢﹖
我的學生打籃球,但卻從來不懂得問自己為什麼咁差,而只是繼續以錯誤的心態去打籃球,這是不是大腦有問題呢﹖還是香港強迫教育教會我們的年青人的呢﹖
香港的學生大體上接受了一個謬論:就是我在上堂,我便是在努力,我應該會進步。
That is the most silly concept that I have ever known.
極權國家統治者萬歲萬萬歲! 你們的功業將會千秋萬世,因為你們懂得如何搞"教育"。
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
香港記者"抵死"!?
我的朋友雖然不是什麼政治新聞的記者,但好歹也是行內人,卻竟然不支持這些"偉大的記者",為什麼呢﹖
他告訴了我新聞從業員的一些現象:
記者為了最得最佳的拍攝位置,可以從後將水樽掉上前,叫前面的人走開。他自己就曾被人用手肘打埋來,只是為了爭位影相。
當有行家在合作地退後,希望拍得較濶的鏡頭時,有人不顧其它記者的感受而衝上台前,阻擋別人,自己拍完就大聲講:"搞掂,你地慢慢影!"
當拍不了好的照片,編輯、記者、攝影人員開會時會推卸責任,互相指責,而攝記就成為最底層的"禍首"。
記者還可以向公關人員作出不合理要求,而公關為了達到工作目的亦要迎合他們不合理的需求。
朋友口中形容的這些人士好像黑社會,他不滿的是許多記者經常自持是傳媒工作者而為所欲為。
當他去看這些記者在中國被人欺凌的時候,相信他直覺地認為必然是記者又一次事先"行兇",所以"抵死"!
朋友的觀感並不完全理性客觀,但卻道出了我自己所不知道的行內現象。
我心中的記者是正義和偉大的,但在香港"爭崩頭"的新聞媒界競爭下,朋友講的卻也是事實真相。
我們在報章上鮮會知道這些行內的"問題",因為相信行內人都見怪不怪,作為其一份子,那裏會有編輯刊登這些自己業內的"黑暗面"呢﹖
也不會有人要求改變這些"次文化"。
再看問題的背後,為什麼記者變得那麼兇恨﹖
其實也是編輯的要求,若拍不到合適的照片,回去就可能被人"丙"。
但編輯又在迎合誰呢﹖
就是讀者。
最近城大校內做了一個周秀娜的訪問,所有坐位都滿座。
這些人來的目的並不是希望學到什麼吧﹖其實只是想親眼看一看"靚"女吧。
"o靚模"現象的風行,反映的是許多人都追求外表,這並不是問題,問題是香港還有多少人在追求內函呢﹖
香港外表五光十色,但事實是卻似乎是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o靚模" 的確可以說是香港社會的一個縮影。
最後想講多一句,我仍然支持香港記者,而希望相信朋友所說的只是"一少撮人"。
(但事實上這一少撮人或許正在不斷增加,因為香港要吃一口飯已經越來越艱難了,唔打肘唔靠惡又點生存﹖........)
p.s 我以"香港記者"抵死"為題也是採用了香港傳媒手法,希望吸引你的眼球。
2009年10月9日星期五
誠信
地產商為求賣樓而找人排隊,在售樓書上隱瞞事實,只列出建築面積而不顯示實用面積。地產經紀找人扮買家摧迫你出價或提價,最新的成交價是假的,無所不用其極。
電訊公司故意說收不到終止服務通知,要求你兩個月前取消服務,合約又會自動續約,我朋友連寛頻機都還了給它們,卻仍然說收不到通知,過了期就收你超貴月費。還有那些無厘頭sms 服務,要你主動打電話取消服務才會不收你費用。每個月就這些"芝麻緣豆"的數目,就可以積累過百萬而無需付出任何服務。
有朋友做裝修工程,對方竟然在完工後走數,結果多年的努力變一鋪清袋,血本無歸。這些小生意根本不可能透過法律訴訟去追討,原因是律師費都唔夠,朋友更無可能兼顧進行法律訴頌的行政費,還有那些累人的文件往來。
好人永遠是蝕底的那個。
還有那些多不勝數的傢俬或裝修工程超支,小家庭一般只有很有限的資金,接受了報價。裝修公司在工程中途才告訴朋友原來不包這又不包那,結果超支,又惹來一肚之怨懟,這些事情算不算是沒有誠信,還是先報細價博取生意的"成功"生意手法呢﹖
就連健身會的服務都要欺騙。我的學生原先是因為看見廣告中月費只百多元而走入去,希望買一個基本月費計劃,使自己肥胖的身形得以改善,結果他被"沒收"信用咭,"非法禁固"他直到他簽下四千多完的教練計劃才準他離開。他只是一名學生,結果後悔不已。但又以如可呢﹖怪的只是他自己不夠心硬,又或唔識講粗口及報警吧了。這間並不是"黑店",而是開在彌敦道有偌大招牌的"明店"。
我曾經打電話去消委會投訴電訊服務,它叫我去電訊管理局,我去電訊管理局,它叫我去小額錢債法庭,最後我真的去了小額錢債法庭,有線公司才願意與我和解賠償我的損失。但實際上有多少人能付這些精神時間去處理幾百元或上千元的"小"問題呢﹖
還有街巿賣燒肉"呃稱","迷離債券"事件使銀行成為天下第一大騙子,其實在香港你見到商業環境,有多少還是靠誠信而得以生存的呢﹖
我最後一次打電話去消委會,我的問題是:"我可以去邊度投訴消委會無能﹖" 他們當然沒有給我答案。
有人批評政府經常要看北京做事,民主政制不能談,但好像電訊服務,樓宇買賣,巿民人人需要的服務,香港政府何時處理過呢﹖又或者香港政府又那裏有"能力"處理呢﹖
政府根本唔理,又或政府根本無能。
香港政府有什麼人還是在做實事﹖香港政府還有能人在做事嗎﹖
一個社會到底是不是一個良好的社會,我個人認為在乎這個社會中的人有多少誠信。而要在香港社會中要生存的話,學習防騙是必要功課,而靠呃呃騙騙比靠誠信換來的實際收益必然多好多。
如果你繼續相信教課書中講人要誠實,做生意要靠誠信,是不是太落伍呢﹖
教課書中教人要誠實,是不是教錯了呢﹖
無商不奸,這是社會在教育所有人的,做老師的還可以怎樣教學生呢﹖
這些問題,對不起,政府不管,父母不理,最緊要是搵到錢。
但願主快些再來。
2009年10月8日星期四
環境 vs 努力
而另一個原因是環境並不容許我這樣做。還記得香港籃球總會給我的律師信嗎﹖這代表的是香港的主流建制的處事原則,一個不容許別人給予意見的建制,沒有虛心耹聽卻反而迫害那些在不合理制度中爭扎求存的人。這種制度使到籃球的發展被限制了,其控制權牢牢地操控在某些人的手中。
香港的教會問題多到數之不盡,同樣並非沒有反對聲音,較早前有浸神的教授孫寶玲因在網誌上寫評論而被解顧,雖然事件獲得許多校友的聲援,但問題並不似有什麼解決。事件上我看不到權力操控者有什麼反省,頂多是下次做事"小心d",根本的價值觀並無任何改變。
最近我到一所學校教籃球,九月中開始練波,十月九日便要參加學界比賽了,作為一位教練又可以如何呢﹖只有數堂的練習,神仙難變。
我教的另一所小學,有一位跟了我兩年的學生,也打得不錯,今年卻因為要參加數學訓練而放棄了籃球,花了兩年時間栽培的學生,作為教練的我又可以如何是好﹖(當然孩子是想參加籃球的)。
今天許多領匯的小商戶在埋怨加租不合理,但在領匯上巿時卻是大部份人都認為要求司法覆核是阻礙香港發展,結果今天的小商戶只能遊行示威,但領匯卻不會有絲毫改變。
以上的例子都是個人努力無法戰勝既得利益者和建制的例子。
我並不鼓勵人要放棄夢想,更不希望人人繼續苟且偷生,相反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站出來為公義而出聲。但我們在做事前卻要慎思明辯,自己要觀察自己所處的時和勢。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並沒有問題,因為耶穌也是這樣做,然而我們所作的若要能成功,而不是單單成為炮灰,或許那些勇者都要有更多的謀略智慧。
為什麼正義的人多輸給奸惡的人呢﹖作為基督徒的我只能說我有時候會以為上帝隨時隨在,會在不公義的時候給我超能力,而事實上帝卻只會讓你"經一事,長一智"。
在邪惡世界中要伸張公義,必須要有勇有謀。
我最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我接受的教育中從來沒有人教我這些,害我要付許多代價來學這些。
2009年10月7日星期三
Out of Context 上文下理 / 前因後果 / 兼顧環境
看了幾章,覺得似中學會校的雞精書,內容主要是在不同地方找來的一些理論和故事,然後加以一些自己的睇法,又給予家長子女一些建議,看去的確好實用。
這位朋友比我還年輕,竟可以出200 頁以上的書,還已經不是第一本,已是第三本書。
香港這種叻的人還真多。
我的讀後感是: Out of context ,意思是許多的取材都是離開了現實香港環境的,原因是別人成功的環境與香港是不同的,雖然理論是如此,但在香港根本行不通,又或許多東西只是口號,或"鬼唔唔知阿媽係女人"那種。
我經常看一位校長的網誌,他的網誌中提到是香港的教育改革經常地加重了老師的工作,學校又會要求家長做這做那,但事實上香港的老師已經很忙,香港的家長更忙,這些所謂改革,其實根本不能行之有效,硬將一些理論或外國行之有效的東西套在香港的獨有環境上根不就不會有效。
但不要忘記搞出這些改革政策的人都是學貫中西的人、高官!
有很多學位的學者,事實上都只是得個"講"字。
這位校長介紹了一本書給我看,名字是 Tone of Teaching 作者是 Max van Manen,書中一開頭就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父母帶了五歲的兒子從三百公里遠的小鎮來到一所位於大城巿的兒童心理診所來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是一位大漢,他來到房間後便坐在孩子的正面,然後助手便帶了父母離開房間。
房間中有一個大盒子裝著測試的用具,但小朋友因為高度問題而看不見裏面,只能看見盒子的表面。醫生從盒子中拿出一些玩具來,但小朋友全不感到興趣。小朋友開始感到不安,並且開始哭,最後更大喊出來。
醫生看見情況便告訴小孩子不要哭,然後在枱上繼續寫報告,他沒有再度嘗試去安慰小孩子,並在報告上填上孩子哭的時間和強度。
這個時候有一位剛來參觀的心理醫生在鏡後看到情況,他看了孩子哭了十分鐘後,他忍不著衝了入去,抱起這位小朋友,讓他坐在大腿上,然後輕聲安慰他,後來孩子便不再哭了。
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呢﹖兩位心理醫生都有相同的學歷,但為什麼二人有不同的反應呢﹖何者是對何者是錯呢﹖
第一位醫生沒有了解或體諒小孩子是遠度而來,對陌生環境有所恐懼,而只是關心要完成測試,他的做法是跟 procedure,但卻 out of context ,第二位醫生卻關顧了小孩子的感受,是 tactful 。
若你是父母,你會讓自己的兒子接受那一位醫生的診斷呢﹖
這個故事對我來說好深刻,因為我教導年青人時經常探取嚴格的要求,我經常會給人覺得我是在"罵"人。我有時候會諗,如果有人來監堂,看我教籃球,會不會覺得我傷害這些兒童的自尊呢﹖我不能不否認這些"局外人"絕對有權這樣批判我,但我自己卻深深明白我的小孩子知道我的"罵"是出於愛。
有時候做人很辛苦,因為當你常常思想別人如何評價你,而這些評價又往往只基於一次或兩次的"審查",評核就只會使到一些正確的事不能進行。
你相信有些人會被"罵醒"嗎﹖你相信只是鼓勵就一定有"成就"嗎﹖你知道中國的金牌體操運動員是如何培訓出來的嗎﹖這些被"打罵"的孩子沒有變成失去自信心,反而多謝那些教練的嚴格。
我想講的是:大多數時候什麼是正確的事,其實只能天知地知,問心無愧就好了。
另一個可以看到的是你和學生的關係。如果我經常罵學生,但學生卻仍然愛和我一起,這就証明了學生明白你的動機不是想傷害他們,而是想他們好。
Max van Manen 這本書出版於1986 年,全書只厚51頁。
最後講一個笑話你知,有一位教育年青人的專家出了一本書,是寫給年青人看的,但出書後發現一個事實:完來年青人是唔睇書的!
為什麼一位教育年青人的專家會不知道青少年唔睇書呢﹖
到底他是不是專家﹖
今天還有多少人講說話不是得理論﹖而是 within context 又 tactful ? You tell me.
p.s. out of context 的中文不知怎樣翻譯,大家請指教。
2009年9月30日星期三
人人要依附邪惡
為什麼當人看到不公義的時候沒有站出來呢﹖為什麼有一些人心甘樂意地成為別人的奴隸呢﹖Erich From 從社會心理學上探討了這個問題。
他援引了聖經中的例子,就是阿當和夏娃的故事。當這二人吃了禁果後,他們便被驅逐出伊甸園 -- 一個不愁衣食的"天堂"。
每一個小朋友、bb 其實都需要依靠父母的照顧,所以在小時候他們不會反叛和反抗,因為他們仍然要依靠父母。但當長大了的時候,他們的能力開始增加,自己開始能夠獨立謀生,他們便與父母脫離關係,開始了真正的自我人生。人由 dependent 轉化成為 independent。
這個過程就是教育的目的,使人由依賴變得獨立。
一個健康的社會,人可以由無能變成有技能,而人亦可以由依賴奱成獨立。但在一個並不健康的社會中,人發覺自己無法得到可以賴以生存的技能,長大了仍然要依靠他人,而非自己的能力。
不健康的社會的極端例子是戰爭,在戰亂中就算有技能,但也無從發揮,所以生存就要依附有權力者,無論他們所做的何等不公義,為了生存人只有繼續依附邪惡。納粹集中營中的囚犯就是一個例子,在戰爭中成為"漢奸"的人也是同一道理。
六四事件中軍人要向人民開槍也是同一道理。
當一間公司不合理地剝奪工人的利益,卻沒有工人敢出聲,原因是他們害怕若站出來後會失去自己原有的機會。
當一個社會公義不彰卻沒有人站出來爭取,或只有少數人站出來,這暗示了這個社會的健康程度。
基督教經常會說人因為犯了罪,所以被懲罰而趕出伊甸園,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才是成長。若一個孩子永遠要靠爸爸才能有飯食,這人永遠只是一個孩子,而並未真正成長。
當一個基督徒沒有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行事,又或只是聽權力者的"指揮"而行動,他只是一個未"戒奶"的嬰孩。
在這個世界中人人都希望有工作吧,原因不是工作給你的成就感,而是工作給了一個人可以獨立的能力,使他能脫離依附別人的生命,而真正奔向自由。
我開始明白為什麼社會中許多人對公義表現得冷漠,甚致害怕去爭取而甘願依靠邪惡,原因是他們沒有獨立的能力,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存疑,對自己若脫離"庇護"後能否繼續在社會中生存有疑惑。
他們就像嬰孩不能離開母親的乳頭一樣。
以前我會問為什麼基督徒都不像耶穌那樣直言呢﹖現在卻明白了,因為參加教會的人不是耶穌,他們沒有主的能力。
如果要人人都有勇氣去爭取自由和民主,我相信就要使所有人都能夠學有所長,能夠在社會中有立足之地。
可惜今天香港的教育卻是背道而馳,我們的學生讀了許多許多年書,卻發現自己沒有真正可賴以為生的生存技能。
香港的政治環境也越來越公義不彰,從政者只需依靠關係而非能力。
所以在香港,人人要依附邪惡。
2009年9月28日星期一
戰爭開始
當一個家庭出現了一個新成員,整個家庭便有了很大的變化,彷彿是一個戰爭的開始。
女兒不斷地要接近弟弟,要錫錫小弟弟,又要搞他的小手,把他緊握的拳頭打開! 今天早上女兒吃芝士,還請了小弟的頭吃!
我和太太則像四大護法般不停地"保護"小b,最難的是女兒並無惡意,所以又要顧及她的感受,也不能罵她。
晚上我更要和女兒一起"走難"般,去到嫲嫲家中過夜,因為太太和工人要半夜起身喂奶,我們為免搞醒女兒,所以暫時避一避。"走難"時又要帶同奶粉、奶樽、毛公仔....... 這種日子還有好一段時間。
除此以外,學校的籃球訓練也已經開始,要面對新一班小朋友,壓力也不少,所以自己都感到蠻累的。
除了疲累外,多了一個家庭成員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家庭多了一條扎扎實實的根,它就像一棵本來無根的樹,現在被固定了,也教我自己要對自己的人生更認真更努力。
另一個經常在我心中出現的圖像是女兒和我兩個人一起睡的時候的情景。女兒會將一條腿擱在我的肚子上,又時候又會將頭轉在我的頸傍。另一些時候她又會壓在我的身上,不停地要把"懶瞓"的我叫醒 (其實整晚都被女兒搞到瞓得唔好)。這種可"恨"又可愛的情景,就在我心靈中交織出一個家的感覺來。
雖然這些孩子都很累人,自己所希望做的都要放手,但回頭看一下,生命不就是這樣的交出,犧牲,成就別人嗎﹖每一個正常的父母,其實都會有一天發覺自己所需要的不那麼重要,希望的只是下一代能夠好好地活下去。
孩子的中文名字叫"順行",意思是希望他能夠孝順,而"行"字就是要提醒他不要像許多人得個"講"字,要行道,將上帝的真理行出來,而他自己也要努力行出自己的人生路。
他的英文名字是"Boaz",名字的 idea 來自我欣賞的一位年青人,他就是那位能夠360 入樽的基督徒朋友,還有 Boaz 也是聖經中的一位人物,是愛主的人。
最後想多謝許多好朋友來電或電郵問候,不過因為時間有限,沒有機會遂一多謝,希望原諒。現在又要努力作戰了,再見。
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
怎樣才可以活下去﹖
集中營是一個沒有自我意志的地方,不單被監禁,飯食不足,每天還要作體力勞動。最可悲的是人沒有尊嚴,所有人都被看成一條狗。肉體上的勞苦還不算,精神上的無所依才最磨人。任何一個朋友都會隨時消失,還要親身送自己的人到毒氣室,目睹自己的朋友被殺害而不能有任何反應。而反抗的結果呢﹖只是生命的了結。
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提到一個情況,就是人可以活在任何一種艱苦的環境,但需要給他活著的意義 Meaning of Life 。這句說話和聖經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道理也是一樣。作者提到集中營中會死掉的人多是因為失去了意志,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納粹的集中營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活著為了什麼﹖作為一位教練,我不滿於建制,在香港小圈子體育圈中我不朋不黨,當然也沒有什麼"前景"。自己也是一個男人,也會希望有事業,但現實卻似乎沒有給我機會。我雖賺錢不多,也不愁衣食,但也會有憂愁,因為我也問:人活著為什麼﹖因為我的精神健康被建制中的不公義所摧毀。 (而社會也無人理會。)
我有好些朋友在工作中努力,但卻不受上司的器重,還因為一些小人作梗而被受中傷和攻擊,工作上雖然安守本份,但卻屈屈不得志。他不是賺不到錢,只要忍氣吞聲,糧還是年年照出,也不會被炒,波也可以繼續打,但他卻並不快樂,原因呢﹖也同樣是:人活著為什麼﹖難道只是為飯食﹖
他不快樂的原因是他的精神生命也正在被侵害。
中超港腳吳偉超在國內剛入乙組踼球時最初賺的是4000一個月,他給了媽媽3000.- ,現在他年薪過二百萬,但他說那時候和現在一樣咁開心。因為他雖然賺很少,但活在盼望中,有人生意義,有可追求的目標,而這快樂並不關乎收入的多寡。
一個人要活得快樂,除了要有飯吃,事實上最重要的是找到存在的意義 meaning of life. Victor E Frankel 提到在集中營中他每天都會和太太傾偈,(當然是幻想),他不知道太太的死活,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每天都"見"到太太。他生存不是孤單一人。他仍然可以尋找愛,他的腦海中可以擁有愛的盼望。
Erich Fromm 寫的 Fear of Freedom 中講述了人有兩個死亡,第一個是肉身的死忙,第二個是精神上的死亡。當一個人沒有食物,他當然會死,但卻很少人知道,一個人若沒有了生存的意義,找不到我為什麼而活,他就是精神上的死亡,而精神上的死亡亦將會引致肉身的死亡,二者互為關係,不可分割。
再援引一例,我曾在教會的講道中聽到一個故事,講到古代有一個皇帝做了一個實驗,他捉了許多嬰孩來,每天供應食物,但卻不讓人抱它愛它,結果這些嬰孩全都死了,原因就是缺乏了愛 - 小孩子活著的人生意義。
另一個故事提到一個博士想研究驚恐對患了胃病的小白鼠的影響,博士要求助手每天都要拋弄小白鼠多次,結果發現驚慌使病情惡化了。後來博士再重覆實驗,發現小白鼠卻沒有惡化反而康復了! 博士追查之下,發現他新聘用的助手因為看見小鼠經常被拋弄而生了憐憫之心,結果她每次都會花好些時間去撫弄小鼠,安慰這些小動物。結論是愛使小鼠能勝過驚嚇,並使病康復得更快。
一個人若有人愛,能感受愛,他便有生存的意志和能力。
香港人,或世界上的人又可知或相信這個事實呢﹖當人人只談經濟,而對於生存意義,道德品格置之不理,其實就是在謀殺人的精神生命。當人的精神生命乾枯時,那人也就失去生存的意志,最終便會帶來肉身的死亡。
有許多人不明白年青人為何"界"手,為何自我摧殘。我猜是因為精神上的"痛楚"比肉身的痛楚更大。但少有人關心香港年青人的精神健康。因為許多康樂體育活動組織者都是為了出名而搞,他們的目的是要"威",而並不是以培育年青人為本位。
現在許多學校會買球員回校,目的不就是為了拿獎牌嗎﹖有誰關心那些"非精英"的運動愛好者呢﹖
活在一個沒有盼望的社會中,無論年青人如何努力,他們心中只相信自己是社會中的失敗者或家人的負擔。而吸毒卻給予了他們"精神食糧",維持了他們的精神生命。
若我們拿走了毒品,卻沒有供給年青人可吃的精神食糧,沒能夠給他們找到盼望,沒能夠給年青人找到生命的意義,結果也是徒然。
同樣地,每一個人若只關心飯食,而對人的內在精神健康不顧,他也是在"找死"。
一個社會若只問經濟,但卻不公義不彰,為利是圖,同樣地也是在"自掘墳墓"。
那些手握權力的人,就好像納粹的軍人,雖然手中持槍,但天天傷害人,難道會感到快樂﹖ Victor E Frankel 說其實許多士兵更希望的是去愛和釋放囚犯,但卻不能。這些手握槍枝的人,其實也只是另一種"囚犯"。
Wish everyone of us can find our meaning of life and live not for money but for hope and for love.
願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和愛。
2009年9月18日星期五
好書推介- 贏自己
昨天去行書局,看見一個封面不認識的人,他名字叫吳偉超,個樣從未見過,書名叫"贏自己"。初時我以為又是那些教人投資的書,但再看一下細字,上面寫著是全港第一個加入"中超"的香港人。("中超"是中國最高水平的足球聯賽) 這種水平其實已經接近等於香港人參加了NBA 聯賽一樣,所以我立即拿來望一望。
我看了一會自己感動得眼淚也流下來,因為香港竟然有一個這樣的年青人,(他現在都28歲了,仍在中超踼球。)
這位年青人在十九歲時已經出道,他並不是天材球員,有幾年連青少年培訓計劃的區隊足球隊都入選不了。他也不是那種大戶人家,有錢栽培兒子運動的少數有錢人子女,他的父親由國內來港,曾經做過扎鐵工人,但捱不住辛苦而放棄,他更曾被郭家明教練評為:"遊戲人間"的球員。還有當時他一點不"大隻",遠看像一排骨精。
但最使人驚嘆的是他戰勝了自己一切的缺憾。原因只有一個,為了夢想成真,他願意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他 -- 一個天份不是特別強,令人毫不起眼的球員,卻最終和中國家隊隊長一同踼球,現時年薪過200萬港元。
到底他如何做到﹖
這使我想起了每天我看見的學生,香港的年青人。
一個好簡單的諗法,如果吳偉超做得到,為什麼香港的年青人唔得﹖
以下是他的一個故事:
話說他在香港暫露頭角時 (那時他還未去國內),香港的南華會便願意以兩萬元的月薪聘請他在香港踼職業足球,但他拒絕了。原因是他的夢想是到國內和更高水平的聯賽踼球,結果他捨厚薪而接受了一份每個月只有四千元的短期合約 -- 在水平還不及香港的中國乙組球會踼球。
最可憐又搞笑的是他所參加的國內乙組球隊竟然參加了香港的聯賽。他要搭三小時車來香港比賽,而當時新聞界突然發現有一個"港腳"去了國內成為"外援",現在又回來香港比賽,所有人都問他是否國內出價高於香港球隊! 否則為什麼要去捱苦呢﹖ (結果那支球隊在香港才得第八名。)
當然他有苦自己知。
他是隻身回國的,沒有什麼好朋友一起,他的前途更沒有任何保證,單純要靠自己努力。那時候他住的是八人大房,沒有冷氣,還要下蚊帳才能睡,加上隊友每天訓練後的汗臭味,你可以想像環境有多惡劣。當時她媽媽去了探訪他後也流淚了,但她媽媽沒有在兒子面前哭,因為怕影響兒子,但她卻真心希望兒子回港,起碼生活沒有這麼苦。
他訓練時是34、 35 度,烈日當空。他試過訓練完後連上樓梯也上不到,行路要"倒後"行,原因是肌肉會痛少一些。他們一跑就是兩小時,有一次他因為太熱而只穿"底褲"跑,原因是汗水使衣服濕了會跑得更辛苦,結果第二天所有隊友都穿"底褲"跑,還是由酒店開始出發!
這些故事對於從事香港體育訓練活動的我來說可以說是:"夢寐以求"。因為這些故事道出了一個真正要成功的人要付出的具體努力。
書中真接間接道出了一些香港體育界的問題,我自己感同身受。
吳偉超現在的理想是要到日本踼J League 又或到歐洲踼球。雖然現在已28歲了,但他仍然努力,仍然沒有放棄。
他的故事使我很感動,我不禁問自己,我有什麼夢想呢﹖
如果吳偉超得,我相信你都得。
這一本書我強力推介給任何一位熱愛體育運動的人看,看後大家便會明白自己為什麼仍然"停滯不前" (包括我自己)。
在這裏祝吳偉超繼續在賽場上發光,我相信你必能夠踼英超,那時候我定必會改看足球!
謝謝你的好書,讓年青人有所指引。
2009年9月16日星期三
我的朋友、老師 、徒弟- 古靈精怪B
我和女兒一起的時候最 enjoy 的說話是:"你知唔知阿爸細個時候無冷氣呀! 那時候沒有什麼玩具,你知唔知你好幸福﹖"
我告訴女兒當年爺爺在客廳中安了冷氣機,我們也不是經常開,而是要等到天氣好熱才開,那時候全家人就在客廳的地上鋪上地墊,然後全家人排排瞓,我和哥姊要睡在枱底下,因為全屋有成七個人。
女兒不知道是否聽得明我講的,但我卻因為自己少年時"窮"過,(其實未算真係窮),所以自己因而"沾沾自喜"。
作為一個大人,我們經常會和朋友對話,但內容卻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我們很少會"出賣"困難。我們只會show 給別人看我們"美好的一面",例如新的手提電話、衣服、鞋、車、還有樓宇的毫華。
但和女兒一起,我最"enjoy"的卻是告訴她我在困難時的經歷,因為這些經歷可以使她學習和成長。
由於我一貫沒有什麼購物欲,(除了買書),所以我女兒和我從來沒有去商場 shopping 的習慣,我們每周只會到超巿買餸。最近我們更棄"超巿"而轉去有免費膠袋的"佳寶" 買東西,因為那裏的物品較平。最"抵"是豬肺只賣$3.-
以前有什麼威水,打過甲一,什麼成績都已經變得沒有意義,我最希望的是告訴女兒自己有多"刻苦"。所以我亦少有買什麼"名貴"玩具給女兒。我買的玩具之中最貴的是2公升裝的 bubble 水,因為女兒喜歡吹波波。
除此以外,我和女兒最喜歡的遊戲便是玩自己的身體。
當我在家中做掌上壓時,她必然會爬在我的背上,我便照做,所以我的掌上壓是 body weight + 30磅。當我和她上街時,她會說:"你追我啦!" ,然後我便會扮追她追唔到。最慘的是她攰的時候,我又要背起30磅重的女兒"騎膊馬"。
除此以外,我經常在床上和女兒玩"嚌","荷"她的癢,她便會求饒:"放過我",但之後又會做一些事情故意觸怒我,迫我同她"玩"。
有一次我剪了個 "陸軍裝",女兒回家見到後便大喊,說爸爸的頭髮很難睇。我轉了一副眼鏡她又會說:"唔好睇",並爬上來要搶我的眼鏡換回舊的。我穿涼鞋,她也要穿涼鞋,我穿波鞋她又要穿波鞋,因為要"襯"我!
今天我幫女兒扎辮,雖然技術唔係太好,但我卻非常享受幫女兒梳理頭髮的感覺。同時間我又學識一些小事。
突然間我想我和女兒像那些紀錄片中的猴子們:在互相修毛。其實人也只是一種動物,開心快樂可以好簡單。
有時候我也會拿起爺爺買的英文字典書給她讀,但她讀了十次,卻仍然搞錯 Kitchen 同 Kite 的發音。我也無所謂,因為我最憎被人迫我讀書。但嫲嫲就會話:"成日掛住玩,又唔讀書。" (唔怪得咁多人有學習恐懼厭惡症。)
有次她見到我放在柜頂那盒"大富翁 Monopoly" 想叫我同佢玩,我就問她:一加二等於幾多﹖ 她答:"四"。然後我就話:"唔識計數你就唔識玩啦,因為大富翁要計數o架!"
後來她又再問我,我又問她一加二等於幾多,她竟然答對! 然後我就再問,3加4等於幾多﹖最後佢又答錯番。其實我只是想拒絕她。
同女兒一齊做運動就要鬥力,想拒絕她又要鬥智。真係要鬥智鬥力。
有一次女兒激嬲我,我唔講故仔佢聽,佢就喊,她說:"sorry!" ,然後我就話妳下次乖先再講,她竟然說:"不可計算人的惡喎!" 我嚇左一跳,因為我可沒有想像她竟然懂得這金句,還要"正確"運用! (可能主日學老師教過。)
當我在家中和太太進行 serious discussion 時,聲音稍大,女兒就會同我講:"爸爸唔可以罵媽媽喎!" 我就要同女兒半道歉咁講:"爸爸唔係罵人,只係講野大聲d嗟。" 我諗起長毛的名句:"我講野大聲唔等於無禮貌。" 但我之後就非常留意自己的說話聲線。
大家可能以為我沒有電視遊戲機,你們錯了,我已經用二手價買入了朋友的一部 WII ,也同女兒玩過,但 BOTH 我和女兒都對這些"按制遊戲" 不大感到興趣,買來後都玩唔到十次。女兒在大部份的時間情願和人玩都唔想對著電視機。
當我看見其它家長好緊張子女的學業,好著重他們要讀書寫字,我就會咁諗:"祝你好運"。我則繼續我的"離群教育",鼓勵女兒探索自己人生,解決她自己的問題。
當女兒有一些事情做唔到的時候,我唔係第一時間去幫佢,而係講:"妳自己諗辦法啦。"
後來有一次我叫佢去客廳拿張bb枱同bb椅入房,佢竟然識得將兩張椅子放在枱上然後一次過拿入來。我問佢邊過教妳呀﹖佢答我:"我自己諗辦法o既!"
我女兒仲有一個月才足三歲。
最後送一條"女兒穿襪"片俾大家,睇完有"獎"!
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
迷失世界
經常收到一些電郵廣告,什麼講座,什麼博士,什麼高官,這些人人都愛載的人物在世界上繼續他們賣座又賣錢的影響力。但對我而言,我覺得還是不去也吧。
原因呢﹖我看的不是他所說的,而是他所做的。然而,他做得到,也不代表什麼,因為人的際遇各有不同。好像活在戰亂中的人是沒有什麼"業績"可談的,但在水漲船高的時勢,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家財萬貫,沒捨值得我羨慕。
我自己說這叫自我,也叫自信。
我還是跑我的步,健我的身,打我的球,吃我的白粥,教我的波,最重要的一句 :死不了。
年輕時經常會渴望有人欣賞,得到別人認同,但今時今日,我明白這只是政客的技倆 -- 尋求最大多數人的支持,目的只為了自己得著最大的利益。虛假不已。
所以那些奉承別人的人,我第一眼便睇不起,因為我一望就知那是巿儈之徒,只適合去做 sales。
曾經睇曹仁超的書,以為社會還有一些仁義之士,但自從他在 cctvb 幫手"唱好"香港,我就有所保留,近期再看周刊報導,發現只是巿井之徒也。
正生書院的例子,不要忘記。
對人,已不再有什麼期望。
現時我有一個習慣,凡人人去做的東西自己就唔去做。我發覺這個想法幾好,當你越脫離所謂主流的文化,你會發覺自己才是真正的"走自己的路"。
什麼人值得尊重﹖
其中一位是上星期電視節目中介紹的窮人。那是一位要照顧一妻兩女的五十七歲爸爸。他一個人建了自己的家,地上鋪的地磚都是不同款色,熱水爐是自己執回來自己裝的,樓梯是自己起,家中大部份的東西都是執回來和自己建造的。
若我們相信教育可以成為"產業",我們的社會因此而可以進步,那我和信了寶藥黨的阿婆有什麼分別﹖
社會是一個迷失世界,現在建制中推動和鼓吹的東西,其實是不是真的對社會好﹖
我認為大部份是"no"。
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
Legacy (4) - 教會的遺產二
在參加教會的時間,我經常被提醒上帝掌管一切,祂會在我們人生中的任何時候與我們一起,也有聖靈隨時隨在的與我們同行,在心靈深處指引我道路。
我記得當我第一次失業時,那時候我在基督教的營地中工作,我明白我可能不被續約,但我卻天真地對自己講:"上帝會保守你。" 結果當然無神跡,我被"炒",自己一個人在黑暗角落中流淚。
聰明的我其實明白那些委員的"心思意念",我明白一個營地在委員眼中並不是什麼使命,相反只是一些搵"著數"的地方,只是我更天真地深信上帝無形之手。後來其中一位委員竟成為營地飯堂的承辦商,該飯堂每年的營利過百萬。
離開這個烏煙瘴氣的地方後,我最常問的問題是:"上帝,我做錯了什麼﹖"
當然,我得不到什麼明確的答案。一個年紀才三十歲的人,竟然失業,在街上無事可做。我不斷問自己一直希望透過康樂體育事工去傳福音的使命是不是上帝要我做的使命。是不是我不"順服",所以才遭遇這種境況﹖是不是我看見問題而出聲的性格是錯的﹖
我不斷地自責,祈禱,流淚,雖然身邊的人都盡是基督徒,但卻少有人會給我"公義"。在機構中雖然有許多"資深"的人口中認同我,但卻沒有人會為我伸張公義。在基督教的世界中表面上是愛,但實際上卻是黑暗非常。
後來我選擇了做籃球教練,一種非常卑微的工作,一種長期"開工不足"的工作,滿以為可以膁取低收入,但換來一份平安,又可以繼續青少年的工作,也算是一種"解脫"和出路,但卻又遇上拖糧。經過三四年的不斷拖糧,不斷投訴,我決定了離開香港籃球總會,離開前我我發了一封投訴信給康文署和立法局議員講述香港籃球總會的問題,它們的委員會竟然給我一封律師信要告我毁謗。
坦白一句,毁謗香港籃球總會有什麼好處﹖這封信只是表示了既得利益者如何處理"異見"份子。
生不入官門,死不入地獄。這封律師信搞到我的家人非常擔心,我自己也因此曾經諗過"死俾你睇"讓傳媒認清香港體育界的問題。
我不斷問自己:"上帝,我又錯了什麼﹖為什麼我總是遭殃呢﹖"
那時候,身邊的基督徒更加"現形",沒有人麼人敢出聲,大部份人都是"表面的關心"。一個人是否關心你,其實你的心靈會知。教會的人表面關心,但完全 touch 唔到我個 heart ,最慘我還要"多謝"和招呼這些教友。
後來我找了梁國雄立法局議員,反而他是給我最多支持的人。
教會人的愛心我不否認,但他們的愛多只限於"就手",所有要行多兩步的事都不會做,原因是他們有一句金句:"我為你祈禱。"
細個時聽過一些宣教的故事,好像聖士提反會的潘小姐,她就是受到上帝的呼召而入到九龍城塞去傳福音的。這些宣教故事從不曾在我身邊的屬靈教友身上出現過,我見到的只是"禮拜日基督徒",最叻吹水同祈禱。
在沒有信仰的人前分享,他會坦白地告訴你他能幫你的東西,又或坦白告訴你幫你唔到,然後給你一個 I am sorry 的眼神。但基督徒個個都話"幫你祈禱",眼中閃著關懷,但實事卻一點不做。
這是基督教的 Legacy ,也是教會教育的最大問題。
他們用"祈禱"做藉口去迴避一切基督徒應做的事 ,今天已絕少見到行公義的基督徒。
若一個基督徒只會祈禱,那和廟宇中上香求平安的人有什麼分別﹖
世界上多一個基督徒不是多一個廢人嗎﹖
當年我還是篤信這些謊謬的教會教導,我非常內疚自責,常常問自己做錯什麼,常會誤以為一個被"被祝福"的基督徒應當是順順利利,中產,有車有樓,有名有利。
今天我會覺得,如果當時明白上帝並不是這樣教導我們,那一切就簡單得多,因為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依循既定規律,沒有什麼無形之手在"祝福"或"保守"你。
每個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邪惡世界行公義就會遭殃,實在合理之極。就好像香港的新聞記者在新疆報導事實就會被人誣蔑"煽動鬧事" 一樣,根本不會有好結果。
今天 我仍然信上帝,但我只相信死後有審判,在地上上帝不會插手,這樣的信念使我的心靈更為平衡健康。不要忘記聖經講過進天國的門是窄門!
教會最大的"問題"或"不良"遺產就是使人誤以為上帝什麼事都會理你,it is total nonsense。上帝才不理你買的樓會升值或是會變成負資產!
願那些終日活在囚牢中的教徒能夠得到真正的釋放。
Legacy (3) - Church Legacy 教會的遺產
還記得看一套電影 "Shawshank the Redemption 月黑高飛" ,飾演囚犯的 Morgan Freeman 在出獄後講過一句說話:"在獄中四十年,現在若沒有人批準,他連一滴尿也擠不出。" 監獄由一個他害怕的地方變成他無法逃脫無所不在的籠牢。
教會的教導,同樣也在我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最初離開教會時,每個周六或周日,當我選擇了不參加教會的聚會,有時候可能是"偷偷"去釣魚,自己的良心就會有責備,心中不禁在想:"上帝不喜歡我這樣..... 不可停止聚會........"。
到底教會的教導是叫人定時參加活動,還是要依循聖經的真理呢﹖個人認為教會給予的教導是:定時參加聚會比實踐聖經更重要。
多年以來,教會中人都對政治不聞不問,我從沒有在教會中聽到主任牧師批評社會中的政策,卻常常聽見:"順服在上掌權者、合一、做官的也是上帝給予權力的..... "
多年以來,我不敢在教會中講政治睇法,原因是這些話題都被帶領者認為偏離聖經,"聰明"或應說"狡猾"的導師會一一避開。
教會的世界就只是崇拜、團契、社交活動,對於千萬人的苦難,民主自由,教會在世界中應有的角色,若不是都在 SAY "NO",也是迴避。
然而最特別的是每次查經都會有一部份叫做"應用",每一個人都講一下自己認為剛查閱的聖經有什麼可以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有什麼啟發。
記得有一次會友的應用竟是:"我要立志背聖經!" 然後導師就好開心地"嘉許"這位會友。乜咁叫做"應用"咩﹖怪唔知咁多人讀博士碩士,之後又係走番去教書,全部都係得個"講"字。
突然間諗起,毛主席叫人背毛語錄係點解呢﹖
教會界一直都最叻"吹水",美名之"分享"、"相交"、"互相支持"。
教會給你的幫助就是:聽你講,然後為你祈禱,然後就 FULL STOP。(當然絕對有例外啦!)
我曾經在教會機構中工作,那些機構是絕對的人治。一朝天子一朝臣。
當一個人離職,他所建立的所有系統,計劃,就全部都會終止,因為教會並沒有人會翻看會議紀錄,就算看也不會看得明白,因為你的"門徒訓練"和他的"成長課程"是不可比較的,也沒有人會真正知道裏面是什麼東西,只有負責的傳道人自己心中才知。而傳道人也大部份要到課程開始的前一小時才會知道課程是什麼。
教會機構不需要講 CONTINUITY 連續性的。事實也無從去談,因為人事變動之頻繁,根本就使所有會友都無所適從。所有會友都是義務工作,全部都是俾個"心",但從不問能力﹖所以外行管內行,吹水王或無能者帶領熱心者,結果全是效果不彰。
另一個現象是個個人都是"審計署長"。If not nobody works, then it is only a few works. 所以 burn out 是教會熱心者正常現象。
最頂唔住的是教會的 communication 模式,上尊下卑唔在講,要使一個意見能夠入到決策權力中心需要的是"中南海"智慧,如何埋身領導人,如何在不同路線中走位,偶有一些異見者最後都會成為"教會的囚徒",表面接納意見,事實卻會被打壓最終排出核心領導系統之外。
教會擔任傳道人或牧師的必然是一個"個體戶",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意"(團契小組),上司或牧師提供的大多是"輔導服務",而不像辦公室的上司會監察你的業積,又會給你工作指引。所以大部份初入職的傳道人大多都焦頭爛額,不出兩年便離開"公司"。當然這又養成一個牧者都好叻"執生",而所有會友都明白,傳道人的"委身"好有限,兩年就換一換,人人都不會"寄予厚望"。
個人感受最深的是教會的會議,每次叫組長去開會,一開最少兩粒鐘,日期永遠是最寶貴的周六日,主要內容如下:
1. 分享個人 近況 30 分鐘或以上
2. 代禱
3. 分享小組內的人的近況 30 分鐘至 60 分鐘或以上 (大部份其它人小組發生的事,99.9% 其它小組發生的事對另一些小組並沒有關係,不知是否為滿足其它人的"八掛"或傳道的"求知欲"呢﹖)
4. 代禱
5. 議事 - 實際是頒佈主任牧師或教會主事者已落實要大家執行的政策
6. 結束禱告
記得有一年教會搞左個"恩賜調查表",一份要填30分鐘以上過百條的問卷調查,到現在連影都無。當時我在會上強烈反對,但其實"阿公"已經決定左,傳道人只是下達"行政命令",討論時間其實是"頒佈聖旨"時間,你絕對無權 say "no "。
這些會議久而久之大家都知是"哂時間",但因為若組長"唔聽話"便會沒有了組長的位置,所以最終大家為了自己的小組的完整,不會被重組,都會"忍辱負重","俾面"參加。
我在教會學到的是如何"忍",包括忍口同忍尿。其它人學到的或者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個人能力,辦事能力,這些都絕不重要,最重要的"升職"條件,無獨有偶和特區的官員一樣,就是要"乖"和"聽話"。
最近我開了一個教"會",會中傳道人講了最希望年青人做到的是:"跟耶穌"。
我心中立時想問,到底什麼叫"跟耶穌"呢﹖但望一望個錶,又望一望各位參加的人的疲態,還是留番給自己"默想"好啦。
教會講的o野好深,可以用多角度去詮釋,隨時有不同演釋方法,好考大家智慧。
我鼓勵大家都應該參加教會,因為這就是社會的縮影。
經歷了教會多年的洗禮,現在已不再對基督徒有什麼期望,只是希望他們都能真正"跟耶穌"。而我最痛心的是,大部份人不信就是因為有太多這些虛假的基督徒。
(以上全都是我揀了一部份負面的去講,當然有正面的,但我會留番其它基督徒他們去"護教"。)
2009年9月6日星期日
Legacy (2) - 我希望自己留下的 legacy
我看見一位剛病好的球員跑位,衝搶籃板,切入上籃,不停地在做一些極粍體力的動作。
還有一位球員瘋狂跑回去追截對手的快攻,最後成功跳起封阻了一個快攻 lay up ,將球拍了在籃板上。(然後觀眾席上的隊友大聲狂叫,拍手叫好。)
在街場上已經好少見到這些了,因為這些都是好"哂力"。
在街場上打波,輸和羸都不會有什麼獎罰,大家都只是想同自己有個"交待"。
我的一位隊友向另一位朋友講:"C sir 都仲有進步空間,咁我呢﹖"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他去了跑四日步,他的體重是200磅。
但在我的眼中,這班人卻同時在創造一個 legacy,一個積極認真的文化。 他們去努力不是因為要應付什麼比賽,而只是要證明自己都可以進步。沒有人會因為他們的努力而讚他們,甚或沒有人會知他們努力了。
又或者他們只是希望仍然能夠在球隊中有一個位置 --因自己的實力而得來的位置。
昨天的街場比賽中我 miss 了幾個 easy shot ,做了幾個 turnover ,還在釘人防守時被同一個人在我面前 (in your face) 射入了三個波。每一個錯誤都在我腦海中不斷重播,我問自己點解會錯,點樣下次可以守得好d。
我又同時間感覺到自己因為年齡關係而開始下降的爆發力。當我的下肢跑了一段時間後,我便沒有了向上跳躍的力氣,上籃時已缺乏力量。但我告訴自己 :" I will keep trying "
身邊有一位表現不佳的年青人,在休息時不停地向我說:"sorry",我告訴他:"盡力吧,不要緊。"
另一位年青人則在傍自我批評:"點解我會打得咁差。"
在離開球場時我和對隊互不認識的人講再見,大家點點頭,雖然他們場場都輸了給我的那一隊,但我感覺到:"大家都好開心。"
而我亦相信,他們也會更努力,因為下星期我們會再見。
我們在球場上沒有打矛波,沒有粗口,沒有"呃"分,我覺得這是我心中理想的籃球文化。
其實我希望留下來的就是這些,使別人能更認真,努力。
我希望的是我教的球隊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 -- 認真,努力。
忘了告訴大家,還有一位球員在籃底無人看管下勾手不入,隊友立時大力喝倒啋。當時呼喊得最大聲的是我!
我希望我擁有的另一個 legacy 是"獎罰分明"!
Legacy - 過去遺留下的...... (1)
那些不因為消失、死亡或時間過去而遺留下來的就是 legacy 。
在 Malcom Gladwell "the Outlier" 一書中講述了飛機失事的意外的調查研究。研究發現在許多年前的韓國航空 (Korean Air) 經常發生空難,這些空難無獨有偶地不停地在韓國航空發生,雖然韓國航空努力改革,但卻仍然停止不了這些事故。
當年這間航空公司在許多大機構中都被列入黑名單,直到最後它們找來了一位外國人來負責這事情。
這位外國人發現這公司在行政管理和機器維修保養上完全沒有問題,甚致比其它航空公司更好,而後來他再研究韓國人的溝通模式,發現問題出現在韓國的 legacy -- 一種上尊下卑的國有文化遺產上。
這話怎麼說呢﹖上尊下卑不是一種很好的傳統文化嗎﹖
由於這種文化的關係,副機師和機長的溝通便出現了問題,簡單地說副機師當看見機長判斷出現了問題時,他不會challenge (挑戰)比他職位高的機長,而只會採取"提醒"的方法。
例如當副機師認為天氣惡劣不宜降落時,他只說:"機長,我看見前面有一片烏雲。"
機長說:"是嗎﹖"。然後機長繼續他的下降。
當副機長發現機內的燃料嚴重不足時,副機師只會說:"我留意到我們燃料正在下降。"
機長正忙於操作著陸的事情,他沒有意識到燃料不足已到危險的水平。
機長只是點點頭,因為他根本無意識到這代表飛機隨時會墮毁。
副機長最後報告:"左引擎停止了運作。"
機長回應:"是什麼問題﹖"
最後飛機墮落的,全機過百人死亡,原因只是簡單的:燃料耗盡。
上面的對話是飛行黑盒所記錄的。(我將之改編和濃縮了。)
現時這所航空公司已經改革了,方法便是不再用韓文溝通而改用英語。現在他們的飛行紀錄比許多公司都好,生意也回復了。
上尊下卑的文化同樣也是中國人的獨有文化,當我們看89民運時的軍人,我們看許多中國發生的恐怖事件,有多少人能夠突破這種籠牢而去挑戰當權者的錯誤呢﹖
當副機師看見機長不停地作出錯誤的決定時,他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包袱使他只能"提醒"他的上級,最終賠上了所有乘客和...............................自己的性命。
當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便聯想起世界許多解決不了的問題,又或世界上許多持續成功的國家,他們的成和敗都抱負著許多歷史和文化所遺留下來的 legacy 。
為什麼名校每年都產出許多九優生呢﹖多年都不間斷呢﹖(有人會說這是由於機制上的優勢,但事實上是政府多年前已"溝淡"了資優生入讀名校的比例,但優異成績卻不間斷。)
為什麼打籃球拿冠軍的每年都是那機所學校呢﹖(當然有一些學校是買學生回來的,但有許多又不是。)
為什麼有一些家族可以長年都在商業上成功呢﹖為什麼他們的子女可以有那種承擔和才能呢﹖為什麼有學識的父母的子女都較能成功呢﹖
其實這都可以用 Legacy 的角度去探討一下。
而我還想談的是:Church legacy 和 我希望自己留下的 legacy 。
(請看下回)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
勤力
太太一直都想搬到較大的地方,因為現時地方"細"。(我個人就覺得ok。) 但係她也有她的理由,就是讓小朋友有較大的空間,我們便致電給相熟的經紀,那時正是周日下午6時,晚上8時多那位經紀就致電給我們說有一個"筍盤",叫我們周一6時可以去睇。事隔兩小時。
周二晚六時我們便和業主簽訂了臨時賣買合約。
合約簽訂後我才知道這個"筍盤"並不是經紀手頭上已有的樓盤,而是他在收到我們電話後立即COLD CALL 找出來的。而這位業主其實已決定收回自住,連裝修報價都已做好哂,但因為這位經紀的努力才給我們睇樓。
五年前我們首次置業時也是透過這位代理,他為我們找到的單位也是他當時 cold call 那個業主而出現的。
簽畢合約後我和他閒談,原來他每天晚上都是工作至十一二時才回家。他太太做旅遊業,周六日都要工作,能夠見到太太女兒的時間不多,因為他周六日都要工作,而他自己選擇了駕車上班也是由於希望多一點時間陪女兒。他能夠在行業中成為表表者其實是要付出"拋妻棄女"的代價的,但在香港競爭激烈的地產界,這也是生存的惟一竅門。
這位老哥我好肯定不是大學畢業,可能中五都未讀完,但在這個行業中多年,是top sales。其實他的成功之處只是"勤力"。
當我們在不斷做教育改革,談資優教育,如何早發掘天份,講 IQ, EQ和多元智能,但其實或許都不及"勤力"來得重要。
我教籃球多年,見過無數天份高的人,但最好的球員其實好簡單,只要不怕辛苦,勤力,他什麼技術都練得成。相反,若怕辛苦或不願意勤力的人,儘管天份高亦是無用。
但近年來"勤力"的學生似乎已越來越少。怕辛苦的人卻越來越多。
在Malcolm Gladwell the "Outliers" 一書中提到美國一間新學校,現在已成為許多人爭相入讀的名校,他們不論學生的資質,也不論背景,無論黑人白人非洲人,貧窮或富貴,他們都會照收,但卻要求學生要十分勤力。學生要五時多便出門,晚上要做功課到十一二時,還要年終無休,學校不放暑假。其實都只是在講一個字:"勤力"
作為一位教練,我越發感到教學的技巧和訓練的質量遠遠次要於"勤力",意思是一位勤力的學生就算遇上一位不懂得教波的教練,他也能因為他的勤力而脫穎而出。
最近我在一次打籃球的時候朋友說我成40歲都仲好 FIT,他說一點都唔覺得我老。其實只要你不怕在33度太陽底下練波,又不怕辛苦每次健身都增加重量,還要跑步練氣,每一個人都可以好似我咁"FIT"。
要打波叻其實好簡單,就係要唔怕辛苦,要勤力。
我相信做什麼事成功也是差不多。
最近覺得跑步和健身越來越辛苦,因為年紀越大便會發覺越來越難捱,特別是體育運動上。所以勤力也是有時間限制的,如果年青的時候習慣了舒服,年長時更沒有可能會捱得到辛苦,所以奉勸所有年青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圖悲傷。
若生命中有老師或教練不斷要你勤力,使你好辛苦,那你就是幸福了。可惜這些千古不變的道理,今天還有多少年輕人會聽得進耳呢﹖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正生會的註冊地址問題
正生會人士在電台解說,正生書院上《左右大局》解釋 (大陸雞竇事件)
記得要聽 Part 2 !
我認為他們不是壞人,只是"唔小心","不夠仔細",是能力問題。
我信佢地可以得救,不過我不會捐錢支持這種人領導的機構。
特別鳴謝陳大文制作這條音帶。
2009年8月28日星期五
制度的影響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少年時的香港籃球隊,他們的風格獨特,各有特色,所以看籃球賽時總會有驚喜,沒有一隊波是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的。
但我看今天的年青人,今天的籃球比賽,給我的感覺是特色越來越少。沒有人會用勾手,射球的準確度低,沒有聰明的頭腦,次次都是樣板戲。
這使我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以前的人會比現在的人有特色﹖
在我年青的時候,我的籃球知識和技巧是自己自學得來的。學校的體育老師並不是專長籃球的,極其量是叫我們做一些隊制練習,對於動作技巧其實沒有怎麼教過,什麼是聯防或什麼叫釘人都不大清楚。
今天我們的訓練一定會比十年前進步了,在網絡上可以獲得的籃球知識也多不勝數。然而,香港人的籃球水平進步了嗎﹖
我的看法是沒有什麼進步。那為什麼呢﹖
過去我們因為沒有什麼訓練機會,所以老師們訓練時都會用心去聽,老師說跑十個圈不敢跑少一個。
還有,最重要的是那時候我們有的是時間。我記得以前我一放學就會打球直到老師來趕,趕完我又會在自修室偷走出來再打。我會一個人做一百次走籃。
還有,那時候沒有補習呀!
周末放假時,我的同學又會叫我去維園打球,那裏的全是大人,我也就一直在這種訓練下成長。沒有人教過我傳球、運球、走籃或什麼防守進攻技術,所有動作就是看別人的,然後自己試著做。最後我也能夠在港青的選拔中入選,不過後來因為練習地點太遠而沒有參加。
還有,那時候沒有什麼健身室,也不懂得自己做掌上壓。更不會自己一個人去跑步練氣,但因為時間多,也因為自己在鬥波的時候總是不停地跑,所以心肺功能也就不錯。
除此以外,沒有人特別教我要合作,要傳球。但我看見隊友跑到空位便會傳球給他,自己入球與否也不是很在意,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份參與。
到後來老師告訴我跑山可以改善體能,我便在自己住所後山跑步,還痴線到兩隻手各拿著一個20磅的啞玲跑上山頂。
當時唔係唔覺得辛苦,到現在仍然不明白為什麼總有動力可以一早起身去跑,跑完再返學校上堂。
或許是我笨,只是人叫就去做,想打好d波,THAT SIMPLE。我學校是和尚學校,也不是想威俾女仔睇。
我發覺我個人真係有d傻。
回想今天的世界,無論讀書或打波,每一種事情都總有它的制度。今天我們或會認為入了青苗或青訓就是好波,但在我的年代隨時走到街場都有好多利害的人。我連青訓是什麼都不識。
相反,我今天在街場上看見的球員水平就比以前低了許多。
或許這是制度的毒害。(也可能是我的錯覺。)
因為有了制度,所有被排於制度以外的人都會誤會自己是沒有希望的了,因而也不再努力。若你不能夠在青苗青訓被選中,你一生都不會有多少籃球訓練的機會。
以前,入不了青訓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因為我們只是喜歡打籃球,不是要威。
今天你若入不了精英班,又或入了BAND 3 的學校,其實你的未來已可能與中產無緣,一生只能在基層中爭扎。
另一個可能是制度出錯,在制度以內培育的人因而更不能成材。又可能是由於入了制度以內便覺得驕傲,誤以為自己已是天之驕子。
更大的可能是制度內的持份者並不是好的老師、教練或前輩。
香港籃球總會一年前出信告我毁謗,反映的是什麼呢﹖正生書院的大量投資,又反映什麼呢﹖初時正生也說要告壹周刊,但今天已無聲無息。
在我讀書的年代,大部份人選擇了入讀教育學院是因為當時入不了其它大學。我有一位生物拿 E 的朋友就做了生物科的主任老師。
做老師的人只是當老師是一份謀生的工作,沒有真正想過自己是為人師表,當然也不會用心教學生。
本來是希望栽培人材的制度因為自身的問題而使制度變成一種摧毀人材的系統。
香港的教育制度,體育運動系統如果都消失了,那會是怎樣的世界呢﹖
或許我們會看見更多人材,而不是沒有了自信心的香港年青人。
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
教練的壓力
球隊在報名時有十多人,今天連埋我才六個人。當我去到球場,看見有五個隊友出現,心中的即時反應是:"主的恩典是夠用的。"
其它人不出席的理由呢﹖
有一位隊友因為要加入紀律部隊的訓練,所以怕受傷而不出席。
有一位應承了出席的球員在開始比賽前一小時唔聽隊友的電話,後來再 send 一個SMS 話返緊工,但最奇一天前才應承話出席。
其它人唔到理由就係"有事",唔肯講或者唔想講,我當然唔知。
今天的五虎將當中有一位是我的學生,剛從外國回來,是我順便叫他的,否則就只有四位。還要慶幸的是有一位好波的隊友剛好在將軍澳打三人賽,剛拿了亞軍。感恩的是我們又是在將軍澳打比賽,時間也剛"就到"所以可以出席。
去到比賽場地,我見到另一位教練朋友,告訴他今天我隊好少人到,他說:"大家咁話啦。" 我和他會心微笑。
我後來和隊友分析我們球隊為什麼那麼少人,我說笑地告訴他如果一個教練要長期都有好多隊員,咁就最好使球員水平不提升,因為一提升他們便會有其它隊叫他們去,你隊波就會少人。
雖然是笑話一個,但其實這也是一個事實。
有一位隊友分享說:"阿XX話教練你上次叫佢打的位置不是他慣打的,同大家唔夾所以唔來啦。" 我的回應是:"你去參加一隊球隊做新人,不是叫一隊球來就你吧。 咁樣講法態度已經有問題,又係無得教。"
事實係大部份人來的時候都只是想"自己開心",總來沒有任何團隊精神。
今天對賽的球隊是上屆冠軍,他們應是FULL TEAM。除了首十分鐘比分是互有上落外,由第二節開始我們便領先,直到完場。最後終局約是50 對24 。
原因沒有什麼特別,只是我們的個人的身高、速度、技術和配合都勝於對手。結果非常合理,因為我們對的是教會球隊,水平一般不高。 (上一場我們勝出約是 86 VS 20 )
但我卻很愕然對面球隊領袖在的檢討中不停罵自己的隊員。在我的角度看這是一種 Bullying (欺凌),因為沒有看見對手的實力距離,其實輸得合情合理。教會界就是充滿這種領袖嗎﹖青少年會服嗎﹖
今場比賽我們球隊負責統計,要早一小時到,但負責人在夠鐘還未出現,我們臨時用白紙自己劃表格做記錄。我們用了四個人,兩個人負責睇,兩個人負責記錄。我自己親自做記錄,因為我想了解有多難。結果發現絕不簡單。
我好奇怪為什麼負責人不可以準時出現,但我好高興自己可以立即寫到一張表格記錄。
我想起每一位來教會幫手的人都是義務的,所以大家"包容包容"。
第二小時到我們比賽,別人幫我們統計,賽後我問負責人拿我們比賽的統計表看,我望一望之後發現全部都是"亂來",垃圾一張。
我沒有出聲,因為我明白教會文化:"包容包容"
球隊人少,我不奇怪,但我都想人多,所以我回想美國奧運隊的K教練如何組織球隊。
首先他要找出對國家有 committment 的隊員。我回頭望一望自己的球隊,有多少人對教會球隊有承擔呢﹖
我的球隊有兩三個。
還有一個,就是我 -- 教練自己。
還有一個啟發,六個人打40分鐘,出場時間分配理想,下次先回覆的六個打得啦,人多無謂。
2009年8月21日星期五
天份、努力和際遇環境
如果一個天分很高的人,但卻生於戰亂,儘管如何努力,在戰爭中能夠發揮的作用卻很有限。IQ無論如何地高,或者只能是一名士兵。
加班的工廠女工是惟一可以將成就與努力掛鈎的其中一種職業。但在經濟不景時,接不到訂單,就算你想努力都沒有。所以努力還得在有努力空間的時間和環境中才會顯得重要。
現代的中高層,超時工作絕無補水,努力的人絕不保證成功。同樣地,當考第一和考包尾學生的都選擇去補習,接受"名師"的教導,每天都溫習八小時,天份較低的人是沒有可能彌補自己與天份高的人的距離。
所以要成功,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際遇,是環境給你的機會。這就好像我去馬爾代夫群島釣魚,不懂釣魚的人都能輕易釣到大魚。
當社會發展到像香港這種程度的時候,機會已經不多,努力變成是一種必須,也是人人會做的事。但凡不努力的人,他們已早早被排在成功之外。所以要在香港出類拔萃,單和別人比勤力是不足夠的,更要比天份。
若你能夠在最早的日子知道和明白自己的天份,並且接受最好的訓練或相應的教育,那你的成就是必然非凡的。
香港並沒有戰禍,香港的學生大多接受同一個教學課程,有指定的教課書也有受過專業培訓的老師,所有學生理論上都是在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這個假設下,香港的學生其實只是在鬥天份。
那些不願意勤力的人是"抵死",但最使我感到可悲的是那些天份不在讀書,但卻200%不斷努力的學生的結果。這些人我在教會中經常見到,一天到晚在圖書館,平時很乖又很"聽話",但公開考試的成績卻並不理想。
天份不夠好的人,又或天份並非現時教育制度能"提煉"出來的人,理應在初中時候便已能被發現自己的問題,但只能循現有的"大路"去行,這是父母的錯,也是香港教育的錯。
部份明白自己不適合讀書,但卻沒有其它選擇,還不斷被鼓勵和給予機會一個能力興趣均不在這一方面的人去行,結果是鑽入牛角尖,出不了來。
結果他們只能在疆化的制度中繼續成為最低層的學生,成為別人的踐踏的"台階",不斷被社會教育制度所強暴,最後他們完全地失去自信,接受了自己是"無希望",也不能在社會中找到什麼其它的機會。所以他們繼續打機、沉迷性、毒品等種種逃避方式。
他們的自信心消失了,對生存並不存有美好的夢想,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他們只希望糊口。最後他們成為活生生的僵屍,行屍酒肉,每天打機和尋找剎那的歡愉。
香港最大的問題不是吸毒,而是教育制度,香港的教育不斷地使年青人喪失生存所需要的盼望和夢想的空間。
而使我最奇怪的是,香港的父母口說愛子女,卻從不去理解自己子女的天份是在什麼地方,眼白白送自己可愛又正常的子女到這些如同"殺人機器"的學校中去,最後都變成"規格外品",被社會拋棄。
可悲的是到今天仍沒有多少人質疑香港的教育體制上的問題,人人只識講"有教無類",但實際上卻在"害人不淺",至今許多學校還在不斷摧毀人的自信,等同在制造社會垃圾。
2009年8月17日星期一
正生書院要告壹周刊﹖
對了,就是告佢毁謗。
當記者想訪問時,他們的回應是:"暫時不接受採訪。"
我當然不能夠100%肯定壹周刊寫的是不是真的。
不過大家可以去這裏自己看一看,才用自己的大腦分析一下。
一年前我投訴香港籃球總會,為什麼我會出信俾立法局議員呢﹖原因是我對香港籃球總會在用公帑的方法有懷疑。
為什麼香港籃球總會拖糧拖一年半﹖(我有白紙黑字可以證明) 為什麼康文署沒有監管它們﹖
而立法局的職能是監察公帑的使用的。
結果我被香港籃球總會告我毁謗。
當然到今天已事隔一年,他們不敢繼續"搞我",還派人同我講和。
原因好簡單,因為事件只會越揭越多,最後他們會更大鑊。
政府點解唔去處理體育總會的監管﹖
因為體育總會是政府輸送利益的對象 -- 親中團體。
正生書院與色情場所有沒有關係並不是最重要,
最重要的問題是政府如何監管這些直接間接在使用納稅人的金錢的半資助和全資助機構。
半資助機構對於他們資金使用的查詢是這樣回應的:他們並非全部由政府資助的機構,只是部份由政府資助,他們不需要交待私人捐助的金錢的用途。
但一間公司是不會有兩盤數的,你不會將政府資助和私人資助的錢分開來使的,而只會一齊洗。
當中若有部份是不能解釋,例如為什麼會拖糧一年半,半資助的機構就可以以它非全資助而拒絕交待它的帳目。你吹佢唔漲。
我曾經質疑籃總出的律師信是以何種形式支付的,是用公帑或是"私帑",這些律師費在籃總交給政府的監管的帳目中會出現嗎﹖(理論上不會,因為政府不會資助它發律師信的)
那麼便是捐助籃球總會的善心人士捐的錢吧。
那麼再來的問題是:"私人捐錢給籃球總會的人是不是願意和同意將這些款項用在告人毁謗呢﹖"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熱愛籃球的人會捐錢給籃總發律師信告人毁謗吧。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香港籃球總會可以以香港籃球總會的名議出律師信呢﹖批準和同意必須經過全體委員會吧。當這些人都同意,你可以諗下點解呢班人咁激動,要立即將我這個人置於死地呢﹖背後有沒有不可告人的真相呢﹖點解到現在又唔繼續告我呢﹖
法律訴訟費用並沒有一個確實數目的,只要官司繼續打,訟費便可以是天聞數字,任何義務律師都不會隨便幫手,因為並不是保證會打勝的,若果輸了,結果會如何呢﹖這些頌費由誰去付呢﹖
我是一個草民,你告我告都死我最多破產俾你睇,但係你的律師費和堂費還是要付的,所以當總諗過度過,最後只能夠不了了之。其實出律師信是想嚇我,俗稱"拋浪頭,靠嚇",同黑社會無分別。
用同樣的理據,我可以問一句正生書院的人,你們要告壹周刊,若果你們輸了官司,那些費用是不是用學生的學費去付呢﹖還是由經營色情場所的費用去付﹖
事件只會不了了之,當然,正生入梅窩的事亦將會擱置,信不信由你。
正生書院資金的運用只會是香港資助機構監管運作不善的冰山一角。
其實好多教會同教會機構都係亂來,不過班善良像鴿子的信徒"自願無知"吧。
有錢父母和窮人父母的分別
我自己都算聰明,也很努力,同樣地我也沒有得到什麼成功,反而還在工作中遇上許多不公平的事,被主流社會群體所"打壓"。
無論如何,在許多人眼中這叫做"失敗"。
我的朋友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會失敗,希望了解自己的失敗原因,而他的睇法是家庭教育中缺乏了一些重要的原素,但這是什麼呢﹖到現在還沒有肯定的說法。
我是當籃球教練的,我的私人籃球教練課程收得頗貴,但總有父母會找我。我留意到的一點這些孩子總有一對關心自己兒子的父母,他們會四出奔走,為了的就是自己的子女能夠得到多一些教育,或機會。
相反我在小學教籃球,學費收得很便宜,但許多父母卻會是"讓子女打籃球來換取子女努力讀書",又或:"打籃球好讓子女消磨時間,好過打機。"
但想深一層,他們並不是真正支持子女打球,也沒有想過希望子女要打好籃球。簡單地說:"they don't care as long as they have something healthy to occupy them" 他們只是想找些健康的東西讓子女打發時間。
有錢人的父母不同,他們關心子女,不單是讓子女打發時間 (kill time),而是希望子女能夠做好 ( to excel)
同樣是 C sir 教籃球,父母的取態便使子女在打籃球時的心態截然不同。
一個正逆水行舟,一個則是順流而下,其結果和成績當然迴然不同。
還記得我有一位學生說沒有錢買籃球嗎﹖她真的去問了自己的親人,但得到的回應是:"NO"
若父母連一個三十元的籃球都不願意買給子女,卻願意讓她參加籃球班,你可以想像得到這個小朋友要能夠在這項活動中成功的機會有多少吧。
從教練的角度去看,這種小孩子無論如何天份高,你給什麼好的訓練課程,結果也是"無望"居多的。
我深深相信香港的籃球教練,大部份都是在教這種"無望"的小朋友。
相反,我教的$300一小時的私人籃球訓練中遇到的一些年青人,他們和這些"無望"的小朋友有很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會主動追求。
有一位我教過兩三堂便飛去外國的年青人,他會寫電郵來問我許多籃球的問題,在上堂時會問我如何練這個那個。
而我最常聽到的是他們的父母都會向子女講一句說話:"你自己同教練約時間啦。你自己問教練啦,下次你自己搭車,你自己........"
這些父母其實在教導年青人去為自己的人生付出努力,作出爭取。英文中有一個字 Assertiveness,意思是為到自己的事而作出一些堅持,或勇於表達自己的睇法,並不因環境而有所改變。(Someone who is assertive states their needs and opinions clearly, so that people take notice.)
有錢人的父母還是很"麻煩"的。
因為他們不單會教子女 be assertive ,當子女有難題不能解決時,他們會出手幫助子女,例如問教練為什麼自己的女兒沒有機會出場,有什麼訓練可以使自己的子女表現更好,他們會幫助子女解決超越他們能力範圍以外的問題。
有錢人的父母不會讓子女讀 Band 3 的學校,而是選名校,又或國際學校,甚或揀一個好的教練教他們子女打籃球。
而窮人的父母則會"逆來順受",當子女被派去差的班別學校時,他們對子女會說:"一早叫你努力讀書啦,宜家有乜辦法呀!"
當老師或同學欺凌自己的子女時,他們會選擇講:"係唔係你自己有問題呀﹖.... 小小事忍下啦.... 老師唔會錯的....... 咁都無法子啦。"
窮人不一定就需要"逆來順受",人生是自己選擇怎樣行的。
當大笨象自小便被一條繩綁著,長大後都會以為這條繩一綁上便無可能爭脫。
但除了 Assertiveness 外,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質素是有錢人父母所擁有的,英文叫 Practical Intelligence 。
有錢人父母多在社會中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他們不是白痴,他們不像我這個天真又單純的基督徒以為社會是有公義的。他們知道既得利益者的權限,也明白自己的地位。當他們在人生中爭取一些應有的權利時,他們會衡量利害而作出不同的策略,而非無知的一味堅持。
我朋友能夠在中學時便學懂自己修理電視,智商絕對高,但卻缺乏了 practical intelligence ,他在工作上雖然有過人之處,但卻引來別人的妒嫉,雖然處事公正,但卻沒有審時度勢,結果就像我一樣,空有一身好武功,卻只能孤芳自賞。
究其原因,我和這位朋友的"失敗",原因就是父母都只是社會中的"窮人",一生都選擇以辛勤去回應不公義 。就像聖經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被法老不斷迫逼,被要求要交出更多的工作成果時,以色列人只會用"更勤力工作"來回應一樣。
我和朋友都從來沒擁有與當權者爭取權益的 Practical intelligence。而我們的教育中也從來沒有提及過如何爭取權益,(因為英國和中國都希望香港人"聽話"),所以我們的人生從沒有學習到 practical intelligence ,不懂得如何與既得利益者談判,雖然我們都 be assertive ,但卻沒有 be successful 。
我雖然參加了教會多年,但教會並不會將事實或真理講出來,也不會坦白講出它們的立場,而是選擇性地向所有教徒灌輸一些與既得利益者或權威相互吻合的思想給人。所以大家會發覺當教主一動員時,便有成千上萬的人無知地支持。
這並不是耶穌和聖經的教導,相反,我看耶穌基督都沒有什麼 practical intelligence,因為祂最終被犧牲。
若要我選擇在世人眼中看為成功,卻要假仁假義,作虛弄假,我情願只成為人眼中的"失敗",而只盼能在主眼中看為"良善"。
p.s. 文中的概念並非原自本人,我乃根據 Malcolm Gladwell "Outliers" 一書引伸而成。
2009年8月14日星期五
美國和香港籃球發展
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國回來,他可以360轉身入樽,但他自己卻不以為然,原因是他在美國見到的是其它比他利害的人。
我上星期在沙田的源和路街場和教會的隊友打球。我在其中一個場跟隊,發覺街場年青人沒有計分,我再問他們分數,其中一位約廿歲年輕人不情不願地說:"打完會話你知!"。 我望一望我身邊的朋友,心想:點解這些年青人會變成如此﹖
最近我看一本書,英文是Gold Standard,是美國奧運隊K 教練寫的,內容是講述美國如何部署重奪奧運金牌的經過,這書甚好,強烈推介身為教練的朋友睇。
美國是籃球的發源地,籃球水平是世界頂尖,但在近十年來的國際賽事中卻多次敗於歐洲球隊,而最使人失望的是2004 年奧運再次失去金牌,敗給阿根庭人。
美國人如何看這件事,又如何面對呢﹖是否用鴕鳥政策,告訴世人奧運不值一哂,自己的籃球聯賽nba才是世界頂尖呢﹖
2005 年4月Jerry Colangelo (後稱 Jerry) 擔任了美國籃球隊的 Managing Director,Jerry 便與前奧運隊和有關教練開了大會,然後在七月聯絡 K 教練邀請他成為美國男子籃球隊的教練,目標是在2008 年重奪奧運金牌。
K 教練和Jerry 問了一些 HARD QUESTIONS :
Where we had gone wrong ? 我們錯了什麼﹖
What could we learn from the past ? 我們能從過去中學懂什麼功課﹖
他們的答案是我們的系統出了問題,現在的人打波已經沒有了團隊精神,只重個人勝利,若我們不能重新著重團隊合作是無法獲勝的。
K 教練問Jerry為什麼要參與,他說原因是:" 我們欠籃球太多了 !(We owe the game) 我一生也還不了的。(we could never fully repay it)"
K 教練是美國度克 Duke 大學的主教練,已六十一歲,他和Jerry 都是美國籃球界的名人,其實沒有需要擔任這件苦差,原因是他們都已成功,若這次奧運隊未能奪冠而回,他們兩人的名字便會在史冊上留下汚點,但他們二人最終都選擇了接受挑戰。
他們所做的確是偉大,另一個原因是所有參與奧運的球員和職員都是義務的,沒有任何收益。
今屆NBA 主打魔術隊的控衛拉夫. 阿爾斯通是一個不會傳球的控衛,相反湖人的歐洲球員加索卻是一個能傳能投的全能中鋒。火箭隊的斯科拉,馬刺的柏加仔和贊奧比利,全都是出色的歐洲球員,歐洲球員在NBA成為主力已是不爭的事實。
K 教練和 Jerry 這兩位美國人沒有回避事實,沒有掩飾問題,而是切切實實地向面對,無私地站出來希望幫助和挽救美國籃球。
相反,香港體育事業出現的問題,香港如何面對呢﹖
屯門普高假波事件原來是打真波,事件已結案陳詞。
香港足球代表隊外判給南華,所有代表隊名單均直接間接和南華有關,有團隊在網上發起抗議。(詳情可閱獨立媒體上之文章)
香港的乙組籃球球隊可以俾錢買位回來打的,只要你識人。
若你打去籃總問點樣可以打乙組,他們會告訴你只要拿文康盃冠軍就有得打! 但參與文康盃的卻包括甲一組球隊! 若可以打勝甲一組球隊,為什麼還要在乙組打﹖
還有我自己親身經歷的籃球總會因我向立法局議員投訴他們的問題而要告我毁謗,這些事情根本無法無天。
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我們的香港政府沒有任何行動呢﹖為什麼香港沒有人像 K 教練和 Jerry 出來拯救香港籃球呢﹖
原因是當被告本身就是既得利益和持份者,他們當然不會作出什麼改革。
香港籃球總會、足總和許多體育總會發生問題,其實康樂文化事務署是撥款機構,理應作出回應和處罰,但現時的許多體育會中的委員其實是建制派的持份者,不少是社會賢達,他們有親中背景。
政府亦要依靠這些親中團體籌辦大量政治show 、以及康樂活動以招募許多人"撐場",所以向這些親中的體育總會輸送利益是勢所難免,否則大型體育活動和政治表演沒有人出席豈不是"醜死鬼"﹖。
最近報章上有報導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逼走社工謝世傑,這就反映出該局的立場,他們不是站在小巿民的立場,而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一方。
上樑不正下樑歪,按我了解康樂文化事務署的撥款小組只是民政事務局核下的一個小部門,只有兩三人,他們當然不能犯上作亂,向這些體育總會作出什麼懲處。
結論是香港體育界問題是無解的難題。
另外想問:如果美國的籃球也需要改革,香港為什麼會無問題﹖
p.s. 朋友電郵給我一條短片,片名叫:香港籃球的明天
所多瑪
中國可以動接利用公安、法律去捉拿所有異見份子,這個國家還可以長住久安嗎﹖
就算你是既得利益者,活著能不擔心半夜有餓死或被迫害而死的人民的寃魂找你嗎﹖
梁文道先生的一篇文章,活在正"所多瑪化"的香港,你要不要聽﹖
文中有一句說話你或會喜歡聽:中國政府已很努力,要對政府有多點耐性!
2009年8月9日星期日
北京的實況和香港的現況
原來農民在中國的地位是十分卑微,他們每日都要下田去收割的種植的農作物作為糊口。至於在收入方面,他們只有兩種方法去謀生。
第一個方法是官員每月定期向他們收取農作物,農民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利。不但如此,當這些地方官員拿取農作物後還很多時都不是立即付錢給農民,每次都說下次再來的時候才給你,這是什麼道理?什麼交易?那他們靠什麼來維生和買肥料呢?
第二種收入是政府的補貼金,用途是讓農民可以有資金去買一些種子和肥料去耕種,但是這些錢並不是由政府官員直接交托給農民的。他們的系統是這樣:
政府 → 市政府 → 村委會 → 小隊長 → 農民
五佰元的補貼金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層一層被剝削,到落在農民手中的時候可能只是一毫半塊,那麼這些錢又去了那裡呢?可想而之……
其實這班受到影響農民也層嘗試去投訴和反映,但每次都是音訊全無,在這種情況 下他們可以向誰去發表他們內心的意見呢?他們在有限的權力和知識下只能夠向這些賊人反映,試想著一個打劫完你的人,聽完你的哀求後,會把錢還給你嗎?就是 在這樣的機制下,農民長期受到這樣的壓迫是何其無奈、無助呢?他還對我們說,假若在北京市內的村莊都出現這樣的環境,那麼在其他地方的村莊內,農民又是怎 樣生活呢?可想而之,我們現今生在香港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是否應該繼續享受自己富有的生活,還是去幫助他們呢?如果選擇去幫助他們的朋友又可以作些什麼 呢?
若北京的農民都咁慘,那其它地方的農民呢﹖
最近我吃菜心發覺是苦的,我不知道原因,但我猜是汚染吧。
為什麼汚染還會發過來香港呢﹖報章從來沒有報導,大家知道原因嗎﹖
當中國成為一個不講公義,隨便用法律起訴異見者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還會快樂嗎﹖
香港其實已經大陸化,康文署失職導致的國父遺物遺失,卻沒有人需要負責任,也沒有查出所以然來,但卻又可以過關。
當中大化驗所發現蟲草有問題,卻又不敢將問題產品公開,香港還是購物天堂嗎﹖騙子天堂卻是真的。
還有食環署不願意公報沒有超標的食品的三青安的含量,這又是什麼道理呢﹖官商合作也。
還有我自己的親身經歷,香港籃球總會可以告我毁謗,原因是我投訴和揭發它的問題,類似這種事誰又會來理﹖好心人在那裏﹖基督徒在那裏﹖(在教會念經吧。)
還有政府剛要求朱凱迪付皇后碼頭司法覆核的前期律師費27萬,這位現正幫助菜園村被迫遷的熱心社運份子,卻遭政府在兩年後秋後算帳,香港還有公義嗎﹖(他真人瘦過條柴。)
那些紀律部隊,還在大聲要求加薪,知道我們有多少年青人失業,連一元的收入也沒有嗎﹖
香港最好的或許是寫真集的出版。
今天我在教會睇"YES"雜誌,封底和內頁都是色情電話的廣告,還寫明"靚妹免費打",明光社有沒有向政府反映過呢﹖
香港還有什麼是香的﹖香港有基督徒嗎﹖
香港有一個十七歲的中七女生寫公開信給胡錦濤,這是惟一我覺得安慰的,有沒有人向她傳福音呢﹖若她看見今天教會的實況,傳福音她又會信嗎﹖
我相信她寫這封信時沒有想過後果。不知她是否知道陳巧文(曾舉雪山獅子旗)連澳門都入不了境嗎﹖
希望主賜平安這位有勇氣的少女,因為她將來的路難行呀。不過我若是她爸爸卻會引以為傲。
2009年8月7日星期五
夢想不能實現也是好的
走在街上的時候,也有一些不能記得起名字的學生向我打招乎,有時候都會好安慰。但昨天回看一條小學的短片,望一望當中的小孩子,其中有一些是我知道情況的,當中許多都變壞了。壞的意思是食煙、講粗口、失學等等,可能也未算是什麼大奸大惡。
其中有一位年青人中二的時候去了一間BAND 2 尾的學校,讀到中三便因為績不好而被踼出校,後來去了一間BAND 3 的學校。同學告訴我學校的學生會講粗口罵老師,上堂時食野、鋤大弟、睇雜誌。
這些故事我已不是頭一次聽,但每次聽到都總會問:今天的學校到底是有什麼用呢﹖是教好還是教壞呢﹖
我的一位學生以前是個乖學生,讀書唔叻,但本性善良,中二時我找他來幫手做助教,那時候沒有遲到過一次,又有理想希望做個籃球教練。他現在升中五了,今年我又找他幫忙,但今年卻會忘記了,瞓唔知醒。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晚上"唔知點解好夜先瞓"。
他的理想呢﹖做籃球教練嗎﹖現在已經沒有提起了。
我告訴他若他仍然想做籃球教練,不如去外國讀。他說沒有可能,沒有錢,父母"潑冷水"等。
我問他明年會考諗住考多少分﹖他說:應該都有一兩分。
現在他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
到底用了十年去讀書,就是為了拿一兩分嗎﹖
沒有了夢想,人就好像沒有了方向,
沒有了方向,就不如及時行樂。
我相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有許多的年青人吸毒。
另一個原因是父母沒有支持,反而"潑冷水",
我們大人從來沒有給孩子有夢想的空間。
除了可以賺錢的事,在大人眼中似乎什麼事都是錯的。
我和這位年青人的父母通了電話,告訴他年青人需要別人的支持,
結果第二天見到年青人,他便立即告訴我他媽媽說他若自己出去工作,賺到學費便可以去外國讀教練。年青人好開心媽媽支持,(雖然沒有錢)。
這位年青人開始想讀書,起碼讀好英文。
今天他告訴我自己也要"早D瞓"。
我不知道這位年青人有沒有一天真的會去到外國讀籃球教練,
但因著有一個夢想,他會懂得選擇,選擇對自己好的東西,而不再是見步行步,不再"唔知醒"。
因著有夢想,我相信他不會食煙、夜瞓、吸毒.........
只要年青人願意努力爭取,盡力而為,我相信他們會了解自己更多,盡管會面對失敗,但相信最終也能夠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
就算真係做唔到,起碼個人唔會"pair"。
回頭諗番,我自己又係乜呢﹖一個賺錢很少,因為喜歡打波,不喜歡辦公室政治的人,選擇了教籃球,教育年青人作為職業。我 -- 在許多人眼中也不是一個"廢人"嗎﹖
我其實也希望做港隊教練,雖然做唔到,但我沒有放棄自己,雖然主流社會有許多虛假和邪惡,但我仍然可以無愧於心。
夢想不能實現也是好的,對嗎﹖朋友。
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露帶
我素來對於外表沒有太多執著,但我知道學校有它的規矩,所以我向學生講:你入學校時一定要穿制服,但入了學校就換上自己的衣服吧,但完了籃球堂便要記得換回校服。
後來這星期同學穿了背心回來訓練,我看了一眼,心中嚇了一跳,因為她們的背心有"露帶"的問題。(露出運動內衣的吊帶)
其實露帶的問題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我曾經在教會中看見讀中學的女團友穿低膊的"露帶"上衣。在教會是排排坐的,坐在後排的男孩子在講道時就會長期面對這些"帶"。
我見到就覺得有問題,因為會引人暇想,所以我就向老婆講,不如妳同佢地講下。
後來有人告訴我這好像是"時裝"來的,女孩子會買不同顏色來襯衫。我才發現我自己完來是"老土",唔識O野。
完來這樣穿衣服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結果我的太太也沒有去勸告這些女生。
但我的內心仍然覺得唔太妥當。
回頭說這小學的女生的"露帶"問題。
由於我是男生,我自己也知道這些"帶子"可能根本就是設計出來要"露"給人看的,所以我沒有理由"罵"同學,但我若坐視不理,我又過唔到自己的道德要求。所以雖然有點尷尬,但我還是決定和她們傾下。
首先我告訴她們的衣服有些問題,"妳地係唔係想俾人罵﹖" 她們說有什麼問題呢﹖
我指了一下其中一位同學背後露出來的交叉帶,可能是由於更衣時沒有留心,所以她們自己也不知道"露帶"了。
我還告訴了她們曾經有一位男老師在學校罵一位我教的小學三年班的女生穿大露背的衣服上籃球班。(但其實是她媽媽的錯! 小三的女生根本沒有是非觀!)
我說我自己比較"開放",但其它的老師卻不是,我也不想妳俾人罵。
我還告訴她們:許多男學生是色狼來的,妳們自己要小心。
後來女生很"聽話"地整理了自己的衣服,使不再"露帶",我也頓時鬆了一口氣。
感謝主。
最難得的是第二天他們上堂時已穿回學校的制服了。
她們知道自己的水平不高,我勸他們不如第二天十一時至一時和另一班同學一起補課。她們竟然準時參加並對33度的太陽無畏無懼,努力地訓練。
另一個要提的是這兩位女生都是早了回來練習的,她們出現時球場只有另一位男同學早了回來,所以我才有機會和他們講解及分享,若她們準時參加,我在一人對十九人的籃球堂中又如何可以"抽空"出來提醒她們呢﹖今次真是感謝主。
分享這個故事是因為我看見還是有年青人會改變和成長的。最重要的是身邊的人要願意出聲,做這些非"本份"的事。
看見年青人自愛和願意努力的,是使我繼續教籃球最大的原動力。
除此以外,我相信我教這些比教籃球技術重要得多,但現在的老師有多少空間教這些"課本以外"的東西呢﹖
我問這些女孩要不要做"O靚模",她們說不要,她們說:"她們只不過是"波大",還是假的。"
Thank God! 我為到這些女生而感到驕傲。
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一隻井底蛙的預言
記得有一次有一位甲組球員,年齡已屆三十,他說今年打埋自己都老了,可能無得打。我的回應是:"錯了,以今天的年青人的水平,你應該可以打到四十。"
昨天見到有一位年青人,他告訴我今年的青訓的水平好差,我問他點知,他說他因為自己瞓唔知醒所以無去,但比他更差的朋友都入了青訓。
我問過一位青訓的教練今年的整體水平如何﹖他說都唔錯。
你認為那一位合理﹖
在我的小學球隊中有幾位青苗的球員,其中一位是我長期都放他在後備位置的,他動作慢,又超重,但他卻可以在青苗中"選中",也沒有在不同的階段中被淘汰,原因是在他的區份,參加者根本少於所提供的名額。
另外一位我以前的學生,現在讀中三,我對他的水平有一定了解,他告訴我他在學校中全無對手。但以我的個人睇法,他的水平其實仍然很有限,反應速度都太慢,但他的好處是基本動作掌握扎實。他也曾參加區隊,他更是靠關係而入到隊的。
昨天我教小學生打波,我講解了一個練習,那已是第四堂重覆這個練習,有一些同學仍然會"怕"出場,她說我未睇明。這些會"怕"的同學其實不是少數,而是多數! 我看見這些年青人,真的是"頭都大埋",因為一個無勇氣嘗試的人,又如何會成功呢﹖
這也難怪,因為他們一直都是受"指使"而做事的,凡事都是應別人的要求去做,又習慣於溫室式的照顧,所以樣樣都"怕",從不曾試過自己去爭取和追求。
青苗、青訓,這些精英訓練制度其實已經名存實亡,因為許多年青人都會選擇只打校隊,因為參加這些"額外"訓練是十分影響學業的。
今年升上甲二組的乙組球隊,我問其中一位球員你們什麼時候練波,有沒有教練﹖他說他們沒有人負責訂場,也沒有教練。這隊波卻能升上去甲二,你可想而知現在香港的籃球水平有幾高啦。沒有固定訓練,沒有教練都可以升甲二,Oh my God!
最後講一位小學女生在上了我許多堂之後問我的問題,我叫她回家練習,她說:"我無波喎,咁點返去練﹖"
你猜我點回應她﹖
我說:如果女廁壞左妳會唔會唔去廁所﹖如果一個$30的籃球妳都無辦法爭取到,那妳人生有什麼事可以做得到﹖如果妳真係想打好籃球,妳自然會諗到辦法解決。
其實所有同學開始時都係無波的,但認真的同學根本不會問我這個問題,他們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香港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我看到的是香港的未來 -- 無救。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學好還是學壞﹖
最近有一位家長告訴我他的孩子食煙,我是曾經教他打籃球的教練,所以他致電給我,因為已經無人可以搵,因為我還對他的兒子有點影響力。這個年青人曾經在我眼中是十分好的,在我教他打球時他是個"尖子",勤力,有天份。但今天竟然食煙。
今天我女兒搶我手中的袋,很粗老,也沒有禮貌,我便罵她。晚上我和太太在想為什麼女兒最近經常搶東西,又硬拉著我們的手要去邊去邊。後來我們終於得到一個結論:因為女兒最近去了一位朋友家玩。
我朋友是兩名孩子的爸爸。他告訴我較小的經常搶較大的玩具。大的孩子曾找他,他便告訴那大的孩子:"若他搶你的玩具,你就搶番佢。" 我聽了後嚇了一跳,怎麼這樣教孩子呢﹖
所以當我的女兒和他們玩的時候,三個人便會搶玩具,曾經試過女兒會跑來告訴媽媽朋友的孩子唔俾玩具她玩,媽媽當然只能告訴女兒那些玩具是別人的,你嘗試"問"下,叫他們借你玩啦。
但媽媽沒有在他們的房中看著他們玩,因為媽媽大著肚子都很疲倦了,沒有精力看他們。
我的女兒細的時候只會從樓梯那方向上滑梯,但在遊樂場中經常會見到一些較大的小朋友從滑梯的下方爬上去,我初時都會罵女兒,但發覺許多小朋友都這樣做,我就不以為然了。
我發現小朋友好喜歡模仿別人,但他們沒有分辯錯和對的能力,所以只要其它人做錯,他也會照做不疑。
另一個小朋友的特點是他們會很喜歡和小朋友玩的,不管他們在玩什麼,只要有小朋友一起,她便會覺得好開心。
我記得"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過一點,書中說他不認為小朋友一定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原因是小朋友不懂得分別是非,若讓小朋友和一些壞的小朋友一起玩,他們只會學壞而不會學好。相反,小朋友要從別人的小朋友身上學好卻很難。
另一個例子是我的女兒以前從不尖叫,但當她和一位會尖叫的小朋友玩完後,(那小朋友未懂說話,所以經常用尖叫來表達,) 女兒便會尖叫,雖然我罵她,但她還是不聽。
我的結論很簡單,不要讓孩子和其它孩子在沒有正確價值觀的父母監管的環境下自由地玩。我相信子女不一定要有朋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對懂得和願意去教育子女的父母,就算只是和大人玩,也好過毫不理會地讓孩子和其它孩子一起玩。
今天學校在談禁毒和強制染毒,其實代表老師的功能已經消失,因為老師是負責教知識,對於孩子的品行,待人接物,道德價值觀都已經不聞不問。
可悲的這些人我們還叫做"老師"。
管治者的道德水平
但我卻想問一個問題,我們在學校中何時何刻重視過道德﹖
蘋果日報報導關於食環署為免法律責任而不公開商品的三聚青胺合量,但申訴專員公署卻認為這是違反公開資料守則,原因好簡單,人民有權按自己對三聚青胺標準去判斷自己是否希望食用這些產品吧,沒有超標就不公開,這根本就是保護商界的利益。
這些人並不是一或兩個人,而是一整幫人都是這樣的,政府大部份官員的道德標準根本就不合格,而究其原因,就是香港的價值觀和文化觀都有問題。
自小我便被教育為要為利而活,我看不出現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何時何刻是教有為義而活。
香港的許多人,在小時相信和我也一樣,到他們做了政府高官,難道就會突然改變自己多年以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許多參加教會的人,無論天主教或基督教,其實都是禮拜日信徒,講和做是兩套。
當社會在教育人要向錢看,凡事為利益,做人做事的目標都是利字當頭,我們有什麼可能會有一個高道德水平的管治者呢﹖
我們有的只是急功近利,出賣姿色的"靚模"。
我記得奧巴馬在年輕時當過社工,幫過一些人,自己也是有色人種,所以對壓迫和公義相信會較許多人認識得更深。
美國的國務卿希拉利關心人權,有人會覺得是假的,但中國卻連一個關心人權的高官也沒有,有的只是一同為利益而踐踏別人人權的管治者。
作為中國人,我覺得可恥。
今天聽新聞報導說全港最受歡迎的政黨是民建聯,第二是民主黨。
我認為好合理,因為民建聯真的有人做實事,起碼搞些康樂活動,但民主黨就只會大鑼大鼓,但實事有做幾件呢﹖要去爭取民主自由,卻繼續在別人設定的遊戲規則中玩,其實是否無聊了一點﹖最慘是實際的事就乜都做唔到,上次籃總出信告我,幫我的民主黨人簡直是笑話,她說因為牽涉法律所以她不便給我意見。她的辦公室中有個好大的牌寫著"申張公義"!?
社民連有他們的合理性,只是許多人不明白箇中道理,又或誤以為守規的才叫文明,其實許多人比長毛、大舊和毓民更差,他們才是真正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港台被人陰乾一事不算第一單,教育局對於智障人士的教育政策,其實較早前已經突顯其謀略的出眾,孫公從未出來表態,十問九唔應,他的外表樣貌已明明告訴你什麼是奸角。
香港教育在他手,大家做家長的只有期盼自己的兒女是 IQ 爆棚,讀書之資。新近搞的通識教育,又是另一愚民洗腦科目,其背後的謀略之高,那裏是我們小巿民可以抗衡呢﹖
如果希望香港找到一個有良心的人做特首,我諗你都係白痴。
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
如何生活才叫充實﹖
我是一個在香港長大的人,習慣了 Task Oriented ,每天都問自己要做什麼才可以"有用","不會浪費時間"。所以我給人的感覺是很 pressing ,就像我當教練的時候,要求和希望學生能夠"用盡"每一分鐘。
這是不好的,我自己知,但要改變就要時間和不斷的反省。
昨天帶女兒去游水,女兒一向只會玩水,所以我買來了浮板和浮帶 (一種帶在背部的浮力裝置),我的希望是女兒會學下游水。
結果呢﹖我發現女兒怕自己浮在站不到地的水中,雖然我告訴她浮板和浮帶都會使她浮起來,但她死都要捉住我。
我嘗試引導她,但她很怕,始終都不敢。
我在想,不如試下脫開她,讓她自己爭扎一下!
但我又怕她因此而永遠怕水,
我嘗試好言相勸,又讓她捉住我手帶她在水中遊,
可惜無論如何,她都怕自己浮,搞到我差不多想發火。
我看見她的害怕和死命用力抓我時,突然一諗,點解要咁﹖
一個兩歲十個月的小女孩就要接受"強迫教育"的洗禮﹖
香港的教育,幼稚園就開始要學字,暑假人人都在買補充練習,大人就要"終生學習",其實活在香港實在很慘。
最後我放棄了教女兒什麼,自己只是在一傍看著女兒玩水槍,
從某一個角度去看,我什麼也沒有做,但卻比"做"許多事更好。
在我的籃球小學生中,有一位媽媽次次都帶著兒子來參加籃球訓練,這些媽媽可能什麼也沒有做,自己更沒有什麼技能的提升,自己更不會感到很有趣,但卻默默地扶助了孩子的成長。
香港是一個製造怪物的地方,而我,就是其中一個怪獸。
香港的少年人為什麼援交、吸毒,其實就是因為父母都是怪獸。
如果你生出來是一頭豬,無論如何訓練也不會變成狗吧,
而香港的教育,就是希望將所有動物都訓練成狗。
其實只要能夠做回一隻豬,其實就會找到快樂,生活就會充實。
今天我去了健身,看見自己的肌肉在長,感覺幾好。
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
一宗無報的豬流感
我本來心情都好好,因為昨天下午和朋友在球場上打波時表現不錯,但晚上竟然聽到這種消息。隨團的幾位年青人都是我認識的,當中有些姊妹心情也沮喪,還哭了起來。再想一下親友和家人的心情,自己的兒女在外地患上豬流感,心情也定必十分沉重。
再想深一層,當中有一些是職青,原定周一要上班的,但現時就要因此而延遲開工最少七天,若不刻中途病發,就更要在外地就醫,家人與自己相隔千里,那種心情絕對不會好過。
今天打開報章,有一位基督徒在教會搞的遊船河中游泳時突然沉下,結果救回後也最終不治。他是教會青少導師,也是一位老師。我不認識他,但新聞使我想到好人和壞人其實在世界上也會有意外,這位老師還有兩名子女,家人的心情會如何﹖我相信必然非常悲痛。
好人又如何﹖上帝的祝福是什麼呢﹖
還有那班乘頭班車上班的小巴乘客和司機,這些都是辛勤工作,天未光必要出門工作的巿民,他們和那些遊手好閒,瞓到日上三杆的年青人和無業人士比,相信也絕對是好人,但結果卻命喪公路上。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子女,這些好人,上帝又有什麼祝福呢﹖
還有那位到洗衣店兼職的巴裔女學生,我深信都是一些負責任而勤奮的好人,卻遭遇意外身忙,她哥哥的婚禮也因而延後,這些人的家庭都是有愛和珍惜大家的。但上帝又有什麼祝福呢﹖
今天蘋果還提及一位扎鐵工人,他們在氣溫四十度的高溫和悶熱下工作,文中說當大汗滴在鐵枝上,就會發出滋滋聲而蒸發,他所描述的情況和我的工作也有類似,因為我也是在烈日中工作,那33度的太陽和高溫紫外線,我是完全有個人體會的。文中還提到工友因流汗而雙腿出現濕疹的"職業病",我自己就明白不過。我年頭花了數千元去睇皮膚專科,醫生說醫好了,但現在已經完全"番哂黎"。這位扎鐵工人是年初落馬洲醉駕導致六死嚴重交通意外其中一名死者的家屬,鐵漢痛失親友,在記者的鏡頭前激動下跪,大叫特首曾蔭權做好份工。
好人也會有意外,人生人能活多久誰會知呢﹖基督徒也會有意外,所以我反而更相信老子所講:萬物如芻狗,這樣反而較為心理平衡,不會有無謂的盼望,以為上帝會祝福。相反,我只相信死後必有審判,但在世上見到社會問題就要諗下自己可以做什麼去改變,這就是本份。
當我在看有關北京豬流感的新聞報導時,我最擔心的是北京的新聞是否真實,因為其中一篇報導提到有一些隱瞞的個案,那些死傷數字,到底是不是真﹖當今天教會的年青人去到北京,或許會明白多一點新聞自由有多重要。
又或許,上帝就是透過這些"意外"去祝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