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星期日

分享一點“光”

前幾天和朋友一同去看聖誕燈飾。我去看的燈飾不是大百貨店的主題佈置,而是普通家庭的私人佈置。這些佈置看得出絕對所費不菲,若以港幣來計算,我想最少也要十萬八萬,但更重要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你看得出這是一個小家庭的“手作仔” ﹣﹣ 不能用金錢買得到。

在這家的門口站了一位婆婆,看上去也沒有什麼特別,就是普通婦人一個。他們是否很有錢我就不得而知,但他們卻願意將自已的家佈置許多的聖誕燈飾去讓其它人一起來欣賞。他們的門口沒有捐款箱,也沒有打廣告,但人人都可以來參觀。

我的朋友問了一句:“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

這一個問題很有啟發性。到底為什麼這些人要白白花錢給別人欣賞自己的佈置?

是否這家人希望炫耀自己?是否這家人錢太多沒地方花?是否這家人是敬虔的教徒,希望藉聖誕去分享或興祝主的降生?


我的感覺是他們喜歡與人分享,希望別人也在這個節日感到快樂。

其實這個簡單的節目,給我的啟發是在香港年年看大型聖誕燈飾從來沒有的。在這裏我看到的是一個人或一家人為這社區所付出的一點點“光”。

在澳洲生活和在香港生活的大不同是一個字:“穩定”。澳洲的生活比香港的穩定。

在這裏我不會有太多的擔心,不會每一天都在憂慮,因為這兒的東西都有一定的穩定性,或有良好的制度去監管。好像工作,你不會擔心明天突然間失去工作,因為這裹有工會。你去買東西不會太擔心被騙,因為這兒購物的法律保障很強,壞了東西隨時可以拿去退貨或退錢。在這兒讀書是你在附近居住便可入學,不用排隊,更不用考試。

在這兒生活,對我最大的“煩惱”就是如何可以生活得更有意義,和如何好好教育自己的兒女,更希望長遠將來能為這個社群付出自己一分力。

我回想在香港生活,雖然豐衣足食,但卻不知為何總不能感到”安居”。

你上街購物,總會覺得百物騰貴 ;你看見香港的學生,總會感到學業壓力的沉重;你現在有份工,總會擔心明天就消失;你看著香港政府的施政,總會想爆粗;你見到朋友辦喜事,總不能太高興,因為你會為他擔憂 ﹣﹣ 將要供樓,養兒育女供書教學,每個就要“四百萬”!。

在澳洲這兒我會主動想用堆肥,希望用少一些資源,買少一些東西,考慮使用太陽能發電,又或關心社區的發展,我不曉得是否自己年紀漸長的關係,抑或澳洲這環境使我改變了,今天我希望賺到的東西已不再是金錢所能衡量。

假如我有錢,我會做太陽能發電,減少炭排放;希望自己能做志工,幫助有需要的人;希望能了解這裹的政治和法律,讓這個地方變得更好。希望聖誕節的時候可以佈置一下,讓家庭感到有節日氣氛。

其實無論有錢無錢,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希望能夠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一點“光”,就像那位老婆婆老伯伯做的聖誕燈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