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想重新開始.....
現在她開始寫網誌,我都經常去睇,由基督教社團術語無人能明白的外星文到今天睇得明的廣東中文,她進步了不少。
雖然講的東西都是一大堆"肺話" - 肺腑之言,也了無新意,但總是使人有所共鳴。
不過都幾係好似我所寫的"陳腔濫調",三幅屁,不過她的屁比我的香,沒有我的"爛" 。
今天她寫的"專業﹖不專業",值得貼堂,所以在這裏叫大家去睇睇。
大家有空也去"幫親"下。(我已加了在我的友好結連內。)
今天看到報紙賣有老師自殺死,其實我想問那些教育中人,"老叔伯",在政府為官的,你們有什麼感想﹖
老師學生跳樓,已不是什麼新聞了。
也許要香港教育"想重新開始...." 也是太天真太傻吧。
你是貓就永遠是貓,是老虎永遠就是老虎。
我越來越少見有風骨的人,我在香港遇見最多的是像韋小寶的人物。
過去我是一隻順良的小羊,遇見有問題便會向我的牧者、導師講,或向比我年長的人請教。
當時我會滿懷希望,例如向教會執事反映教會工程上的錯誤,希望執事能夠去糾正問題。
我又會向青少傳道反映青少的問題,期待他們可以改變,解決問題。
工作時我又會向上師匯報問題,希望他們可以幫助我解決。
當上一級的人不回應,不處理,我仍然會抱著希望去找更上一級反映問題,
原因不是我希望針對任何人,而是希望能夠解決問題。
熟識我的人會知道我向立法局議員投訴,結果反被體育總會告的事吧。
我為什麼會向立法局議員投訴呢﹖原因是康文署給我的回應可能由於我理解能力太低而不知所謂。
而結果呢﹖這位立法局議員事後告訴我:"由於對方透過法律,所以不便置評。"
你可想而知我有多失望和沮喪。
我見過不少教會界的"老叔伯",他們道貌岸然,嚴如一位善良的慈父,
但他們其實只做一件事,就是聽你講。
這些人是朋友、導師、記者、牧者、委員、上級.......
他們都只會聽,而不會做,也不會行道,更不會為你而伸張公義。
我初時十分失望,甚致絕望,因為我在世上看不見有仁義之士。
這些人都是活在既有文化傳統中的人,他們是負責守城的,負責將前人的基業守下去,不論前人是對是錯,也不理世界是否在變。
我向這些人請教,結果得到的"幫助"是讓我明白:什麼都得靠自己去做。
我沒有放棄繼續去請教這些長輩,因為他們都是好人,只是他們已活在這個"醬缸"內好久了,他們變得"不冷不熱"。
這些長輩能力都比我大,但絕大部份他們都選擇了"迴避",或"容忍",因為他們並非"受害者"。
他們並沒有"愛人如己",藉口卻是"以主的事為念"。
孟子主張"仁政",他四出向戰國的諸王獻策,為的不是自己能有高官厚祿,而是希望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衣食溫飽。
現時的人都是先顧好自己再去救人。
但我看耶穌基督卻是:要救人,自己犧牲又如何﹖
其實當每一次你看見不公義的事便出聲,你自身的危險確是增加了,但對整體社會而言,安全性卻增加了,因為人人都是"警察",賊自然也少了。
相反若人人自保,個人安全看似無損,但社會整體的安全卻被傷害了。
我明白和體諒今天許多"老叔伯"的難處,例如不想自己"臨老過唔到世",在教會、公司、機構安坐在高位上守城,總比改革而需要冒險來得穩妥。
但當一個社會中發生"結構性"問題,但人人仍然不敢出聲,或只像我選擇移民或逃避,結果這個社會只會成為一個不適合人可居住的地方。
小問題出現而無人哼聲的話,小問題就會遂漸變大問題。
現在香港各高官繼續做大戲,只求自己任內可以平安過度,自己平平安安,香港實情已變成臭港。
我晚上去酒樓食飯,見到隻杯有汚漬,點解﹖
我屋苑的管理員,才廿多歲,在當值時打機,家人叫我唔好出聲,因為怕有危險。
我教的副學士學生問我:"點解上堂唔可以傾偈﹖"
財政師認為高官減薪對香港經濟沒有什麼幫助。他們是否心繫於民呢﹖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道理還有誰在實踐﹖
電盈裁員私有化,金管局不管"迷債",的士阻塞機場,高官退休後過檔地產商繼續發達,我們還要等看什麼的事才去關心社會呢﹖天天到教堂坐兩小時,世界是否就會好起來呢﹖
你是貓就永遠是貓,是老虎永遠就是老虎。
如果老虎見到狼就驚,其實只是貓。
大部份我見到的人都是貓,仲係聾的貓,只是你誤會他能聽到你的說話。
要學識分辨誰是貓,誰是老虎,不要期望貓會去打老虎。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我的"孟母三遷"
我是一個好學生,回家便上網找孟子的資料,也看了一些他的故事,也和大家分享一些體會。
孟子是孔子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國時代鄒國人,儒家學說的堅持者。他雖然曾經嘗試向當時的君王勸說要實行"仁政"但終其一生並沒有什麼成就,因為當時許多君王只希望窮兵遂鹿,對於仁政並不感興趣。孟子最終告老回鄉,著書立說,只是一名學者,沒有真正幹過一番大事業,也未曾成為什麼王國的要臣。但終其一生未放棄自己的堅持。
本來我是由工人照顧女兒的,工人走了,我將女兒"搬"了去給嫲嫲照顧,這是為第一遷。
嫲嫲太過愛賜女兒,不打不罵,我將女兒接回來,自己親手看顧,這是為第二遷。
香港社會壓力太大,工作環境盡是不公平和欺凌,我希望移民他國,讓女兒有多點家庭時間,若事成,這算是第三遷。
孟母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追求良好教育的故事。孟母為了兒子,不惜搬遷地方,而結果她因此使孟子成為一位偉人學者。
今天的許多教育局高官要員,到底有多少人看見我們香港父母的慘痛,真心想幫助香港人呢﹖若真心,香港的教育為什麼會搞成咁呢 -- 返全日制的學生,個個放學要去補習呢﹖
今天我們的高官,手持外國護照,子女讀的是國際學校,卻叫我們去讀本土學校,是什麼原因呢﹖
每一樣好的事物,背後都有許多的努力甚或犧牲而促成。孟母三遷,教的就是對教育環境的重視。但我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環境教育在教些什麼呢﹖
當財政師說減人工不能幫到什麼時,我相信他已與香港的普羅大眾脫離。
朋友說得好,做人一生最重要對得住自己良心,榮華富貴並非我所求,我看了孟子的故事後,覺得自己若能學孟子,雖然無功無名,但若能將聖經教道堅持不放,也就夠了。
若多些人學孟子,若多些人學孟母,我相信世界都會好d。
----------------------------------------------------------------------------------------
轉載自中華天地
孟母三遷
孟子是一位有智慧、心地善良、不與惡勢力妥協的人。小時候,他家住在墳場附近,常常看到一些送喪、埋葬的喪儀,便模彷起辦喪事來了,跟別的小朋友一起 嬉戲的時候說:「老伴呀!你死了留下我一個人怎麼辦?」孟子的母親看到孟子這個情形便說:「唉!這裡不是教養我兒子的地方,我要搬家。」
後來孟母帶著孟子遷居到熱鬧的街市上,孟子天天看著別人做生意,便又學起商人做買賣的樣子來了!「趕快來買哦!趕快來買哦!最好的豬肉在這兒呢!」孟子的 母親看見了又說:「這裡不是教養我兒子的好地方,還是再搬一次家吧!」後來他們搬到學校的附近,孟子天天看學生讀書,耳濡目染,很自然的就學起學生互相禮 讓,認真讀書的模樣。他的母親看見了,很高興的說:「這裡才是我們永久居住的好地方!」
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籃球隊的計劃書(草稿)
我的教會籃球隊面對許多挑戰,同樣也是許多的機會。
過去我可能會"獨攬大權",自己寫計劃書。今天我放手讓年青人去搞,只是在前期大家去傾。而好難得的是有一位年青人,他願意寫計劃書,我得到他的同意,將他寫的"草稿",放在這裏供大家參考。
我的目標是這個兩版紙不到的"草稿",最終會演變成一個讓香港所有業餘籃球組織者可以參考的"天書"。
在這裏讚一讚,我覺得一隊球隊沒有射手、中鋒或任何一個位置的人都唔緊要,最重要的位置是"願意承擔和實行"的人。
我好幸運,我的球隊有不少這樣的人。
----------------------------------------------------------------
成立目的
本球會乃非牟利團體,並不以牟利為目的。
球隊現況
本球隊過去得到金巴崙長老會九龍堂贊助下,
可惜因工作及學業等問題,練習參與率每況愈下,
球隊問題
1.出席率不穩定
一支籃球隊基本成員應該約十至十二人(不連教練),
2.隊員積極性不足
球會明白各隊員都有工作、學業及家庭等,生活十分忙碌,
3.方向模糊
球會的練習方向從聯賽完結後變得模糊,
球會展望
1.招攬固定球員
各隊員可以從身邊招攬已有一定技術的朋友加入球會,
2.參與來屆aba聯賽
為使球隊有目標訓練及提升技術,本會將積極參與來屆私營聯賽,
3.教會與球會之關係
本球會背景為基督教教會籃球隊,希望藉籃球傳福音,
4.自行組織聯賽
本球隊過去曾經參加一季aba聯賽及sbl聯賽,-------------------------------------------
各位看官不妨俾俾意見。
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
錢可以解決到問題嗎﹖
接下來的一幕就是媽媽在房間衝出來,又演變成為我與媽媽的對抗。媽媽話我點解咁大聲,點解搞到個女喊。
我回她一句:"咁以後我唔教啦,妳教啦。" 結果女兒無刷牙。
周日同媽媽找機會在女兒不在時再傾番,又係勁吵一鑊,媽媽終於同意不應在我教女時插入,我亦同意我要更有耐性,慢慢教。
今天周一早上嫲嫲要同爺爺去醫院,原則上下午會回家。我下午才去教波,所以早上我照顧女兒。十時嫲嫲打電話來說可能要留院,下午六時先番到來。當時我又要教波,就打電話俾鄰居希望她可以幫我在下午照顧女兒,鄰居亦應承幫忙。
我鬆了口氣,繼續教女兒劃劃,並且執捨女兒要用的東西,例如奶粉、尿片、水、玩具、備用衣服等。
十一時,嫲嫲打電話來說醫院話可以走啦,立即會返來,說不用請鄰居照顧。
我眉頭縐一縐,因為剛才已請鄰居幫手,惟有立時再致電鄰居告訴她不用幫忙。我的鄰居很好人的,每次都會送小禮物給女兒。我知道我通知了她,她一定會好好安排買餸等活動在上午做,所以我打電話不用她幫忙時也很不好意思。
但讓嫲嫲照顧,總是較為簡單,我也鬆了一口氣。
十一時十五分,嫲嫲又打電話來,她說爺爺話要去北角睇中醫,叫我車阿女去北角,今晚在北角瞓。
我聽了之後火都黎埋:"我話係唔係玩野呀!"
阿女從未去過北角瞓,媽媽亦都會掛住。從未和我商量就這樣做,根本就係過份,明知我剛剛致電了鄰居不用幫忙,就打電話來迫我要"就範",簡直係要脇。
我當然一口拒絕。我猜這是因為我較早前要求爺爺要執乾凈屋企,罵佢地無教好個女的後果。
剛剛才告訴鄰居不用幫忙,我也不好意思再麻煩鄰居。後來我打了電話給住在附近的姨媽,她同意下午幫我照顧女兒。但姨媽已經七十多歲,幸好家裏有一位菲傭。(但菲傭後天要回菲律賓。)
在嫲嫲打電話給我後,女兒剛剛去完厠所,她未著褲便跑上床,還騙我說"何"了屎,經嫲嫲的"刺激"我已無氣同她講,捉住她大力打在未穿褲的屁股上,女兒"哇"一聲喊了出來。邊個教你講大話架﹖去完厠所又唔沖厠所﹖又唔著褲!
家庭暴力就係咁樣誕生。
我俾錢,可以有人幫我教女嗎﹖可以有人隨時幫我照顧女兒嗎﹖可以叫人幫我去教波嗎﹖
本來有位甲組朋友叫我晚上去睇他打比賽,我都好想去睇,支持一下,但係現實呢﹖
香港人生活就係咁苦。
明天嫲嫲要去醫院覆珍,女兒又要找人照顧,到底找鄰居、姨媽,還是其它人或是自己帶埋佢去番工好呢﹖大家覺得點好呢﹖
或者唔生係幾好的想法。
2009年2月22日星期日
籃球隊有幾難搞
我的教會球隊由興趣班開始,由戶外場去到室內場,有小貓幾隻到五十人來練波。有室內場訓練後也不是一帆風順,我就試過只有三個人來練波,但卻book諾大的了室內場。我們也試過參加比賽,球員爭相要報名,還有一星期一次比賽,大家鬧哄哄的在賽後互相批判。也試過參加了昂貴的私人聯賽,希望的是球員出席,竟然已報名的十多位隊員都找不到五個人到,結果要找完全不認識的街外人來幫手打。
由於許多球員因工作、學業、傷患而離開,我每二至三年便會做一次改革。昨天我和球員開會,討論球隊的方向,討論到一些情況,相信也非常值得其它搞業餘籃球的人參考。
與會者說大部份人最希望參加的球隊是:
1. 人多,每次最少有十人
2. 球技不要太差
3. 室內場
4. 不要只鬥波 ,要有系統訓練
5. 有比賽
6. 訓練不要太辛苦
我覺得這些條件是非常合情理,但又自相矛盾。
1. 人多 --
當球隊是經常性地人多,球員便會覺得出場比賽的時間太少,訓練的機會太少。而人多亦同時代表有人會因此而被淘汰。"人多"這個字眼是不能具體定議出實數的,因為若你有二十人行常參加訓練,但報比賽卻只能有十二人,結果是你只會得番十二人來練波。而當有十二人來練波,結果就是只餘下七八個出現,因為必然有些臨時不能出席。
現時有一些球會採取的是報兩隊,七八人做一隊波,結果十多人都能夠有比賽機會。但這代表要付出更多的費用。
要控制在十二人練波,但每次都有最少十人出席,這代表每次出席率要達到 83% 。我相信這個出席率在甲組球隊中也是罕有的。所以現在的籃球隊都有訓練上的問題,因為十人不到,要對打就好難。結果亦造成許多球隊的所謂練波只是鬥牛,因為組織訓練的技術性比"跟隊式的鬥波"困難得多。
訓練需要的是兼顧各球員的水平,編排出合適的訓練,所以需要一位教練,而鬥牛則只需要輪隊,並無需任何管理人員。所以今天香港要找到合適的隊制訓練,大部份只限於學校等教育組織或機構。
2. 球技不要太差
這個說法的背後包含了極複雜的前期工作。當大家去邀請朋友一起打球時,到底這位球友是否合格呢﹖這會是個包含主觀及專業判斷的問題,亦涉及該球員的技術水平判斷。這其實是絕不容易的。有許多球員在半場上表現超卓,但在全場簡直不知所謂。這種球員的技術到底是差呢﹖還是不太差呢﹖
要球技不太差亦包含了對自己水平的一種主觀睇法,當找來的人都比自己水平高,結果要淘汰的是自己,球員就會變成希望招受一些"球技不太高"的球員較好,因為自己才可以穩住自己的地位。
到底要招收什麼水平的球員才好呢﹖有沒有客觀標準呢﹖當大家去搞籃球時,是否要做一些綜合測試以客觀評估球員質素呢﹖這又會需要到像"教練"這種人,因為要去評估並不是簡單的事,就連NBA的教練也經常揀錯人呀! 但有多少教會球隊請得起教練,又有多少球隊有"揀人"的這種 luxury 呢﹖ 做業餘球隊教練,你有權叫人離開嗎﹖能夠參加,願意來的便要一律接受。
其實真正難做的不是專業球隊的教練,而是我們這種人。
3. 室內場
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理論上人人都應該找一些適合自己的東西,甲組球隊按排室內場訓練,比賽在紅館,這是合理的事,但現實的情況是人人都會以為在室內場打球是一種"高級"的表現,人人都希望"攀龍附鳳",就算自己是條蟲。
香港人對於能夠在室內場訓練是有憧憬的,單單這一點已足夠讓許多球員有渴慕參加的心。但又正如天天食鮑魚,又豈會覺得鮑魚是山珍海味呢﹖我的球員大部份都有一定的技術水平,他們在現今的香港球壇已是"瑰寶",四圍都有人會叫他們一起打球,book 的都是室內場,所以能練室內場,對我的這些"瑰寶"來說,並不特別吸引。我記得曾經有我的球員批評現時的室內場的簡陋、通風的問題等等,其實這反映的是一種不太好的心態。
在中國內地,就算 cba 球隊,也有許多是在戶外訓練的,但在香港,沒有室內場就是"水平低"的球隊的睇法,相信相當普遍。在中國一個cba 球員賺的也是七八千元月薪,但在香港你給兩三萬也找不到和國內七八千月薪球員的水準。
今天一個人擁有金錢的多少並不和那個人水平的高低有正比關係。搞籃球隊亦都一樣,你有許多資源,但不代表你能搞到一個很好的球隊,沒有錢的可能做得更加好,因為沒有錢的便要想辦法。
4. 不要只鬥波 ,要有系統訓練
這一個說法包括非常多的技術性和專業性。尤記得我在初初搞籃球訓練時,大部份的教會球隊都是水平中下,球員的水平異常參差,要在這種情況下去做訓練,其實多似是做大戲,因為非常難兼顧各球員。這種處境下的訓練大部份只能夠做單項技術和體能性訓練,並且不能做多種團隊的綜合技術訓練,因會出現非常多的失誤,打斷訓練節奏。
在一隊球隊中,經常會聽到的評語是:"今日都唔知練d乜﹖","又係練o個d野。"
第一項評語的解讀是球員認為訓練不適合自己,第二項則代表球員不喜歡那一種訓練。
我認為在大部份香港的業餘球隊中,我們有的太多是高水平的評論員,而不是籃球員。
在系統訓練中最重要的就是重複訓練,這些重複訓練使球員熟習技巧,並且能夠同時看見自己的進步。不斷轉變訓練其實只是"娛樂",而不是好的訓練。遇上這些現實景況,教練是無需要有專業性的,只需要有娛樂性,就像在教會中講得好的道就是"唔悶",並且會引人發笑的道。
5. 有比賽
這一點的前設是:有水平相當的球隊和自己比賽。
我的教會球隊曾參加某聯賽的D1比賽,球員說不如下次考慮參加D3比賽,因為水平較低。這代表的是什麼呢﹖或許勝利能夠建立自信心﹖ 在業餘球隊中,我看見大部份的人希望的都只是爭勝,而不是希望"進步"。
參加什麼比賽是一個十分困難的決定,因為現在香港的比賽並沒有什麼技術測試,你可以在一個區際比賽中遇上甲組的球隊,也可以連續遇上一些好水皮的球隊,好像大人打小朋友一樣,大來都沒意思。
所以參加球賽不如自己約友誼賽,較為容易控制水平,但自己約友誼賽要按排球証。現時的球員只是"專業"於打球,其它事情一貫不情不願去做。而業餘球隊又欠球隊資源聯絡網絡,所以許多時比賽亦是一個難題。
----------------------------------------------------------------------------------
其實上面提到的現象均非不能解決,但因為香港人都是短線投資,所以沒有什麼人會長遠去想辦法解決,而這些後果都最終因為無辦法處理而引至球隊衰忙。
我和我的教會現在正嘗試去重新面對這些挑戰,我面對的難題不是這些挑戰無法處理,而是真正願意"長期抗戰",付出心力和時間去想如何搞好一隊球隊的人太過缺乏。要有好的球隊,我們需要更多願意在組織、策劃和推行上貫徹始終的人。
我的教會球隊的成員都是年青人,他們大多只喜歡打球,要他們改變成為組織和策劃者的身份,要他們改變由接收者成為付出者,不是不可能,只是大多會是在"不情不願"下去做。
我寫這些文章,希望的是讓更多我教會的籃球員能去關心籃球背後的事物,希望我球隊年青人能夠成長,我也知道這種工作沒有什麼"保證",失敗的機率大,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愚公可以移山,做青少年工作就是這樣子 -- 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
椎心之痛
今天中午離開時,女兒要準備午睡,我在床邊同女兒講:爸爸要去做野賺錢買奶奶俾妹妹飲。
今天女兒說:妹妹都要去做野賺錢俾爸爸
我回應說:咁你要多d讀書,第日先可以有野做。妳見唔見爸爸讀好多書﹖妳要唔要讀書﹖
女兒說:要!
當時我心中在想:自己讀咁多書,但係自己的工作也都不能肯定呀! 前路還是茫茫呀。
我看著女兒天真的笑臉,自己則繼續以快樂的聲調說:好啦,依家先去瞓覺,爸爸要返工啦。
然後我大力錫一啖女兒,女兒又錫我一啖。之後我便離開房間去,並開鐵閘準備出門口。
突然我聽到"滋滋"聲,原來是女兒穿上會發聲的"滋滋"拖鞋衝出來,
她喊著咁話:"爸爸唔好走。"
我又話:"爸爸要返工,妳乖乖瞓覺,瞓完覺爸爸就返來啦。"
女兒又話:我送爸爸去搭"車立"
女身當時拖著我手唔放,所以我無耐地說:咁送到"車立"口就好啦!。
這時候在洗碗的嫲嫲聽見,便又走出來,和囡囡一起送我去搭"車立"。
電梯門打開之後,女兒又講:"我送爸爸落樓啦"
我就話:"唔好啦,妳著左拖鞋,快d返去瞓啦。"
女兒不情不願,被嫲嫲拖著手,嫲嫲話:"同爸爸講 bye bye 啦"
然後女兒才講:"Bye bye 爸爸"
我望著女兒的樣子的同時,趕緊按關門制。
在走大堂走出來的時候,天雨濛濛,心頭重重。
我的心在想,到底孩子的將來會點﹖
在今天這個"修橋補路無屍骸,殺人放火金腰帶的社會裏",自己有能力愛她和讓她好好成長嗎﹖
椎心之痛的原因是:
我沒有把握。
今天的思緒- 關於將來
我還問朋友可否做一個cctv 系統讓我可以給家長透過互聯網監察自己的子女的上堂情況,這種技術現在已經有,最難的是我要做一個系統只讓家長在該子女上課的時段才可以看到我練習的情況。有沒有朋友知道點做呢﹖
我的朋友是讀電機工程的,現在做的是 business consulting 他說我想做的東西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需要時間和金錢,但卻不應是我的計劃中的重要部份,只是一些 gadget 或"卓頭" 用來吸引人。我應該集中思考如何可以使我的計劃 viable 生存到,達到收支平衡。
收支平衡﹖
當香港的地價不斷上升的時候,租金已使到許多工業無法生存,所以香港的工業已經消失。現在只餘下金融業。過去香港的其餘三大經濟支柱:旅遊、貿易物流、專業服務管理等都漸漸失色。
旅遊業在只靠阿爺的主導思想下不思進取,單靠推廣而沒有實質做好服務和本土特色文化,只會抄外國的東西而缺乏本地特色,迪士尼的問題就是好例子。還不要說那許多的專門歉騙人的旅行團和商店。香港的文化保育不被重視,或政策傾鈄和保護地產商利益起高樓賣錢,使香港旅遊變得獨孤一味。
貿易本來利用祖國的廉價勞工於國內設廠,香港仍然有一定成績,但隨著中國內地經濟發展,加上金融風暴,巿場需要下降,香港的貿易大受影響。而物流業在香港面對的是貨倉租金和人力資源昂貴問題,加上巿場亦同樣下降,所以亦變得困難。
專業服務包括律師、會計、測量、廣告、資計科技等行業亦隨著內地人材出現,加上香港教育制度問題,新一代的人材已沒有上一代的人專業。香港在專業服務這一環亦已漸漸失色。香港的環境汚染,政府的不知所謂,還有其它國家對人材的需求,都使本地或外地人材流失。
香港有將來嗎﹖
我的小小籃球場要達到收支平衡便要面對的困難是昂貴租金。另一個方案是買下物業,避免白交租的情況。現在的金融風暴是百年一見的大災難,工業用物業價值應處於非常低水平,理論上能夠買便好像會穩賺,在數年後賣出,可以達到收支平衡,因為我做教練主要是出人力,不需要太多其它資源。
但買地方是一個非常大的投資,要問的不是明天會點,而是香港有將來嗎﹖
還有我在思想的主要是如何補貼教籃球的虧損,而不是真正在研究如何可以用籃球做生意。
我是讀康樂體育管理的,在全世界的康樂體育設施中,除了3%是可以達到自負盈虧外,97%的機構都是屬於政府資助,或補貼地價,租金才能得以生存。其中能夠得以生存的少數設施中,亦只是那些豪華會所才能夠做到收支平衡。
一個工廠大廈內的籃球訓練,會吸引到富豪來嗎﹖我要收支平衡便要攀龍附鳳,我會喜歡嗎﹖
還有,雖然理論上什麼都有周期,會升亦會跌,但日本的經濟多年來仍然不振,跌了下去能夠升番上來多少呢﹖亦有一些南美的國家衰退後便沒有上升回來的例子。香港的將來真的會好嗎﹖就算會升,上升的因素是由於本土實力嗎﹖
還是外圍因素呢﹖若一個地方單靠外圍因素上升,這個地方還值得做長線投資嗎﹖
我好想同朋友講我不是在做生意,我好想 break even 收支平衡,但似乎無可能。
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覺得有趣的東西,在自己有生之年來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希望自己能夠在當中看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也可以和朋友分享,自己得到滿足,又可以幫下其它人。
但我要面對的問題是我要向家人和出資金的朋友負責任。
不要忘記還要面對那些不擇手段去攻擊別人的團體,那些都是有錢有勢力的人。
最後告訴大家我已經報了名參加工聯會的鎖匠訓練課程,因為如果有一天我去澳洲,我也要開飯的。
做人要腳踏實地。
七一如果要做運動不妨去遊行,不過我相信香港政府一貫"麻木不仁",都係哂腳力。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朋友,你想睇什麼書﹖
有朋友問我有沒有書睇,我其實有好多書,但係每一本書都同那個人的成長有關。當你唔係有個需要,你對那些書本不會有興趣,也不會有能力去睇。
"卡爾威特的教育"是一本好書,但我買了兩年,只是掀了幾版。其中講的道理好簡單,但兩年前因為女兒太細,書中的內容就沒有實際的應用性。但現在女兒稍大了,對我來說那書的內容好似"有寶"。
這書最大的崗領就是教我們要使學習變得有趣,正確點說,是隨著學生的對事物的好奇而教。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因"奇"施教。當一個人能對身邊的事物產生好奇,那人便是最有學習動力的人,結果是你不去教,他都會找辦法去學。(不過老師好易無得"勞",因為這些學生不大需要"老師")
書中的父親會把握兒子對事物產生興趣的一刻,利用一些獨特的方法去教孩子。例如當孩子對父親寫字有興趣時,他便給他寫字。當孩子想得到糖時,便教他數學,教他如何計算。當去到大自然,父親就講大自然的生物故事給他知。
這種教學方法並非按年齡或智商去教學,而是隨著他的經歷和需要給他灌輸需要或喜歡的知識。這種教學法效果當然是非常顯著的。結果作者的兒子成為一個別人口中的"天才"。
反觀現在我們的一般中小學校,我們是先設定有一些東西學生必須要學,然後便找一些方法要學生"吞左佢",好的老師也只是在有限的條件下製造出較"有趣味"的課堂,但總的來說要在課堂內,又有嚴格的課程下,要教得有趣真的是非常之難。
最可憐的是學生盡管讀了課程內的東西,將來仍然會失業,仍然會有無助感。當學生感到自己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不能找到一份工,那他對人生便只會充滿灰色,甚或沒有了自信。當他失去自信,他更難找到工作。盡管找到工作,他又會因為怕失去工作而憂慮,每一天都戰戰兢兢,活在痛苦憂愁之中。這是因為這個人被政府或教育"欺騙"了大半生。
假如我們的學生沒有讀過什麼書,或許他會無怨無悔地當個地盤工人,做個司機,或侍應生。每天流汗後,回家洗澡,倒頭便睡,什麼憂慮也沒有,日子過得快快樂樂。
以我井底之蛙的去看香港的教育,香港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它最能使一個人對學習失去興趣。
上帝創造人並沒有指定人要做什麼,但人卻告給自己劃上了一個框框,讓自己永遠困在這個"監獄"裏面。
香港的學校大部份其實是一所監獄,老師是獄卒,學生不是都很喜歡"逃獄"(放學)嗎﹖
我希望我的籃球堂是:"阿Sir ,可唔可以練多一陣。" 又或像今天毛毛雨的時候,地面濕漉漉的時候,我的學生仍然會說:"阿sir ,繼續練啦。"
如果朋友你要問我借書,若我想借本好書給你,讓你看後感到滿足,那我要知道你人生中走到那一個階段,你對人生有什麼追求沒有﹖還有什麼興趣沒有﹖
我沒有隨便借本書給你,因為我不想你覺得無聊,失去了興趣,失去了繼續尋求知識和智慧的欲望。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使命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女兒睡在我身傍,每天幫她刷牙、洗面、沖奶、換片、洗手、抱去厠所尿尿、食飯、講故仔。
還有每天講數十次的"唔得"、"唔準搞"、"快d"、"黎幫手",還有"著番衫"、"坐好"、"要唔要尿尿"、"自己玩好唔好﹖"、"爸爸做野"、出門時每次要"叫伯伯、姨姨"。
當然也有許多欣賞的說話例如:"乖啦"、"very good"、"好叻"、"要唔要 dump 印仔﹖"
今天能夠寫兩篇網誌就是因為交了女兒給嫲嫲。
昨天和我父母及太太又一起開了家庭會議,討論如何教子女。
我們約法三章:
1.盡少睇電視
2.不隨意賞女兒東西,特別不可以買玩具。
3.堅持原則,有需要就打
4.多讓兒女學習一些她未能掌握的東西,不要因為麻煩,怕骯髒而不給兒女機會學習。
5.若要求不合理,絕不讓女兒扭要東西,或不去負她應負的責任,情願讓她喊。
6.自己的事自己做,女兒要負責收拾自己的玩具
7.做錯了或不對的東西,只要能力範圍內便要女兒自己重做。大人避免幫她”執手尾”
8.任何一位家庭成員責備女兒,其它人不得反對。有問題應該入房商議,避免在女兒面前吵架。
9.不隨意喂點心和零食。
10.父母或長輩要以身作則
接住編了個生活時間表:
飲早奶
要刷牙、洗面,幫手收拾床鋪
早餐
做運動 – 到兒童遊樂場或城門河玩
學習時間 – 講故仔、睇圖咭、睇書、聽音樂
午飯
學習時間
飲午奶
午睡
點心時間
沖涼
遊戲時間
晚飯時間
生果時間
自由時間
刷牙洗面
睡前故事時間
飲夜奶
其實真係好唔容易,因為我父母都年紀大了,我只能給他們一個崗領,他們做唔到都無辦法。
出外的時候去的是影視店的兒童片集部,揀適合女兒看的卡通片。拿了丁噹給女兒問她喜歡與否,女兒擰擰頭,拿了我兒時喜歡看的"湯母歷險記"和"漂零燕",她都擰擰頭。連"小丸子"也不喜歡,她喜歡的是我覺得"恐怖"的"班尼"卡通和表姊家中有的"軍曹"卡通片。
揀了差不多半小時,原因是不問女兒又怕女兒回家後唔鐘意,問她,她又只喜歡巿面潮流卡通。還有內容的選擇,怕內容不適合女兒,我一個人帶著女兒諗來諗去,同時間女兒會不斷地跑來跑去,又會拿vcd下來,我又要幫她放回。
我還看見了 76 sixers NBA 一套5集的 dvd 特價$299,但看了三四七次後,拿上手最終都係放低左。因為我不會有時間睇。
還未有時間去揀故事書,因為要講故仔給女兒聽。
回家又做了一個女兒表現評分表給嫲嫲評分:
非常理常 理常 不大好 非常差
飲食及衛生表現 4 3 2 1
學習表現 4 3 2 1
責任感 4 3 2 1
服從性 4 3 2 1
做父母的已經不能有什麼理想和使命,因為自已的天職就是要照顧好兒女。雖然辛苦,但係點都要俾心機做。
關於"bully"雜碎二三樣
這樣的家庭,我看是很難得,因為家中有人可以照顧子女,兒女也很懂事,夫婦二人也很善良。
可是電盈在賺錢下要裁員,或減薪,朋友叫做幸運,只減薪一成,沒有被裁。
可是家庭仍是要照顧,子女讀書不能中斷,生活又更緊。
我們見到面只能講,商人沒有良心。
這使我聯想到 bully 這個字。中文翻譯作欺凌。
我們做教練的,如果參加籃總的註冊,薪金是由康文署定下,沒有得傾。記得最初做助教時,只有五十元一小時。做正教就好好多。
我在私人的學校任教,也是收200一小時,因為這一般來說是學校的公價。但經常會放假、考試、又或因活動而減少練波次數,其中一間學校,全年就只得約20次訓練,一年只有8000元。
若你有五間學校教,一年也才4萬。
曾經學校要搞班制比賽,問我可不可以代為在籃球堂上訓練球證。我說:" NO",因為我不想做。
曾經幫教會搞籃球訓練,教會說不可以出教練費,因為教會不能夠"做生意",只能給象徵式的"車馬費"。當年我還年輕,我為了服侍上帝,什麼都說ok。 I am idiot.
但後來我發現原來一位教唱歌的老師卻可以在教會內教唱歌,更加收錢,每堂收過千元。所以教會非常之人治,只要牧者認為OK,總有辦法可以收錢。
我覺得這也是 bully,特別是那些平信徒,拿住一顆愛心出來服侍的,永遠被 bully。其中一個原因是傳道被人bully 了一世而不自覺,所以又 bully 番平信徒,合情又合理。
是否做教練的唔駛食飯﹖
有一次有一間教會學校主動提出要我搞一個籃球 camp,我四出張羅人手,又做計劃書,定埋日期同埋地點,大家同意哂,(當然沒有簽合約,因為我們講個信字),但在預定要回覆的日期卻沒有給我人名資料。我打了好幾次電話去追,找唔到人,後來終於找到,負責的體育老師話因為其它老師不願意幫忙,所以搞唔成。
這個人也是基督徒,不過他們對承諾不重視的,最離譜是他並沒有主動找我通知發生問題。(可能是他想逃避。)
這也是另一種 bully ,不過在商業社會中,計劃書是免費的,到開工前一日都可以取消,不需要負責任。
參加康文署和籃總合作的班別也是一樣,合約上說明九堂訓練,可以因為學校臨時取消,而教練只獲得已上的課堂的教練費。奇就奇在我們叫"自顧人士",合約中寫名是九課訓練。
學校、康文署、籃總,是否尊重合約精神呢﹖
事實和合約精神無關,只是另一種 bully 。
Bully 有兩個特性,就是一方屬強者,一方永遠屬弱者。
香港的大部份巿民,都是後者。
我們的政府則是和大商家大財團友好合作的前者。
如果我朋友一天被電盈炒左,香港會有四個人陷入困境中,而會幫助他們的人中,會有我 -- 一個經常被人 bully 的教練。
所以被人 bully 是訓練一個人有同履心的好方法,請大家多多bully 別人,幫佢地成長吧。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
我家有鬼﹖ (女兒半夜喊醒)
大家曾經睇過"鬼眼" (The sixth sense) 布斯韋利斯做男主角那套電影嗎﹖我想起小朋友是會較為有靈眼的,可能有些東西她睇到,我睇唔到。
我反覆思想,不能明白為什麼兩個月來我和女兒睡,嫲嫲又和女兒睡,都不曾出現這個情況,但在工人房中睡卻不停出現這個情況。
昨天晚上我和女兒一起,我坐在女兒身傍講故仔"龜兔賽跑"後她便睡著了。我便回到隔離自己的床曾繼續做野寫網誌。女兒又間中喊兩聲,我便伸手拍拍她,又或給她奶樽,女兒就又睡番,後來女兒又醒,我又拍拍女兒,女兒就出聲同我講:"爸爸一齊瞓啦。"她拖著我的手不放,然後就拉著我要我睡到她那張梳化床。
結果我便抱著女兒睡,一覺瞓到大天光。女兒並沒有再喊。
..........................................................................................................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女兒會喊,因為她感覺不到身邊有人,儘管我其實已是睡在她的身傍。
當女兒和我和媽媽在大床睡時,她兩傍都有人。就算在嫲嫲的床上睡,也是一張床,她轉身就會感覺到嫲嫲在身傍。但換在工人房睡時,她是自己一個人睡一張床的,轉身時不能感覺到我,因為我的床是較高的。所以她便會缺乏了安全感。
女兒會喊這件事,其實使我都有好大啟發,因為我會問什麼是安全﹖
當一個人活在一個十分安全的環境下,他仍然可以感覺不到安全。
但當一個人在一個十分危險的環境下的時候,他仍然可以有安全感。
我在香港曾被體育總會告,曾經受人政治迫害而失去工作,曾經經歷許多傷害,所以我沒有安全感。無論什麼人告訴我什麼,我的安全感已經消失,對許多事物都不抱有期望。
我有工作能力,我教波的學校和學生都欣賞我,我有一定的學識,但我仍會對前路感到茫茫。
我的女兒曾經有一位工人姐姐照顧她,但有一天突然消失了。
我相信女兒受到很大的傷害,她雖不能言語,但那傷害肯定存在。
最後我想講的是,一份安全感比一個安全的環境更重要。
我們要培育一個人,就要給他有安全感,而自信或許是其中一部份構成安全感的因素。
可是大部份人關心的只是"錢",並以為錢可以給人安全,這是錯的。
今天任何人都不可能給人真正的安全,真正要給的其實是一份安全感。
就像每天女兒相信爸爸出門後是可以回到家的。
我家有鬼﹖ (女兒半夜喊醒)
自工人離開這兩個月來,每天她都和我們或嫲嫲睡,但半夜卻從不見有喊。我和太太都很奇怪,我太太更懷疑是工人沒有幫女兒蓋好被,又或可能工人對她唔好。
由於嫲嫲要照顧入院的爺爺,我太太和女兒三人便開始一起睡,但這卻使太太的睡眠質素很差,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所以我決定由我和女兒到工人房睡。
首先解釋一下我們的房間,我是睡在一張拉床的,(平時是摺埋的),而女兒則睡在拉床隔離的一張梳化床,(三摺可以叠起變成梳化那種)。每晚我都會 set 床,拉床放下後稍稍高於打開的梳化床,然後又打開三摺的梳化床,將之迫在我的拉床傍邊。我睡在拉床,女兒則睡在我隔離的梳化床,因為我的拉床較高,所以女兒睡在較矮的梳化床。兩張床打開後就佔滿整個房間,女兒不會跌落地下,四邊的虛位也用 cushion 圍住,以防囡囡撞牆。
第一晚我和女兒睡,很恐怖地,女兒又出現了和工人一起睡時的半夜喊驚。她滿面淚水,又不爭大眼,喊了幾分鐘。媽媽也因此而被吵醒並走到房門口看,她說:"呢間房真係有d怪喎! 成2個月都冇喊過,一入來睡就喊﹖"
我聽完後都有點驚,跟住我仲諗起有一次阿女同我講:"我唔鐘意出面個姐姐呀!",當時只有我和女兒在家,我出廳看,卻是什麼人也沒有。
唔通我屋企有鬼﹖
我不敢多想,在"暗"完阿女睡番後就不斷祈禱。
第二晚我再同阿女睡,同一個情況又出現,但喊的時間沒有咁長。
第三晚情況又嚴重番,阿女成個人坐起在床上,雙眼流淚,但又唔打開眼。
唔通我屋企有鬼﹖或者工人房有鬼﹖
(待續)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我的道德課本
構造你的是你所吃的東西。
今天我們是什麼人,就看我們吸收的是什麼。
我為什麼與人不同,其實除了"天生麗質"外,主要是我揀選一些讀物,讓我可以堅持我的道德價值。
其中我特別推介的是高潔的靈魂,另一本是Three Cups of Tea,這兩本都是現代人的真實故事人物傳記,你看了之後便會明白雖然在惡的世界中仍然有善,上帝總留下一些人作我們的啟發,可以學效的榜樣,使我們不致孤單。
今天想和大家介紹這本書,我是在三聯書店中買到的,書中講的都是古代中國人物如何以誠信、廉潔、簡僕處世的經典故事。我看了之後經常會提醒自己前人不是已經做到了嗎﹖他們的故事是不能洗掉的歷史,讓我可以感覺不那麼孤單。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書面貼了一個50%OFF 的貼紙,原價$107.- 我看了一個故事,便毫不猶豫地買下來了。
這是書中其中一個故事,題為:明山賓誠實賣牛
明山賓是南朝人,曾經出任從事,當年因天災之故,莊稼無收,災情危急,百姓沒有糧食。明山賓認為災情嚴重故打開糧倉發放糧食給百姓。當時其助手周顯良卻認為必先報告朝庭,但明山賓說:"假如朝庭怪罪下來,我一人承擔。"
為了維護派糧秩序,明山賓約法三章:一. 不排隊的關押十天,二. 冒充貧苦人來領糧的關押十五天,三. 多次來領糧的關押十五天。凡因此被關押的人,其家屬在關押期間也不能來領糧。
有一位名叫李虎的中年男子急急跑到領糧處,沒有排隊便去領糧,原因是他的三歲兒子快要餓死了,但衙役沒有問情由便將之關押十天,後來他的兒子生命垂危,他問太太為什麼沒有領糧,太太說因為被關押的人其家屬不能來領糧。李虎一聽,怒火心生,發誓要明山賓家破人亡。
明山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周顯良竟暗地裏害明山賓,向朝庭密報,並找來了一些在派糧時發生衝突的百姓來頂証明山賓,其中一位便是李虎。
結果明山賓被革職回鄉,並判終生不獲錄用。
這事以後李虎並未原諒明山賓,並去到會稽找明山賓報仇。他遍尋當地的豪宅大院,但卻不見明山賓。原來明山賓是一名清管,家裏根本沒有什麼財產,回鄉後只是住在一間茅屋,度日艱難,眼下正為吃的發愁。無奈之下,他決定將家裏唯一的值錢的東西--一頭黃牛去賣。
明山賓帶住黃牛到巿集,牛上掛上一個版子寫著:"此牛出賣,紋銀三兩"。大家都正驚詑為何這麼壯碩的一頭黃牛只賣三兩,明山賓聽後正想改價錢,但有人竟然搶在明山賓改價前出價,由於明山賓說一不二,結果他便以三兩銀賣了黃牛。在場的人都說他是個傻子。
回到家後太太聽了大笑並說:這頭牛能賣三兩就不錯了,原來這頭牛多年前曾得過病。明山賓一聽便說:"那買牛的人不是吃虧了嗎﹖" 隨後他立即起行,要將錢退回給買牛者。
明山賓找到買家後,想用三兩銀換回黃牛,但買牛者以為明山賓反悔,大家正拉扯中李虎剛出現。當李虎看見明山賓的粗衣麻布裝扮,不禁遲疑起來。明山賓不識李虎,誤以為李虎是買家的朋友,故對其說明了黃牛有病,所以不值三兩銀。
明山賓還說:"買賣總要誠實,如果得過病的牛被當作好牛賣掉,我心裏會不安的。"
李虎聽了後知道明山賓是真君子,自己很慚愧,並將過去的事向他說明,請求他寬恕。
電訊盈科的李超人,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呢﹖他心裏會不會不安呢﹖
香港的高官和當權者,雖然有什麼問責制,但卻從不承擔責任,而只求自身平安,扭曲求存。
看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一個人能否飛黃騰達,與其良心無關,
我自己終一生粗衣麻布又何懼,但願我能有明山賓的君子之心,總比高官商人的"無良心"強得太多了。
從練乙錚文章"回應詰難"看信報和香港社會轉變
這份報紙過去是林行止所帶領的,後來被李澤楷所收購,但林行止仍然在信報寫文,言論風格似未有什麼變化,及至最近電盈私有化,信報卻已經在變。
電盈私有化的問題在此簡述:電盈一旦私有化,許多小股民便會血本無歸,因為他們將會以約$5一股賣出,不得異議 (其實是可以異議,但不被接納)。如果當小股民買入的時候是三十元,小股民便會每股輸廿五。股民想長期持有,直到股價回升才賣出是不可能的,因為電盈已經私有化,股民只按規定價格取回股價。現時電盈的股價相信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私有化,對於某些人來說將會獲得很大得益。(本人並非專家,如有錯請給予指正。)
如果今天你買的股票隨時可以在最低位時被私有化,而小股民無權干預 (正確來說是有權但其權力不夠大),那我相信沒有小股民會再買股票。
附上由信報主筆練乙錚今天所寫的文章,其題為"回應詰難.申報利益":
電盈私有化種票風波事,我沒有寫文章評論。
對此,不少讀者、網民不滿,張翠容女士在《經日》專欄中,更直言對我表示失望,認為我因為《信報》與李澤楷的關 係而保持沉默。
忠言逆耳,我虛心接受;讀者的詰難,能幫助我頭腦保持清醒。
不過,我也想向大家表白一下實況。年前《信報》邀我回巢,我只答應工作一段短時 間,故「主筆」一職,如果不能讓我暢所欲言,我是棄之不足惜的。
那我為什麼至今不評論此次事件呢?
市場諸事,如果沒有政策涵義,或者和政府施政無關,我沒 有興趣。中信泰富出事,我寫了文章,因為我認為范鴻齡先生坐在行政會議裏,自己的公司卻有「內幕交易」嫌疑,事件已涉公益。迷債肇禍,我不止一次評論,那 是因為事關監管者失責。盈科私有化,收購價高低是市場問題,小股東大老闆之間求利之爭,感情上我較多站在小股東一邊,但理性上沒意見。
種票是骯髒行為,已 有表面證供,若查實並非空穴來風,而且是李澤楷或其他盈科高層授意,則所為足與馬多夫比臭。那將不僅僅是寫評論的好題目,還可讓我早點「復得返自由」。有 一個專欄讓我發聲當然好,但老實說,每周六天、每天十二小時以上的工作,一年下來,我已十分疲憊,近日頻頻思念的,是那看海的日子。
我在這裏將其原本的文章轉載到此,為的是讓大家看到一位文字工作者的心底話。
這篇文章暗示了日後作者可能要"復得返自由","過看海的日子"。(可以考慮到時找我一起釣魚,過吃西北風的日子。)
香港已經少有晴空,再失去了這份清風,香港將變得更污煙瘴氣。
我看練先生的文章,再看自己因投訴體育總會而換來律師信一事,二者不可相提並論,因為我投訴的乃區區體育總會,而練先生的"對手"卻是自己的老闆,更是富可敵國的商家。但我卻十分明白作者的無奈。
信報的主筆並不會明天便更換,但大家如果繼續留意的話,相信練先生將會有一天因"要看海"而退出,也不是任何人給他壓力,更不會有記者會採訪,全是他自願的,文中已留有伏筆。
同樣地,我不會明天便沒有得教籃球的,但隨著年月,我相信我亦會最終自己放棄自己的理想。
看了練先生的文章,我的確好感慨,也好無奈。我自己的心頭就像被一塊大石壓在自己的心口,至今不能釋懷。
一件壞事出現不要緊,但一件壞事若再沒有人敢去評論,再沒有空間去講出事實,那就比一千一萬件壞事的出現更可怕。
我這個人較喜歡四處看看,我看了一些評論和別人的文章,當中提到許多傳媒其實已經被中方所"收買"。有許多人看似是人,其實是鬼。
幾年前我曾投搞到明報,講出體育總會的問題,當時明白以第四版全版刊登,但後來我再作出投訴,明報亦已不再處理,當然報章有其編採自由,不去報導有上千個理由。
關於體育總會的問題,我曾與某位立法局議員傾,他坦誠的告訴我體育總會是政府利益輸送的對象,總會問題根本多不勝數,而最大的問題是政府根本選擇唔理。
除此以外,其中一位立法局議員初時出力相助,但當體育總會給我律師信後竟然突然"縮",我都為之一愕,這位議員常爭取民主,敢罵共產黨,卻不敢碰體育總會。
這讓我看見政治的醜陋面和某些道貎岸然的人的真面目。
許多世界上的事情並不是大家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再講一個簡單事例。
我們香港的副局長,第一不願意被人知自己有外國護照,後來迫不得已公開身份後,有一些到今天還是選擇了保留外國護照。這代表什麼呢﹖
不言而諭吧。
從政者對香港的承擔有多少呢﹖
以我有限的眼光去看,現時大多數為官的,在上掌權的,根本不是要做好份工。
只不過是不停地在做大戲,做一些政治化妝,讓大家以為政府在做野。某些官員一退休便跑去地產商開工,也不避嫌。為的是自己還是人民呢﹖
再看看我們的教改,當初說母語教學點好點好,是否為了討好北大人而推行的呢﹖到今天的教學語言微調方案,不又是要中學打回原型,放棄母語嗎﹖(當然教育局的說話不是這樣講的。)
最不能明白的是為什麼金融海嘯可以推遲政改諮詢﹖
民意何時是政府的施政基礎呢﹖
呀! 有,就是特首在被"掟蕉"後終於給老人家生果金。
香港政府完全忽略人民才是真正的"民意"。
還有我親身的經歷,體育總會多年來拖欠教練費,單單我一個人投訴了三次,康文署給我的回信是他們監管並沒有問題。
如果康文署監管並無問題,為什麼體育總會可以拖欠薪金達年半或以上呢﹖那什麼人有問題呢﹖
我知,是交稅給政府的白痴香港人有問題。
姜太公子牙:目貴明,耳貴聦,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並進,則明不蔽矣。
今天的香港是什麼樣子,大家自己看。
最後要給一點正面的建議給各位看官。
人在做,天在看。
黑社會話:出得黎行,遲早要還。 (各位有權位人士不妨自求多福,不妨睇下"珠光寶氣"結局篇。)
聖經:到了末後必有審判
我話:最緊要對得住自己的良心就夠啦。
願主祝福那些願意說出真相的人。
p.s 有空絕對建議各位去信報論壇看一看"信報聲名"的有關討論,保證你學唔少野。
2009年2月9日星期一
學問是什麼﹖
尤記得好多年前有一次聽一位大學教授的分享,他說大學做的研究目的就是推翻過去的人的研究,否則便沒有那麼多新的博士學位可以頒發出來。
為什麼每年社會產生那麼多的學士、碩士、博士,但世界的問題卻沒有解決多少呢﹖反倒好像更多問題呢﹖
眼前我見到的問題是,許多人讀書,但沒有多少人求學問。
在大學要爭取升職或撥款便要看研究,不是教出好學生,所以所有大學的學者,如果要上位,便要爭取教少d書,因為教學的工作並不會帶給教授什麼進升。
而在香港有許多有學問的人在做的也是"政治化粧",而不是做實事。做的東西是表面好像做了許多東西,但實際上只是利用公關的手法去讓許多人知道一些已實行多時的制度,給人的感覺是在改革,但實際上是無事忙,扮野,扮忙。
在一般巿民都無空間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巿民還以為許多人在幹"實事"。
今天朋友談起進修,他說較早時曾看過一位朋友的論文,看後他嚇了一跳,因為內容之差是難以置信,但這個朋友的朋友,卻是經常拿 distinction 的人,有不少証書。看過論文後,他打消了再去讀書的念頭。
過去我好尊重牧師傳道和學者,看見別人名片上有許多函頭都會肅然起敬,但經過人生許多洗禮後,我發現有錢有面有地位的人都不乏"人渣"。
相反,現在我最尊敬的是那些倒垃圾和清潔的阿婆或基層工人,他們靠自己一雙手,誠實做事去養大一家人。這些基層工人,不懂搞政治,不懂做假,不懂罷工,不懂投訴,不懂貪汚,是天天去做實事的人。這些人其實才是"聖人"。
學問是什麼呢﹖如何學到呢﹖是不是拿幾個大學學位便得到呢﹖
我在報刊讀到一篇文章,該文讚頌毛澤東的功勞。寫該文章的作者是知名的中國學者。
後來有一篇讀者回應講出毛澤東如何使中國人民痛苦,他如何姦淫自己的下屬,如何使父母出賣兒女,學生出賣老師,如何出現中國人殺中國人的恐怖事實。他寫信去批評報刊為何讓這樣的文章出現。這封批評信是一位在中國工作的人,他批評這些中國研究的專家根本無資格去成為專家,所講的都不是事實。
到底誰真誰假﹖
上星期我去了醫院,醫院的牆上掛了一幅圖,裏面的文字是:
隔一張紙,你就看不見;
隔一道牆,你就聽不見;
人要辨別真理,是那麼容易的嗎﹖ (作者:隱地)
那個時候我的爸爸正在手術室推出來,醫生告訴我和媽媽爸爸要送入深切治療室,因為手術後他沒有醒過來。醫生叫我們留在這裏,等一下姑娘會叫我們,讓我們去探望爸爸。
那時候媽媽很擔心,而我只有祈禱,而在我坐的椅子背後,又掛了另一幅圖,上面的文字是:
你們祈求, 就給你們; 尋找, 就尋見, 叩門, 就給你們開門。
如果你沒有尋求真理的心,你能看見的又豈會是真理﹖
當你每天讀到那些專家的言論,若通通信以為真,你會死的。(金融海嘯中不是有許多分析員和專家嗎﹖)
人生要如何去活,如何去行,其實自有創造以來,上帝都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我們。
尋找, 就尋見, 叩門, 就給你開門。
要尋找學問,就要尋找真理,要找真理,就要叩門,且要努力去找。
P.S 該圖在東區尤德醫十樓手術室隔離,得閒去睇下會幾好。
終於明白為什麼小朋友越來越難教
我曾經認為沒有人照顧是主要原因,因為父母都要工作,所以子女便無人管教。
但我又想起早兩代人不也是很忙,經常有一些子女留在家中,自己照顧自己,但卻沒有現在的問題呀﹖是不是我不知道他們也很頑皮,其實現在的兒童根本沒有"變差"呢﹖
為什麼有一些人父母都要工作,但子女卻很生性呢﹖
這兩天我放了女兒在姨媽家湊,她和先生都是一些很嚴的人,先生曾是軍人,所以對子女的管教很嚴。例如一定要女兒在家中穿"拖鞋"。
我的女兒去到她那裏,就會變得乖起來,乖的意思是食飯和睡覺都定時,自己一個人在廳玩 puzzle,也沒有鬧別妞。但她還是會和姨媽鬥咀的。例如她會說:"我唔錫姨媽。" 姨媽聽了後便說:"妳唔錫我,我都唔錫妳。"
女兒還會做一個想打姨媽的手勢,我看見當然罵囡囡。我叫她:"妳快d同姨媽講 sorry。" 她便會乖乖地講。
大家或許會以為囡囡會唔開心,因為姨媽惡,但實情係女兒同姨媽講的東西多過哂其它人,包括我和媽媽。
姨媽會同女兒傾偈,女兒又會回答。女兒在睇電視時又會同姨媽講:"黑妹是叔叔的女朋友。"姨媽問她點知,她答:"叔叔隻手搭在黑妹膊頭嘛!咁妳都唔知,蠢朱!"
我聽姨媽講之後,我都有d唔相信,因為女兒在家沒有這麼多野講。
姨媽話我個囡真係好聰明,但係如果唔由細教,第日真係唔知會點。
呢句說話就是我體悟的一個人生大道理。
其實今天的小學生,青少,大人,為什麼會比以前的人難教,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人教。
而小時候是最受教的時間,錯過了便很難補回。
以前的父母沒有錢請工人,人人都要靠親戚朋友,或自己照顧,子女也會知道這些人不是例必要照顧自己,所以就會學識服從和自律。但今天的子女都是傭人湊大的,他們不會教小朋友,只會 follow 小朋友的order 。所以小朋友自小便當自己是小皇帝。
今天的父母由於見子女的時間少,更不希望在有限的"寶貴"時間去管教子女,所以加重的溺愛子女。結果當然便是現在兒童變得沒有紀律,不聽教的情況。
也正如姨媽所講,我的女兒就像許多香港人的子女,其實都很聰明,但自小沒有教,到大個了的時候便變成"無得教"。
我囡囡雖然俾爺爺嫲嫲照顧,但他們都偏向溺愛囡囡,所以我才有和囡囡"博鬥"的一幕。
養兒育女,其實除了食飯和搞衛生之外,教子女才是最重要。但現在的父母關心的卻是屋企工人有沒有整乾凈地方,多過自己的子女有沒有學懂紀律和自己負責任。
香港家庭若只靠工人,父母周未放工又只顧和子女有快樂時光,而不去管教子女,那其實是害了子女的。
不過我這些說話,要做到的真是不容易。另一個啟發是,香港人的子女最需要的確是"紀律教育",我的籃球訓練應該有巿場喎!
2009年2月6日星期五
網上教育王國對 <何處有仁,何處有義> 的討論
過程中我認識了香港父母的心態,我不能夠客觀評論對與錯,因為人人都來自不同的教育,但大部份的人都傾向認為該文的作者游先生和小麥的父親是不對的。
這個發現竟然是出自一個主要是父母瀏覽的討論區,和我多年來的信念相違,使我為之瞠目。
這個發現使我有一些體會:
1. 一個討論區的發言基本上可以是少數人擺佔的,只要這些人有時間,他們便可以使整個討論區"充滿"他們的言論。我沒有分析過到底正反雙方各有多少位作者,但事實上只要你是一個有空的人,你便有足夠能力去發表"言論",並使之成為該討論區的主調。
2. 我無意去踐踏今天的任何父母,但我們是活在一個 learning by seeing 的世界。今天的父母之所以會認為校方並沒有錯,又或學校只是小錯,大錯是小麥父親,我相信學習接受被欺凌,或啞忍是他們在社會中生存的"金科玉律"。所以他們用這個價值觀去批判小麥父親是"合情合理"。他們只是在教學生如何能屈能伸,像韋小寶吧,並希望將來他們能在這個"邪惡世界"中"出人頭地"。
3. 我的價值觀為何會有所不同,為何我會支持和認同游先生的文章呢﹖ 我回想可能是由於我被人欺凌過,我也曾學習用忍耐去面對,但並沒有好結果。我這個人不介意肉體受苦,但卻難忍良心的爭扎。我最終選擇了出聲,而不是逆來順受。當我去信政府投訴體育總會的時候,我本身已經脫離該體育總會,自己並非既得利益者,也只是"見到有人打劫去報警",盡一位公民責任,但竟然被人告我毁謗。
而另一方面我認識的上帝,祂的教導,也是要行公義的。耶穌之所以犧牲了,不是因為他"能屈能伸",而是因為祂正直不苛,也不畏權勢。我相信這是合乎上帝的教道。
我看了龐永欣校長的網誌"教家長甚難",當中這樣寫:
我當校長時就遇過一些頗野蠻的家長。當邀請他們到校商討孩子的問題時,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受罰,還上演近似「一哭二罵三上吊」的鬧劇。最經典的一次是, 孩子也知道自已做錯了,家長還是既生氣且激動的說:「不要罰他,我的孩子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為甚麼呢?因為他是我生的。」難道這是個生物遺傳學的問題?
所以龐校長說要教學生不難,但要教家長卻很難,學校應該要揀家長,而不是揀學生。
今天有幾位家長送我一些小禮物,我說其實我都無做什麼﹖她們說是多謝我用愛心教小朋友打籃球。我話這其實都是應該的。她卻說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用愛心去教學的了,所以要好好保護這些老師。
當我收到這些小禮物時,內心有點慚愧,因為當中有既得利益者為保自己的利益而去刻意地傷害我,我的正常教學熱誠因而退減了,已不在像以前初入行時懷抱希望。
我看著這些小禮物,我知道它們不值錢,但卻彌補了我心靈上經歷的傷害。我將它們放了在手中很久,日後我會將這些小禮物放在案頭,提醒自己莫要辜負了這些家長。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作為一位香港人,一位小巿民,我無可能做到香港官員和體育總會的工作。作為巿民,給予意見政府,應該是幫忙,但若掌權者不思己失,反倒訴諸法律去控訴異見者,或封殺言論,代表的只是管治水平已倒退到封建時代,這個地方又豈會是安居樂業的地方呢﹖
幾年前我被無良心的機構炒,因而進入到籃球教練這個行業,做一些和我大學專科風馬牛不相關的事,主要原因是我不能接受將自己的人生交給一些沒有良心的機構。我情願早早離開,賺微少的金錢,重新找一條路,也不會再被人操控自己的命運。
但香港人還有許多很天真,以為只要屈伏,只要扮狗搖尾,便可以一世平安。其實到頭來只會變成靠關係而非靠實力而生存的人,最終也會因為關係而變成失去維生的本事。
現在的香港,只能學效澳門,靠阿爺放水照住,已無復往昔璀璨的東方之珠。
香港家長對公義的一些睇法,只更加反映了香港已是"不宜久留",因為這些家長又豈會喜歡一位愛"公義"的教練呢﹖
公義的價值
大家可以猜一猜小麥會否得到一個公平的回應﹖
其實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有趣的是當中提了一個有趣問題,就是:"公義何價﹖"
不明白﹖
我的理解是:有人想用錢擺平這件事。
金融海嘯的起因是因為人沒有了良心,因為人為了貪婪,所以便造成了經濟的泡沫,先洗未來錢,不斷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但卻沒有探求人的良知和靈性的發展,所以最終泡沫爆破。
今天人人在問,為什麼我們的財金官員沒有把好關呢﹖
我相信追求公義的小麥和小麥爸爸,一定有人問過他們追求公義有什麼好處﹖
當你的子女被人欺凌,你只會說"我好忙,世界係咁,你忍下啦!" ,我相信就是在播下金融風暴的種子。
馬多夫騙案使香港的匯豐銀行股價急跌,但之前有人投訴了九年,但美國的政監不去處理。
過去我寫信去立法局議員、特首辦提出香港體育問題,也是無人理會,反倒被該體育總會給我一封律師信。
我的友人,也是基督徒律師,教我要寫道歉信,以免負擔沉重法律費用,他說大丈夫能屈能伸。
我的多年籃球朋友選擇站在當權者一方。
中國有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婆不理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死活,努力去為自己不相識的愛滋病人和孤兒說出真相。她叫高耀潔。
中國有一位退休老記者,他同時是中國黨員,為了說出歷史真相而寫了"墓碑",記述了中國在非戰亂時期餓死三千多萬人民的史實。他叫楊繼繩 。
這些人有沒有好日子過呢﹖ 當然沒有,生活當然天天被人監控。他們的書都被列為中國的禁書。
還不要說那些被拉入牢獄的中國異見人士。
任志剛發表演說,提醒大家要小心面對金融海嘯第二波,又被眾人說他不應如此高調評論。
到底一個社會中應該追求什麼才是好的呢﹖
做一個卑鄙小人像韋小寶可能榮華富貴,還有大堆美人,做一個英雄烈士卻被人坑害。
岳飛被小人發十二度金牌召回宮,結果難逃一死。
今天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父母,作為傳媒,作為一個人,我覺得仍然要說真話,盡管背負許多傷害,因為這才是社會有希望有明天的根本。
特此向以上諸位作者致敬。
再講龐永欣校長- 教育心語
先講龐永欣校長,他的文章是我在明報上看到的,後來才發現他有寫網誌。
我曾是無證校長
教育局規定從某年起,校長必須先完成「校長證書課程」,然後持證上崗。我因未有「證書」,故上任後立即補讀,可是未能完成,原因是我不同意課程中某些要求。..........
以上是2月4日龐校長的網誌,他竟公然違反教育局的規定,到底他是為何可以如此"沙膽"呢﹖
這位校長好有本事,經我 Google 這位校長的資料後,原來他原本是大學教授,後來轉到一所直資中學中做校長,用自己親身做榜樣,佐證自己的教育理論。在大公報有一篇訪問,提到這位校長負責的中學竟然在幾年間成為模範的"直資中學",真正做到身體力行,是少數不是得個講字的學者。
我和龐校長全無認識,只是透過電郵有點聯絡。我看他的文章,感覺是這位校長十分敢言。在敢言之外,這位校長所談到的事情,實在都是今天香港的問題,他多次批評香港教育改革,也自認是"無證"校長,(意思是並沒有達到政府認可的校長資格),但卻真正做到一位卓越的校長。
我看見許多的人,有智者卻多是不敢言語,有多言者卻實是無料文章,但這位校長卻是言之有物的人。看他的文章,認識到的不單是教育的問題和教育的方法,更使人看到希望 -- 香港仍然有仁義敢言之士,社會仍有正氣。
許多文章看了感到有趣,感到即時的快樂,但龐校長的文章給人的感覺像是一杯可以使人"回甘"的清茶,久久不能忘記,也越發人深省。
有說人吃什麼便長成什麼,香港人每天看的是X周刊和那些鼓吹即時快樂或教人享樂的飲食節目,卻鮮有教人可以呼喚人性、真理和給予方向的資訊性節目。
在我人生當中,看到的多是趨炎附勢之徒,又或屈於強權而甘受欺凌而不去反抗,在教會中更多是只聽道而從不行道的人。但龐校長對多年來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界的認識,身體力行所講所教的,沒有選擇妥協或附和既有文化,在退休後仍然選擇發出另類聲音,實在甚是難得。
如果你是我的學生,我希望大家可以打少兩粒鐘波,睇下他的文章。
香港已經很難找到一些好的文章和作者了,我全力推介這位校長的網誌,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和這位校長一起幫助香港可憐的教育工作者和我們已經被"遭質"了多年的苦學生。
在這裏祝校長能"長命百歲",因為我相信攻擊他的人亦該也不少,祝願他寫文章不要像我般被人告毁謗。哈哈哈哈!
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博鬥
由於女兒大部份時間都是嫲嫲和爺爺照顧,平常的喂食都是他們負責,我一般好少理。但由於爸爸要入院,所以嫲嫲也要去照顧爺爺,我便開始學習喂食。
昨天晚一家人在家中,我叫媽媽和兩老先食,我負責喂女兒食飯。嫲嫲煮出來的是糙米飯,再加魚汁同魚肉做餸。結果囡囡食了三口便唔再食,十足我釣魚咁,放絲之後一直無開過口。
我不停鼓勵妹妹食,但佢死都唔食,我俾魚肉佢食,佢又吐番出來,以前明明會食魚肉,但今天又唔食,我火都黎。
同場有兩位老人家及媽媽,我抱著妹妹唔俾佢四圍走,(平常嫲嫲會追住佢黎喂),阿女就喊出來,跟住老人家又開始俾說話我聽,又話俾番佢黎喂,又話佢仲細。
我每一次都問下阿妹要唔要,我先去喂。我絕對無強迫佢,佢唔開口我都無計。但係妹妹要走去玩,我就會唔俾佢走。我話食飯唔可以四圍走,要坐定定食。佢又會喊。
我又試過拿一些玩具給她玩,但佢只玩而都唔肯食。我話你乖乖食完飯就俾朱古力你食,佢都係唔肯食。
我問阿妹飲唔飲湯,佢話飲,但係到我伸埋佢個口到,佢就用手推我! 搞到我濕哂。我真係火都黎埋!
後來我又再俾佢飲,我話:"你試下再推呀!",點知佢真係推,我就順勢將d湯淋番係佢面到,只不過係一細匙完全唔熱的湯。因為我想佢明白佢做的東西的後果,結果阿妹仲笑,以為我同佢玩緊。
跟住爺爺就話我瘧待女兒,我又要同兩老博鬥,同時又要同女兒博鬥,因為她又四圍走,要拿玩具玩。兩老叫我唔好咁,又話阿女細唔明白,細路仔係咁......
我就話習慣係養成的,每次你們都追住佢黎喂,佢就會覺得咁係啱。
仲有,我最唔鐘意的是阿女食野時,佢一覺得唔鐘意食,就會吐出來。我會教佢要吐在垃圾箱,又或拿紙巾,不可以隨便亂吐。
我曾經見過阿女吐完,爺爺一句都無罵佢,就幫佢抹番地下的東西。我見到當然即時罵。
最後佢都真係唔肯食,當然我放過佢,因為我真係無計。
結果晚上她沒有食飯,我亦沒有給她吃什麼,我相信餓佢一餐唔會死,只要佢感覺到肚餓,就會學識珍惜食物。
我自已亦搞到九點先食飯,當然只係食兩啖就算。
阿女雖然在過程中不斷有喊,最後我問妹妹知唔知道自己唔啱。
媽媽就話:"你同爸爸講,妹妹仲細,爸爸慢慢教啦!"
跟住妹妺就邊喊邊講:"妹妹仲細,爸爸慢慢教啦。"
事後我檢討番,覺得自己的確唔啱。
好似女兒養成的習慣,不是一天就可以改變的,我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求妹妹第一天便做到乖乖坐底俾我喂。
而我亦唔應該用反話:"你試下踢呀!" 因為 bb 是不能明白反話的,反而會照住我講的去做,我是錯誤估計女兒的智商,所以我真係唔啱,自己回家後都好內疚。其實這一點我睇書都有講過唔應該,但係已經忘記左。
第三是女兒不應食糙米,這是主要問題所在。
第四是原來爺爺在食晚飯前給了妹妹食魚蛋及雞蛋仔。
第二天中午我再喂女兒,女兒已經乖乖食,雖然她仍然唔食菜,但成碗"網球棒"形的通粉都已經食哂。
今天一早我同女兒講了 sorry ,我問女兒有無嬲,問女兒仲錫唔錫爸爸,女兒話:"鍚"
我覺得我幾"好彩"。
附圖是我給我的低年班籃球學生的"表現咭",我已經給了一張女兒,只要女兒做好,例如有叫"尿尿",有執玩具,有刷牙,有乖乖食野,咁就蓋一個印,蓋夠五個印,她便有朱古力食。
今天她已食了一次朱古力了! 感謝主!
井 - 標頭說明
這個標頭的名字是井。圖片是由井底望上去的井口的景觀。
我現在的人生就像這個光景。我在一個井底之中,希望能夠走出去外面的世界,而在那個井的出口中,我看見有十字架,也有個籃球的影兒。
十字架是黑色的,不是一般的白色,因為這個"拯救"是黑色的、灰暗的。它帶給人許多痛楚,就如聖經中耶穌所背起的十字架,雖然在死後必得救贖,但卻在世令人多有痛苦。然而,雖然痛苦,但仍然是真正的拯救。
井後有籃球的影兒,是因為我打籃球教籃球,希望用籃球去傳揚神的愛。籃球也是由一位基督徒所發明,當中溶入了愛和認罪的原素在內,籃球使我成為 C sir,現在是將來也是,所以我將籃球放了在出口中。
但一個井,其實也是一個牢籠,也是一條黑暗的隧道,要爬出去並不容易。四面是牆,只有自己一人。當太陽消失後,就算不是漆黑一片,盡管也偶然可見星光熌爍,但多是無比孤獨的單人路。
井內我一人坐井觀天,嘗試以一人之力去論述世情,仍只是井底之蛙之見。
井底蛙能否一日跳出井外,抑或自困於四壁而死,也就看各位看官給這口井底蛙掉些什麼東西。
這蛙雖仍看得見一線光明,但要跳出深淵,相信仍是九死一生。
2009年是我給自己定的"康復年",希望爬出深淵,離開抑鬱,若能成功,2010年大家當會看見陽光燦爛的天空。
p.s 香港人,大家在2009 相信都是九死一生,相信更多的政治鬥爭,爾虞我詐,落井下石,坑害忠良的事將會出現,我在這裏盼上主能親自看顧那愛祂和行公義、好憐憫的信徒,希望主保守這些"買少見少"的人。
2009年2月2日星期一
今天到火炭行了一圈
公司老闆說下個月他們會轉地方,因為業主不願意減租,他們是做小生意,所以捱唔住,要轉地方了。
上一次來的時候我是抱著一個盼望,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地方做籃球的訓練場,要樓底高,要平租。但我找唔到,我看過的許多合適的單位,直到今天都仍然是空置 的,但因為香港的地產商不需要和你議價,它們是牟利機構,盡管掉空也沒所為,不會為你這 small potato 或你的理想而減一毛錢。
所以我同情和體諒我的修車師傅。
我換一換油,收費$400.- ,印象中上次換油也要$500.- ,竟然平了。
由於換油要一小時,所以我這一小時中犯了香港的法例,我在火炭四處遊蕩。
我去了地產鋪頭望,看一看現在巿場的價錢如何。
果然有一些單位跌了許多,有一些單位也在自己的預算之內,
不過我沒有進一步行動,沒有去睇樓。
我最後行了去火炭的一個公園,裏面正好有一個籃球場。
沒有人打球,只有一位嬸嬸坐在傍邊打電話。
當然還有我。
我相信這個球場是好孤單的,因為它在工業具中,又在大排檔隔離,環境復雜,當然不會有小朋友來打球。
這個球場就好像我的人生一般,孤孤單單。
回想起幾年前自己好的籃球夢想,隨著香港體育總會給我的律師信,夢想停止了,因為我不知道既得利益者會做什麼去傷害我,假如我去繼續我的夢想。
這是一個恐懼,一個在法治社會下的恐懼。
有人會覺得我傻,我不應理會他們。
今年我告訴自已2009年是我的康復年,要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要忘記傷痛。
我的腦不停在轉,我在計算收入與支出,我知道要 break even 都不容易,我的夢沒有停止。
我曾經有一些學生好想學打籃球,但由於工作壓力,雖然有心學好,但卻沒有練習的時間和練習的環境。
香港在強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下,康樂變得奢侈,康樂只是 for 有錢人的。
我的籃球訓練場,根本沒有需要,因為不是許多人想繼續追求,不是人人想進步,又或在生活壓力下,還有多少人有空間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呢﹖
夢想和現實,永遠有一段距離。
今天報上讀到石峽尾有一個藝術中心,是政府出租給搞藝術的人士的,租金很便宜,但報章說使用率不到25%,大部份是十室九空。
我卻想找一個地方做體育活動,找了許久都沒有,香港的體育團體沒有幫過我,政府更加沒有,在我眼中康文署是負責統戰的,印印 Banner 和宣傳海報吧了。
記得傳道人問我人生有什麼目標,有什麼使命,有沒有想過上帝要你做什麼﹖
我能夠想到的是在我的訓練場裏面,在練完籃球後和一些朋友一起講下故仔,講下上帝給我的經歷,或許一起飲杯啤酒,講下六四,講下香港的政治,講下教會問題,還有,我想講下上帝的恩典,但現在苦難似乎是我最熟識的課題。
我相信這便是我的使命,當然,我還可以和哀傷的人一同在這個地方同哀哭。
這個訓練場若有一天出現的話也將不會有什麼靚靚裝修,也不會有落地玻璃和無敵海景,它只會是在一個滿是危險的工廠區,有吸煙的工人,推著積車的運輸,還有四處找生意的營業代表。
若這個地方出現了,有人會欣賞我,同樣有人會訕笑我的愚昧,而最重要的是:我可以繼續成為既得利益者或其它球友茶餘飯後的笑料或攻擊對象。
2009年2月1日星期日
懂事的女兒
女兒竟然懂得將某些字取代,成為自己所想的。女兒只有兩歲多一些。
平時晚上女兒會乖乖地和嫲嫲一起睡,讓爸媽一起回家,但今天晚上女兒卻特別妞"偈"。我們平常講兩句,女兒便會和我們BYE BYE,但今天卻怎樣也不讓我們離開。由於媽媽明天一早要上班,所以我叫媽媽先走,我陪女兒多一會。
結果我在床上陪著女兒食藥、飲奶,之後女兒仍然不肯睡覺,那時已十一時了。我說爸爸倍了妳這麼久,妳和爸爸BYE BYE 啦,但女兒就話:"唔好。" 嫲嫲又入房說:不如嫲嫲倍妳瞓,俾爸爸休息啦,但女兒就話:"唔好"
今天晚上女兒特別嬌妞,或許是由於媽媽自新年假以來一直都陪著她,明天要上班她不開心﹖
結果我陪了她很久,又嘗試關了燈,但她仍然都唔肯瞓。我惟有出動最後一招:講故仔。
我問:"不如爸爸講一個故仔妳聽,聽完後妳就瞓覺覺,好唔好﹖"
結果她點點頭。
我就在黑暗中同妹妹講了青蛙王子的故事,這個故事她已經聽過不下三十次。
故事講完後,女兒叫我再講,但我說妳應承爸爸就要做到喎,結果女兒最後終於願意和我"BYE BYE",現後我便離開。
或許大家會奇怪為什麼我不"一走了之",原因是這樣女兒會沒有安全感的。特別是有些家長喜歡欺騙小孩子,例如騙她入房,然後便走了去,這些都是不好的教導方法,會使孩子對人沒有信任,長遠會做成反效果的。
我的女兒由小到大從來都沒有任性的,更不會拉著爸媽要什麼東西。好像上主日學她也是很習慣自己一人上的,沒有罵著要大人陪。就算食藥藥,她也是乖乖的 -- 不是她沒有不願意,而是我們會解釋給她知,最終她便會明白和接受。
女兒的懂事原因想是每次我們都會和她講道理,花許多時間解釋為什麼我們不讓她做這些東西,所以她從少便習慣講道理。
當然這些做法並不容易,因為每一位和她接觸的人都在影響她。
我的工人突然失蹤,我相信在她的心中絕對會留下不好的記憶,我只能告訴她工人姐姐家中有事所以不能來照顧她,但我相信女兒是清楚姐姐是一走了之的,因為我們和朋友食飯時都有提起。每個人受到傷害都會在心中留下印記,不會真的完全無事的。
好像我自己,更深深明白到被人傷害一次兩次三次的後果,對世界的悲觀和衰傷並不容易洗脫。
除此以外我和爺爺嫲嫲也要花許多時間溝通,以便他們能和我們的做法一致。
所以教育並不是一個人或只是父母的事,而是需要整個系統和社會的配合。
到今天為止,我十分感恩有這樣的女兒,雖然我不是什麼兒童專家,但卻明顯覺得女兒很懂事,其實有這樣的女兒,已經夫復何求﹖上帝給我的恩典真是何其之大呀!
在香港這個畸形生態下,教育兒女真的不容易,每天的新聞在報導那些年輕少女的問題 (六人車禍),我的心亦已不再悲傷,因為我明白背後因由。
但願天下的父母都能有空間去教養自己的兒女。但願香港政府明白追求經濟不代表人人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