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爸爸的夢

我有許多朋友都喜歡打籃球,他們都一把年紀了,自知能力有限,但卻總會希望自己的兒女都喜歡打球,更希望他們可以比自己打得好。

我也是一個爸,當然會希望自己可以有個孩子可以在籃球上打得出色,不單止出色,而是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入到籃球的最高典堂NBA。

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這根本就是沒有可能,因為學業已足夠叫孩子的運動成就必然終結。然而這個離開香港選擇在澳洲生活的我,這個夢起碼不會是一開始便知會“輸在起跑線上”,因為體育在香港父母心中多是排在很後很後的位置的。

我的女兒現在已經六歲半了。在香港的話她應是讀一年班的小學生,在澳洲則是GRADE 1 的小學生。她現在參加了籃球隊,每星期除了一次練習外,周末還有正式有球証和記分的比賽,所以澳洲的系統可以說是挺不錯的。

然而這兒的教練多是義工,他們可能是中二三的學生,又或者家長業餘幫手,不算得上很專業。所以我看了女兒的訓練後,我內心是挺多爭扎的。這裏的訓練著重的是快樂,而沒有在技術上給小朋友太多要求。我看見他們投籃仍然用雙手,沒有強調動作的正確性,訓練時的效率又低(只用半個場,又並不是每人一個球)。他們的訓練模式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家都是為興趣,並不是什麼精英訓練,而小朋友也才6﹣8歲。

所以問題還是在我自己 ﹣ 因為爸的過去而給了自己女兒一個不尋常的籃球目標。

我看過許多籃球的書籍,姚明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所以姚明的運動能力是有基本的保証的。我自己是籃球員,自己教籃球,也看見女兒的跑動能力,內心明白到子女都有相當不錯的運動天份。所以做爸的就像一個手揸未經彫琢寶玉的人,心中有種如獲至寶的欣喜,但卻又十分害怕不小心把寶玉彫爛了,使自己最終好夢成空。

所以爭扎,疑惑,失望,驚喜,全都在我心中來來往往。

我女兒第一次參加籃球比賽時便拿了個 star of the day ,因為那場波我在場邊教女兒如何去做,但之後的兩次比賽我都選擇了沉默,結果女兒就連盡力也不能說得上。所以我的內心也有許多的失望。

有時候我會想,女兒到底喜歡打球嗎?還是喜歡讓爸爸開心呢? 到底爸爸應放手,還是給她目標,給她更多的要求呢?我不時會想起女兒學琴的半途而廢,她就是因為被迫要練琴而最終選擇了放棄。

所以做爸的真的好爭扎。我想要女兒好,但又不能強加在女兒身上,否則弄巧反屈。腦中想的都是如何 motivate 女兒。

後來我決定買個籃球架(標準高度的),放了在家中的草地上,目的是讓自己和女兒可以有多些練習的機會,也好讓子女不用經常在電視機前花上寶貴的人生。可惜女兒並沒有像我想像中那麼熱愛籃球,她只會因為我為她訂下了每天要入十球的目標而去練習。我心中雖然嘀咕不滿,但起碼女兒也願意去做。其實她是個挺乖的孩子,但卻沒有什麼“大志”,因為才六歲!

所以做父母的確實在這個年紀可以給子女很大的影響,因為這個時候的父母擁有對兒女最大的影響力。若能給子女陪養一些健康的興趣,將來的確會畢生受用。

再講一下女兒的訓練情況。以我教波的經驗去看,作為一個一年級的學生,無論單手或雙手投籃,若能能夠在籃下將球射高過3.05 米高的籃球框其實已很不錯。

我買了籃球框回來後,最初幾次練習女兒都只能勉強地投過籃框的高度,但也是在四五次的投籃後再能有一到兩次的命中籃框,甚或更低的命中率。雖然我對女兒的動作有嚴格的要求,但她也還是依然故我地選擇用錯誤的動作去投籃。許多時候我爭扎的是到底我應罵她,糾正她呢﹖還是由她呢?雖然我很著急,但為了安慰自己和不給女兒太大壓力,我選擇了沉默。(我告訴自己可能她的大腦未發展至可以明白或記著我的教導,所以罵也無用,只能不斷提醒。)

今天她放學回家後,我著她趁未天黑去完成每天籃下命中十球的規定,她聽我說了後便自己去了投籃。由於我也要求自己每天要命中一百球中距離的,所以我在完成一些家務後也去了投籃,那時候她告訴我已投入了廿球!

我笑一笑然後繼續自己的投籃,她竟說要和我一起比賽看誰快些投入100球! 最後結果她勝了我四球(雖然我投的位置比她遠很多)!但使我最驚奇的是她所有的投籃都是以單手投的,修正了過往雙手投球的問題,而且投高於籃框已不成問題。回想昨天她仍是盡全力也碰不著籃框,今天卻能入100球!小朋友的學習能力真是使人驚訝!

作為一位教練,我看過不少有天份的人在香港遭到埋沒,或在香港的荒謬制度下失去機會,所以我特別重視和珍惜有天份的人。這個人現在是自己的孩子,心中的壓力和擔憂更比其它人更甚。

由於我仍然喜愛發夢,所以我在自己女兒身上看到的不單是她的將來,同樣也是自己的夢想成真!

但任何一個父母都明白自己的子女絕不一定會聽老爸的話,又或會真的喜歡籃球!就算喜歡也不會一帆風順,所以這只是一個一天的好夢,明天呢﹖可能是另一個更大的失望。

不過,有一天的夢可發,也是夠這爸一天開心的。

除此以外,好像射罰球一樣,I have two shots ! 因為我還有一個兒子!

哈哈哈哈!


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

放手與不放手

在澳洲孩子的生活真是天堂,每天沒有什麼功課,一天就是想著玩什麼。作為一個來自香港的爸爸,實在有點看不過去。記得初時的我還是那種心態:兒女不能一天沒有一個規律,作為父母的應當安排小朋友做些“有用”的事。這種心態其實一直到現在還存在著。記得那個時候看見女兒在看電視,我就算沒有阻止,心中也在嘀咕。

這其實就是生活在香港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價值觀,對什麼是“無聊”和“有用”存在著一個執著。

什麼對孩子是重要,什麼是不重要,這個不易回答。因為生存的環境各有不同,有用與沒有用也會因而變化,所以若以生存為目標,那教育子女其實絕對地需要視環境因素而改變。所以有人會在三歲不到便開始教寫字,有地方卻限制孩童在十歲前不應學寫字。誰對誰錯,不能一概而論。

我有幸活在澳洲,這裏的環境仍然容許孩子找尋自己的道路,所以我就是不理他們,我相信他們都不會餓死。所以其實我沒有什麼“擔心”,現在尋求的只是那種家庭的完滿,而不是如何“生存”。

有了這個基礎,做家長的壓力就輕省了。然而一個父母的身邊總可以有各色各樣的人。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我身邊也有許多澳洲怪獸家長,有的補習,兩文三語,琴棋書畫,課外活動排滿。這裏的人口一直上升,所以競爭也是越來越烈的,所以要能抵擋這些”群眾壓力“,其實更取決於家長自己有沒有自己的主見。

我有想過希望子女將來要當什麼什麼,但我更認識到一個人最大的快樂就是自由。我會明白子女的人生應由子女自行決定,所以有許多事我也不會強而為之,最希望的只是給予子女基本的教育,例如語言、責任感、一些道德價值觀、還有就是身體健康,其它東西我就”學習“去放手了。

我說學習是因為我實在有許多的過去,對社會許多事情也有睇法,對自己的子女當然不會沒有想法,但要學習什麼要去放手,對我這個執著的人一點不容易。

在生活中我面對教育子女的一大難題是電子媒體的泛濫,一個人可以花許多許多時間在電子遊戲上而不需要動用大腦的 "executive function",這是對兒童發展的一個很大障礙,因為一般電子媒體沒有空間給大腦思維。相反地,我有一個人信念,就是相信讓子女閒著,沒有人安排“課業”給子女是在訓練子女的 “executive function" ,讓子女從小養成計劃自己人生的優良習慣。(當然那不是完全不理的,起碼要給一些options 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

教育子女實在不容易,因為你要童眼看世界,要明白什麼是“適齡”的活動和指導。我相信我是一個絕對犯了太多錯誤的爸,這些日子我領誤了一條對我重要的真理,就是對小朋友要有耐性。小孩子有許多東西都沒有大人的“快”,他們就算口裏相信,心裏承認,但仍然會做錯,我相信這個時候真正的好父母是繼續永不放棄、循循善誘地勸教孩子的人。

所以我們要放手,但也要不放手。放手讓孩子去做錯,但無論錯了多少次,你都相信孩子能改,對孩子的盼望永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