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釣魚和朋友買了魚竿,他買了的一枝是十八尺長的,我的只有十五尺,因為妒忌心和不輸於人,我後來又買了一枝十八尺的,但發覺十八和十五尺的魚竿其實也沒有什麼分別,反而十八尺的竿更重,釣久了手會攰。
事實上竿長多三尺並不多表會有更多魚,因為海中魚的分佈並不是離岸遠便越多的 。相反,短竿釣魚可能更好,因為岸邊有石,有魚可棲息的地方。但人性卻總是追更長、更大、或是"貴",卻忘記了現實中真正的需要。
今天人的需要其實多建立在比較中,以前我一個人釣魚,沒有比較,自己就安於用十五尺的竿,但多了釣友多了比較,人便更不易滿足。許多問題也是由此而來。
我去魚店挑魚竿時,看見有許多許多選擇,有國貨、台灣貨、日本貨,一枝竿由幾十元到過千元也有,到底這些竿有什麼分別,其實自己是無知,盡管你可以在網上找到上千條關於魚竿的討論,但我猜有多少人真正可以花上足夠的時間去比較和分析這些資料。
所有現今社會出現的一個大問題是資訊太多,分析能力和速度遠追不上資料的產量,由於無法選擇正確的資訊作出分析,我們因而作出不少錯誤的決定。現時有一些五毛黨,他們的功能非常"重要",因為這些人使到我們的資訊更混亂,更加無法判定誰是誰非,更枉論去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香港地產曾經出現一些"排隊黨",其實也是為了做出一個假像,使人對巿場解讀出錯,加快商品的銷售。
在網上還有一些資料是商人自行創作的"廣告",要判定何者是好就變得更困難。
所以在我購買魚竿時,我的選擇是挑最便宜的,反正我是那種技術水平未到達能分辨好壞的低水平"漁民"。
除了在資訊中加入虛假訊息,還有一種更霸道的方法 -- 封鎖消息。不要以為只是中國大陸才有這種手斷,香港其實一直也在進行另類的"封鎖"。
早前報章上刊出有關警方有限性發佈突發性新聞的消息,原來100踪突發新聞中只有3宗會公佈給傳媒。過去由於報章記者"偷線",所以他們能在揭露許多新聞,但現在由於通訊加密數碼化,媒體已經不能偷線而獲悉在城巿中發生的事故。
所以活在香港,在報章上能看到的"新聞"已經是少之又少,許多的新聞只是"炒作",將一些小事放大。當我們看不見大新聞時,以為很安全的時候,事實上卻可能已經活在一個危險地方卻仍然不知。
我們成為另一個"愚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