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教的最後一堂副學士也完了,由於收不到生,明年也不會有得教。
這兩年來教副學士,心中有許多感觸。
重拾書本通宵達旦
回想起初時教副學士,接手教的一科叫 Psychology of leisure ,雖然我有讀碩士,但這樣的冷門科目的確是很少涉獵,自己要由頭摸索,做筆記,做 Powerpoint slide ,那時候每一天上堂都是晚上"鬥"到半夜才去的。每次看見學生又要扮"勁",裝到好似好識野咁,那種打仗式的生活真是好大壓力。
那時候一星期都不會有一天有空,因為那種壓力長期會在腦中。教科書本身並不容易看明,看明後又要找生活相近的例子,許多時候書中只是講到研究的結果,自己還得去找研究來詳細讀一遍,好讓自己能在同學問起時解釋詳盡一些。 除此以外,還要找一些 visual 去補足,因為齋講同學好快瞓著,一堂課要預備的時間根本不是十倍,而是無限。
原來學生可以如此….
上課似乎是學生的本份,但在我第一年教副學士的時候,我有差不多一半的同學都是遲到的,因為是9時上堂,有些遲十分鐘,有些遲一個鐘。因為遲到的同學也要考試,也要做功課,他不交功課,唔知要做乜,不來考試,老師都要”補飛”,我做學生時從沒有這種”服務”。
有一次上堂的時候同學分享意見,大家”唔順”大家,上課時差點起哄,我即時要調解,但係呢d並不屬於要教的東西,卻花許多時間。同學們好幼嫩,與人相處不是個個都懂,有一些較為內向作執。有一回有個同學告訴我:”份功課咁難,都唔係人做的。” 我真是無言以對,因為個個同學都交到喎。
在班房上的學生個個性格不同,成為洋洋大觀,而老師卻要做一個調合他們的搞拌機,還要製作出合乎規格的產品。所以考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和學生。
副學士肯定了我一直的信念: 我們做老師的要去幫學生,其實並不單是傳授書本的知識,最重要的是使他們有動力 motivation 去讀書,改變一人生態度,並要相信只要努力便會有成功。 (現時大部份學生都有種我係唔得的感覺。)
-----------------------------------------------------------
應檢討的是老師嗎﹖
記得有一次學院的主任致電給我,說要約見我,因為要和我傾下學生評老師的問卷調查。那時候我都有唔開心,因為心想,如果好就唔會約你,一定係我教書有問題,結果學院的學務主任拿來給我看,有些評語很尖銳,說我傷害學生的自尊,又話我"寸"。但學務主任卻告訴我:”你已經教得好的了,那些學生個個都係咁填,有些仲差,約你來就係因為怕你自己睇左會唔開心。”
雖然主任鼓勵我,但自己是一個認真的人,我又如何會真的無事呢﹖
心中想,不如唔好再教,或者我真係教得唔好 -- 雖然付出許多努力,但總是吃力不討好。
在香港的環境,你有見過大專生或中學生會讚老師的嗎﹖我們的文化是問責文化,讀唔到書就是老師的問題,結果今天的學生全都無問題,問題只在老師身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