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世界上沒有神話

較早前大家聽過馬多夫編局吧,這個高達500億美元的騙局為什麼會出現在一個金融巿場成熟的美國呢﹖為什麼沒有人揭發呢﹖香港的迷債事件,又為什麼沒有人提醒,政監為什麼不能夠早一步停止這種事發生呢﹖

今天讀到明報的報導,原來8年前已經有一位馬科普洛斯(Harry Markopolos) 發現這個問題,他多年以來鍥而不捨地追查事件,多次向證監會投訴,但當然是不果的。

看了這個報導,我會聯想起我受到體育總會給我的律師信,主要出於我向政府當局提出體育總會的問題。對於這種事情,我無法認同和無法接受。到現時為止,我亦從未向該體育總會發出任何書面道歉信。

這位馬科普洛斯開始的時候是為了証監的獎金而去進行調查,但後來已引申成為為了不使更多人受騙而繼續調查,並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更多的證據,可惜他沒有獲得當局者相信,最終是因金融風暴而使騙案暴光。

及後還有荷李活製片想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認為他是英雄。

他說自己不是英雄,也不想做英雄。

我想講什麼呢﹖

一個社會的財富,並不單是金錢,而是一份公民責任,或一份良知。


香港這個社會,人人忙於糊口,對於身邊或社會問題,人人都以忙碌為由,而沒有參於。而另一個惡性循環是:當你見到人人都不理,你也會認為自己不應理。最終待問題繼續擴大,一直到好大好大鑊的時候,才會關心,才會醒覺。

所以在我的眼中香港很窮。

回頭說這個馬科普洛,另一個他繼續調查的原因是他希望找出每年雙位數字回報的秘密,他找來了這個基金的數據,請了數學金融專家去分析,結果均認為無可能得出如此回報,故深信是個龐大的騙案。

他的發現是:世界上並沒有神話。

投資者根本沒有可能無端端會有雙位數字的回報。

香港是一個小島,沒有天然資源,今天能夠有的發達和繁榮根源於人力資源和人力素質。早些年日,香港人都是大陸的偷渡者,或在大陸跑到香港的人,他們是勤勞的,也是聰明的,也是對那種為到前路而努力積極的人,他們在困難中會動腦筋,因為已沒有退路。

還有一個重要的質素是:他們還能吃苦。


香港現在的人材是什麼呢﹖香港教育出來的多是奴才 -- 習慣聽命於人,習慣自保,習慣不問義,只問自己能有什麼私利。還有就是背誦標準答案,卻沒有自己的分析和思維,也沒有原則。

香港現在的繁榮是事實,但香港將來的繁榮卻似乎是神話

香港的副局長是香港的精英了吧,你看他們人人都手持外國戶照,還有高官的子女都讀國際學校,你便會明白什麼人是聰明人了。

以下是轉載自今天明報的。

--------------------------------------------------------------------


金融顧問慨嘆未阻騙案 「我不是英雄」

促查馬多夫騙局 8年鍥而不捨無果

按圖片放大
 【明報專訊】設 局騙去投資者高達500億美元的美國名經紀馬多夫,本港時間今天深夜便會得悉是否要收監候審。馬多夫騙局曝光剛滿一個月,不少人質疑為何這樣離譜的騙局, 運作經年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其實早在2000年,一名金融投資顧問便對馬多夫起疑,8年來鍥而不捨提醒證交會,直至去年4月仍在給證交會寄資料,希望搗破 騙局,但一直無人理會,最終還得靠一場金融海嘯令馬多夫原形畢露,自招罪狀。

  這位金融投資顧問,名為馬科普洛斯(Harry Markopolos)。事件曝光後,他被封為英雄﹕書商要找他出書、荷李活製片更想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是英雄,更極力避開大眾注目。 他說﹕「為何別人認為我會很自豪?人家認為我是英雄,但我阻止不了他,是馬多夫自己罷手了。」

 上司盼效法促研究 揭露「一定是騙局」

 他最初為了在工作上應付上司,才開始對馬多夫(Bernard Madoff)感興趣,但後來卻不能自拔。他坦言初是為證交會的獎金,但最後卻純粹要戳破投資界神話。

 馬多夫基金無論市場好壞,回報都能保持雙位數,在投資界儼如神話,其他投資公司都盼望破解馬多夫「魔術」。波士頓Rampart投資管理公司是其一。公司高層2000年着馬科普洛斯破解魔術,希望能解構馬多夫的策略,看看能否照辦煮碗。

 馬科普洛斯根據馬多夫買賣期權及股票的資料運算,但無論怎計算,總無法得出馬多夫所聲稱的回報,加上馬多夫神秘兮兮,絕口不向客戶披露資料,更令他起疑;最可疑的是,為何馬多夫不像一般財務管理人般,向客戶收管理費?

 證交會波士頓辦公室不受理

  馬科普洛斯認定只有兩個可能性,要麼便是他違規「行頭盤」(即在接到客戶指示前私下用客戶戶口進行買賣),要麼他只是搞龐茲層壓騙局。他當時曾跟同事說﹕ 「完全不合理!那只能是龐茲騙局!」他把結論告訴上司,但因為馬多夫聲譽太高,上司認定只是他計錯數,於是他便向波士頓首屈一指的金融數學家請教,數學家 花數小時細看其數據,最後同意,馬多夫所使用的投資策略,不可能得出其所聲稱的回報。

  馬科普洛斯同年將結果告訴證交會波士頓辦公室,希望當局調查,但一拖便是一年。01年他再向該辦公室寄文件,今次他附上3頁文件,稱馬多夫的騙局已愈來愈 大,馬多夫管理的資產高達120億美元,希望說服當局行動。證交會波士頓辦公室的Edward Manion雖認同馬科普洛斯,卻指由於馬多夫公司設在紐約,所以要證交會紐約辦公室去查。這令馬科普洛斯擔心,因為他聽說證交會波士頓及紐約辦公室之間 的關係向來不好。

 他04年離開Rampart,開設一間專查詐騙的公司。他跟舊同事仍保持聯絡,經常談論馬多夫,有舊同事鼓勵他不要放棄,「我們希望釘死馬多夫。」

  證交會波士頓辦公室一名職員05年再致電馬科普洛斯,稱他們再調查馬多夫,叫他聯絡證交會紐約辦公室主管。馬科普洛斯遂寄交了21頁報告,指出29個警 號,包括用數學證明馬多夫的投資策略不可能做到,又質疑馬多夫為何如此神秘。他道﹕「若我運作全球最大的對冲基金,回報又那麼好,我一定會極力宣傳,並爭 取出現在所有業界排名上。看看有哪家互惠基金不會吹噓旗下基金的規模,然後問問自己,為何全球最大對冲基金的經紀會如此神秘,神秘得不讓客戶知道是他在管 理他們的錢?還是馬多夫不想證交會及金融服務管理局知悉他的存在?」

 「我孤軍作戰失敗 代價是500億」

  他以為這份報告足以拉馬多夫下馬。證交會紐約辦公室06年向馬多夫展開調查,證交會先查馬多夫有否「行頭盤」,但找不到證據;至於馬多夫是否運作龐茲騙 局,證交會當時聲稱,發現馬多夫管理的資產,跟投資公司投資馬多夫基金的資料「脗合」,似乎沒出問題,但發現馬多夫對如何管理客戶財產上「誤導調查員」, 又隱瞞若干客戶資料,而且馬多夫的公司亦沒有登記。但證交會最後的決定,卻是「馬多夫的違規並不嚴重」,決定終止調查,只着馬多夫公司登記了事,公眾亦沒 得知這些違規,白白錯過搗破騙局的機會。

 馬科普洛斯形容,他只是一個「喊 『狼來了』的孩子」。他最近說﹕「我只是孤軍作戰,我失敗了,失敗的代價是500億美元。我不夠聰明跟證交會周旋,我不能叫傳媒聽我說,我亦找不到其他途 徑。」他的這番話,一語道破還有哪些人應對這場驚天騙局負責任。現時已有愈來愈多人懷疑,有證交會官員跟馬多夫串謀勾結,作為馬多夫侄女婿的證交會前檢察 官斯旺森(Eric Swanson),便是調查焦點之一。

 馬多夫騙案 系列之一

1 則留言:

匿名 說...

我相信世界上這樣的事情多的是。

「權力使人腐化」這句話有相當的真實性,所有這些這麼無法無天的事,若說背後沒有有權勢的人在包庇,就是打死也不信。

你若說「凡事講証據」,但鐵一般的事實都可以被人推翻,甚至扭曲,為的是維持所謂的"status quo"及既得利益者的好處。

良心與道德值幾何?你我是明白的。

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