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知道一些小朋友、青少年一天到晚讀書,但成績卻很一般。他們時間花了許多,但卻好像沒有什麼進步﹖
有沒有看見過讀書不好的青少年,但打波或運動水平一樣差﹖ 甚或在其它的課外活動上也不見得有什麼特長﹖
上面的兩種情況都可以用大腦的使用效率去解釋。當大腦在長時間的使用而變得疲憊時,學習能力就會下降。所以正常的學習應要求學生可以多元發展,讓大腦和身體能交替運作,使不同的部份得到休息。
相反,有些讀書很好的人,他們並沒有花很多時間運動,但運動成績也一樣很優秀,最好例子就像nba 運動員林書豪。
同樣地,這些人的表現也可以用大腦的使用效率去解釋。由於懂得讓大腦休息,大腦不同的部份能夠輪替運用,學習效能就能夠持續地。有一些大學的研究也証明在運動後大腦能更專注的學習。
所以我們若要讓小朋友有效的學習,首要關心的問題是小朋友的大腦是否處於一個活躍的狀態,第二是他們對學習的課題是否感興趣。而這二者也是互為相關的。
第一點影響小朋友大腦活躍的情況是睡眠的質和量。小朋友睡眠不足,這就必然影響大腦的活躍能力。香港現在的教育多是全日制,而父母都晚下班,晚飯時間也會較夜,造成兒童的晚睡早起,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第二點影響小朋友的是學習興趣。香港是一個很獨特的社會,興趣班和補習是"無法無天"地侵害著小朋友的成長。一個五六歲的小朋友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學後還有興趣班,周六又有補習班,但卻沒有自己獨處或自由時間。上小學和中學後課業壓力更是排山搗海,不是拔尖就是補底,我們的青少年根本就像活在一個監獄中。
由於幼兒是較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不可能像青少年一樣去迫自己學一些自己感到"悶"和沒有興趣的東西。所以若強而為之,大腦到底會產生什麼的變化,這一個我就不能夠肯定。但我個人認為持續被受壓迫的兒童,特別是三至五歲的小朋友,他們是會有終生的後遺症的。這就像 Romanian Orphans 出現的問題。
學習是一項需要運用大腦的活動,你不能強迫一個不想學習的人去學習任何東西。如果一個人對某些東西沒有興趣,無論如何那人的學習效率一定會較喜歡的項目低。所以如何能有效刺激小朋友,產生學習興趣,其實就相對重要。
另一個香港的奇怪狀況是小朋友缺乏好奇心,社會上有許多不同的事物,對小朋友來說應是很有趣和新奇,但香港的小朋友卻只對電視、電腦、玩具和遊戲有興趣。我認為這其實也是大腦因長期被迫學習而受損的一種表現。
最最最可悲的是,當大腦受損而呈現出對世界不感興趣,對上課不感興趣,這些小朋友已經相當程度的"無得救",或很難給予幫助。
我見到大部份的香港兒童都屬這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