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星期一

什麼使人失去理志



作為一位教練,我會關心香港的體育,作為一位父母,我會關心香港的兒童和青少年。最近看了關於英基學校的十二歲球員的踢人事件,使我聯想出這個題目:什麼使人失去理志。

我是籃球教練,因小碰撞而出手打交的事也見不少。還記得有一年世界盃施丹用頭頂人,這些老鬼也會失去理志,但卻不致於用腳踢人的頭吧,所以用腳踢頭的新聞還真是第一次聽聞。

我猜沒有一位在香港的家長相信和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香港可以成為國際足球巨星吧,所以參加足球訓練和比賽也只是希望子女透過運動能學習一些正確的價值觀並因而有所得益吧。若然子女因踢足球而全身癱瘓,那相信誰也沒法接受吧。若然我知道我的子女要和這種"失去理志"的人踢球,我情願放棄機會。

如果球隊的球員如此地失去理志,這會是單一事件,而在過去的訓練中沒有反映出來嗎﹖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的,問題是教練和隊友有沒有處理,又或處理到沒有。作為一位教練,我明白球場上表現出旺盛的鬥志是必不可少的,但勇和茅是兩回事,故意傷人和意外也是有很清楚界線的。

我教過很多年波,見過不少這些失去理志的球員,他們通常都不受控制。由於球隊是講求紀律的,所以也有不少為了讓自己"失控"兒子學習紀律,他們會被送入來球隊。情況就像送子女去軍訓一樣。有些球員的性格是很自我的,就連教練的說話也不會聽,但你不能因此而"驅逐"這些球員,因為他們有付學費的。所以這些球員的出現,有時也並不完全是教練的問題。

相反,我想深一層,英基學校是國際學校,是知名的辦學團體。我們香港人若有子女可以就讀國際學校應算是活在幸福的家庭中的吧,為何子女竟然會是如此暴戾? 又或為何片中整隊波可以如此"茅"?

另外最近有一名十二歲的女童也是就讀國際學校的,但卻一躍而死,原因未明。我看見之後都很感觸,因為這位女童理應是幸福家庭中的小花,將來有大好時光,但卻在十二歲便自殺。而使家長父母難以明白的是這位女童並無學業壓力,也沒有留下遺書,死因未明。這是學校的問題,還是家長忽略子女的問題﹖

英基學生踢人事件反映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何英基會出律師信給家長﹖英基是辦學團體,以教育為本,為何卻會去信家長去要求將短片刪除,就算去信又為何要由律師代為發出文件﹖簡單地以學校的信函去信家長,提出因此而影響校譽希望能刪除短片不是更好嗎﹖

發律師信是家長的要求還是英基校方的決策呢﹖

無論何者,當中都大有問題。


對我來說這反映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家長或英基管理層的處事原則,還有英基的辦學宗旨是什麼﹖若是家長的要求,為何英基要配合呢﹖

除此以外,做家長的若有子女就讀國際學校就要多加小心,因為入了國際學校並不代表子女便沒有問題。所以做家長的我們,無論讀什麼學校,其實都應該要留心和關心自己的子女,勿以為入了好學校便可以放下家長責任。

回頭想一下,什麼使人失去理志呢﹖當我們看人生只看眼前,我們要爭每一個機會時,我們就會拼盡,不擇手段。又或我們看人生以為眼前的機會是惟一的,不可失敗的,那我們也會拼盡,若失敗的話,我們就得"自盡"。

今天我們的社會不停地在鼓勵一個"去盡"的文化,不論玩、讀書、工作、尋找伴侶等等,我們都會以"盡力"為指標。但一個人若要在所有方面都去盡,我相信會感到很疲憊的,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容易失去理志。

在上面的短片中的教練,如果他看比賽只是一場遊戲,重點教導球員在失敗中學習改善,我相信亦不會使整隊球隊如此"失去理志"。

回想我教自己的學生,我很多時都會要求他們盡力,原因是他們太"求其"。但當他們盡了力而未達到目標時,我會告訴他們這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惟一的機會。

不過再看我們的特首選舉,你也難以要求什麼﹖因為他們都視一次機會為人生的最後一次機會。只求勝,不擇手段。

是什麼使人失去理志呢﹖是壓力,是社會,也是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