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家教?

家教這兩個字是經常在老師、家長身上聽到的。當學生變得很頑劣時,老師就會用:"無家教"去形容這些孩子,意思是問題學生的根在於家庭。相反,當孩子變壞了,家長就會說學校有問題,老師怎麼沒有用心教好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這兩者都互為影響,是雞和蛋的問題。但在現時香港的社會中,無論雞或蛋,似乎兩者都有問題。

今次談談家教,什麼叫"有家教"﹖當我們看見子孩子有禮貌,懂得稱呼人,別人就多會讚你家教好。然而真正的家教卻理應不是止於外表的禮儀,更重要的是這個小朋友的人生觀、價值觀。

昨天我的女兒將一本貼紙故事書用了,這書原意是讓小朋友可以在大人講故事時給她參與,使她能夠適當地將附送的貼紙貼在適合的地方,但女兒既不懂英文,又不懂問,只是胡亂地她將書中的大部份貼紙亂貼,我看見了後感到很氣憤,因為整本書給浪費了。

我去反省檢討自己,這其實也是家教的一部份。為什麼女兒沒有問爸媽便自己亂貼一通呢﹖是否父母不在身邊的時間太多﹖以至女兒沒有機會問爸媽﹖又或做父母的我應該將貼紙故事書收好,不應讓女兒可以隨意拿到﹖抑還是我的女兒根本還小,這書根本不適合她,一開始時就不應購買﹖

我看過一些教育子女的書,他提到有一些現象,就是父母都是專業成功人士,但子女卻很平傭,甚致乎有許多東西都不懂,難以看出父母都像有識之士。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父母太少時間陪子女玩,也不懂陪小朋友玩,以至小朋友的生活當中從來沒有看見過什麼才是正確的處事方法、態度。情況就像給了一個人1000塊打亂了的 拼圖, 但卻不給你完成圖,那又如何可以砌到﹖

今天香港的小朋友有的都只是碎片,根本無法子學習到成人的成功一面,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在身邊教他。沒有看見,又怎能學到?

我們做大人有時候只懂得要求子女做到這樣那樣,但子女卻從未看見過我們如何真正的"做事"。我猜我女兒看見我最多的時間就是打電腦。所以她根本不能夠從我身上學到處事的方法和原則。父母如何聰明,子女也不可能因看見你在電腦上工作而學懂如何工作的。

相反,當我和女兒一起砌模型時,她會看見我如何看instruction說明書,如何trial and error 去試拼合模型,又會看見我如何一絲不苟地"工作",我相信這比起許多的"說教"有用得多了。

英文中有一個很好的字,是 scaffold,意思是棚架。要小朋友學習,除了背誦和死記外,需要教小朋友如何"搭棚" -- 如何去思考和解構問題。舉例說,如果大人經常忘記東西,大人會懂得拿筆和記事本去記下需要做的事,小朋友經常忘記東西,大人除了不斷提醒,其實可以教小朋友用筆記下要辦的事又或讓幼兒以繪圖去做"筆記",提醒自己。

有時候當小朋友身邊有一個kids friendly 的成年人,他們就會自動學識如何去處理一些問題,因為他們會看見成人的做法而照樣去做。相反,若身邊沒有這樣的人存在,小朋友便較難或較慢或很遲才學到那些"搭棚"的技巧。Scaffold 就是建立小朋友大腦的棚架,使小朋友自小便有自行解難的能力。

家教其實為什麼那麼重要,原因就是家庭在過去是影響小朋友最多最大的地方,而缺乏家教,其實就是缺乏關心和能夠在小朋友面前作出正確處事方法的成人。今天我看見過許多教育子女的書藉都強調家庭教育,但我很懷疑現在有多少家庭還能給足夠的"家教"。在聘用傭工,父母雙職的社會大形勢下,我們的小朋友學生,其實都成為"弱勢" (disadvantaged)。

香港和中國都有同一個問題,就是將現在的資源用盡,讓未來的希望消失。當我們以經濟理由理所當然地去忽略自己的下一代,我們換來的將會是無盡的慘痛。

當大家明白和知道小朋友的大腦是有 "敏感期" sensitive periods 的,但大家在這個時候放下孩子交由學校或社會教育,將來後悔只會太遲。我和一些醫生朋友傾過,問過朋友有什麼辦法幫助這些大腦有點"慢"的小朋友,他們都說無辦法。

他們自己也在考慮移民,其實唔駛睇邊過選到特首都有足夠理由移民。

沒有留言: